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荣轩,欢迎各位参加我的2-1过级活动,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1)一名轨道交通从业者,为太原人民早日坐上地铁而努力;
(2)一位新手拆书家。去年10月20日,成功成为一级拆书家;
(3)一个双胞胎奶爸。现在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一岁半,努力工作为他们赚奶粉钱。
为了便于我们后面的学习互动,我们先进行分组,可以两个小伙伴一组。
下面开始我们的拆书之旅,我们今天讲的是效率管理的CORD模型
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此次学习后,大家能够复述CORD模型的四个步骤;同时面临新的任务时,可以运用CORD模型,做好计划安排;
二、图书介绍-FAB技能
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这本书籍。
F特征:我今天拆的是手中的这本《学会工作—如何做事更高效》,作者是格蕾丝 马歇尔,一位效率达人,她就职于全球领先的效率培训公司,担任首席导师兼首席鼓励师。书中的内容,就是马歇尔这么多年来工作的精华提炼,通过九个章节对工作中常见的效率管理、心态管理、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管理等多个工作场景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帮助解决职场难题,是一本值得放在枕边、案头的工具书。
A优势: 这本书与其他书籍相比,给出的工作技巧更加贴近工作场景,结构分明,操作步骤清晰,每个知识点后都有思考问题,可以引起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阅读起来简单明了。
B1利益:我们看一下这本书,你是否面临以下情况,加班是否已经成为你的工作常态;你的时间总是不够用;领导对你的工作总是不满意;和同事交流中总是容易吵起来;你是否觉得自己就在瞎忙;你是否想打破这种常态,高效专注的工作,这本《学会工作:如何做事更高效》可以带个你答案,带你解决你职场中遇到的问题。
B2利益:而今天的拆页讲的是效率管理的CORD模型,带你高效的管理自己的工作,让你提升工作效率,远离职场加班;
你是如何管理性工作的?是倾向于处理紧急的事情,还是碰到什么就处理什么?是一接到任务就开始行动,还是任由它们堆积如山?是做事情一把抓,还是有选择的忽略一些,或是无动于衷?
如果工作超出你的能力范围,那么直接开始处理新工作会让你精疲力尽并且没有成就感,还可能导致你永远都在“灭火”,即一直在处理紧急的事情,而不是推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你总觉得自己在拼命追赶,却不知道忽略什么,它们反过来会让你付出代价。
CORD效率模型
CORD效率模型可以帮助你思考如何管理工作H和生活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CORD的是Capture and Collect(收集和收记录)、Organize(整理)、Review(评估)和DO(行动)的首写字母缩写。
1、收集和记录
首先,想想你需要收集和记录的所有事情:行动、想法、任务、项目,等着他人配合的事情,等等。把这些信息记录在哪里?一个单独的笔记本,还是不同的笔记本里?收件箱里还是纸片上?直接写进工作安排,还是努力把一切装进脑里?你记录下内容方便查看吗?有遗漏的事情吗?
2、整理
整理涉及对工作的界定。这一步是为了寻找“什么事情都值得做”和“下一步怎么办”的答案。这个环节的“交通管制”是为了暂时停下悬而未决或需要等待的事情,删除不值得的事情,并确保正在采取的行动与目标相符。
3、评估
在这个环节你要完全进入管理者模式——着眼于大局,这时你要停下来手中的工作,思考自己面前做的所有工作。例如各方面进展怎么样?哪些工作步入正规?接下来怎么办?在这个环节你要评估自己的项目,并确定方向和重要性。例如,为了这个周流出时间,你要怎么做?你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反思的好机会:你感觉怎么样?你在抗拒什么?你的精力怎么样?你有没有给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腾出时间?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4、行动
行动就是坚定的执行计划并保持干劲。你对工作进行整理、定义和评估后,就该行动了。此时,你应该发动汽车,把注意力放在前方的道路上,然后开启旅程。即便到了这一步,你依然会遇到阻碍,例如,分散你的注意力的事情、障碍物、道路凹凸不平、意外封路、急转弯,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你要立刻作出反应。通过这种锻炼,你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有所提升。
我看大家都看完了原文片段,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一个科学方法,CORD效率模型,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Why】:当我们工作生活中遇到到各种新的任务时,大多数人会采用两种方式
1、处理手头最紧急的事情,对我们重要的事情则会放在一边。时间长了,可能我们会感觉做的事情没有成就感;
2、不假思索,马上行动。我们的任务会没有计划性,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特别是当工作接收速度超出自己的处理速度的时候,任务就会堆积并且越堆越多,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加班延长工作时间来完成工作,慢慢我们陷入加班的困局,精力疲惫不堪。
