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亲爱的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周周,接下来我将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是心理学专业学习者,由于我大学的专业是心理学,毕业后的工作也一直是一名专职的心理老师,所以近十年来一直扎根于心理学的浩瀚海洋里;第二个标签是团体心理活动组织者,从大学开始就多次组织并主持团体心理活动,曾在大学带过200人左右的团体心理活动,也在现任工作学校组织了一个人数为500人,一整个年级的团体心理活动,还曾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策划并组织了一次为期八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参与者更好的认识自我并在团体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第三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自从加入拆书帮,我越来越感受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而幸运的是在拆书帮居然有这么多。
【介绍拆书帮】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它强调要学以致用,以帮助成人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每个人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把书中的知识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学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反思,并规划未来具体场景的应用。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拆书法也叫RIA便签读书法。
R是Reading的缩写,指阅读书中的原文片段;
I是Interpretation的缩写,是指用自己的话对所读原文片段的进一步理解与解释,然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A是Appropriation的缩写,代表学习者拆为己用,用原文的观点指导自己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计划、解决当前的一个问题或者达到近期的某个目标,包括A1和A2,A1是结合书中的观点,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与反思,A2是将片段中的知识点用于未来的行动中。
组织学习的拆书就是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通过加工拆解,引导和促进现场的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拆书帮是由赵周老师所创办的这样一群喜爱拆书法的拆书家们与爱好者们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成人学习社群,形式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分舵,其使命就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而我们现在所在的分舵就是长沙麓山分舵。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拆书环节,我拆的片段来源于三级拆书家黎甜编写的《思维结构化》P29-P30,首先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如果您读完了,请给我一个眼神示意一下,谢谢。
拆页选自黎甜的《思维结构化》第28-30页,如何筛选信息。
比如,我在自媒体大火的时候,跟风开了公众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的都是哪个公众号粉丝百万,哪个公众号又随随便便一篇文章十几万的阅读量,月入上万乃至十万的公众号小编······我看不到一点点运营公众号的不好。直到后来,因为我要上班、带孩子、写书,实在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给公众号供稿和运营,公众号沦落成了月更、阅读不过百的凄凉之地后,我又看到的都是“自媒体路在何方”“不卖货的公众号如何盈利”的信息。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接收到的信息就在哪里,而被忽视的那些信息,往往能帮我们回归理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那么,如何避免因为“自我证明”造成的信息筛选误差呢?
1. 先收集资料,而不是急着分析和决策。通过网络、书本、“过来人”,至少三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
2. 针对自己的观点,积极寻找背道而驰的信息。比如,我想买某处房产,就会先上网搜索这处房产的缺点,再进业主群进行求证,最后再判断这个缺点能否影响到自己的购买决策。
3. 咨询旁观者,自己的分析是否带有偏向性。我们向旁观者阐述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且告诉对方我们是基于哪些信息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和判断,让对方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带有某种偏向性(买、不买,选A、选B, 喜欢、厌恶), 进而判断我们是否被筛选误差误导了。
WHY: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分钟都会收到无数信息,手机里的每个APP都会有推送,微信公众号不断的更新,微博热搜每小时有一次热点更换,强大的AI后台数据,使众多消息都一一进入我们的视野,一天不看,手机通知分分钟变成99+,甚至999+,于是我们的大脑就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而在选择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却忽视了另外那些对我们有用却显得负面的信息。
WHAT:为了避免因为自我中心导致的信息筛选出现漏洞,我们要学会用更科学理性的方法来获取信息,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三个步骤,我把它命名为“挖掘机”步骤。
HOW:首先是“挖”,就是挖渠道-我们至少要通过三种以上的渠道来收集信息,比如网络、专业书籍、专业人士、有相同经验的前浪、知乎大神等,信息收集的越全面,对事情的了解才能更全面。
其次是掘,掘反面-我们经常想要找一些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在做一些决定或者了解一件新鲜事物时,我们要去找的反而是那些与我们想法相反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最坏的打算或者事物完全相反另外一面是什么,从而拓宽自己的界限,并提高自己的承受力。
最后是机,“集”智慧,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学会集中自己周围人的力量,当我们做决策之前,多找几个身边的朋友,把我们的决定以及收集到的信息与他分享,从旁观者的角度听听他的意见,判断我们的信息收集是否有“自我中心”偏差。
WHERE:这种筛选信息的方法,适用于当我们想要做出某个决定,而这个决定需要我们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信息的时候,例如买房、买车、投资、换工作甚至找对象结婚等。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发生,感觉自己的经济开始紧张起来,于是我开始对理财产生兴趣,然后我发现我所关注的一些公众号都陆续开始推送理财有关的知识,当时我心想:果然理财已经变成了一件炙手可热的事情,看来大家都在关注,而在我关注的信息里,其中就有关于买基金和买股票的,于是当我非常兴奋地浏览了几条推荐信息后,没有过多的思考,就迅速地从余额宝里取出一笔钱,买了公众号里推送的基金,后来当基金出现亏损了,我又感觉自己看到很多关于投资需要谨慎的公众号文章。
现在想来,为什么当时我会认为公众号推送的信息那么符合我当时的想法,不是因为这个想法非常先进,大家都在关注,而是我的大脑自动筛选了那些符合我需求的信息进入,自动忽略其他无关信息,包括投资需谨慎的信息。
现在我仍然在学习理财,但我已经开始让自己使用“挖掘机”的方法来筛选信息。
首先,“挖渠道”,除了在公众号看一些大家分析的文章,我还要去知乎查找与个人买基金有关的信息,找我身边正在买基金的人了解一下她的现实情况,还要通过理财课系统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包括一些专门的理财书籍。
接着,“掘反面”我要去找到那些买基金亏损的实际案例,了解这中间的坑有哪些以及买基金失败的情况和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亏损了,是否能够接受。
最后,“集智慧”,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有一位专门做理财顾问的,我会把自己想要购买的基金与自己的投资计划与他进行沟通,听听对方的意见,让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思考一遍,最后再来决定买或不买,以及买多少。
因此,结合书中提供的“挖掘机”三步骤,我将会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帮助我做决策。
在本月30号之前,有一个五维教练的训练营报名机会,这个训练营是我之前所不了解的,所以在决定是否报名前,我将用“挖掘机”的方法来筛选有关信息。
首先,“挖渠道”,在微信相关公众号上了解这个训练营的具体内容,再去知乎上找寻相关信息,了解训练营的针对人群和培训过程,听听看已经参加过的人的真实感受,再找到我的同事炜炜,因为她已经参加了一二阶的培训,能为我具体的说说训练营的内容,并请她为我做一次教练,让我切身体会一下教练技术的使用场景与有效程度。
然后,“掘反面”,搜寻一下网络上对这个训练营不满意的观点,以及了解这个训练营对我来说的困难程度,比如它只能在线下培训,而且地点都是北上广,额外增加了我的交通费,这些情况,我是否能够接受与承担?
最后,“集资源”,把我对这次培训搜集到的信息与我的闺蜜贝贝说一下,询问一下,如果是她,在这些条件下,是否会报名?结合这些信息,我将做出一个自己最终的决定。相信通过这种方法,我会做出一个全面而又慎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