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戒森哥,我的两个习惯跑步和读书对我帮助很大,想必小伙伴们也会从自己的好习惯中受益很多,今天就谈谈培养习惯的话题。
【分组】在正式开始拆书之前,我们今天刚刚恢复线下活动,先分一下组每组2人,方便我们一会儿演练。
【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技能点:FAB、两个片段相互补充,递进的关系)
F)特征:(核心:书,满足好奇心)
来自《掌控习惯》,作者是美国的James Clear,他根据习惯的4个步骤,总结出培养习惯的4大定律,轻松掌控习惯。
A)优势:(重点:比较,建立安全感)
本书是《纽约时报》推荐的畅销书,樊登、得到倾力推荐,豆瓣评分8.3,与同类书籍比较,掌控习惯4大定律,经过了50万人的亲身验证,很具普适性。
B)利益:(对学习者的益处,引发兴趣)
B1:(本书利益)小伙伴们有没有培养运动习惯,却以失败告终,或是培养阅读习惯,也是无疾而终,最后发现培养习惯总是以失败告终,这本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控这些习惯,扭转败局。
B2:(片段利益)今天的主题聚焦于简单易行定律。片段一我们学习从小目标开始培养新习惯,步行10分到养成运动习惯。片段二是利用定律反面戒除坏习惯,远离垃圾食品就能实现了。我们先用1分钟来阅读一下拆页。
【学习目标R1】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通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学习者在培养习惯时【where】,应用简单易行定律【澄清】,通过设立小目标和简单记录【行为】,设计快速行动、不断重复培养新习惯的方法。
【R-阅读原文片段R1】<2-4>新技能多拆页搭配
【主题】简单易行掌控习惯-培养新习惯 (字数:868)
【片段来源】《掌控习惯》-James Clear(美)
试图找到最佳转变方案的努力,比如试图寻找减肥捷径、强身健体的最优方案,以及开展副业的好点子等,很容易陷入困境。我们一门心思地要找到做事的最佳方式,却从来也不付诸行动。对此伏尔泰这样写道:“因追求最佳而丢掉了足够好。”我称之为酝酿与行动的区别。两者听上去差别不大,但它们真的不一样。酝酿意味着你在计划、策划和学习。这些都是好东西,但是它们不会产生结果。
如果我为写文章而罗列出了二十个想法,那是酝酿。 如果我真的坐下来开始写文章,那叫行动。如果我要制订一个更好的饮食计划并就此读了一些书,那是酝酿。如果我真的吃了一顿健康的饭,那就是实质上的行动。
如果你想掌握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无须力求完美。你不必描画出新习惯的每一个特征。你只需要不断练习。这是第三定律的第一条要点:你需要关注的是次数。
图1在开始时A点,一个习惯动作需要极大的努力和专注才能完成。在重复几次后B点,它变得容易了一些,但是仍然需要有意为之。经过足够的练习C点,习惯成自然,无须有意为之。超越这个界限,即习惯线之后,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自动完成这个动作,就此形成了一种习惯。
图2 这个图表显示了一个人养成了每天早餐后步行十分钟的习惯。请注意,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自动化程度也会增加,直到行为尽可能简单和自动化。
接下来,你会看到当研究人员跟踪观察已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步行10分钟,所呈现出的自动化程度是怎样的。科学家称之为学习曲线的这些图表上的形状,揭示了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事实:习惯是基于频率而不是时长形成的。
就习惯的培养而言,不在于时间长短。不管你连续做了21天,30天还是300天,重要的是你这种行为的频率。你可以在30天内做两次,或者200次。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频率。你当前的习惯已经在重复了数百次(如果不是数千次)之后被内化了。要养成新习惯需要同样的频率。你需要把足够多的成功尝试串联起来,直到这种行为牢牢地嵌入头脑中,使得你超越了那条习惯线。
