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水澜色,是一名职场妈妈。目前在汽车制造工厂负责成本管理,兼任培训担当。用三个词来描述我的生活就是健康、自然、成长。我是在去年担任部内培训工作,困惑于如何才能将培训工作办得更加有效时,感恩朋友晒出的拆书帮活动照片吸引我过来参加了第一场周日的线下拆书活动。当时我一下子就被这种学习方法给吸引了,觉得这正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有效学习方法。为此才有了今天我也有幸坐在这里引领大家去拆书,也希望各位在今天的拆解中能一起学习交流,有所收获。
接下来介绍一下,让我充满感恩之情的“拆书帮”吧。拆书的“拆”可不是把书给拆了哦,而是一种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方法论,她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简单的步骤帮助我们把书中知识与自身经验相关联,并转化为自身具体应用,从而带来改变和价值。拆书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与组织学习的拆书帮现场学习法(RIA现场学习法)。“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而推动阅读和学习的社群组织,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就如我们所在的广州小蛮腰分舵.
接下来,请从这边开始每人1分钟自我介绍:姓名、职业、爱好、今天来参加拆书活动的
倾听使身心痊愈
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倾听,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卡尔.罗杰斯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安德森女士是一所实验小学的校长。有一天,她在午饭后回到办公室时,发现有位叫米丽的女生满脸沮丧地坐在那里等她。米丽一见到她就问道:“阿姨,你有时候会不会连续几天都做了别人不喜欢的事,而你并不是有意的?”
“是的,”安德森回答说:“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时,她需要赶去参加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她并不希望满屋子的人等他一个人。于是,她就直接问:“米丽,我能为你做什么吗?”米丽轻轻抱住了她,望着她的眼睛,恳求她:“阿姨,我不要你做任何事情,我只想你听我说。”
安德森后来回忆说,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她很感激她的学生给她的启发。她当时想:“如果时间来不及,就请满屋子的成年人等等吧!”她和米丽一起坐在了一张长椅上,她的手抱着米丽的肩膀,米丽依偎着她,搂着她的腰。她们就这样坐着,直到米丽说完她的心事,而时间并不算长。
我的朋友劳伦斯也和我分享了她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她和六岁的儿子谈话,话还没说完,儿子一不高兴就跑开了。这时,年仅十岁的女儿和她说:“妈妈,看起来你有一点生气,你希望他耐心地与你谈话,是吗?”听到女儿的话,劳伦斯大为惊讶,气也消了。儿子回来后,她也就能静下心来和他谈话。
一位大学教师提到,一些教师通过倾听以及表达自己的需要,使师生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们越来越敞开心扉,告诉我们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他们对干扰学习的因素认识得越清楚,也就越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虽然倾听他们占用了我们许多时间,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不幸的是,系主任对此感到了不安。她说,“我们并不是心理医生,我们应该多花时间在教学上,而不是与学生谈心。”
当我问他教师们怎么和系主任沟通时,他回答说:“我们用心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注意到,他有些担心,他希望我们不要介入到我们不擅长的领域中。我们还注意到,他希望我们能够告诉他,我们与学生谈心并不会影响教学。得到我们的反馈后,他看起来很欣慰。”
在组织机构中,我们在听到上级的意见时,经常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示。倾听同事或下级比倾听上级要容易得多。在上级面前,我们有时可能会有点紧张,以致无法静下心来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因此,我特别欣赏这些教师能像倾听学生那样倾听他们的系主任。
刚刚大家阅读的片段中,列举了三个倾听使身心痊愈的案例。我相信大家在倾听方面,作为倾听者或被倾听者的角色,也一定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组讨论:①组内成员轮流分享曾经倾听他人或被倾听的亲身实例。②结合组内实例,从倾听者、被倾听者两个方面讨论总结出好的倾听的意义和不好的倾听带来的影响。③分享者分享组内的一个正面&反面事例,以及倾听意义的总结。
倾听可以运用的领域:例如当别人说不的时候,当对方沉默的时候,预防潜在暴力等等。
刚刚大家已经尝试做了倾听的演练。我们也的确发现了一些说话的方式可能不单没能安慰到倾听者,甚至有可能会让他更加的郁闷。那在非暴力沟通中,关于如何倾听给出了4点建议:
①首先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通常我们在听完对方述说完自己的经历、感受或求助/听到对方对自己的抱怨后,以下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附一):建议(我想你应该...),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样难过),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解释(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附1中,通常是什么情景下会运用到呢?一类是当有人向我们倾述时,一类是当有人向我们反馈意见、抱怨、指责时,那大家分别容易犯的是哪几种呢?
②不论对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既不反驳也不自责。在这四个方面,其中感受和需要的体会是最难的。可能特别需要我们平时用心练习觉察力。我们可能会碰到很难去体会到对方,甚至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体会到了不知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那可以参考表达感受和需要的词汇参考附件2、3。
例如片段中的老师是如何体会领导的感受和需要的?请找出来。
eg.先生:和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不好好听。
正面:太太:“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
反面:太太“你生我的气吗?/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自责/只是关注他的想法而非需要)
③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建议使用疑问句来给予反馈。在他人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请求,这四个方面进行疑问反馈。以下我会在这几个方面分别举一个正反例,大家可以感受和判断一下。
例,观察方面:“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吗?”——“你说的是什么事?”。
感受/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你现在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
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订酒店?”——“你希望我怎么做?”反面的例子无需用心体会他人。
反馈的时机:1.在对自己理解无把握时,2.他人有明显情绪时,通常希望得到反馈,3.即使你已理解,对方也很有可能希望你反馈,甚至会直接询问“你明白吗?”
④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例如片段中的例一。
如何判断对方已充分表达:1.他变得轻松了。你也感觉到轻松了。2.他停止谈话了。
以上建议,可以总结为三个步骤:放下、体会、反馈。前提: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10分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工并设计角色对话演练。10分钟后进行现场演练。
场景一(来自父母的抱怨、责备)你今年已经30了,却还没有男/女朋友,父母非常着急,不管是电话、见面,话题都是催着找对象结婚,为此,你们吵过好几次并影响到你和父母间的关系。你很苦恼,想有所改善。而这周末你又要去见父母了,你已经预想到父母又会对你唠叨了。但这次你打算尝试用倾听的技巧来回应他们。经过与父母的谈话和倾听,不但化解了父母的担心,你也重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决心要认真对待。请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你们的场景演练。
场景二(来自朋友的吐槽)你的一个朋友已经在一家公司工作6年的老员工了。但近期,他碰到了点不顺心的事,自己辛苦做的项目方案,在汇报过程中,屡招领导的否定并打回修改五次,依旧没有通过。这件事情让他很受打击,觉得工作没劲,但自己的现状又不足以让他找到更好的岗位工作,他觉得自己前途渺茫,非常郁闷。 你作为他的朋友,在听完他的经历后,运用倾听的技巧让对方重燃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今天已经学习了倾听的技巧,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当然刚开始去尝试倾听的时候,你一定还会不自觉地运用以前的方式去给予反馈,这没有关系。只需要我们意识到了,并不断的去回顾和练习。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倾听能手。
那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在本周内,抓住一次倾听他人的机会,去尝试运用倾听的技巧回应对方。记录下你们的对话,并仔细体会你们的对话,在倾听技巧方面,哪些已经运用,哪些仍难以改变惯有的习惯,并思考可以做何种改善并记录。事后在群内和其它小伙伴分享你的倾听技巧使用案例以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