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片段一,可以描述“道德许可”的定义,并制定一个规避“道德许可”,帮助实现目标的计划通过学习片段二,能够制定一个避免“光环效应”出现,克服诱惑的方案。
总目标:通过本次现场学习,能够制定一个规避“道德许可”或者“光环效应”的方案,帮助自己克服诱惑,实现目标。
【开场】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李瑾,目前是一名心理老师。
【场景】我有个朋友,姑且叫她小花。她半年以后就要结婚了。她想在婚礼前减掉10公斤,所以她每周健身至少3次。甚至还要严格地计算卡路里。然而,问题在于,燃烧卡路里的时候,她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可以吃多少食物。虽然她也计划减少卡路里的摄入,但她总觉得摄入的卡路里比运动消耗的少一些就行。况且运动这么辛苦,自己还坚持下来了,必须给自己一些奖励才行。于是,最后,她不仅没有减重成功,甚至还增加了3公斤。
【提问】大家是否也有跟小花一样的时候?你会以自己的进步或者辛苦为借口,更加放纵自己吗?如果会的话,如何克服这种情况,提高自控力,掌握自己的生活,最终达到理想的目标呢?
【影响】我们都知道,自控力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成败。我们也知道,应该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买什么。当我们面对那些明显跟自控力有关的情况时,例如控制不住想吸烟、吃甜食、熬夜玩手机……,我们可以去想法设法地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但是,如果面对成长、进步这些情况在阻碍我们实现目标时,自控力的问题往往隐藏在背后,无法被我们觉察,那我们将很难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只能在失败中苦苦挣扎。甚至还会怨天尤人,为什么明明我们这么努力,仍然得到不想要的结果。
【解决】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对每种关于自控力的错误观念深入剖析,提供了应对方法,可以让我们拥有一套培养自控力的最佳策略。而今天要学习的这个片段则可以帮我们在面对进步或者做出一些被别人认可的举动时,通过理解“道德许可”效应,来帮助我们提高自控力。
【分组】
这个研究让许多人很吃惊。心理学家一直认为,当你表达一种态度时,你更可能按这种准则行事。毕竟,谁愿意做伪君子?但普林斯顿的心理学家揭示了一个例外,这和我们对表里如一的渴望背道而驰。当说到孰是孰非时,我们都能毫不费力地作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我们只想让自己感觉良好,而这就为自己的胡作非为开了绿灯。
明确驳斥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言论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道德许可证。他们已经向自己证明了,他们没有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这就让他们在心理学家所谓的“道德许可”(moral licensing)面前不堪一击。当你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常常会允许你做坏事。在这个例子里,学生们因为驳斥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感觉良好,因此放松了警惕,更容易作出有歧视色彩的决定。他们更可能根据直觉的偏好作出判断,而不去考虑这个决定和他们“追求公平”的目标是否一致。这并不是说他们想歧视。他们只是被自己之前良好的行为所蒙蔽,没看到这些决定会带来的伤害而已。
“道德许可”不仅会批准我们做坏事,也会让我们错失做善事的机会。比如,和那些记不起曾做过善事的人比起来,有行善经历的人在慈善活动中捐的钱要少60%。如果工厂经理想起自己近期做过善事,就更不会花钱去减少工厂造成的污染。
“道德许可效应”也许能解释为什么那些有明显道德标准的人能说服自己,认为出现严重的道德问题是合情合理的,那些人包括部长、注重家庭观念的政治家、打击腐败的辩护律师。例如,一位已婚的电视布道者和秘书发生性关系,一位财政保守派利用公款修自家房子,一位警察对毫无抵抗能力的罪犯施以暴力。大部分人在觉得自己品德高尚时,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而一些人的工作总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品德高尚。
为什么我们突然开始研究歧视和性丑闻了,而不是继续研究节食和拖延症呢?是不是因为除了正邪之战都不能称之为意志力挑战?所有被我们道德化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如果你去锻炼了就说自己很“好”,没去锻炼就说自己很“坏”,那么你很可能因为今天去锻炼了,明天就不去了。如果你去处理了一个重要项目就说自己很“好”,拖延着不去处理就说自己很“坏”,那么你很可能因为早上取得了进步,下午就变懒散了。简单说来,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重要的是,这不是血糖含量低或缺乏意志力造成的。心理学家调查这些纵容自己的人时,他们都认为自己作决定时能够自控,没有失控。他们也没有罪恶感,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奖励,并以此为傲。他们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向诱惑屈服了。
【互动】这个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道德许可”。
“道德许可”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更冲动,更放纵,也会让我们可能做坏事。
那么到底什么是“道德许可”呢?