行为转变的第三定律是让它简便易行。专注于采取行动,而不只是酝酿行动。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行为通过重复逐渐变得更加自动化的过程。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 (字数:670)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R1介绍了简单易行定律,从专注行动开始不断重复培养新习惯。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2-1>
培养习惯常出现两个行动阻力的节点,行动前寻找最优方案延误了行动开始,行动中碰到阻力无法坚持。培养习惯经常出现虎头刚开始,就没了下文,或者是一遇到阻力就没有办法重复了,习惯自然没法形成。所以培养习惯关键从重复行动开始无须完美,而且重复基于频率而非时长。
【how】【原书步骤细化】<2-3>
原文中提到养成习惯的关键因素是从重复开始,无须力求完美。一、形成习惯需要不断重复进行细化的,要想重复,要从简单的小目标开始,二、通过重复形成自动化从而养成习惯。我把它总结为下面两个培养习惯的步骤:
第一,强度从最低目标开始。
1、设定难度轻松和用时最短的最小目标。想天天跑5公里,先从每天散步10分钟开始。
2、简单难度评估。完成率>80%继续执行,<50%降难度,>120%提难度。如何来确认自己的80%标准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跑步,感觉不算太累,刚刚出了一点汗,第二天可以继续,不会觉得有压力。也可以参照一些客观标准,比如跑步心率在正常心率范围,计步数在较小人群。
第二,不断重复行动形成自动化。
1、初期按可实现的最多频次(切记小目标),至少每天重复,之后与新习惯频率保持一致。初期30天。如每天早晚1分钟冥想,到每天1分钟,30天后周一至周五傍晚做2分钟冥想。
2、进行简单记录,保持重复频率。选定记录媒介只记录做与未做。例如每天在朋友圈运动打卡。
简单易行定律:让好习惯简单易行=最低目标开始+不断重复到自动化。
【案例】【根据原文脉络给出贴近实际案例】
(失败案例)我失败的案例。初期设定跑5Km的目标,难度太大没执行。改为1Km,没记录隔三差五跑一下,没形成重复,很快放弃了。
(正面例子)首先、目标设为难度最小时间最短,每晚散步15分钟;坚持几天完成率80%继续执行。第二、最初每天都去走,希望每周运动5天,所以散步频率固定为5天;完成后在日历上打勾,看到成果很兴奋就坚持下来了。从15分到1小时,由走到跑,最终养成了运动习惯。
【预防异议的讲解】<2-2>
有小伙伴会说这是纸上谈兵,15分钟没效果,重点不是做一件事,是先确立习惯,才能不断改进。我们老试图找最佳方案,而没行动没重复,是无法培养新习惯的。大脑会尽一切可能保存精力,难度小才能执行,成功几率才大。所以简单易行定律非常值得尝试。
【适用边界】(where):更适合培养习惯的行动初期;一个习惯达成后再用它培养下一个习惯。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2-1> (字数:140)
(显像提问)是否有这样的情况。想培养跑步习惯,配速姿势一通研究,练力量,部位技巧反复筹划,完美方案太难无法执行。想养成阅读习惯,今儿翻几页,下周看一会儿,没频率没重复,不记录无法保持。
【明确指令】请回忆一下生活中经历过,没从小目标开始,没形成重复,培养习惯失败,在小组内分享具体的例子,1分钟请开始!
【学习者案列记录】(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有请李霞给我们来分享一下经历。
李霞:我原来有运动习惯,因为疫情中断了,疫情稳定后,准备恢复运动习惯。于是就订立了目标,跟原来的目标就一样了,每天运动30分钟,我觉得这个目标之前就做过了肯定能达成,结果就做了一天,就无法坚持下去了,目标大了,定高了。所以在初期定这样的目标是不合适的,没从小目标开始,失败啦。
【反馈简短重述】感谢李霞的分享,她刚才讲了,很希望在疫情稳定后,恢复原来的运动习惯,重新培养自己运动的习惯,但是因为目标订立的太大,没有办法坚持,做了一天就失败了,更没有形成重复,所以没能培养成运动的新习惯。
【A1+】反思和加工 <2-1> (字数:50)
刚刚回忆了失败案例,现在想想看,如何应用今天的方法达成这个目标?
