开场:
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指导我们的拆书过级。我叫语不梵,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健身爱好者、内训师、生意人,我目前的拆书领域主要聚焦如何做生意,当然也就包括生意思维和经济管理。
【学习场景化介绍图书】
我今天要拆解的片段来自《管理的常识》这本书。
【事件场景】
上周我朋友跟我抱怨,现在的人可真不好管,让他们做个什么事,真费劲,最后还得自己亲自上阵动手解决。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了呢?
【提问】
工作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遇到类似的问题:明明把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了,结果就是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要么进度拖延,要么不了了之,同时对方还觉得委屈,不能完全怪他。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影响】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个人做的怎么样,是不是态度不行,会让我们的下属感觉我们不理解他的工作场景,只知道瞎指挥;同样的,如果我们只是交代一个任务,而不跟对方界定清楚具体要做什么,要拿到什么结果,最终可能对方交付的就是跟我们要的差十万八千里。
【解决】
今天要学习的片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北大国发院院长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为我们非常清晰地解读了什么是管理,以及如何实现有绩效的管理,以改善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希望大家能够
1、辨认常见管理误区,识别什么是“管事”,什么是“管人”;
2、能用管事三步法,管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事情。
我们这次节选的是《管理的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中的节选内容,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内容。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主题】:如何做决策
【片段来源】:《管理的常识》P005-006,陈春花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人理事”是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理解,即便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也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强调对于人的管理。但是很可惜,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正因为我们如此看管理,所以中国的管理一直处在“人治”的状态,不管如何学习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行为却是依据对人的判断来进行的,而根本的事实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我以日本管理为例,日本企业管理中最著名的是品质管理,而品质管理的获得来源于日本的现场管理,日本的现场管理就是“5S”的活动。“5S”是让每一个进入现场的员工做好5件事:整顿、整理、整洁、清扫、素养。这5件事情使得现场管理成为可以操作的现实,从而得到日本的品质。中国的企业很多都进行ISO9000的认证工作,但是在品质上我们还是无法与日本的产品比较,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的习惯不好,但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如果我们也像日本企业一样,进入现场就进行“5S”活动,我们也可以得到一样的品质。我一直喜欢海尔的管理方式,虽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海尔以及海尔所做的一切,但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海尔常常可以把其他企业都在做的事情,做到有结果。比如为顾客服务,很多企业都在为顾客服务,但是只有海尔的服务被公众认同并称之为“星级服务”。我观察过很多企业为了把服务做好,花精力和资源做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形成服务体系,灌输企业文化,用了很多办法和策略,但是功效却不明显。其实海尔在做服务的时候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是从管理的角度,设定了“星级服务”所要做的几件事情∶“三个一”(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块地毯)和一个服务效果追踪电话。每一个享受到这几件事情的顾客,都能够很具体地感受到海尔的服务。
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一个人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尤其是具有自我实现能力的人,更加觉得提供平台给他发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如果我们不理解管理应该是面对事情而坚持管人的话,一定是得不到管理效果。所以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而言,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被清晰地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和情绪,或者感情来做,这样的做事方式,一定是无法评定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管理了。
【概念对比】
这个拆页,我们看到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什么才叫管理?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管事”和“管人”。什么是管人?管人就是只关心下属做事情的态度和表现,当表现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指责他,认为他工作不负责、不认真、不仔细。什么是管事?管事就是把注意力从人的身上放到具体要做的事情上,界定清楚事情的结果、要做的具体任务以及交付的标准。为什么说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呢?原因就在于人是充满不确定性、具备流转性,而事情是可以通过计划、管控、复盘等手段进行管理优化的,当我们要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定是分解到具体的事项上,再来匹配相应的人力资源,因此,人不可管理只能影响、引导,事才可管理。
先看个例子。领导让下属拼命干活,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领导为了这一个亿的目标,就定时去问下属:你现在完成多少啦?你没做到是不是没有认真在做?这叫不叫管理?叫什么?
学习者:管人。
是的,因为领导把注意力放在了人的身上,而没有在事的基础上界定清楚边界,理清楚具体要做什么事、用什么方法、走什么步骤。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事情才是价值一个亿呢?没有说清楚。
好,接下来再看一个例子。领导让小王去抓项目验收。
领导对小王说:年末项目要验收,但是现在进度不理想,你去抓一抓。项目的相关情况我等下发邮件给你,你注意第一,阅读合同,搞清楚项目验收条件和标准;第二,了解清楚项目进度;第三,搞清楚项目现在延后的原因,看看项目组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支持。了解完了之后,定时督促项目组开展验收活动,并定期向我汇报。
请问这个是什么?
学习者:管事。
对,是管事,领导清晰的把要做的事情列了出来,让小王知道具体要做什么,这样小王就可以很快地去执行了。
管人,是侧重关注人的态度和表现,而忽略了具体要做什么事、要做到什么程度,可能管着管着事情就失控;管事,是侧重剖析事件的关键要素、环节和交付标准,通过达到目标实现人的潜力发挥和能力成长。这是两者的关键区别。
【具体步骤】
那么,怎么做才是“管事”呢?我们从管理的概念和要点,能够归纳出管理最核心的步骤:
1、列出事件和交付标准。我们要让对方清晰的知道,他要做什么事,最终需要拿出什么结果。
2、拆分具体任务。要做好这件事情,哪些环节或者步骤是必须要完成的?这个必须让对方清晰的知道。
3、说明注意事项。最后,我们需要让对方清晰地知道有哪些事项是需要额外注意的,也就是可以避免哪些坑。比如,是否有时间截点?对接人的习惯和喜好?交付文档的格式和要求?等等。
举个例子。
年终审计抽中了几个项目要到项目现场访谈。我让项目总监安排一下。结果会计师到了现场发现根本不知道要访谈谁。这个时候我指责项目总监不负责有没有用?没用。
那么具有应该怎么做呢。我应该怎么跟项目总监沟通呢?
王总,您好,年终会计师审计要到项目现场访谈,目的是确认我们收入的真实性。需要您这边跟客户沟通一下,主要是核对访谈大纲中所提到的内容的真实性,然后让对方盖章确认。(列出事件和交付标准)您这边首先需要跟客户确认一下访谈的时间,其次,对访谈大纲的内容事先跟客户沟通确认,看看有没有问题。(拆分具体任务)。注意我们的访谈对象最好是了解我们项目的,职位越高越有说服力。(说明注意事项)。
通过这样跟项目总监界定清楚要做的事情,就高效完成了访谈项目。
【 适用边界】
管事在工作生活中都可以应用,比如小朋友报兴趣班,给下属交付任务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面,而不是人身上。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自己编一段小剧本,几百字即可,包括人物、背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要运用今天所学的3个步骤,可以是大家未来会遇到的场景,比如小朋友报兴趣班,给下属交付任务等。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好,现在请这组小伙伴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列出事件和交付标准。我们下个月准备团队出游,需要设计一个出游方案。交付标准是确定出游人员、地点、预算、住宿等问题,并提交一个内容详实的WORD版文件。
2、拆分具体任务。具体任务包括做预算,即确定经费;行程安排,即确定出游时间、出游项目、住宿饮食等。
3、说明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等。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当然我们出游的话,还可以考虑参加活动的各个成员的生活习惯、性格,设计一些小游戏加强大家的凝聚力等。
非常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拆书,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方法上有所收获。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仔细阅读这本书,并多加练习今天的方法。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