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冀颖妍,大家可以叫我“小冀”,我目前在一家大型传媒集团担任企业战略规划师。为了持续深造,每年我都会激励自己深度学习一门新技能。
我知道在座的小伙伴都是热爱学习的人,你们心里可能嘀咕,一年才学一门新技能,算什么厉害呢?可是,各位注意哦,我所说的是“深度学习”,会要求自己不断深挖和钻研,这与蜻蜓点水式学习不能同日而语。
【场景图书介绍法】
[场景]
试想一下,假如你也想深度学习一门技能,比如“学习PPT从入门到精通”,你会经历些什么呢?首先你可能会从网上找来一些教程,然后开始照着练习。刚开始,你的PPT水平确实进步得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练习,制作PPT就会变成你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能顺畅完成。
[提问]
请问,你认为这时候的你与精通PPT高手之间存在多大的距离?是远还是近呢?你是否认为,随着制作经验的不断累积,你的PPT技能就可以持续精进?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简单,那么现在应该满大街都是PPT大神了,对吗?
但,现实情况是,你和我至今还没有成为大神。这就证明,深度学习一门新技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
[影响]
这是因为,世间许多技能其实易学难精。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早期的入门技巧,然后机械地重复练习下去,即使训练时间再长,我们也会止步不前。这不仅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更需要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
[解决]
最终,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这就是今天我想隆重把它推荐给各位的一本书《刻意练习》。它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博士。刻意练习原理,它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的水平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有效训练习得的。作者花了几十年时间,通过大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了上述假设。他发现,就连莫扎特这种被世人歌颂为天才的人,其一生的训练也符合刻意练习原理。
而,有目的的练习正是匹配刻意练习原理的方法论。书中提及,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才可以将自己不断逼出舒适区,往真正的高手方向持续迈进。
这意味着,与麻木的重复练习相比,你的练习需要变得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训练过程更加专注。
【学习目标】
而,对于不同的技能而言,“有目的的练习”具体表现可能会有所不用。比如,今天我为大家精选这个片段,内含的方法论主要用于帮助我们提升那些需要与他人互动的技能,比如项目讲演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向上汇报能力等等。
在跟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我相信,大家能够在需要深度学习沟通互动类新技能时(界定),学会运用自我设计练习法(行动),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技能提升训练方案(澄清)。
现在,我想邀请大家阅读一个原文片段,它是关于一位学生为自己设计出完整训练方法的例子。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画下这个案例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稍后我们将一起来深入分析这个拆页原文。
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摘自《刻意练习》片段 P198-199
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这种自我设计练习方法的例子,是里约热内卢一所马戏学校的一位学生讲给我听的。他参与了马戏团演出指挥的训练,发现自己存在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在表演期间让观众保持兴趣。除了介绍各种各样的马戏节目,演出指挥还必须做好准备,随时填补各个马戏节目演出间隙的准备,防止冷场,尤其是假如下一个节目的准备工作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导致演出推迟的话。但是,这位学生找不到现场观众来练习他的方法,因此,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来到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开始和那些在下班高峰期间回家的人们攀谈起来。大多数人都急着回家,因此,他必须努力使他们既有足够的兴趣停下脚步,来倾听他说些什么。在此过程中,他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并且利用一些足够长但又不至于太长的停顿来制造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不过,这个例子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他用手表准确记下每次与路人的对话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每天,他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这样练习,并且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
【A1.自测题】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来先做一个测试题,请仔细阅读以下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选择1分代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选择完了,请你把自己的分数加起来。
【解释自测题】
下面,请总分是25-30 分的小伙伴们举手示意。
恭喜你们。你们都是自主学习的高手,你们常用的方法已经非常符合刻意练习原理了。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真对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接下来,请总分是20-24 分的小伙伴举手示意。
谢谢你们。你们对自主学习也是比较擅长的,不过存在进步空间,在稍后的拆书过程中,请你们认真聆听,争取能够取长补短。
那么,剩下还没举手的就是20分以下的小伙伴了。
你们可能现在对刻意练习理论还不太了解,所以你们来参加这场拆书活动确实是来对了。当你认真完成今晚的拆书学习后,相信你能够取得最大的收获。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好了,我看见大部分小伙伴们都已经看完拆页原文了。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设计练习方法”的具体案例。其中讲到,巴西有个学马戏的学生,在参加演出时,他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保持观众兴趣,一不小心就会冷场。所以他参照刻意练习原理,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很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案。
[Why]【互动提问】
拆书家提问:看完上述案例后,请问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样的?你会不会觉得这位学生很有创造力呢?
