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58届拆书演武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我——信息+积极倾听

开场:

【总目标】学习者学习完今天这两个片段后,能够学着使用(澄清)积极倾听的方式完成(行为)正确解码,发现(行为)对方内心的真实感受(界定),从而满足对方的需求,同时可以学会运用(澄清)我-信息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向对方表达(行为)自己真实的感受(界定),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促进亲子间、朋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关系的融洽和睦。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开场】个人介绍和图书介绍

个人介绍: 首先还是感谢各位小伙伴儿抽出时间陪我拆书晋级,我是本次的晋级拆书家晁会菁,大家可以叫我晁儿,我是一位正在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和围棋入门的断舍离的践行者。

分组: 便于稍后的讨论,拆书之前的先给现场的小伙伴们分一下组,小伙伴们两两一组吧。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前几天接闺女放学,她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他们在幼儿园的好玩的事,听完我很敷衍地说“是吗?我知道了”。她本来还想说些什么,听完我的回复,却有些失望地走开了。

提问: 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觉得我的回应有错吗?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呢?当对方急需你的倾听和关注的时候,你都是怎样回应的?

影响: 如果你身边的人兴致勃勃地来跟你分享他生活中地趣事, 我们就是听一听,听完没有任何回应,或是简单回应一句“哦,我知道了”,“是吗?”,会很容易打消对方继续分享的兴致,他很可能会失望的走开,心想:以后再也不要跟你分享了。

解决: 《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给我们提出了能让沟通变得高效简单的方法,即通过清楚地界定问题、积极的倾听、完整的表达及没有输方化解矛盾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觉成长能力,父母也会在这其中获得自我的心灵成长,从而实现家庭关系的和睦。学会了本书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让亲子沟通变得高效而简单,同时书中的方法也完全适用于其他关系模式中。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积极倾听和完整的表达即我——信息两个部分,通过学习这两个部分,我们能够学着使用积极倾听的方式完成对谈话对方的正确解读,发现对方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满足对方的需求,同时可以学习运用我——信息在不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感受的前提下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促进亲子间、朋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关系的融洽和睦。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习使用(澄清)积极倾听的方式完成(行为)正确解码,发现(行为)对方内心的真实感受(界定),进而满足对方的需求。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你想改善类似我刚才场景中这样的谈话氛围,接下来这个片段应该能帮助到你。下面给大家每人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我刚才发到大家手里的片段一,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46-47,主题是积极倾听;看完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不论何时,当一个孩子决定与他的父母沟通,,他就会开ロ,因为他有需求,常常是因为他的内心产生了某种想法。他想要一些东西;他感到不安;他对某些事有情绪;他为某些事难过;他遇到了问题一一我们说这个孩子的生命体处在某种不平衡状态。为了使得生命体恢复到平衡状态,孩子决定开口说话。比如说,孩子肚子饿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基本上都看完了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互动问题1:原文片段里重复出现了哪些关键词?或者说对你们来说哪些词语比较抽象?

回答: 信息接受者、 编码、编码过程、、信息接收者、解码、解码过程

我来逐一解释一下这些词语:

编码:原文里这样说“要想与别人沟通他的饥饿,他必须选择某些他认为能够向人表明“我很饥饿”的信号。这个选择过程被称作“编码””,其实就是作为信息发送者,也就是谈话双方先说话的人,他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选择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的过程,对吗?

编码过程:那紧接着编码过程是不是就是说话人组织语言的过程?

解码过程:信息接受者也就是倾听的一方,在听完说话人的表达后,解读对方意图的过程。

解码就是倾听者经过复述、解读说话人得出的结果,对吗?

我这样解释大家可以理解了吗?

回答:可以

好,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

互动问题2:原文片段里的爸爸用什么方式理解了孩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回答:积极倾听

互动问题3:原文中的爸爸和我刚才给大家的情境中的我分别用了两种表达方式,结果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

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开始思考到积极倾听的正向效果了,那什么是积极倾听呢?

