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深度工作》 所属活动: 闽江分舵线下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化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黄益书,是拆书帮的新晋会员。

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斜杠中年;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心理疏导,讲书及经销韩国艾多美公司的系列产品。

我喜欢阅读,并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我觉得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习惯及生活方式,书本能给我们干涸的心灵一份充足的燃料;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疫情期间,我参加了拆书帮的21天训练营,对拆书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拆书帮组织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渴望在拆书帮跟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技能点】如何介绍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论。“拆”=“拆为己用”,不是拆散,是转化,就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其核心是“RIA”便签读书法。

什么是RIA便签法呢?

首先

第一步R:阅读对自己有用的片段;

第二步I,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归纳,总结出阅读片段中的方法;或者简述所选片段的主要思想或观点;

第三步A,分A1,A2:A1:回顾自己的经验,与片段中的方法结合,找出相关联的实际例子,成功的或失败的都可以。A2:结合拆页的知识点,或相关启发,重新制定自己的实际的行动目标(我该怎么用),真正做到拆为已用。

“拆书帮”是全国最大的非盈利读书爱好者组织,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拆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书拆页:《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 第二部分 |习惯化 原书:157-162页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 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 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 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并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 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 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 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本片段主要讲述养成高效习惯的方法,及此方法对深度工作的作用。

WHY:习惯化的养成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同时保持更长的时间。使工作效果最大化。否则会分散注意,降低工作效率。

HOW:如何养成高效的习惯?

1.选定一个工作场所,设定工作时间。

2.列出可能的干扰因素,及支持因素。

3.对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对支持因素进行准备。

WHERE:这个方法可用于需要深入工作的各种场境。

比如你是一名心理疏导师,你计划在某一天要完成一个个案的“咨访情况整理表”,这个工作需要你深度工作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这时你需要根据习惯化的方法做相关的准备,1.确实场地:个人工作室,2.确定要工作的具体时段;并制定工作流程;3.排除可能的干扰素,如电话、网络、公告说明等4.工作前精心准备,如:准备好录音材料、相关食品等。这样习惯化的养成有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提高你的疏导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2020年1月20日我计划当天完成“2019感动一本书十大人物”的书写,并发朋友圈。当天9:00到办公室后,发现书桌比较乱,整理了30分钟。开启电脑后微信一直闪,就点开看了一下,回复了消息及跟朋友在微信上聊了1个多小时,正准备开始写的时候,一个朋友突然来访,说聊聊明年的计划,一聊就是一个下午,其实大部分是闲聊,没什么实质内容。

这样一天就过了,而我的计划连开始的时间都没有。

反思:之所以造成这些计划的失败主是要有几点原因:

1.WHAT:这是个没有养成习惯化的深入工作,而导致没有完成目标的失败案例;

2.WHY:首先没有设定固定的时间,其次没有设计工作流程,再者干扰因素太多,没有提前做好预估和准备。

3.WHERE:在这个失败的经验中,就需要养成习惯化的深度工作方法;

要怎么做呢?

4.HOW:1.确定工作场地:台江万达C1座2111室;2.时间:2020年1月20日:09:00-12:30;3.制定工作流程:第半个小时写一个,休息5钟;4.列出干扰因素,并一一排除:暂时断网,门上贴告示,电话设置飞行模式。5,工作前的准备:1.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准备食物。

这样的重新计划,可以让我专注于当下,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

【A2催化应用】

根据今天所学的拆页知识,按习惯化的深度工作法,制定如下计划:

目标:下周四晚上,完成TF2-1的拆书表:

1.确定工作地点:台江万达C1座2111室,时间2020年09月10日19:00-21:30。

2.列出可能的干扰因素:手机,网络,朋友突然来访。支持因素:准备好,笔、纸,打印好拆页,准备一壶茶。

3.手机关机并跟妻子说明情况,拔除办公室网线(做好时打开),门口贴上“请勿打扰”。按支持因素,准备所需物品。

奖惩:如果顺利做到,并按时完成拆页,给自己买一本书《好的经济学》。如果做不到,洗衣服一周。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