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NO.365】培养耐心,专注当下+行为模式化+表达感受三步法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行为模式化

开场:

大家好,我是Sally李霞。
先做自我介绍,我的三个标签是:拆书路上新手拆书家;精时力的践行者;梦想笔记本的践行者。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行为模式化。


【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今天现场的学习,帮助大家在习惯养成时,可以应用今天学习的行为模式化的方法,将我们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具体化、固定化,帮助我们养成目标习惯。

【FAB】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本书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F: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古川武。这本书讲得是:在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培养习惯的正确方法。

A:这是一本日本亚马逊读者五星推荐的习惯养成书籍。有一些书主要讲理论,也会有丰富的故事做理论的支撑,但实操性不强;但这本书和同类习惯力书籍比较,就是一本实操手册,只要照着书中提供的方法做(比如:婴儿学步、行为模式化、设定例外条例等),就能轻松的养成行为习惯。

B: 来现场参加拆书活动的小伙伴,大多是爱读书的小伙伴,想问大家:你有没有想要养成阅读习惯的时候?在养成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景,每次当你想看书的时候,就会在书架前站很久,只为找到一本想看的书,原计划花20min看书,结果花20min找书;还想问大家,你是什么时候看书的呢?是早上有时间早上看、晚上有时间晚上看、要是没时间,那就不看了呗。这些行为好像并没有帮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是为什么?这可能是大家在做的时候,没有将自己的习惯行为具体化和固定化,导致在具体做的时候,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这个习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那么今天的片段,就会交给我们一个方法,让大家将习惯行为具体化,从而帮助我们提高习惯养成的概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方 法
若想要模式化,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
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方法二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
例如:每天花三十分钟听CNN的英语新闻。
方法三 地点:决定地点
例如: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学习。


重点
行为模式化期间,请务必遵守以下几项重点。
重点一 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响的时间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响。
当然,我们很难一开始就做到最好。经常会发生“打算早晨七点开始学习,结果没睡够而无法集中精神”“计划晚上八点阅读,结果经常被偶发事件影响”等情况。所以,请在实际生活中多方尝试,如果无法顺利进行就改变做法,找到最佳行为模式,并把此模式 “嵌入”日常生活中。
重点二 考虑一举两得的做法。
如果把行动安排在上班途中或午休时间,就不需要为培养习惯另安排时间了。
重点三 每天持续行动理

由如前所述。如果你“每周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练习一小时英文听力的活,可以在周二、周四、周六这三天各练习5分钟或10分钟,持续下去,30天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主题:行为模式化
【what】
行为模式化,就是把想要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why】
因为,比起每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取的行动,重复化、固定化的行为更容易形成持久性的行为。
而且最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和时间。

【How】
方法有三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
大家记不记得,上学时,老师教得,写作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那今天的人物就是在做的各位,剩下的时间、地点、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三个固定。

接下来以我个人的栗子给大家讲解。
我现在有早起的习惯,早上有固定的空闲时间,因为我想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从每天早上(固定时间1)5:30到6:10(固定时间2),用40min的时间(固定时间3),坐在家里(固定地点1)的书桌前(固定地点2),阅读《一日之计》(固定内容1)20页的书(固定内容2)。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三个固定,可以合并使用,也可以一次使用1种or2种。但是通过栗子可以看出来,固定的越多,固定的越具体,执行起来约容易



另外,我们还有3个重点,不是步骤,是我们在规划自己具体行动步骤的时候,要关注的问题。

重点1、要找到不可侵犯的‘圣地’:
我们要选择不容易被别人‘打扰’的时间段or地点。比如:早起后的时间,家人还在睡觉,我们也没有工作的干扰,所以是不被侵犯的“圣地”。
重点2、考虑一举两得的做法:
这就是在一个既有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比如:上班路上,增加一个新的行为习惯,做日计划,可以一次达成两个目标。
重点3、每天持续行动:
每天持续的做,会让我们的身体形成记忆。当我们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加班,可以用最基础、最小的行动来替代之前的行为,维持我们身体的记忆。比如:之前每天读20页书,今天有例外,就读1页,也是可以的。

这三个重点是并列的关系,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选择不同的关注点。

【预防疑议】
好了,这个时候可能就有小伙伴有疑问了,我知道出现特殊情况用最小的行动来代替。那如果我老出现意外情况,可怎么办呀?那就说明,我们给自己规划的这个是不合适的,需要重新规划一个时间、地点和内容。

最后,只有经过我们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化”。

【适用边界】
这本书讲习惯分为三类,行为习惯,比如:阅读、写字;身体习惯:减肥、早起;思维习惯,比如:积极思维,而“行为模式化”只是适用于行为习惯。因为思维习惯和身体习惯涉及的因素很多,通常会分阶段、分步骤来实现。比如书中最后面介绍的栗子中,也会有身体习惯,但他是将身体习惯拆解到行为习惯的层面,才应用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场景】
设想一下,今天现场拆书家们精彩的拆书分享,又燃起了对阅读的兴趣,你想要在下周培养阅读的习惯;or最近你正在养成跑步的习惯,但总是因为临时加班、应酬等各种原因打断;另外,像这样的行为习惯还很多,比如练字、跳绳等等。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你在下周想要养成一个什么习惯呢?

【海燕的栗子】
我想下周开始每天读《圣经》20分钟。


【催化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进一步想一下,针对刚才我们自己想要养成的这个习惯,应用今天的“行为模式化”(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方法,给自己规划一个具体的行动步骤。
接下来,请大家两两一组,2分钟时间,相互分享一下。


【海燕的栗子】
每天早上,上班地铁上,看20min《圣经》4章内容。

小伙伴除了应用“行为模式化”的方式给自己规划了一个下周的具体行动外,还应用了“重点”中的“一举两得”的做法,在原来既有的行为习惯(做地铁上班)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行为习惯(阅读《圣经》)。

【结语】
‘行为模式化’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但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它可以很好的帮我们用很少的精力和时间,轻松的养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方法。当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时,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很轻松的掌控我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