概念解析:

(What)积极倾听需要哪些要素呢?积极倾听是倾听者试图了解说话者的情绪和信息的含义,然后把他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说话者进行求证的一个过程。

经过了编码、解码这一系列过程,并没有完成积极倾听,积极倾听还需要反馈求证,即跟对方确认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让对方做出判断。就原文片段给出的例子而言,爸爸对孩子的话给出了一个解码,而经过反馈才知道自己开始的理解是错误的,进而更正了自己错误的理解。

有了这些要素,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推出积极倾听的实施步骤:

(How)

第一,复述:说话者用自己现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后,倾听者要能够不带任何评价的重复他刚才说的内容,确保没有遗漏细节,原文片段中的例子并没有给出这一步,但是这是最基础的一步;

第二,解读:倾听者通过复述后进一步解读刚才听到的话,就像原文片段中爸爸让孩子知道他解读的结果:“你希望在睡觉之前出去玩。”

第三,反馈:经过解读后,我们可以这样问对方:“你是想表达……,对吗?”/你是感觉……,对吗?就像原文片段中孩子听完爸爸的解读后说:“不,我不是那个意思,爸爸。我是说我真的饿了,希望晚饭早点准备好。”这样他们就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积极倾听。

下边请大家来判断一下接下来的情景中哪个回复属于积极倾听:

我家两个孩子都生病了,孩子爸爸在外地出差,也没有其他人帮忙,我自己照顾两个孩子,邻居知道了,让我去他们家吃饭,聊起来最近的状况,我不禁落泪。对方可能给出这样的回复:

A:你太能干了,换我我肯定不行。

B:你自己带两个孩子,他们俩都生病了,你觉得特别自责,同时没有人帮你你又觉得特别无助,对吗?

学习者答:回复B。

对,回复A听起来也没有问题,但是并不会激发我再说下去的愿望,我会感觉对方根本不理解我,而回复B会让我感觉特别有认同感和安全感,我会感觉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的,也会更愿意说下去,我们的整个谈话氛围也很融洽。

大家刚才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可以区分怎么回应才算是积极倾听了。

便与大家理解,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运用积极倾听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案例:

(背景)上个月我闺女(苗苗)有两个好朋友连着过生日,他们的生日礼物都有电话手表,我闺女也不淡定了,就缠着我买。

(正例)前几天闺女再次提出要电话手表的时候,我就尝试着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跟她讨论这个问题。

苗苗:妈妈,我还是想要一个电话手表。佳宜今年也不上小学,他就有电话手表。

我:哦,你很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电话手表,对吗?你觉得大家都有,你也应该有一个,对吗?(复述+解读)

苗苗:也不是,我有了电话手表,咱们带弟弟下去玩的时候,你去追弟弟了,我找不着你们,我就可以给你打电话。(求证)

我忽然明了:哦,原来还有这个原因,妈妈之前都不知道呢。看来宝贝很能分清自己是想要还是需要呢。

苗苗:对,我确实需要,而且我也很想要

我:那咱们就把这个放进你的愿望清单里,期待它早一点实现。好吗?

苗苗:嗯嗯

宝贝很欣然的接受了,然后高兴的去玩儿了。

【预防异议】

听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积极倾听也太麻烦了吧,不如之前的方式来的简单有效。的确,刚开始使用积极倾听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觉得比较生硬、不自然,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倾听呢?(why)因为我们都想让谈话很融洽的进行,作为听众,我们的解读是一个猜测和推断的过程,我们并不真正知道说话者经历过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很可能解读错对方的意思导致我们之间产生误解,严重的可能导致双方陷入沟通障碍,而且我们想维护好这段关系,也希望对方愿意跟我们分享更多。

另外小伙伴还可能有的疑虑,就是我坚持去做了呀,我很真诚的邀请他去表达,但是人家就不愿意说,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积极倾听的时机和度,不要过度倾听了…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始构想可以跟谁去展开积极倾听了? (where)积极倾听适用于任何沟通场景,我们可以在跟父母、朋友讨论尖锐的问题的时候尝试使用积极倾听……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把你们刚才脑海中构想的情景给展开一下,看看是在什么时候你觉得有必要跟对方展开积极倾听了?你们会有什么对话,把你们对话的主要内容简短的写在便签纸上,给大家每人3分钟时间写下关键词并在小组内讨论,组内两个小伙伴相互扮演对方的另一个谈话者,我稍后请一组小伙伴跟我们做一个分享。(注意:剧本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话和动作等)。

好,看大家都写完并在小组内讨论的很热烈,请××小伙伴跟大家现场演练一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背景:常程的同学月10月2日要在西安举行婚礼,邀请他参加。但是他已经提前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去西安的车票也暂时买不着。他内心也不是特别的想去,想着礼到人不到

