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182次练武场 【海珠赤岗北路.瑞福大厦】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简单三步启动“双赢合作”

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老程。我先用三个标签法做自我介绍:第一,本人在IT行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第二是聚焦中层管理者学习成长的主题阅读者;第三,即将成为今年新晋级三级拆书家,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现场。

【分组】现在我们先分组,方便等会儿的小组讨论,请从我左手边开始两人分为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学习完本次的拆书现场后,大家能够学习区分“目的”和“手段”,当沟通中双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界定),能够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也就是“审视自我、询问对方、确认共识”三个步骤(行为),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澄清),从而打破僵局,顺利启动合作(界定)。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两个人意见很难统一的情景?比如你和家里的领导商量怎么过一个舒服的周末,领导想趁周末睡个懒觉,但你却想全家出去郊游吃农家菜?或者你和同事都想顺利地、漂亮地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却为两个不同的执行方案争论不休。

提问:大家对这类场景熟悉吗?那以往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可能有些人会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对方的想法明显不好,为什么要听他的呢,我不是那种将就的人哪!有些人会觉得说服别人太难了,不如妥协算了,好歹还能把事情继续下去。

影响: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些缺点,有时候会造成在处理过程中,两人互相拖后腿,甚至原目标都达成不了。

解决:那怎么处理好呢?《关键对话》这本书是专门针对具有风险巨大、观点冲突和情绪强烈三个特点的所谓关键对话,提出了一套完整全面的对话流程。因为方法非常实用,这本书一直在沟通类书籍中很受欢迎。本次我们的学习片段,就介绍了一个方法,能帮我们遇到上述状况时,把双方看似水火不容的观点,通过探询的方式,找到共同的目的。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量表自测】

开始阅读片段之前,首先请各位小伙伴来做一套测试题。场景就是当你和别人的意见无法统一时,你会多大程度上同意以下的说法?请在1分-6分的区间打分,1代表很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不用反复思考,只用直觉来选择就可以了,答完也请算出总分,给大家1分钟时间。

1 我可以做到开放地倾听对方的想法 (1)(2)(3)(4)(5)(6)

2 我不会强迫去说服别人,而是尽量形成共识 (1)(2)(3)(4)(5)(6)

3 我会很灵活地想出达成同一目标的多个方法 (1)(2)(3)(4)(5)(6)

4 我认为有时候人们说的不一定是他想要的 (1)(2)(3)(4)(5)(6)

5 妥协折衷也是一种方案,但不是最好的选择 (1)(2)(3)(4)(5)(6)

(【A1】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解释量表题的意义】

请问总分有没有超过20分的小伙伴?(学习者反馈)有低于14的小伙伴吗?(学习者反馈)

如果得分低于14分,说明你在处理意见不一致这方面很可能会遇到困难;

得分在14到20分之间,说明已经很好但还可以改善;

得分高于20分则说明你在这方面是专家级水平了,请尽量多给周围人分享你的心得,共建和谐社会哈,:)

当然这个测试只是粗略评估,所以大家其实也不用太在意分数高低。而且今天我们学习完拆页,水平马上就可以提升不少。

【过渡到阅读拆页】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我发给大家的拆页内容,完成后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键对话》第81页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发现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在于,我们期望实现的是一个目标,而对方希望实现的是另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因为我们总是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等同起来。实际上,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实际目的。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愿望或目的和策略混为一谈,这就是问题所在。

例如:下班回家后我说我想去看电影,你说你想待在家里休息,于是我们便开始争论起来,“看电影”“看电视”“看电影”“看书”等,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是因为外出和待在家里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选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1】环节拆书家有进行简短互动,并能精确控场。)

What】可以看到,这个拆页的观点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是我们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混淆了,从而陷入了僵局。

互动,举例】其实用中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大家会更容易理解,中文里的说法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所以后面我会用“手段”这个词来代替“期望目标”进行讲解。

我也从以下5个方面总结了他们的区别:

我们现在举几个例子一起来加深理解。

(举例1)

比如在场的年轻小伙伴有的正在谈对象,男生通常会约女孩子出去吃饭。大家觉得让女孩子吃的饱饱的,这是男生的目的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嗯,大家都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吧?男生的实际目的是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增加了解,促进感情,吃饭只是一种手段,对吗?

我再请问这位小伙伴,依你丰富的经验,如果想发展一段感情,除了一起吃饭这个手段,你还有什么方式?请再说一种。

学习者:约他去蹦极

拆书家:那样会产生一种依赖的感觉

(举例2)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网络段子,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讲女朋友告诉给她男朋友说她肚子痛,男朋友很温馨地说“那多喝点温水”。大家分析下女生的手段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者:“肚子痛”是手段,目的是想让男朋友多关心关心他。

拆书家:分析的很对

拆书家:好,我再请问现场的女生,假设你有一个喜欢的男生,这个男生用哪种表达爱意的手段,会让你特别感动?请说一个。

学习者:如果我很不舒服,那他能马上给我送药过来,我会感觉特别好。

拆书家:那是因为感觉他把你当作最高优先级来对待,感觉特别好。

上面是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再看一个工作中的例子。

(举例3)

比如公司里定期对员工绩效评估打分,实际目的是不是为了评估员工的业绩表现,以便相应激励员工?

