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可复制的领导力》 所属活动: 哈尔滨索菲亚分舵2020第二次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何进行负面反馈

开场:

1.自我介绍

现场的各位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王小爱,一位高校教师。我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第一,我是一个阅读践行者,如果从年初开始算,到现在今年读了100本书,我通过读书来帮助我提高专业能力,100本里包括一些经济类的,主要是日本经济方面的,还有思维类、脑科学认知和讲师教学设计的。第二,我是一个爱心志愿者。我是“幸福的种子”志愿团队的一员,我们有13个妈妈,坚持5年为哈尔滨残疾人托管机构的智障儿童讲绘本故事,陪伴他们的过程成长。第三,我是一个旅游爱好者的--老婆。自2015年我先生改造了一辆房车后,我们经常在假期开着房车在国内旅游。在2017年和2018年,我们还利用出国访学的机会,实现环美60天环欧48天的自驾露营旅游。有喜欢旅游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好,这就是我,爱读书爱助人爱旅游的王小爱。

今天是我第一次过级,既兴奋又忐忑。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2下面我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拆书的拆不是拆散,是转化和内化。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的知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所以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包括三个便签 R 、I 、A(展示便签)

R是reading,是阅读原书的拆页。

I是Interpretation,就是拆书家对原文的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

A就是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有3种做法,A1 激活学习者经验,A2催化学习者应用;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有。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说,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3拆页阅读   

今天的拆页是来自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里面的BIC 负面反馈法,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 如没读完也不要紧,我会带领大家一起来解读这个拆页、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选自《可复制的领导力》 234-235页

【R:原文片段】

B1C是英文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的缩写,意指事实影响后果,这一工具在IBM等跨国企业广泛使用。是管理者向员工给于反馈的标准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我以某员工迟到为例,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事件:小王连续多次开会迟到,作为管理者,为这件事找到员工谈话。谈话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B(事实)

事实是指那些已经发生的行为,比如这周内小王每次会议退到的时长、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等。事实真实存在,很容易被验证,因此在管理者说出事实时,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抵触情结。因为小王的迟到次数较多,许多管理者开篇第一句话往往是:“小王你经常迟到。”注意,这句话不是“事实”,只是管理者根据事实总结出来的观点,不能用于给予反馈,否则会引起小王的抵触情绪。在事实部分里,管理者需要区分事实和观点,只讲事实,不提观点。

第二部分:1(影响)

影响是指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作用。比如,小王在会议开始后进入会场,会议主持人和其他与会人员的思路被打断,这是对他人的影响。小王在迟到之后也会错过会议的很多内容,这是对其自身的影响。

第三部分:C(后果)

后果是指在影响的基础上,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如果与会者的思路总是被打断,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对小王的印象会变差:开会总是迟到,不尊重他人,可能会在工作中落后等。这些后果事关小王的切身利益,理应引起小王的重视。

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反馈时将BIC一鼓作气说完,可以让员工比较地看到自身行为产生的负面效果,进而产生改进的愿望。日常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在谈活中习惯说一句话就问员工:“是不是这样?”这就给了员工反驳的时机和理由。此时询问,暗示意味和针对性较强,容易激化矛盾。

相比之下,一鼓作气将BIC都说出来,员工就会明白,管理者并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想要对工作负责。在工作优先的前提下,员工更愿意心平气和地与管理者讨论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拆书法的I部分,从为什么要用BIC反馈法,什么是BIC ,怎么用以及适用范围四个方面来分析原文。

【why】在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中,上下级的沟通很重要。管理者除了对员工进行表扬鼓励外,还要及时指出员工存在的问题,有时要批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不愿意被别人批评,被人指出问题时难免会产生情绪。在有情绪时就很难听得进去意见和建议,甚至反击,导致冲突,恶化企业氛围。所以领导者有必要掌握一套恰当有效的负面反馈的方法,在批评员工时,能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心平气和地接受建议并去改变。