白宇扮演他的同学:

同学:常程同学,我10月2号在西安举行婚礼,诚挚地邀请你参加。

常程:哦,首先祝你新婚快乐。我也很想参加,但是十一长假,去西安的票目前买不到,有点遗憾。

同学:是我疏忽了,我以为中国的交通只有春运期间才会出现买不到票的现象。没想到十一长假也会出现这种状况,要不我动用一下铁路方面的关系给你弄张票。

常程:不用,还有一点是你通知我之前,我已经提前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10月3号我母亲要过60岁生日了,家里人想着一起给她过,所以我得回家给母亲庆祝生日。

同学:那真是不巧,百善孝为先,那你还是回家给母亲过生日要紧。我下次结婚的时候会再邀请你的,你一定要来。(开玩笑)

常程:非常抱歉,也很感谢你的理解,还是要祝你新婚快乐。

同学:我很快乐。

好,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他们演练的非常生动形象,还特别幽默风趣,通过他们的演练,我们看到了积极倾听带来的一个非常和谐融洽的画面。

所有的沟通都希望对方有所回应,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嗯,哦”这样回应对方,对方肯定不愿意再继续沟通下去。那我们该如何去回应呢?接下来要学习的这个片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回应,可以让我们很轻松的学会在不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感受的前提下向对方回应,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学习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会运用(澄清)我-信息向对方表达(行为)自己真实的感受(界定),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促进亲子间、朋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关系的融洽和睦。

【A1量表自测】

在学习今天的第二个拆页内容之前,大家先一起来做评估个人表达习惯的小测试。

满分30分,你们得了多少分?

得分大于等于22分的小伙伴请举手,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敢于真实表达自我意愿和需求了;分数在16分到22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恭喜你们,你们敢于真实表达自我意愿和需求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得分低于16分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你们需要学习如何真实表达自我意愿和需求,同样恭喜你们,今天的拆页可能会给你带来比较大的帮助。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做完了上面的小测试,大家应该已经思考我们经常表达的方式是什么,尤其是面对孩子|朋友的时候。那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困惑,看到孩子\朋友出现不可接纳行为,我很想去引导他,但是我就是不善于表达,总是词不达意,表达不出我内心的真正想法,又怕说错话伤害到对方,那接下来这个片段应该能帮到大家。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我刚才发给大家的原文片段二,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103-104),主题是:我——信息;给大家每人2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完请示意我。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互动问题1:原文片段里的爸爸说的“我很累”是你——信息还是我——信息?

回答: 我——信息

互动问题2:原文片段里的爸爸说的“你真烦人”是你——信息还是我——信息?

回答:你——信息

互动问题3:两种表达方式的结果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

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信息的正向效果了,接下来我们来一起解读一下本片段。

(What)当我们试图发出我——信息时,我们就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向对方传达出他的某个行为对我产生的感受,以及具体影响。

(Why)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认为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礼貌不成熟,或者太自私了,所以很多人都学会了否认和压制自己的真实感受。 如果我们不说出来,对方怎么知道我们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我们学会了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也会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How)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完整的“我——信息”包含哪三部分:

1. 描述行为:对对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请注意这里的描述是客观的,不带任何评价、评判色彩的描述,只是说事实。,

2. 说出感受:我们的感受,我们只需要用对方能理解的简单词汇轻松的说出我们内心的感受,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找最准确或者最优美的词语来表达。

3. 表明影响:我们只需要轻松的说出对方的这个行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是什么,也就是对方这个行为,让我们产生不好的感受的原因。

(Where) 我——信息就适用于对方的某些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影响到我们享受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时,这时我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合的语言代码,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来向对方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适用于平级、平辈之间,如果对方是过于权威的领导和长辈的话,请慎用。

【预防异议】

听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已经尝试这样做了,但是还是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呢?要知道我——信息只是有效沟通技巧中的一个,并不是包治百病,在不同的沟通场景我们还是要学会灵活运用,区别对待的。

另外强调一下在表达我——信息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我们心里想的和我们说的话要是一致的。如果心口不一,对方是能感受到的。

接下来我举我自己运用我——信息表达的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了解:

