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亲爱的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过级的拆书家林楚瑞。在我身上有三个标签,第1个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第2个是培训人,有十多年企业管理培训行业经验,最近几年涉足家庭教育领域,第3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一直走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上。
我今天要拆解的书籍是《提问力》,(F特征)作者是咱们拆书帮的赵周老师,李真老师和邱恩华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多个经典提问模型方法及其相应的运用场景。(A优势)相比其他提问类的书籍,这本书有几大优势:1、已经融合了市场上多种经典有效的提问模型,适合于对提问感兴趣的人员快速切入并掌握提问的系统框架;2、分享提炼的提问方式模型简单实用有效,容易落地执行;3、书本内容涵盖了RIA各要素,是一本可用便签法拆书的经典书籍。(B利益价值)对我们的价值也相当大,能切实帮我们提升培养提问的意识,思路和水平,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人际互动技巧,从而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是拆书家更高效过关打怪的利器,当你刚刚进入拆书环节,对选择片段无从入手或者打算用一本书贯穿整个一到三级拆书环节都可以直接选用它。
(学习目标)我今天要为大家拆解的是其中一个叫“开放式问题线”的片段,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侯,以后自己或朋友在碰到有难题或情绪低的时候可以有效应用起来,获得正能量,远离负面情绪与焦虑。现在我给大家分发拆页,同时也邀请大家两两搭队,方便我们等下的讨论环节。
当我们陷入焦虑的时候,如何才能转换思维模式,快速从黑洞的恶性循环中飞越出来呢?我们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线模型,如下图所示。
<—— 如何提出开放性问题 ——>
0 负面→1 正面(封闭)→2 开放→3 复数→4 可能性→5 聚焦→6 动态→7 系统思考
通过高质量的提问来转换思维模式,快速将负面情绪转变为正面情绪。
开放式问题线模型,呈现了提出开放式好问题的参考坐标,让我们可以快速完成从封闭、负面、过去导向的思维向开放、积极、未来导向的思维的转变。
开放式问题线模型是一个横向的坐标,左右各有一个箭头。
左边的箭头,指向的是封闭、负面、追究过去和原因。当我们思考停留在这里的时候,脑子想的都是消极负面糟糕的信息。
右边的箭头,指向的是开放、积极、探索未来和可能。当我们思考停留在这里的时候,脑子想的都是积极正面美好的事情。
从左边到右边,就是一个从封闭、负面、过去的思维转向开放、积极、未来思维的过程,这个思维打开和转变的过程,从负数,到1分,再到10分,可以通过用提问引发思考的方式去实现。
开放式问题线模型可以归纳为“七步提问法”:
0 负面→1 正面(封闭)→2 开放→3 复数→4 可能性→5 聚焦→6 动态→7 系统思考
从左到右,逐渐调整提问的方式,让问题达到最大的开放程度。
好,大家都已经读完拆页内容了。接下来我也想谈谈我对这个的看法
(Why)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遭遇各种各样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事件或情绪中出不来,或怨天尤人、自我指责、或虽没有指责但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很迷茫不知道哪里是出路。这样子不但影响事情的解决,而且会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品质,长此以往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这里书本里面就提出了一个开放式问题线的7步提问法,我们可以转化思维的模式,快速的将负面的情绪转为正面的情绪。
(What)开放式问题线的模型,它呈现出提出开放式好问题的参考坐标,它是一个很像的坐标,从左到右,依次0的时候是负面,1是正面,封闭的问题,2是开放,3是复数,4是可能性,5是聚焦,6是动态,7是系统思考,通过这个参考的坐标,我们就可以快速的从封闭的,负面封闭的过去的思维,转向开放积极未来导向的思维。
(How)具体步骤:
第一步,用or封闭性问题,将负面思维转化为正面思维。
第二步,用what/why/how问题,让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