【what】BIC(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是管理者对于员工的问题行为进行负面反馈的一种模式,被许多知名公司广泛使用。B代表行为、I是 行为带来的影响,C 是结果,指行为长期可能带来的后果。管理者在说明员工的行为事实后对其行为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后果进行分析,就能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产生抵触情绪。

【how】负面反馈可以分三步。

1.描述事实。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常常分不清事实和观点。观点是主观性的,常常带有说话人的价值判断,而事实是中立的、客观的,它不会引发对抗。比如“你又乱放东西!”就是观点,而“我今天看到你的桌面堆满东西”就是描述事实。如何描述事实,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架摄像头,摄像头是真实记录发生的事情,不带评价、不带主观色彩。另外,不要用“总是”、“经常”、“又”等文字,这些往往是我们的评论和观点。反馈时可以使用具体的数字和时间,让表达更客观。

2.说明影响。即说明事实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了什么作用,比如“你的桌面堆满东西,自己工作空间变小了,找东西也不方便,而且别人看着也不美观。”

3.阐释后果。这往往是长期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桌面堆满东西,会让一个人的心情变糟糕、烦乱,影响工作效率;也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认为你思路不清,不够干练,甚至怀疑你的工作能力,影响升值加薪。

在说明影响和后果时都要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指出这与他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才能让他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愿意改变。

【where】BIC反馈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学校教育等场合,而且适用于家庭生活中。当我们认为员工、同事、朋友、学生、孩子的行为有不当的地方,要给他们指出来,希望给他们改变时,就可以使用这种反馈方法,让对方容易接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讲完I部分后,让我们一起进入A部分,即用新知识关联自己的生活。A部分又分为A1和A2,A1即回忆过去并对比新知识进行反思,我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案例】

【背景】女儿上初中,班主任把学生分成小组PK ,每天都会统计小组学生上课累计发言的次数以进行评比。女儿所在组成绩比较低,女儿发言也比较少。爸爸对女儿有点意见。

时间:上周五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爸爸和女儿

起因:晚上老师又在微信群里面统计学生发言次数。女儿在小组里回复“2次”,别人都回复“3次”。

经过:爸爸看到忍不住说:“佳佳,你发言太不积极了,每次都是最少的。这样不行啊,上课得积极举手!”。青春期的女儿脾气也大,一听就不高兴了,“谁说我每次都是最少的?你怎么知道我发言不积极?”

结果:爸爸继续说教,女儿生气了,不再理睬爸爸。

【反思】爸爸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对,没有客观地描述事实,那天的事实是别人发言3次,女儿发言2次。爸爸带着主观的评判来向女儿反馈,认为她发言不积极,每次都是发言最少的,这明显是他的观点,引起了女儿的排斥心理,没能让女儿认识到发言少的影响和后果,没有达成有效的反馈。

A2即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思维预演,并写下行动目标和计划,这样等到未来真的发生这样的事的时候,自己就不慌了。我再举个例子:

【A2: 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背景】我的一门研究生课程上个学期就结束了,在这学期开学初必须交上作业来。下周五期限快到了,还有两个小组没有交团队作业。之前在群里提醒了几次,还是没有反应。

【目标】下周一用BIC反馈方法对学生做一次反馈,提醒他们按时交团队作业。

【行动和计划】

1.描述事实。上学期我们布置了一次团队作业,四个小组中,有两个小组已经交上来了,两个小组还没有交,我在上周已经提醒过你们。

2.说明影响。周五成绩录入系统就封闭了。我在统计平时成绩,团队作业交不上来,我无法统计成绩。另外,团队作业占20分,如果你们不能按时提交,就要扣掉20分,会影响你们课程的总成绩的,甚至影响毕业。

3.阐释后果。你们马上就要走入社会,除了个人的能力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将来在单位如果不懂得合作,不能按时提交团队的任务,有可能让领导对你失去信任,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另外,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也是不好改的。

我想我这么说,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并尽快把作业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