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开场+分组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我的3-3拆书,今天这么冷,可是我们拆书学习的热情不减。由于还有两个小伙伴没到,所以我们一会再做分组。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一个跟内疚有关的话题。
二、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去年,我老公的小姨自杀了,原因是抑郁症。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震惊和难过。原来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国目前抑郁症人群约为9000万人,每年都会有20万左右人因抑郁症自杀。
提问:如果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我们自己陷入抑郁状态,该怎么办?
影响:人在心情低落时,看待问题的方式通常是极度负面的,如果你有过长期抑郁或者焦虑的经历,就会体会到,抑郁的人往往容易行为消极,他们也许会逃避工作、娱乐活动或其他的人,不快乐,心情沉重,直至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解决:《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针对抑郁、焦虑和其他类似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我们扭转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收获更多的快乐、更有效率的生活和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当然,也会远离焦虑和抑郁。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
1.学习者能够辨别(行为)出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内疚还是后悔(界定)。
2.学习者能够使用(行为)逻辑反驳法的三个步骤,练习如何消除自己的内疚(界定)。
【R】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1》P167
来看看认知理论教给了我们什么知识吧。内疚是你有以下想法的时候产生的情绪反应:
1.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没做应该做的事)因为我的行为与我的道德标准不符,它违背了我的公平理念。
2.这种“坏的行为”足以证明我是个坏人(或者证明我生性恶毒自甘堕落或坏透顶了等)
这种认为自己“坏”的理念就是内疚的根源。如果没有这类想法,即使你做了坏事,你也可能只会产生健康的后悔情绪,而不是内疚。当你意识到自己无事生非,故意伤害自己或他人时,你就会后悔,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你个人的道德标准。但是,后悔和内疚不同,它不是一种被扭曲的意识,因为它不会把你的过失和你本人混为一谈,也不会暗示你在本质上是个邪恶无耻的坏人。简而言之,后悔或悔恨对“事”,而内疚则对“人”。
【I】
今天我们有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辨别(行为)内疚和后悔的区别(界定)。接下来我们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学习。
提问互动:小伙伴们,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感到内疚,对吗?
惜彦:对。
其他人点头。
What:内疚是人的一种情绪反应。
Why:但是,有句话说:内疚是心灵的毒药。我们很少意识到,内疚其实是一种基于扭曲意识的情绪反应。因为,就像拆页当中说的,内疚的根源在于,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做到某事而没有做到,因此我们会对自己进行猛烈的抨击,因为我们是“坏”的。基于此,会带来自责、羞耻、焦虑等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并产生后果。
与它类似的情绪反应是后悔。但是,后悔是健康的情绪反应,因为后悔对事,而内疚对人。因此,后悔会让我们反思和改进,内疚却让我们陷入自我否定不可自拔。
那如何判断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内疚还是后悔呢?你可以通过下面4个标准来辨别:
How:
1.根源。我想问问大家,内疚来源于什么?(互动)
淑霞:扭曲的想法。
对,扭曲的思维、想法,很多时候是“我应该这么做”、“我不该那么做”,它不是事实。而后悔来源于事实。
2.对象。自责的时候,内疚针对人,“我真是个傻子,我真笨。”后悔针对事,“我如果能多背几个单词就好了”。
3.情绪。后悔和内疚都会带来负面情绪,但是,内疚带来的负面情绪更加强烈并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同样是羞愧,后悔就是在事情过后羞愧感会消退。而内疚会让你一想到这事就无地自容,痛骂自己。此外,像焦虑、抑郁都是内疚特有的负面情绪。
4.后果。后悔会让你反思错在哪里,下一步如何改进;内疚会让你不断的打击自己,让自己心里痛苦,陷入自暴自弃或者补偿别人的怪圈。
第1条标准“根源”是关键指标,只要符合就可以判断为内疚,2-5条符合的越多,就越能肯定,而且可以判断内疚的程度。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辨别:
故事1. 你走路看手机不小心撞倒了一个小朋友,他哇哇大哭,你又羞愧又心疼,你在安慰小朋友的时候怪自己做事冒失。请问,这是内疚还是后悔?