拆书家:我再请问大家,依你的理解,如果公司想评估员工,是不是还有其他手段?

学习者:有。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两个观察点:1)很多场景下,手段和目的是不一样的;2)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手段背后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同样一个目的也可以用多种手段来满足。

Why

但学会了怎样区分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如果我们能清晰辨别手段和目的,大家就很自然地涌现了很多想法,甚至是很有创新的一些想法,就不再固执和坚持在手段方法,而更聚焦于满足双方的目的时,就大大拓展了思维空间,很容易形成共识,开启双赢合作。

How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快速摆脱僵局:

1)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手段”和“目的”。这里要特别留意用“为什么要这么做/想呢”不断追问“手段”背后的“目的”。同时要正向表达,就是说表达出“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2)询问对方。用诚恳和开放的心态,询问对方的“手段”和“目的”,同样要留意适当追问。

3)确认共识。确认大家的共同目的并邀请对方继续沟通新的执行方案。可用话术为:“看来你想要的是A,我想要的B,那如果我们能找出能同时满足A和B的方案就可以了,对吗?”

如果得到对方的肯定回复,我们就建立了共同目的,可以进一步讨论,否则就重新探询。

【举例】

让我们回到拆页中的案例:“一个想待在家里休息,一个想去看电影”的情况,如果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我们会怎么做呢?

1)审视自我。首先自问自答:我想待在家里,这看起来更像是“手段”,再追问“为什么我想待在家里?”答案可能是“因为我不想到处跑,受不了人群太闹。”那大家也注意到这是一句“不要…”类的表述,所以我们再转为正面表述:“因为我想要安静”,这是我的实际目的。

2)询问对方。然后我会询问对方“为什么你想看电影呢”,对方可能会回答“可以放下孩子,享受二人世界”。

3)确认共识。接着我会说:“好的,看来我想安静一点,你想和我过二人世界。只要找到既能享受安静时光又能过二人世界的新方案,我们就都满意了,是这样吗?”

对方很可能说“是的,就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再继续细化达成这个共同目的的执行方案。或许很快我们就都同意“开车去峡谷看风景”了。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能量巨大,但在使用时也有几点需要提醒:

1) 双方都要有诚意,这样才会给你真实的答案。

2) 情绪要稳定。否则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3)对于一些比如购物、吃饭这些基本场景,不需要用这个方法,反而复杂化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预设场景说明 2分钟】

关于原文片段的讲解就到这里,现在让我们学以致用,做一个演练。请按我提供的场景,编排一段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的剧情对话。

首先是场景:暑假要来了,往年都是请年假去旅游。所以你和某人商量赶紧请假去海边浪,这疫情都把人快憋坏了;但想不到TA说,正好今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大厂大牌都在降价促销,所以不如用旅游的钱趁机买买买更划算。

你们已经商量过3次了,都很坚持,还没达成一致意见。今晚你们准备再商量一次,而你刚学会了“共同目的三步法”,你会怎么沟通呢?

下面是具体要求:

1, 请两人小组各扮演一个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2, 请大家聚焦在本次的学习目标上,也就是说在剧本中要“共同目的三步法”,也就是“审视自己、询问对方、确认共识”三个步骤。这次的演练以能够区分双方的“手段”和“目的”,并发出“确认共识”的提问问句为成功标准。

3, 本次演练不强求想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果有就更棒。

4, 小组内演练的时间为5分钟,然后我会邀请小伙伴公开分享

好,场景和要求都清楚了吗?有问题请提出来哈。

【学习者小组讨论6分钟】

【学习者分享 3分钟,可从20’54”开始收听】

审视自己:首先自问自答,我是手段是“想去海边”,目的是“想放松”;

询问对方:通过询问他,了解到他的手段是“买东西”,目的是“花更少的钱获取更多的东西”

确认共识:这样的话就需要找一个同时满足“放松”和“花更少的钱获取更多的东西”的方案,那如果我们去三亚,既可以满足放松,同时三亚也有免税区,我们也可以购物,那购买的东西可以少买一些。

(拆书家插入提问,和学习者确认他们对目的的区分。)

【拆书家反馈点评 1分钟】

非常棒,他们对场景的区分非常清楚,他们认为去海边和买东西都是“手段”,背后的目的也区分开。然后从目的融合的角度,去寻找一个新的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目标是既可以买东西,又可以放松。相对应的,也推出来一个解决方案:去三亚旅游并买东西,同时预算也作一个相应的分摊。

所以这个演练整体非常棒,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

【A3】环节,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应用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编剧本,1分钟】

【布置任务】好的,为加强练习,也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大家回去后,实践应用“共同目的三步法”。请设计一个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发生的实践场景,并把应用过程编写成小剧本,具体要求如下:

1)格式。请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对话过程)、结果这几方面的关键词写在一张便笺上;2)聚焦。同样还是聚焦在练习使用本次学习的“共同目的三步法”,也同样不强求能够想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3)时间要求。请在本周六凌晨12点之前在微信群里发给我,如果现场有小伙伴,在现场已经完成了也可以直接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结语】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当沟通过程中因为意见不一致而陷入僵局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通过审视自我、询问对方,确认共识三个步骤,澄清双方的实际目标并达成共识,从而启动双赢合作。

这个方法帮我们最大限度地得到他人的支持,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从而事业上更成功,生活更和谐,希望大家多多应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