【明确指令】请在表格上记录一下,1分半后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引导表格)
学习者案例记录【技能点:对于学习者分享的回应和反馈 追问确认、好奇反问、坦承无知、组织讨论、故事启发、简短重述、摘要点评、真诚赞美、号召鼓掌、超越拔高】
学习者案列记录:(注意描述的步骤)
我们请李霞来分享一下。
李霞:一、小目标开始:设小目标,评估难度。二、不断重复:频率一致,简单记录。
我们请果子也来分享一下。
行走的果子:我之前有减肥的经历,原来30-40分钟,但是失败了。我现在的计划。一、小目标开始:设小目标,评估难度。二、不断重复:频率一致,简单记录。
【摘要点评】好的,感谢果子的分享。把步骤逻辑表达的非常准确,1、小目标开始2、不断重复。
【反馈真诚赞美】相信其他小伙伴听了他们的分享,就更有兴趣来尝试一下了。
【号召鼓掌】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感谢他们的精彩分享。
咱们总结一下,简单易行定律培养习惯的步骤:
第一,强度从最低目标开始。
1、设定难度轻松和用时最短两个方面定义最小目标。
2、简单难度评估。才能继续执行。
第二,不断重复行动形成自动化。
1、初期按可实现的最多频次,至少每天重复,之后与新习惯频率保持一致。
2、进行简单记录,保持重复频率。
【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字数:80)
好习惯养成也会受坏习惯拦阻,晨跑就会受懒床刷手机的影响,破除坏习惯对培养好习惯也意义重大。接着走进片段二,看如何应用定律反面让坏习惯难以实施。2分钟阅读一下拆页。
【学习目标R2】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通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学习者在破除坏习惯时【where】,应用简单易行定律的反面【澄清】根据坏习惯步骤,增大其阻力,监督承诺【行为】,让坏习惯难以实施。
【R-阅读原文片段R2】<2-4>新技能多拆页搭配
【主题】简单易行掌控习惯-戒除坏习惯(字数:852)
【片段来源】《掌控习惯》 James Clear(美)
约翰·亨利·帕特森1844年出生于俄亥俄州代顿。他童年时在家里的农场帮工,并在父亲的锯木厂轮班工作。在达特茅斯上完大学后,帕特森返回俄亥俄州,开办了一家煤矿工人用品商店。
他似乎抓住了一个不错的商机。这家商店几乎没有竞争,顾客络绎不绝,但仍然赚不到多少钱。一次偶然的机会帕特森发现他的员工手脚不干净。
在19世纪中期,员工偷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时的收据都存放在敞开的抽屉里,很容易被篡改或扔掉。那时也没有摄像头来监控员工行为,也没有用来跟踪交易纪录的应用软件。除非你每时每刻都盯着你的员工,或者亲力亲为每宗交易,否则很难防止偷窃行为。
就在帕特森为此感到一筹莫展时,他看到了一项新发明“里蒂的廉洁收银员”的广告。这是代顿居民詹姆斯·里蒂设计的,应该是世上第一台收银机。它在每次交易后都会自动将现金和收据锁在里面。帕特森花100美元买了两台。他店里的员工偷窃现象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帕特森的经营状况从亏损变成了盈利50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多万美元。
破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变得不切实际。不断提高其难度,直到你心灰意懒。收银机的绝妙之处在于,它使偷窃行为变得几乎不可能,从而使人们自动转向符合道德的行为。它并没有试图改变员工, 而是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正确的行为方式。
1830年夏天,维克多·雨果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最后期限。十二个月前,这位法国作家向他的出版商许诺要写完一本书。但是他一个字都没写,时间都用来寻求别的项目,招待宾客,因而耽搁了正事。雨果的出版商也无可奈何,只好又设定了新的截止日期,在今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即1831 年2月前必须完成那本书。
雨果制定了一个奇怪的计划来克服他的拖延症。他把自己所有衣服归拢到一起,并让助手把它们锁在一个大箱子里。除了一条大披肩,他没有任何衣服可穿。1830年秋冬期间,由于没有适合外出的衣服, 他一直待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巴黎圣母院》于1831年1月14日提前两周出版。
有时候,成功不是简单地让好习惯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让坏习惯难以延续。这是行为转变第三定律的颠倒:让它难以施行。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 (字数:960)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伟大的人也需要破除坏习惯。利用简便易行定律反面,让坏习惯难以施行。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日常破除坏习惯,下了大决心却受一时冲动摆布,浪费意志力无功而返。好习惯很省力,坏习惯同样如此,所以只有让它变得不切实际,才能更好地戒除。
【意译案例】<2-3>
R2中的故事离我们有点远,我来说说与社交媒体“斗争”的故事。我并不排斥社交媒体,可看了后台数据就震惊了,每天耗费长达3、4个小时,有时更长。早起看,会议中偷个闲看,就连吃饭和睡觉前也要看,占用了大量时间。决心减少这种耗费,不过显然低估了坏习惯的力量,随手拿到的手机,瞬间击碎决心,还是无休止地翻看微信、微博。直到有了今天的方法,才真正有了胜算。原文中戒除坏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加大坏习惯的难度,我们来整理分析一下。