所有学习者:后悔。
对,这是后悔。首先我们看关键条件,看手机撞到别人是事实,并不是扭曲的思维。就算你可能会想到“我不该走路看手机”,但这也是事实,你的确不该这样做,这不是扭曲思维。
其次,我们没有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你只是就事论事,觉得自己行为冒失,至于后果,我相信以后走路一定不会再看手机了。第三,虽然产生了负面情绪,但是不强烈,而且随着这件事的过去,一定也会消失。
故事2:你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外出培训机会,虽然临近儿子期末考试,你还是去了,结果儿子考试没考好,你十分自责,认为自己应该为此负全责,自己是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人,不是个称职的妈妈。后来再有类似的机会,你一律拒绝了,为此影响了自己的升职,请问,这是内疚还是后悔?
所有学习者:内疚。
对,这是内疚。我们还是用标准来判断,首先她的思维是扭曲的对?对,孩子考不好并不应该是自己的责任,可以说完全不是自己的责任。另外她一想起这件事就自责,并且因此拒绝了以后的机会,导致自己在单位受影响,无法升职,对吧,这可以说都产生了严重后果了。
举个例子:这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一件事了,我有一个朋友,当年她快结婚了,但认为自己应该再瘦一点穿婚纱才好看,于是开始不吃晚饭,但有两天太饿了还是吃了,为了弥补,她开始每天只吃一顿饭,可是坚持了两天就不行了,反倒比之前吃的还多。她深深的自责,无地自容,又制定了更苛刻的计划。如此反复,结婚那天她竟然还比之前重了几斤。此后两三年的时间,一回忆起婚礼那天,她就痛骂自己为什么没有坚持减肥,更糟的是,她对自己完全失望,开始不节制的大吃大喝,体重暴增。这是我觉得因为内疚导致自暴自弃产生严重后果的典型的例子。
好的,小伙伴都到齐了,我们来分一下组,那就按照座位的远近,桂荣和博翔一组,我和惜彦一组,待定和淑霞一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辨别内疚呢?感觉很麻烦啊!如果我说,内疚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你还会这么想吗?内疚会让你陷入强烈的负面情绪,会使你长时间陷入痛苦,很多人因此得了抑郁症、或者自杀。由于内疚是基于扭曲思维,所以一旦你认定这件事,几乎就是无解的,你只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除非你认识到,你的内疚情绪从根源上就是错的。
【A2】
即使我们学会了辨别内疚,但是,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还是会让你不断的产生内疚情绪。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的让今天的方法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一周内,请你留意自己产生的情绪反应,把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想法,情绪都写下来,运用这4个标准进行辨析,我们就会了解到自己常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内疚还是后悔。期待大家在下一次拆书活动的时候来分享。
第二个拆页
引入:也许有人会问,虽然我学会了区分,也知道内疚有害,但遇到事情还是会内疚啊,怎么办?
的确是这样,事实上,很多人都非常容易内疚,接下来我们先做一个测试,看看你是不是一个容易内疚的人。
一、量表自测
请仔细阅读,根据实际情况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1.我认为很多错误自己根本不应该犯。(1分、2分、3分、4分、5分)
2.当团队工作出现问题时,我会认为这都是我的错。(1分、2分、3分、4分、5分)
3.当我犯了“不该犯”的错时,我会对自己展开人身攻击,比如骂自己没用、是猪脑子,笨蛋,不自律等等。(1分、2分、3分、4分、5分)
4.当身边的亲友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比如老公生病了、闺蜜心情不好,我会认为自己没尽到帮助的责任。(1分、2分、3分、4分、5分)
1-5分基本与内疚无缘,6-10分会偶尔觉得内疚,11-15分有时会觉得内疚,16分及以上经常觉得内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消除内疚情绪。发给大家第二个拆页,请大家用2分钟来阅读,然后示意我一下。
二、【R】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1》P187
你:昨天,我应该告诉那个家伙账单的价格太高了
维:你应该告诉他,他小瞧你了?
你:是的。我本来应该更强一些。
维:你凭什么就应该了?你应维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说话,这点我当然同意。你可以训练自己,让自己更有魄力,这样以后遇上这种事就不会被人欺负了。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昨天凭什么就应该强硬呢?