第三步,“都有哪些,还有呢…”用“复数”提问打开思路
第四步,用“可能性”提问打开提问的空间。
第五步,用“最…”,让提问的思维聚焦。
第六步,事情不可能一次性就搞定,在聚焦中加入动态的力量。
第七步,影响问题是多种因素的,让提问上升到系统思考。
“开放式问题线”适用边界:碰到处于困境/陷入负面情绪之中的时候,应用开放式问题线可以帮我们快速的去跳出负面情绪,积极思考,聚焦问题的解决。
(不做的坏处)面对负面情绪与困境中,我们可以选择按照开放性问题线方法来处理,如果我们问题没有导向“正面思维”就容易陷入事件或情绪中出不来;没有用开放性思维/复数,我们可能就拘泥在有限的一两个答案中徘徊;没有用“可能性”“聚焦问题”,那我们可能处理问题的效率特别低;如果没有采用“动态”“系统”的问题,未建立动态系统眼光看问题,我们又会在同样的地方重复碰礁,可以说开放性问题线七个步骤都特别重要,我们需要走好每一步这样可以更高效率解决问题。
A1(拆书家经验)
我一直对自己的演讲不是很自信,认为自己演讲能力有所欠缺,胆量不够,分享的意识/主动性也不够,一直想在这方面加强训练提升自己。刚开始有很多的想法和思路,也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但坚持时间不长,就会在执行过程给自己很多借口,不是这里没准备好,就是那里条件还不完善,有时候甚至又退回到对自己负面评价中,认为自己不行…结果一拖再拖,原来执行的演讲训练计划没有执行完成,而自己还陷入深深自责之中,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更不足了…
(激活学习者相关经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比如在学习上有畏难的情绪,比如有做事拖延的习惯,或者认为自己不擅长人际沟通,容易给自己负面评价,大家现在试着挑选最近一件让你烦恼让你不爽的事情,或者一件你一直以来想改变但迟迟未动手或启动了没有坚持的事情。然后用1分钟和你搭档分享下~
好的,时间到,我们现在邀请一对伙伴做下分享。
————————————————————————————————————
A1+(拆书家经验)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面对 “我的演讲能力欠缺,演讲分享意识不足”的情况,我会反复使用“开放式问题线”去提问去处理,让自己走出负面的情绪:
首先①每当我对自己的演讲不是很自信,认为自己演讲能力有所欠缺,胆量不够,分享主动性也不够的时候,我首先要转化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我在众人面前清晰自信的演讲?”、“有没有人不是很自信也能讲楚好东西,也能带来给大家有益的分享”
②让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我怎样才能自信清晰的在众人面前演讲?”
③用"复数"提问打开思路:“有哪些方法可能提高我的演讲水平?”
④用"可能性"提问打开提问的空间:“哪个方法可以最有效提高我的演讲能力?”例如:刻意练习,背诵关键内容,平常公众场合增加锻炼的机会,进行充足的准备;参加演讲班;从意识上不要怕它……
⑤让提问的思维聚焦:“哪个方法最有效提高演讲能力?”—刻意练习,结构性表达,让自己快速找到演讲的思路框架,并对关键内容进行策划演讲;
⑥在聚焦中加入动态:“我现在可以持续参加哪些活动,不断提升演讲水平。”线上分享、拆书帮活动、组织线下沙龙、活动和朋友交谈过程多争取发言机会……
⑦让提问上升到系统思考:“我可以持续参加哪些途径,通过哪些领域进行训练,系统提升自己的演讲表达能力,让自己感受到演讲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并愿意持续去做这个事情”。例如除了刻意练习演讲能力、还可以提升自己演讲结构、专业的知识、演讲心理……
(激活学习者相关经验)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也请大家想想刚刚的事件,如果现在有重新处理的机会,你会怎么用今天学到的“开放式问题线”的方法来处理?
——————————————————————————————————————
A2
我今天的拆书过级活动到此结束。由于今天拆书时间有限,我们拆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这里我也邀请各位小伙伴在拆书活动结束后,选择一个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今天学到的“开放式问题线”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注意有明确的目标、行动步骤和明确的时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