每个人最不能接受家里的脏乱可能都会有一个点,比如说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饼干屑碎渣渣一类的东西,每次看到沙发上闺女儿吃剩下的饼干屑的时候,我就会爆发:“你又把饼干屑弄得满沙发都是(你——信息),说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你——信息),我以后再也不给你买饼干了。妈妈已经告诉你了,我最讨厌这些碎渣渣,吃东西的时候不要离开餐桌,自己去收拾干净”。而这时闺女就会眼泪汪汪委屈的望着我,啥也不去做。

在学习了我——信息的表达之后呢,我尝试这样说:“闺女儿,妈妈看到沙发上有好多的饼干屑、碎渣渣(我——信息),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信息),因为妈妈很看重整洁(我——信息)”,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她赶紧去收拾打扫,这让我尝到了完整的表达我——信息的甜头,以后在生活中我会更多的运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1.罗列整理问题

听我解说了这么多,大家认为在表达我——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阻碍?出现什么问题?或者说你们自己跟谁有沟通障碍的情况,请你们说出来。给大家每人2分钟时间思考,稍后我们每个人都来说一下。

学习者答:孩子、老人或者陌生人根本不理会你这一套,你再怎么说,我依旧我行我素,还可能跟你杠上。

收敛问题,合成为一个问题

就是不管我们说了什么,即使是说完了我——信息,对方仍旧不理会。

2.确认问题(明确化)

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吗?对方排斥我们的沟通方式,回避问题。

学习者答;嗯。

3.澄清问题

你们觉得表达我——信息很难?尤其是面对特别权威的长辈或领导的时候,难在哪?造成它难的原因是什么?先集中解决哪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淡化?请大家把关键词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论,给大家的时间暂定为5分钟,一会儿我们看看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老人排斥,认为我们不尊重他们,自我贬低,代沟、固化思维;

孩子和老人都恐惧,怕做不到,累、喜欢舒适区、给自己贴标签;

1.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大家接下来针对这个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讨论一下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讨论结果记录:

画大饼,奖励机制,尝到甜头,得到荣誉感,给奖金,告知他们我的工资有你的一半,价值感,认可他们

(2)大家都头脑风暴出了很多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在白板上分组总结出更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来看下是不是可以把大家刚才提出的解决方案归纳总结成这2个:

1.尝到甜头,有奖励

2.价值感,自我认同感

好,通过我们刚才的微行动学习,是否解决了大家的难题?

学习者回答:不能测底解决,解决一时。

如果想长远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去探索更多可能,咱们下次再继续讨论。

【A2特定任务】

时间问题,今天我们就不在现场进行A2的演练了。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当身边人出现的某一行为影响到你的利益时,请尝试用我——信息来表达你自己真实的意愿和需求。然后把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话内容,在微信上反馈给我。我会去收作业哦……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演练和配合,今天的两个片段,我们分别学习了积极倾听和我——信息(行为+感受+影响),积极倾听可以帮助我们在沟通时挖掘对方的内在想法,识别对方内心的真正感受,从而更好的满足对方的需求,而我——信息则是帮助我们在沟通时真实表达自己,挖掘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两个方面就像两个船桨,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亲子、朋友关系的小船行驶地更平稳更远…

希望我今天的带拆可以帮助到大家,掌握了这两个关键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在未来的各种关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和配合,我今天的带拆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后续讨论长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总结:(这部分忘记录音了)

1. 项目分解,:以学广场舞为例:先学会基本舞步,然后跟跳简单的曲子,然后跟跳的曲子

2. 坚持往情感银行里存钱:多存钱

3. 让对方有盼头:每周有一天休息时间,定期家庭聚餐、旅游;

4. 固定处专属于俩人的特别时光

5. 通过外人传达夸奖

6.多跟老人聊天,听他们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更深入了解他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常程昨天晚上跟妈妈视频聊天,又被催婚。他尝试了积极倾听的方式。

妈妈: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找个对象结婚,然后赶紧生个孩子,趁我们年轻,我们还能帮你带。

常程:妈,我知道你想让我结婚生子,好帮我带孩子。我听到你们的担心和催促(行为),觉得自己特别不孝顺,那么大了,还总让你们操心(感受),同时我又觉得焦虑,你们的催促给了我压力(影响),我不是不想找,但是找个合适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我需要时间可以吗?

说完,他妈妈沉默了一会,说:“儿子,你不要有压力,只要你好好的,我跟你爸就放心了,我们不催你了。你心里有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