我们采用CORD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对各项任务进行统筹管理,按照重要度与紧要程度进行安排,聚焦重点工作,确保工作高效有序的完成。
【how】 那我们看一下CORD效率模型,都有哪几步,共有4步:
(1)收集和记录。收集记录自己接收到的任务,自己的想法、思路。记录在本子上,电脑上都可以。
(2)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路,聚焦对目标有用的任务,无用的工作任务直接删除;
(3)评估。评估各项任务的优先级、重点事项、自己的状态,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4)执行。按计划执行,直至计划全部完成;
【适用边界】:那什么时候使用呢?当工作、生活中遇到新的任务时候,特别是在任务量饱和的时候,仍然接收到新的工作。
【反例】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段经历。去年9月-12月期间,个人工作非常的忙碌,晚上包括周末都在加班。在此期间的工作包括科研工作、知识管理、联盟工作以及其他多个任务。在此情况下领导同时安排我配合主管领导完成党建主题教育工作,我的工作量大增。虽然每天忙的焦头烂额,但一些工作进度不尽如人意,部门领导对我也有一些不满意。
【A1+】
学习CORD模型后,我可以会考虑进行新的方式。
在工作饱和又接收到新任务后,我会列举手中的所有工作,包括科研、知识管理、联盟工作、培训、其他部门制度讨论等,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中(收集和记录),然后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分类,例如参与其他部门制度讨论,对自己工作没有太大用处,仅仅是替领导参会,这些工作就暂时不参加了(整理),在分析不可推后的工作中,知识管理业务、党建主题教育文案工作优先级较高,优先保证。在完成以上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联盟、科研工作。(评估)在对这个工作完成优先级排序后,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执行。(执行)
现在进入A1环节,大家试想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有没有遇到过事情特别多,忙不过来的情况。
例如:自己工作已经堆积如山,领导刚安排几个工作,公司同事又来问你问题;下班后家中家务、孩子作业、个人学习充电自己都希望同时兼顾,但明显忙不过来;在学习类APP上买了8个线上课程,自己感觉都还有用,但同时学习比较难,自己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处理。想一想你当时是如何做的,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时间2分钟。
孙玉雯:我前一段时间买了大概几十个的课程,课程时长不等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都有,课程类型也比较多,包括医学类、金融类、保险类。自己有点感觉课程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感觉有点乱。
田甜:六月底七月初的这段时间,在工作方面,我除了自己的本质工作以外,我还兼职党务方面的工作,包括相关资料台账的补充,同时领导交办给我的一些私活,大概有三个;在学习方面,在六月初时候,在知乎上买了三门课程, 都是学了一半的状态。在这两周有几天,我都整天的焦虑,不管是正常工作上班还是在家休息的时候,只要一睁眼就会想,我今天还有某某某没有做完,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太好。甚至在工作的时候也会突然想起来,还有某事没有做完。影响当下工作的状态,导致手头的活也干不好,效率也不是很高。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大家给予掌声。根据我们学习的CORD模型,总共有4步,收集和记录、整理、评估、行动。刚刚分享的例子,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应对?请大家小组内讨论,时间2分钟分享完,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孙玉雯:
我的课程比较多,可以按照按照CORD模型进行梳理。
首先将所有课程记录下来(收集和记录),其次,对课程进行一个分类,应该分为金融类、医学类、专业保险、个人成长4个大类,看是否有没有用的课程,目前看来暂时没有(整理)。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哪个课程是更迫切需要的,先行学习的,目前看来首要的是金融类和医学类。在完成这两类的基础上,可以学习其他类课程(评估)。然后按照这个设定的计划进行学习(执行)。
田甜:
首先将手头的工作进行罗列(收集和记录)。将这些工作进行分类,大概分为四类:本职工作、党务工作、领导私活、个人成长。都挺重要,暂时没有可以不用做的事情(整理)。对各项工作评估优先级,本职工作、党务工作这些都是需要优先开展的。领导交办私活,可以与领导商量完成的时间,适当的延后。个人成长类,属于自己可以调配的时间,可以延后,当时间空闲时候再来学习。(评估),按照优先级进行执行 ,这样不会出现焦头烂额的情况发生(执行)。
【结语】
好,感谢玉雯、田甜的分享,非常棒,大家通过今天的拆书活动,掌握了CORD效率模型,收集和记录、整理、评估、行动。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应用,提升工作效率,成为效率达人。OK,那今天拆书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