学员回答:是的,很有创造力。
拆书家提问:他的训练方案为什么不能直接从网上摘抄,而需要自己设计呢?
学员回答:因为他的技能需要与观众互动。
【适用边界】
拆书家解读:是的,这位马戏团学生所要训练的技能需要与他人即时互动。与一般技能相比,训练起来是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例如,你想训练玩魔方技巧,那么你根据网上教程,坐在自己房间里就可以练习了。可是,如果你的技能需要一个伙伴或一位听众,那么,你就需要更有创造性地为自己设计练习方案了。
[How]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提炼“自我设计练习法”的行动步骤:
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学生发现了自己应该学会保持观众兴趣的能力,才会考虑开展相应训练的。这就是第一步,确定练习目标。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技能是非标准化的,所以事前多花心思界定出自己真正需要锻炼的是什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这位学生由于找不到现场观众陪他练习,他就想出了,可以去市中心,选择在下班高峰期跟那些急着回家的人们努力搭讪。这个场景同样可以训练他吸引陌生人注意的能力。这就是第二步,寻找仿真场景。
在搭讪过后,他的训练还没有结束。这位学生还用手表记录下自己每次与路人对话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越长,就证明了他对该路人的吸引力就越大。这就是第三步,记录反馈结果。
最后,每晚回家后,他还会“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这是及时的事后复盘,以便找到最有效的吸睛方法,让他在下一次练习中及时纠正。这就是第四步,做好复盘纠正。
所以“自我设计练习法”包含以下四步:
第一步,确定练习目标;
第二步,寻找仿真场景;
第三步,记录反馈结果;
第四步,做好复盘纠正。
【这样做的好处】
只要你坚持以上四步,反复进行有目的的练习,你渐渐发现,自己开始能够做到一些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能够完成那些处于你舒适区之外的任务。
【举例】
那么,如何将这套方法论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呢?
我举一段自己的过往经历。
大家知道,我在公司里是担任企业战略规划师的,部门定位是总裁办的智囊团,所以我们经常有机会向公司高管汇报企业发展新思路。可是,三年前的我还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无论想法本身是否新颖,通过我的嘴巴讲出来都会变得无比沉闷……竟然有一次,我能把公司总裁彻底讲睡着了!那一次的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场面着实尴尬。
自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提升自己的讲演项目能力。于是,参照 “自我设计练习法”的四个步骤,我制定出以下训练方案: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讲演能力”是本人的练习目标。(第一步,确定练习目标)
其次,考虑到在高管面前讲演的机会实属难得,而且讲演失败不仅会影响个人前途,还会浪费团队心血。所以,我选择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演讲活动,作为本人训练讲演能力的仿真场景。(第二步,寻找仿真场景)
在参加几次活动后,我发现很多小伙伴的反馈都比较温和而礼貌,总是先赞再提一两个不痛不痒的建议,但这样的反馈效果不利于个人迅速成长。于是,在结识了演讲高手后,每一次演讲完,我都会逐一私信恳请他们着重给我反馈一下个人盲点,为我的后续改进打下坚实基础。(第三步,记录反馈结果)
在训练一个月后,我就会翻看所有意见,及时做好复盘工作,争取在下次训练时重点纠正。(第四步,做好复盘纠正)
果然,按照以上方法持续修炼一两年之后,我的讲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现在,当我代表部门讲演项目时,那位曾经睡着的正总裁都会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甚至非常兴奋。这时候,我知道,我的讲演能力并没有辜负整个团队的辛勤付出。
【A3】角色扮演
为了让大家掌握这套方法论,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角色扮演现场小游戏。
游戏场景是这样的:
小明今年29岁,是一位内敛的理工男,很少跟女生说话,从小到大一个女性朋友都没有。如今,他已到适婚年龄,看到身边的好友陆陆续续脱单,小明渐渐也想脱单了。疫情过后,家里人给他安排了几次相亲机会。但,因言语少、不会表达,几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