首先是“道德”,根据字典上的解释,就是人们共同生活极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例如孝敬父母、公交车让座等。那么在本文中,没有这么大,更多的是指针对某个目标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例如减肥要运动,不吃甜食等。
然后是“许可”,根据字典的解释,是准许,允许。
那么合起来,所谓的“道德许可”,就是用一套提前制定好的行为准则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如果符合,就是“好”,不符合就是“坏”,只要做我们做了“好”的行为之后,就会允许自己做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坏事”来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例如:如果小明运动完,奖励自己跟朋友出去吃一顿丰盛的烧烤,这属于“道德许可”吗?不一定,要看小明提前制定的行为准则是什么,而行为准则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看行为是否能够服务目的,如果能,则是好的,不能就是坏的。而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目标不确定。如果目标是健康、减肥,那么吃烧烤的行为就属于“道德许可”,因为“烧烤”是不利于健康和减肥的。但是如果小明的目标是为了结交朋友,那么就不属于“道德许可”,因为“烧烤”是和朋友一起去,有利于目的的达成。
那么如果小明运动完,奖励自己一次舒服的按摩,这属于“道德许可”吗?不是。因为小明虽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道德判断,并且还给了自己奖励,但是按摩并不是“坏”的事情,无论他的目标是健康、减肥还是其他的。
最后,如果小明天天运动,按照教练给的食谱进行饮食,这属于“道德许可”啊?不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小明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也没有给自己进行奖励,他仅仅是听从教练的要求行动而已。
【步骤】因此,根据“道德许可”的概念,能够归纳出以下克服“道德许可”效应的步骤:
1、确定行为的目标。例如:运动的是为了减肥、戒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
2、罗列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即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例如减肥可以运动,不能吃甜食等。
3、当自己出现想奖励自己的想法时,对照规范里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明细,选择符合规范的奖品。
【正例】还记得前面的小花吗?虽然结婚的时候没有减肥成功,但是结婚之后,她通过学习,了解到了“道德许可”效应的知识。于是,她决定再次减肥。
这次减肥前,她先把自己的目标写在了一张白纸上,并且贴在自己跑步机面对的墙上。当她每次运动完,累的满身大汗,想吃东西补充能量时。她都会看着这张白纸,判断自己吃的东西是否会阻碍减肥的成功。如果会,她就不吃。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不仅达成了结婚前减肥的目标,甚至还多减重了5斤。
【预防异议】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道德许可”也无法实现目标。也就是你可能在克服“道德许可”效应后发现自己目标还是没达成,那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影响我们达成目标的因素有很多。《自控力》这本书从9个方面来帮助我们提高自控力,达成目标。如果克服“道德许可”效应这个方法对你无效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还有其他干扰因素的存在。可以通过学习《自控力》这本书中的其他内容来帮助自己提升自控力,达成目标。
【适用边界】“道德许可”适用在能够清晰做出“对错”“好坏”判断的行为,也就有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例如减肥时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但是它也有不适用的情况,例如完成公司的某个项目,对个人而言很难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则不属于本办法的使用范围。
【WHY】学习“道德许可”的概念有什么好处呢?在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掌握自我判断能力,避免陷入“道德许可”的陷阱。看到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A2】催化应用
也许你心里正有一个目标,那是一个需要用未来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它是什么目标呢?可能是希望自己养成一个什么好习惯,或者是希望自己改变一个坏习惯,比如运动健身,摆脱对手机的依赖等等。
请各位小伙伴自己编写个故事剧本。剧本的内容就是如何规避“道德许可”效应去完善计划,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的内容需要涉及信息转变成知识的内容。摘要写在一张纸上。5分钟后,请人来分享他的剧本。
分享人:林枫淇
时间:昨天晚上
地点:家
人物:林枫淇
事件起因:临睡前发现自己没完成看书的计划
事情经过:早上制定了一天的行动计划,感觉特别舒服,此时存在道德许可,于是也没再继续去关注计划中的任务。到了晚上,临睡前,突然想起来,计划中有项任务是看书,于是立刻随手找了一本书,翻看了两页,就去打勾。给待办事项打勾也是在道德许可,于是就心安理得地去睡觉了。但是,看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是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然而,在昨天晚上的事件中,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道德许可在起作用。那么,为了避免陷入道德许可的陷阱中,可以把目标或者计划写的更加详细些,例如看《xx》书从第x页到第x页,并能写出主要内容。
假设你在杂货店,在挑选周末要吃的食物。你从谷物区转弯进了冷鲜区。这时,你看到那里正在进行罕见的促销活动。一个真正神圣的天使,而不是青春期少年渴望的金发女郎,托着食物样品托盘走了过来。她头上光环的金色光辉照亮了盘子里的小热狗,竖琴的旋律似乎从她的身体里飘散出来。“来一块吧。”天使恳求你。你看着这道美味的开胃菜,脑海里都是饱和脂肪、亚硝酸盐和胆固醇。你知道这些热狗对节食毫无益处,但天使肯定不会让你误入歧途吧?只咬一口应该没事吧……
