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FAB·介绍书籍
嗨,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致力于陪伴大家拥有向上生活的嘉嘉,欢迎大家来参加嘉嘉的拆书场。
**F:特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这本书--《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从书名我们可以猜到这一定与“麦肯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错,这部书的作者大岛祥誉可厉害了,他不仅是麦肯锡管理咨询师,而且还是麦肯锡的资深合伙人。他通过这本书揭示了提问的本质,并帮助我们通过提问梳理思维,指导行动,解决问题。
**A:优势**
我们都知道 ,麦肯锡公司是一家有着近100年历史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公司的使命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持久的业绩改善。而本书最大特色就在于,作为资深老麦肯锡人的大岛祥誉,从公司盛行数十年的“提问式思维”中归纳了一整套提问方案,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提问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通过提问解决烦恼。
**B:利益**
B1: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日常中会遇到怎样的困惑呢?比如你是否在感到迷茫时问自己“我应该何去何从呢?”眼前事情很多时问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你当然可以从本书中寻找答案。
B2:
再比如,在工作中,大家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揣摩不清楚他人对我们工作的要求,而不得不接受返工。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返工反复出现呢?今天的这个片段就是帮我们解决这类问题。
首先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
你在工作中是否遇到过返工的情况呢?觉得对方说的是这个意思,于是便尝试做了,结果还是被要求重新做。即使是完全按对方所说的去做,还是要返工。
我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为什么会出现返工的问题呢?这是因为无论是面对公司以外的人也好,还是公司内部的人也好,你没有从本质上了解清楚什么是客户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真正必要的东西。
因此,当把成果以有形的形式提交到客户面前时,对方才会说:“我要的不是这个”“要是能更……就好了”“这样做的话可能不行吧”……
但是,好不容易完成的工作每次都要经历返工的话,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种浪费。
准确了解情况=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假如对方提出“我需要一份资料”的要求,那么,我们要知道不同资料本身的内容是有差别的,有的只是拿来供参考,有的则是要用来辅助做出某种判断决策的。
所以,我们可以灵活运用“5W1H”的提问方法,准确抓住对方所提要求的背景,即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提问示例:
这份资料是要在哪里用到的呢?(Where)
这份资料是用来做什么的呢?(Why)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就提供给顾客的资料内容方面,即使我们向对方提问:必须有哪些内容呢?得到的回答可能只是“你看着办吧”。如果我们不能弄清具体的情况或目的,就不知道到底什么内容才是这份资料里的重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出一个假设,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弄清楚对方所提要求的背景及其本质。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对方需要的这份资料,是要用作公司内部会议讨论的吗?要是那样,在资料中加入对比的图表或数据,是不是更容易在会议上获得通过呢?
验证这一假设
基于上述的假设,我们就可以问对方:“是不是要加入与其他公司比较的数据呢?”如果碰巧我们说到点子上,就会从对方那里获得这样的回答:“如果没有客观数据,是很难在会上被通过的,所以,只要你在做资料时别有所遗漏,就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像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去验证我们的假设,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中返工的概率了。
这里所介绍的“提问三部曲”,是在工作中提问的基本步骤。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运用提问三部曲,抓住任务的核心需求,避免因需求不明带来的工作返工。
#I讲解【3.5分钟】
##what?(1min30s)
这个片段让我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上周二领导安排我为客户汇报做一个简单的ppt,并向我简单交待了任务需求。
我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我打算按自己理解先做一版,然后再按领导反馈修改。结果当我发给领导后他很不满意,直接让我返工。当下我很不爽,他什么都没说清楚让我怎么改啊。硬着头皮我只能反复琢磨领导想法,一遍遍修改,连做了3天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凌晨1点多,这才最终得到领导认可。
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一般都会像我这样做对吧,但是这么做会带来这样的影响,从我这个反例就能看到,这种无谓的多次返工让我们觉得付出产出不成正比,感觉不到自己的工作的价值。任务完成不顺利,自然带来强烈挫败感,甚至可能会引发暴躁情绪,增加与领导产生矛盾的可能性,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why?
日常工作中这类工作返工大致有这么两种原因:一类是我们不理解对方的需求就盲目开始,而另一类是对方自己也不清楚事情的核心需求到底是什么,所以没有表达清楚,造成我们的理解存在偏差。
为了避免他人需求不明造成影响,我们必须要从任务本身进行思考,步步追问。
原文中提问三步曲的核心就是以任务为导向,找到对方的本质需求。
##how?(2min)
我们一起来看看避免返工的提问三部曲是什么:
**1.抓住任务的核心需求:通过5W1H提出疑问**
比如说,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的呢?用在什么场合呢?
**2.做出合理假设**
通过提问时,仍然有可能没有得到核心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当下的背景前提,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假设了.
例如,假设未来要向全国推广我们的教育软件,在介绍中可以以上海市各个政府合作项目为主,并搭配相应成果。
**3.提问验证假设**
基于以上假设,我可以这样问领导:“咱们可不可以用那些与市教委、人才中心合作的大项目为主呢?”
(正例运用)
所以呀,如果再遇到刚才做汇报ppt的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做:
第一步,先按照5W1H思考任务。比如,这个ppt是给谁汇报呢?
第二步,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假设。比如,因为当前还在项目讨论阶段,我推测本次汇报主要是与客户交流我方初步方案
第三步,向领导询问验证。跟领导及时沟通提问,确认这次汇报的方案深度
第四步,制定计划开始完成任务,尽快先完成一版初稿后发给领导过目
##where?
下次当接到上级或客户安排任务时,我们就可以尝试通过这样三连问方式避免返工了。
#A1显像提问【7.5分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半个月工作中是否遇到过需求不明而导致自己工作返工的情况呢?比如说会议结束后,领导跟你要一份会议纪要,或是公司组织活动,要你出一份活动方案,而你因为需求不明,不断返工。
【分组+学习者讨论】
接下来,为了我们方便分享,先给大家分下组,两两一组,给大家5分钟时间分享一个最近一次发生类似事情的前因后果,稍后我们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2分钟】
大家都讨论的很激烈啊,下面我们请robin来分享一下吧。
【学习者案例】
一周前,领导让我做一份产品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给了我一个另外同行公司其他合同的报告模板进行参考,但是因为产品类型完全不同,我在作报告的时候发现,按照这个模板写出现很多问题,我问领导怎么做,领导说“我也不知道,你就按照这个模板写就行了”。我就把模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做了一版,最后给领导后,领导说不是他想要的东西,要我重新改,后来我又改了两版,领导看了之后还是觉得不行。最后,领导派了其他人帮我一起完成,才达到了领导的期待
【点评学习者案例】
非常感谢Robin的分享,相信我们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返工事例。
#A1反思加工【2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再想一想,根据今天片段中的方法,最好怎样处理你遇到的问题呢?
【学习者讨论1分钟】
给大家1分钟时间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1分钟】
下面我们请一位学习者来分享一下。
【记录学习者案例】
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这样处理:
1.通过5W1H问一下,这个可行性报告是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公司领导看?还是给客户看?
2.做出合理假设:假设是做对外报告,可能需要做市场调研
3.提出问题验证假设:跟领导询问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等思考过后,再开展工作
【点评学习者案例】
非常棒!再次感谢Robin的分享,相信从明天开始大家工作中遇到的返工情况会大大下降。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让工作一气呵成的三步思考方式吧:
1. 抓住任务的核心需求
2. 根据实际做出假设
3. 提出问题验证假设
感谢大家今天的陪伴。
我是嘉嘉,我的拆书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多多参加喜乐拆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