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大连知行分舵2020第8拆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有目的的练习

开场:

【自我介绍】

我是“斯媛”。我的三个标签是:刻意练习实践者、幸福课的学习者、创新教练。

【分组】接下来会有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分成两个组,我左手边一组,右手边另一组,这样分组方便一会儿的讨论,谢谢!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分辨出“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界定),按照螺旋提升的方式(澄清),运用(行为)目标、练习、反馈、拓圈四步法获得自我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各位都有学习和提升技能的经历吧,像打球、下棋、写字等等。比如:你练习打羽毛球,三个月苦练后仍然打不过两个回合,球技和三个月前没什么长进。

【提问】这时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埋头练习了三个月,怎么感觉自己的技能没有明显的提升呢?问题出在了哪里?

【影响】接不住球,不仅让你失去对羽毛球运动的乐趣。如果这是女朋友或者老板特别喜欢的运动,还有可能错失很多机会。练习不得法,技能得不到提升,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失去兴趣失去机会失去自信。

【解决】怎样有效学习技能呢?方法就《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这本书告诉我们成功不是通过天赋,而是需要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清晰的阐述了如何进行刻意练习让新手成为大师,达成我们的目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用1分钟,请各位阅读下原文拆页。拆解片段来自《刻意练习》P31-32。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让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把它们记下来、再念给我听,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期望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是9个数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续不断地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记住一位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自己变得更优秀。

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有目的的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总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这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why/ why not】

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技能有人就是要比别人进步快,除了天赋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练习方式不同。如果我们练习时不去区分“没目的的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用练着看代替详细的目标,用随便练下代替不断增加难度,甚至不用考虑反馈和专注练习。这种的后果只会是毫无长进,甚至还会自我怀疑。使用有目的的练习方式,可以助力我们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更有效的练习,从而提升技能水平。

【what】

在这个拆页,我们看到了“有目的的练习”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它有怎样的特点呢?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对照1:举个例子,每天练习写毛笔字,期望苦练一星期水平明显提升。请问,大家觉得这叫做“有目的的练习”吗?对,显然不是。这恰恰是“天真的练习”。因为“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并不清晰,无法衡量,而“一个星期”就想达成也不现实。所以,有目的的练习首先需要制定非常明确的短期内可实施的目标。

对照2:定好每天1小时,因为出差少练一天,因为加班又少练一天。或者在练习时,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儿看微信。请问,大家觉得这叫“有目的的练习”吗?对,不是。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到任务上,进行专注的练习。

对照3:再看一个例子,每天1小时,1个月内练习字体结构,埋头苦练一个月,忽然有天老师看到了,说你这结构也不对呀。请问,大家觉得这叫“有目的的练习”吗?对,也不是。这是“两眼麻黑的瞎练”有目的练习中一定是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的小步快跑。

对照4:如果说,每天1小时,1个月内练习5个字的字体结构,每天请老师微信点评,老师说结构掌握不错了,你下个月又定了相同的目标,还练这5个字,请问,大家觉得这叫“有目的的练习”吗?对,也不是。这是“不思进取的白练”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不断突破舒适区增加难度,使练习的内容具有一定挑战性

拆页中讲的“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有什么区别呢?

“天真的练习”只是反复的重复一件事,而且期待从简单的重复中有所提高。而“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专注的练习,通过及时的反馈指导,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拆页案例中,明确“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位数”的目标,专注的练习,通过“记下来,念给我听”来反馈,不断接受挑战逼自己变得更优秀。

所以我们说“有目的的练习”是通过目标、练习、反馈、拓圈四步法获得自我技能的进一步提升的一种训练方法。

【How】

从有目的的练习的概念和特点,我们来用四步做到有目的的练习:

1、明确目标:确定一个期限内明确可以达成可衡量结果的目标。

2、专注练习:集中注意力地专注和投入当前任务中。

3、获得反馈:从他人那里及时获得持续指导和反馈。

4、不断拓圈:分阶段一次一个台阶加大练习的难度。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有目的的练习”的四步骤。

【举个例子】

我从去年开始练习毛笔字,字写了不少,墨水用了很多,快一年了,没什么长进。原来一直在进行“天真的练习”,期待从简单的重复中提升写字的水平。

用今天到的“有目的的练习”的四步骤来精进写字技能,我可以这样做:

1、明确目标:每天练习写毛笔字1小时,至少写60个字,两个月以后能够写一副春联。

2、专注练习:定好每天练习1小时写字。练字时就关掉手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全情投入的练习,不要被打扰。

3、获得反馈:找一位书法老师,每天写完字都请老师指导一下,哪些字写得不好,怎么能写好。以便第二天改正。

4、不断拓圈:先从笔画少的独体字开始练习,每个星期增加五个新字,逐渐增加笔画和结构的难度,从五画到十画再到二十画,从左右结构到左中右结构。

期待在今年春节的时候也能贴上我写的对联。

【where适用边界】

“有目的的练习”适用于练习某技能或从事某项工作不久,并以达到该技能或工作领域的“大咖级别”而进行的专项提升使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显像提问】

请大家想想有什么要学习的技能或者提升技能?可能是练习写毛笔字,春节的时候能一副春联;可能是练习弹钢琴,爱人过生日时弹给他听;可能是练习长跑,能够参加马拉松比赛。请大家先简单地写在便签上。

【教学习者编剧本】

为了让各位对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的内容更好的掌握,下面请用学到的方法来练习一下。

给到大家的任务是:请编写一段在刚刚写的场景里的小故事,故事中要体现出主题、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角色的部分对话要用到刚才“有目的的练习四步骤”,来对应前面学到的技能内容。

请大家把故事摘要写到一张纸上。时间3分钟。3分钟后我们请一位伙伴来讲讲他编写的故事。

好,时间到,下面我们请一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来自学习者[静一]的剧本记录:

[剧本背景]

上半年,小新在家里练习写作,想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作能力没什么变化。所以想参加写作训练营来提升技能。

[编写剧本]

时间:在写作训练营开营前与教练沟通。

地点:在家通电话。

人物:小新和教练

对白:

小新:教练好!我想要参加训练营提高写作技能,您看我制定什么样的目标比较好?

教练:我们要通过30天的学习写10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通过锻炼 “黄金法则”(也就是what-why-how)这种写作技巧来提升写作能力。(明确目标)

小新:那每天需要多长时间来训练?

教练:每天至少1小时吧,需要你全情投入,我们要求30天不间断,专注的练习。(专注练习)

小新:那我每天写完,请您指导可以吗?

教练:当然,你需要每天写完后提交到石墨文档的链接中,我会给你点评,你要按照我的意见修改,多对照几次,从中练习。(获得反馈)

小新:教练,你觉得完成这次训练营后,我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提升自己。

教练:你可以继续练习其他写作技巧,比如:故事写作法、金字塔写作法等等。这些写作技巧逐个练习,写作能力就会慢慢提高了。(不断拓圈)

小新:好的,谢谢教练。

【回应反馈-号召鼓掌】

好的,请大家用掌声表示对静一分享的感谢!

【回应反馈-简短点评】

刚刚静一已经能够分辨出“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小剧本中,教练指导小新运用目标、练习、反馈、拓圈四步法获得写作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通过刚刚的练习,大家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有目的的练习,和有目的练习的四步法是什么;并且已经掌握在练习一项技能或者想进行自我提升时应用有目的练习四步法,让各位可以在自己未来进行刻意练习的某个场景时,运用四步法进行自我精进。

期待今天分享的方法能对各位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