恭喜你:你遇到了光环效应,并且失败而归!这种“道德许可”的形式为你对诱惑说“好的”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当我们想获得放纵许可的时候,我们会寻找任何一个美德的暗示,为自己放弃抵抗作辩护。
【互动】什么是“光环效应”?(大家发言,我总结)
所谓的“光环效应”就是关注一个事物最有益的方面,然后允许自己沉溺其中。
“光环效应”也是属于“道德许可”吗?是的。因为它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给自己说“好”提供了借口。也就是说,“道德许可”效应存在的情境,除了对自己已经做过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之外,还会对某一些诱惑我们放纵的事物进行道德判断,更甚者,为了给自己放纵找借口,我们只关注这个事物中最“好”的方面。
例如,一个美女有非常美丽的脸庞,但是性格很差,这属于“光环效应”吗?不属于,因为跟自己无关,也没有影响我们任何的行为。
那如果你购买了美女销售员向你推荐的牛奶,属于“光环效应”吗?不一定,首先要确定牛奶是否是之前就需要买的物品,如果是,则不属于。如果不是,那么购买的原因是因为推销员美丽的容颜,或者推销员介绍的关于牛奶“健康”的广告词,那么就属于“光环效应”。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不能清晰的掌握“光环效应”的本质,那么我们会继续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放纵自己,对诱惑放弃抵抗,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
【步骤】那么到底该如何克服“光环效应”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行动:
1、面对计划之外的行为或物品时,暂停一会儿,让我们来判断是否受到了“光环效应”的诱惑。
2、罗列这件物品或行为的优缺点。
3、判断其缺点是否符合我们之前制定的准则或规范。
4、做出决定。
【举例】
我参加了一个读书营,读书营里需要自行购买使用的书籍。于是我去当当上查看时,发现如果只买一本的话,我需要多花6块钱的运费,但是如果能再买一本的话,就可以免运费。于是我就花费了一些时间在网站上搜索应该买那本书,从排行榜看到客户评价,最后终于选定了一本书。付费之后,总额比原来加运费的还要多20几块钱。更重要的是,多买的那本书,不仅花费了我在当当上选择的时间,而且买回来以后,就放在书柜里落灰,从来没翻过。
自从我学习了“光环效应”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双11、双12、“满200减100”等促销活动期间,买过任何我不需要的东西。因为、在网站上购物需要时间、计算优惠价格需要时间,而且无论买什么,都需要花费钱。这都跟我的目标,也就是省钱、节约时间不相符。
【适用边界】本片段的内容适合于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规范、可以清楚判断“对错”“好坏”的行为和物品。
【WHY】我们越在乎某种美德,就越容易忽略“美好的”放纵如何威胁怎么的长期目标。而掌握了“光环效应”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规避这种陷阱。
【A1】请大家自测
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准备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计算出总分,如果高于15分,可能意味着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了“光环效应”带来的道德许可行为哦。那么,今天的片段一定可以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如果低于15分,恭喜你,你一定是个非常有自控力的人,期待今天能听到你的分享哦。
【A3】促动参与
【明确问题】在我们刚刚介绍的克服“光环效应”的步骤中,大家认为哪个步骤最难做到呢?(第一步,如何意识到“光环效应”)
【探讨本质】这个问题难在哪里?(很多时候,根本就意识不到,那么也就没有后面的步骤了。)
【明确本质】好,那么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对于你们而言: 为什么这一步难以做到,产生这种情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最本质的原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引导解决】那么根据大家给出的本质原因,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确定最本质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目的明确)
【讲解成果】请大家按开始分的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方案,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分享。
分享者:林枫淇、朱建军
方案:第一步,多问自己为什么,找到目的和意义。
第二步,权衡利弊。
【总结】大家总结的很到位,我来汇总一下!
首先,碰到比较重要的决定时,我们先暂停,不着急做决定。
其次,在暂停的这段时间中,我们至少问5个“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
第三,找出自己做这个决定时,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明确目的。
第四,判断是否存在“光环效应”。
【A2】催化应用
请在未来一两天内,找到至少一次出现(或即将出现)“光环效应”的情境,并利用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帮助自己克服诱惑。
分享者:陈晓燕
马上又要到新的一年了,要给家里采购一些东西,例如吃的、喝的、穿的。明确写出要采购的项目,然后去超市、上场或者是购物平台上采购。无论超市或者网络上出现什么样的广告语。例如“满100减50”或者是“营养,美味,健康”,都不受诱惑,紧盯计划中要购买的物品,完成购物。
【强有力的结语】最后,我们总结下今天的内容,如果只按照“正确”和“错误”来判断做过的事,而不是牢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会带来与目标相抵触的冲动,并允许我们做出妨碍自己的行为。学习了“道德许可”和“光环效应”,可以帮助我们紧盯目标,避免掉入做善事的光环陷阱中。
今天分享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各位小伙伴未来的学习有帮助,感谢大家今晚的陪伴和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