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兜兜爸,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家庭教育专家,所以我目前是一名日更主播,每天播讲儿童故事;是简书育儿类作者,写了4万多次的育儿文章;同时我加入了拆书帮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拆书家,正在用RIA便签法拆解各类育儿书籍。所以今天兜兜爸要分享的这本书也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
F:这本书《孩子,挑战》作者是美国的鲁道夫•德雷克斯和薇姬•索尔兹,德雷克斯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在这本书中,他用了38个章节,让现代父母知道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
A:这本书写于上世纪60年代,畅销全球50年,被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
B:因为民主观念的全面渗透,育儿再也不是过去靠家长作风可以轻易实现的,让现代父母格外头疼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教育一个和我们有平等人格的孩子,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变得快乐和自律。这本书几乎可以解决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问题,而书中表现尊重、赢得合作等观念也对成人世界同样起作用。
我们想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家庭是团队,而不再是一人领导、其他服从,团队会激发每位成员为整体利益而努力。每位成员都会关注家庭的整体需求。合作的意思,就是每个成员各自努力,共同完成对全体最好的事情。
比如四个成员的家庭里,合作就像一辆四轮货车。每个成员是一个轮子,全家人一起就是货车。四个轮子需要同时滚动才能让货车顺利移动。如果一个轮子卡住了,货车就会忽然停下来或者改变方向。如果一个轮子掉了,货车就需要修理,否则无法前行。每个轮子都同等重要,没有那个格外重要。货车前行的方向,也是由四个轮子一起决定的。如果其中一个脱离,这辆货车就会成为废物。这个道理和家庭成员具体有多少个没有关系,这辆家庭货车可以由任何数量的轮子来支撑。
当我们说训练孩子合作时,我们自己需要率先有合作的态度。这个合作,不是妥协,而是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我要跟大家一起,和谐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当家庭的和谐氛围被干扰时,我们就知道这个合作被打破了——货车的一个轮子或者更多的轮子被卡住了,我们自己很可能就是被卡住的一个。
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学着思考:怎么做对整个家庭团体最好?“现在这个情况,需要我做什么?”我们要想的,不是要别人做什么,这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我们也不能为了和气而过分顺从他人,这样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在外面帮助孩子学习合作时,要常常提醒自己合作的真正意义,有基本的共同规则,并且每个人都接受。
1、很多家长都喜欢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似乎每一次都希望父母能“赢了”孩子,而实际上,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民主化,孩子已经拥有了更多的平等和自由,现在,我们必须“赢得”孩子的合作。
2、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合作”应该是两个智力和能力水平相当的主体才能实现的过程,和孩子谈“合作”是不是高估了孩子的心智呢?事实上,我们永远都不能小瞧孩子的智慧,比如我干妹妹的女儿很爱哭,我经常作为局外人观察,发现她每一次哭泣都会偷偷地去瞄爸爸——因为爸爸会比较疼她,而实际上,当她和她的姨婆(兼职保姆)在一起时,几乎没有哭过。兜兜爸还看过一个研究案例,说聋哑父母所生的正常孩子哭泣时是没有声音的,因为他们感受到父母听不到,而长大之后他们向父母表达愤怒的方式通常是使劲跺脚而不是尖叫。
3、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与他人合作不畅的情形,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还是抱着“赢了”对方而不是“赢得”对方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率先拥有合作的态度,多思考“我能够做什么”,和对方一起建立共同规则,并且努力让每个人都接受,可能合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A2(分步催化1):请听以下一些场景,你觉得哪个是你最熟悉的需要合作的情形:1、领导下属开展工作;2、给孩子布置你期待的任务;3、与同事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等等,请把它写下来。
学习者1:给孩子布置期待的任务。
学习者2:给孩子布置期待的任务。
学习者3:给孩子布置期待的任务。
A2(分步催化2):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结合今天拆页中的说明你今后如何做可以在该情境下更好地“赢得”对方的合作。
学习者1:孩子乱扔玩具,要求孩子把玩具收好,但有时孩子会不理睬。(和孩子商议制定规则——地面必须干净,如果达不到,那么玩具将一个星期不能玩)
学习者2:有时孩子会在外面抢别人的东西。(和孩子商议制定规则——比如一个月不抢玩具可以奖励一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