近日,小明开始思考,想要成功脱单,可能先要解决自己面对女生就变得紧张和不善言辞的问题。他上网搜过脱单攻略,但不知道如何提前练手。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多年的兄弟小陈……小陈从小到大都很有女人缘,现在也找到合适的女友,准备结婚了。
一天下班后,小明邀请小陈出来吃饭聊天,向他请教:如何提升自己与女性朋友的沟通能力。
接下来,请大家两两为一组,一位小伙伴扮演想要脱单的小明,另一位扮演他的兄弟小陈。请小陈运用刚刚学到的“自我设计练习法”给小明提供适当的建议;小明听取建议后,请尝试按照这套方法论的四个步骤为自己设计出初步的训练计划。
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一下,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来现场演示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雨(女生)扮演小陈,周胜(男生)扮演小明。
小明的需求:提升自己与女性朋友的沟通能力
小陈的具体建议(仿真场景提示:公司聚餐与女同事交谈、参加社会线下活动与女同学交流……)
第一步(确定练习目标) 我们首先解决不脸红的问题;
第二步(寻找仿真场景) 我建议你多参加公司活动,多跟女生交谈;
第三步(记录反馈结果) 每天记录自己交谈了几位女生,脸红了几次;
第四步(做好复盘纠正) 最后看一下,今天跟昨天对比有没有进步。
小明的训练计划:听了小陈的建议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做以下事情——
1、 我决定要优先突破跟女生交谈紧张的问题;
2、 我要多创造机会跟女生们接触;
3、 买一个笔记本记录下自己跟女生接触时有没有脸红等现象;
4、 过一段时间就要总结回顾,自己有没有变得更自信和自然。
拆书家的反馈:
好的,非常完整的一个表演,掌声送给他们。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这一组朋友的表演。第一步,小明的练习目标是解决面对女生的脸红问题;第二步,仿真场景是多参加公司内部活动;第三步,买个本子记下每天脸红了几次,这是反馈结果;第四步是每天看笔记,对比自己跟前一天有没有进步。非常完整的一个案例,谢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演绎。谢谢。
【A2.布置任务】
接下来,请大家尝试将这套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所以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
2020年已经过半,疫情情况逐渐向好。我邀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你有什么与沟通、讲演相关的技能想让自己持续提升的呢?
比如,你是一位销售,你需要在客户面前介绍公司产品,你希望能够介绍得更加得心应手;
又比如,在疫情解禁后你想去国外旅游散散心,所以你想提前锻炼自己的英语交流水平……
请你借鉴今天所学的“自我设计练习法”,在课后可以为自己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大家可以先在现场写出一个自己下半年想要练习的目标,回去以后,在下一周内专门找个时间写出剩下几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欢迎你在写出训练方案后微信发给我,我可以为你提供专属反馈。
现在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明白的话,请你先在便签纸上写一下自己下半年的某个具体的训练目标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雨的课后作业:
第一步,确定练习目标:提升自己的演讲逻辑思维;
第二步,寻找仿真场景:1、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对家人进行现场练讲;2、再以线上视频方式,在自己组织的微信群里跟弱关联的朋友分享我的演讲内容;
第三步,记录反馈结果:每次演讲结束后,我都会请求家人与朋友对我的演讲提出优化意见,并且拿一个本子统一记录下来;
第四步,做好复盘纠正:讲记录下来的朋友反馈认真查阅,下一次写演讲稿时就要一并考虑,做到及时纠正。
【结语】
现在,我想给大家对今天的整场学习做一个整体回顾。
首先,我们通过仔细分析书中的一个马戏团学生的案例,提取出了“自我设计练习法”的四个步骤,它们包括:第一步确定练习目标,第二步寻找仿真场景,第三步记录反馈结果,第四步做好复盘纠正。
接着,我给大家分享了自己训练项目讲演能力的相关经历。也许,大家在不知道我的过往经历时,会以为本人天生是一个表达能力比较强的人。但我自己知道事实恰好相反,我是一个天生比较内向的人。只是因为这三年来,我运用的训练方法符合了刻意练习原理,所以才能把自己成功逼出了舒适区。
既然我能做到,那么,你也一样可以。只要你也借鉴刻意练习原理,通过年复一年的有效训练,一步一步地改进,最终你也能练就某个领域的杰出能力。与君共勉。
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