拆页故事中敞开的抽屉,被扔掉的收据,使偷窃不断发生,所以首先要了解坏习惯的步骤才能战胜它。拆页中的收银机,增大坏习惯的阻力,成功阻断了偷窃发生。这就是接着的步骤,我们可以采取移除、阻止、进一步加大难度。雨果收起衣服专注于写作,创立了一种承诺机制,还交给助手帮助监督。最后,我们再采取相互监督履行承诺)的步骤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我就按此步骤对社交媒体开战。首先,要了解坏习惯的步骤才能战胜它。我观察手机在手边随时会点开看;APP推送提醒一响点开就看;接着会不知不觉地看下去。这是我坏习惯的步骤。接着,据此,我将手机从视线中移除,让它远离我,减少干扰(设特殊铃声不耽误重要电话)(移除)。取消推送,阻止手机一响就看的冲动(阻止)。再设定APP打开超时锁定,进一步加大难度(加大难度)。最后,我效仿承诺少看社交媒体,与太太相互监督,每周看后台数据,谁花在社交媒体上时间长,周末做饭干家务,我不喜欢干家务,十分卖力履行承诺(相互监督履行承诺)。现在花在社交媒体时间很少,获得大量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开心。
【how】【原书步骤细化】
梳理一下戒除坏习惯的行动步骤:
首先,分解坏习惯行为过程的步骤,重点关注习惯过程中提示与反应。
其次,增大坏习惯的阻力,打破原有自动化。移除或阻止某个步骤,直接加大某个步骤难度。如删除APP减少看手机。方便食品放到看不到的地方,阻止轻易拿到。想减少看电视,看完就拔掉插头,防止漫无目打开电视,再取出遥控器电池,额外10秒才能打开电视。
第三,通过相互监督实现承诺机制,让当下抉择左右未来行为。
让坏习惯难以施行=分解步骤+增大阻力+监督承诺。
这个步骤是根据拆页的愿意:戒除坏习惯需要增大难度,在了解原有步骤的前提下,通过几个步骤实现难度的增加,从而为戒除坏习惯铺平道路。
【适用边界】(where)对超出简单行为习惯的坏习惯(如药物成瘾),这个方法作用非常有限。
【预防异议的讲解+原文知识点回应】有小伙伴会说坏习惯根深蒂固不好破。今天的方法无法遏制真正的上瘾,但给坏习惯增加一点难度会使破除更容易,不断累积效应会增大,非常值得尝试。
【A3】促动参与 10分钟(讨论5分钟,演示5分钟)
【场景演练】 <2-3>(字数:80)
【技能点要求】①【A3】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场景,学习者可以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②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能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者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指令小组讨论】有这样一个场景,小明想破除坏习惯,请利用刚学习的方法,给他一个解决方案。任选一个角色,记录一下自己的话,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请围绕刚刚学习的1、分解步骤2、增大阻力3、监督承诺三个步骤,进行演练,5分钟后请一组来分享一下。
【场景设计】周六的晚上,你和小明一起聊天。他说非常注意饮食健康,可现在手机下单超方便,每天手指一点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外卖就送上门。每天吃这些觉得不利于健康,决心改掉用手机订“垃圾食品”的坏习惯。你刚学习了破除坏习惯的妙法,于是根据小明的情况,用让坏习惯难以实施三步法,帮他设计了解决方案。小伙伴们还可以参照一下引导表格,丰富场景的信息。
【角色扮演】好,我们请右边的小组出两位小伙伴分别饰演自己和小明,现场演练一下。
【引导】参考行动步骤进行。1、分解步骤2、增大阻力3、监督承诺
引导表格:
【小组分享】:【技能点:对于学习者分享的回应和反馈、追问确认、好奇反问、坦承无知、组织讨论、故事启发、简短重述、摘要点评、真诚赞美、号召鼓掌、超越拔高】
学习者案列记录:
行走中的果子:扮演场景中的自己。李霞:扮演场景中的小明。
【回应或反馈】谢谢李霞和行走中的果子精彩演练,情景很生动。我们看看,面对破除坏习惯,行走中的果子提供的步骤是一、坏习惯步骤分解。二、增大坏习惯步骤阻力。三、监督承诺达成目标,小明这样处理,完全对应了我们片段中的步骤。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两位的分享。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先激活应用场景) (字数:80)
5分(讨论2分,演示2分)和小明一样,我们都想破除坏习惯。每晚熬夜,上班没精神。上班看手机,下班发现重要的事没完成。【指令】现在来想想,在未来一个月要破除的坏习惯,请写下来在组内分享,2分钟。
今天我们人不多,正好一个一个都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列记录: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激活经验(显像提问)(再规划行动步骤) (字数:120)10分(讨论5演示5)【技能点要求: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以后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设想一下,明天到办公室准备开始工作,想到今天的拆书问自己,可以改掉老看手机的坏习惯,获得高效的一天吗?
【指令】现在请就刚刚准备要在一个月破除的坏习惯,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让它难以施行。写下行动步骤,5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列记录:
请李霞来分享一下。
【摘要点评】好的,感谢李霞的分享。把步骤的逻辑表达的非常准确,一、坏习惯的步骤,二、移除并加大步骤的难度,三、通过相互监督承诺帮自己戒除开车看视频的坏习惯。
【号召鼓掌】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感谢她的精彩分享。
【强有力的总结】强调核心要点/学习目标;呼应开场图书介绍/讲解内容 (字数80)
小目标好行动、好重复,让好习惯简单易行。分解步骤,增大阻力,监督承诺,让坏习惯难以施行。期待大家从正面或反面先找到一个面,轻松掌控习惯开始自己新的一面。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