你:因为我太弱总被人数负
维:好,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理由。“为我太软弱,总被人负,所以我昨天应该更强硬一些。现在,对于这句话你的理性回应是什么?你的话是不是有点不合逻辑?你的理由难道就没有可疑之处吗?
你:嗯,让我想想。首先,“我太软弱,总被人欺负”这向话并不准确。它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我有时还是很霸道的。事实上,有时候我可是非常不好惹的。而且,如果“我太软弱,总被人欺负”这话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那么如此说来,我昨天的行为本来就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我的习惯嘛。如果我掌握不了和别人打交道的新方法,这个问题可能还会继续存在。
维:说得好,精彩之极。“应该”句式这个问题我说了这么久,我看你现在终于悟透了!我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像你这样聪明认真。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让你认为你本来应该强硬一些?
你:让我想想。这个理由怎么样一一我本来应该强硬一点,因为这样的话,我就可以不用付那么多钱了?
维:很好。对于这个理由你的理性回应是什么?这个理由是不是有点不合逻辑?
你:当然,因为我只是个凡人,不可能事事正确。
【I】
【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使用(行为)逻辑反驳法的三个步骤,练习如何消除自己的内疚(界定)。
What:前面我们说过,内疚是基于什么的情绪反应?(提问互动),对,扭曲思维。那我们就要从思维入手,找到不合理之处,让你摆脱内疚,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方法“逻辑反驳法”。
Why:当我们消除了内疚,才能摆脱负面情绪,从而客观的看待整件事,找到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哪里做错了,可以怎样改进,可以怎样避免。使自己的心情更愉悦,生活变得更好。
HOW:
1. 记想法:写出你脑海中的“应该”想法。比如之前故事当中的妈妈,认为自己应该陪着孩子。
2. 写问答:问自己:你凭什么就应该了?然后写下回答。
3. 做反驳:找到回答的不合逻辑之处进行反驳。如果回答中又出现了“应该”,可以继续问自己:你凭什么就应该了?然后写下回答,继续反驳。
循环这个过程,直到你认识到自己的“应该”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我们在情绪冷静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客观的反驳自己。如果你正在自责当中,你很可能会越反驳越验证自己的扭曲思维。
【A2】
接下来我们要过一把编剧瘾了。请你设计出一个有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故事有两个人物,A因为某个扭曲思维而内疚,B运用逻辑反驳法来开导她。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过后会请1-2位来分享。
桂荣:我的两个人物叫做美美和小宁。美美每天都早起按照前一晚计划的清单来完成,但是总是完不成,晚上复盘的时候,看到那么多没完成的计划,她产生了很强烈内疚,责怪自己很差,大受打击,认为自己连计划都完不成。
小宁:你为什么要否定自己呢,首先你能坚持早起已经比很多人厉害很多,你也很强啊。
美美:是啊,我已经早起300天了
小宁:是啊,那已经很好了,你能列计划,每天都坚持做,那也很强。
美美:是啊,我的计划有些是被工作拖延了,有的是被其他事情打扰了,的确不是我没办法完成,
小宁:对,你有在早起,又做了每日计划,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要否定自己呢。
美美:对,我也不是很差。
小宁:你是不是给自己压力太大,计划太多,密度太高,导致最后完不成。
美美:是,有这种可能。
小宁:你可以试着减轻你的计划清单,或者把时长拉长。
美美:对,这个方法挺好。
小宁:你可以利用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完成你当下必须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其他无关紧要的放在后面。这也是一种精力管理。
小美觉得很有道理,她消除了内疚。
刚才桂荣分享了一个很生动的案例,我想问一下,美美的应该思维在哪里。
桂荣:她觉得自己应该能完成。
肖昀:对,这就是她的扭曲思维,在一开始你分享的时候,无意中用了另一种方法,接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再来分享。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符合这个方法了呢,就是在小宁说:“你是不是给自己压力太大,计划太多,密度太高,导致最后完不成。”的时候,因为小宁意识到了美美的想法中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的,也就是虽然制定了计划,但为什么就必须完成呢?后面就可以用上这个方法了。
还有小伙伴愿意分享吗?
