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过级者杜晶晶,昵称猫小杜,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三步觉察到自己过度自信的征兆并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归理性决策。
F《做出好决定》,是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巨擎斯蒂芬.罗宾斯所作,总结千余篇行为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帮助人们理性做决定。
A罗宾斯的著作在几千所大学里是被当作教科书用的,但这本书的学术味并不那么浓厚,他博采人类判断和决策心理领域大师的论著,引入大量有趣贴切易懂的案例,帮助我们搭建了一个关于决策的知识框架,算是决策领域的入门书。
B1交什么样的朋友?生活在哪座城市?选择什么样的配偶?做什么样的工作?从小到大,我们会面临成千上万次选择,小到吃饭穿衣,凭直觉就行,但总有几次选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所以,决策是我们塑造未来最强大的技能,做出优质的决策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课程,而这本书就是教我们掌握每个人必须学习的生存技能:做出好决定。
B2而今天我选择的片段,是帮助我们避免做决策时很容易陷入的一个坑:过度自信,通过三步,消除过度自信的负面影响,回归理性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生活中,信心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所有内容都不是为了让你停止相信自己或是质疑自己做出好决定的能力。不过毫无根基的过度自信会给你带来麻烦。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病呢?首先你应该承认自己可能会自大,并寻找自大出现时的征兆除此之外,努力寻找对立的证据以及预测可能会出错的原因。例如,总部在美国体斯敦的ATP油气公司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立马就喜欢这个人,我会去想这个人不适合我们公司的所有原因。不过,如果我开始就觉得这个人不适合在ATP工作,我会试图寻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寻找这个人适合在这里工作的原因。就这样寻找与第一直觉相对立的立场,我经常能够发现一些以往无法知晓的东西。”
如果你无法完成这样的程序,可以让其他人为你提供一些相反的观点来帮助你了解你的立场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由于不受你个人偏好的限制,其他人可以看到你所看不到的地方。最终,你应该根据在某件事情上的专业程度来调整自信度,在考虑超出你专业范围的事情时,更有可能会出现过度自信。我们中很多人都应该警觉不要在重大采购时——例如购买新车或是在租房时试图获得一个最好的交易——对自己的谈判技巧过于自大。在这些场景中,我们的对手是千锤百炼的专业谈判人士,而我们却不是。这些例子说明,过于自信会使我们相信
成功的概率很
what
你有没有信心满满的花钱报一门课,觉得自己肯定能完成,结果坚持没几天就放弃了?
内心一边自责一边疑惑,自己当初怎么就毫不犹豫的掏钱报名,觉得一定能完成呢?
人们越是觉得自己擅长,很有把握的事情,就越容易产生过度自信,报课时觉得这门课对自己一定有用,买车时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交一个好价钱,创业时觉得自己选的项目最好……
然而事实呢?课程学了几天感觉收获一般,想放弃;汽车销售的谈判技巧比我们高多了,我们想占便宜太难;衡量一个好项目的标准非常复杂,不是表面显示的那些。
那么,为什么我们之前如此自信的做出报课、成交和投资的决定呢?
在认知心理学上,这叫做过度自信:即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Why
当人们过度自信时,就很容易高估自己,导致对事情的准备不足、判断失误,小到承诺的事情没有完成,严重的可能付出身家性命。比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正是因为大家对这艘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巨轮过于自信,号称“永不沉没”,导致大家麻痹大意,无论是救生艇的准备数量、还是海上航行时的防范预警意识以及相撞前的应急处理能力都严重不足。导致了这起空前的大海难。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奇怪,自信和过度自信该如何区分呢?怎么就算是过度自信了?
区分自信和过度自信的关键是你的实力和目标是否匹配。
完全匹配是自信。目标过于远大,实力一般,还绝对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是过度自信。
不过完全匹配的自信很不容易做到,因为人们习惯上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不擅长也不喜欢寻找反例,常常陷入过度自信而不自知;
比如,孙正义刚开始创业时,站在箱子上对仅有的两名员工演讲:“我要成为世界首富。”结果两个员工觉得他是疯子,次日就辞职了。
可以说,孙正义很自信,而在外人眼里,他却是过度自信了。
因此,真正的自信是能够避免过度自信的负面影响,让目标和实力尽量匹配的一种状态。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How
1.确认征兆,承认当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成功率估计到80%以上时,可能会出现过度自信的征兆,语言中常见“我肯定......”;
2.逆向思考:也就是想方设法寻找反例,思考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可以求助第三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更容易给出你相反的观点;
3.调整自信。想想自己如何避免以上失败情况的发生?由此重新评估自信度和成功率,做出新的决策。
例子: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好好学习》共读,交69元押金,结果只完成了第一天作业,导致承诺和押金都损失了。当时报名时我觉得自己刚参加完《好好思考》共读,学的很认真,收获也很大,于是,我觉得这次肯定也能坚持下来。接下来我就用这三步来消除过度自信可能对我的影响。
1.确认征兆:告诉自己:百分百能够完成任务,那么过度自信可能要出现,需要自己克服了;
2.逆向思考:问问自己:什么情况下我会无法完成共读?
答案:当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现,当我特别累,当我觉得没有收获时
……求助第三者:问问老公,还有什么情况下我会坚持不下去?
3.调整自信:问自己:如何避免以上几种反例情况的发生?
我觉得自己很难避免,所以我的100%成功率至少可以降低到60%。由此我做出的决定是:如果不在乎损失69元和失信小伙伴,可以参加一试,否则就放弃共读。
Where
适用:当你对某件事情自信度达到80%以上,可能存在过度自信的负面影响时,可用此法重新确立自信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不适用于:当你身处逆境,需要前进的动力时,过度自信可以激发你的潜力,可暂时不用此法。
【A2 分步催化1】
显像提问:你最近有没有打算投资某个很看好的股票基金?打算给朋友、家人、上司一些自己肯定能做到的承诺?打算说服某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打算投资某个特别看好的项目?
你的工作生活中会涉及以上哪个情境?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写下来,待会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我打算不再因为儿子的英语学习而打他了,可是我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有些过度自信了。
【A2 分步催化2】
未来面对这样的情境,结合我们今天拆页里学到的方法,请大家规划一下具体要怎么进行。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情境、行动步骤。给大家六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待会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目标:为了避免自己在打儿子这件事上产生过度自信,导致没有认真思考应对方式,我打算在下周末之前,应用拆页中的方法,消除过度自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步骤:
第一,确认征兆 告诉自己可能产生了过度自信,自信度达100%;
第二,逆向思考 问自己:什么情况下我还会忍不住打儿子?答案:我教了很多遍儿子还不会,或者儿子跟我说:“你为什么这么烦......”
第三,调整自信 问自己:我该如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答案:我教三遍以内不许发怒,为了避免三遍以后打儿子,我可以让儿子不做英语了,换数学。不过感觉自己避免的方法实际能做到的概率并不高,所以自信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