待定:我来分享吧。
故事是我和肖昀之间发生的,我和单位同事之间的相处不愉快,他的做法我很多不能接受,所以很内疚,就跟肖昀说起这事。
我:我跟同事相处的不好,有的同时我是在合不来,不喜欢和他相处,无法沟通,但是我觉得我应该跟他搞好关系。
肖昀:你凭什么就应该跟他搞好关系呢?
我:因为我应该跟每个人搞好关系啊,我们在单位做同事,还要相处。
肖昀:那是不是觉得自己要包容每一个人?但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包容每一个人?
我:对啊,人都是在成长的,为了成长我需要包容,但我并不应该就包容每一个人,我只要包容合理的情况就行了。
肖昀:是啊!
我:我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都喜欢我的,既然有人不喜欢我,我怎么能跟他把关系搞好呢?
肖昀:是的,谁都不会人人都喜欢的。
我:对。
这样我的内疚感就减少多了。
好的,谢谢分享,我们运用了方法,写出了一个小故事。
五、【A3】
要求:学习者使用微行动学习,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引导提出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我想问问大家,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当中哪个点比较难。
淑霞:跟自己做反驳的时候。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有时候让自己内疚的地方是合逻辑的。比如有的人会觉得我不应该跟父母发脾气。
待定:如果你聚焦的一件事,觉得不能发脾气,这就是后悔。如果上升到我不孝顺的人,那就是内疚。
待定和淑霞进入了讨论。
肖昀:哈哈,我们先停一下,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反驳是比较难的,大家认同吗?那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下,如何做反驳。刚才我们分了组,大家来讨论,开一开脑洞。
不过这好像不是最终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明确一下。
淑霞:我的意思是,自己反驳的话是找不到点的。
惜彦:对,那个点很难抓。
肖昀:那我们来讨论,怎么样做好自我反驳。5分钟时间。或者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自我反驳很难?我们来讨论问题的本质。
2. 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好的,时间到了,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
待定:我们组认为当局者迷。
桂荣:因为我觉得我从初衷开始就是对的。
肖昀:我们组讨论认为,一是情绪还没有消除;二是有思维惯性;三是有固化的认知。
3. 引导明确问题本质
肖昀:好的,那我们来明确一下问题的本质,刚才大家分享的内容当中,哪些才是问题的本质呢?
淑霞:思维惯性。
惜彦:认知固化。
待定:两者都有。
肖昀:我认为思维惯性和认知固化都属于认知固化,那我们就可以把问题明确下来,本质是认知固化,可以吗?
待定:我觉得认知固化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全流程的话,需要找到一个链条来串起来,还是因为自己没想清楚,所以是当局者迷。
4.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肖昀:那好,我们用三分钟来讨论结果,如何来解决当局者迷。
待定:不用讨论了,我们刚才都讨论好了。
惜彦:是啊,我们也是。
肖昀:哈哈,那好,就先请待定来分享吧。
5. 分享解决方案。
待定:首先是识别当前内疚的原因。第二是反推。第三是使用逻辑连接词来串联起来。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孝顺,所以我应该孝顺;因为我应该孝顺,所以我就应该包容父母的任何事情;因为我要包容父母的所有事情,所以今天这个事情我就应该那样做。最后你就会发现,你这个串联过程中有逻辑不合理的地方。
惜彦:把主观方第三方化。如果你太主观,会发现不了这些问题。你可以用任务代替自己,就想给孩子讲故事,你直接说他他不会听,但你可以说小猫小狗,来给他讲道理。让他站在第三方来看。
刚才待定师兄说的方法,很可能自己在串联的过程中,推理不出来正确的逻辑。如果能把自己第三方化,可能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肖昀:好的,那桂荣你们组呢?
桂荣:我们的方法就是放低自己。
肖昀:好的,那我们今天的拆页学习也基本上达到目的了,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的本质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先结束这个拆页的话题,我看大家还有欲言又止的话,咱们结束后再来讨论。
非常感谢大家参与我的过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