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呼和浩特敕勒川筹备分舵第4次线下练级(端午场,周五晚)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从新手练习成大师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秦燕,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我是一名软件架构师,12年的软件开发和设计经验。我是一位瑜伽爱好者,连续习练瑜伽两年。未来我是一位拆书家,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助人达己。

【图书介绍】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误区,认为能力出众的人是先天具备的天赋,后天的努力只能提升机械性特点的技能。所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认为这是先天的能力。但是,这个场景恰恰是描述了实在情景中刻意练习,因为老鼠从出生就在“如何打洞”的情景种练习。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拆的书是《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能力出众并非源于天赋,而是来自于正确的练习,即刻意练习。今天拆解片段的主题是在相关情境中刻意练习积累隐性知识

便于小组讨论,需要先分组,我们沿用上一位拆书家的分组形式。接下来,请大家用三分种的时间阅读片段内容,阅读完的小伙伴请示意我,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片段

片段主题:在相关情境中刻意练习积累隐性知识

片段来源:《刻意练习》PIXX-PXXI

隐性知识

目前对刻意练习最大的批评是,艾利克森关于刻意练习的证据多是来自“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销售、管理等作用有限。怎样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名卓越销售或卓越CEO,从哪里练起?怎么练?练什么?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比如,你要学习编程,就应该在GitHub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编程就是通过GitHub。又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中的。

刻意练习并没有否认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畅销书中,那些已经被学习科学证实的主流方式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隐性知识被忽略了。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最开始时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这就是学习科学日益主流的观念: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一般也被称为策略知识。

◆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什么呢?通过在相关情境中进行刻意练习,积累隐形知识的比重,以提高“认知复杂度”高的能力的活动。

【why】

因为我们对刻意练习最大的误解是:只能练习“认知复杂度”低的活动,比如修自行车,打篮球,开车等等。而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卓越领导人,例如企业掌舵人,国家主席等等,是认知复杂度较高的活动。

那么什么是认知复杂度高呢?认知复杂度高也就是具备系统思维能力,通过整合对立概念理解客观事实,所谓的对立也就是视角不同,例如当有些人在纠结是二维的 X还是Y时候,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已经站在三维的视角整合了XY,看到了立体的世界,或者整合四维的时间,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或五维等等。

但是反过来讲,练习打篮球,即使每天练习,也不一定能达到姚明的程度,大部分赛车手达不到韩寒的水平。因为任何技能活动,在不同的层面需要认知的复杂度也不同。因此刻意练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认知复杂度的高低由隐形知识的比重决定隐性知识需要在相关的情境中刻意练习受情境的制约或促进。就像通过开出租车完全不可能达到赛车手的技能,哪里用就在那里学,那么到赛道情境中学习。想学编程,去GitHub网站上学习,去软件公司当实习生等等。进入到相关情景,从学徒开始,刻意练习,最终一定会成为专家

how

那么怎么进入情景呢?四步:找团队,找策略,找导师,找案例。

◆ 找团队:纸上谈兵终觉浅,找到学习该领域技能的团队,模仿学习,比如想学编程,就去软件公司的研发部门,想学拆书就来拆书帮分舵,想学销售,就去销售部门,这些都是团队。

◆ 找策略:盗亦有道,任何领域都有他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所以要学习情景中早已约定俗成的套路,整合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

◆ 找导师:导师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但是他自带光环,拥有该领域最佳解决方案,但是一定要选择能够的着的,随着能力的提升,找不同程度的人作为导师,例如我们的求学之路,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等等。

◆ 找案例:失败固然重要,但成功的情景才能找到立足点,比如学开车,一开始能开走即可,以我为例,我开始开车不知道R和D的意思,只知道把档把向后推两下车向前走,向前推两下,车向后走,我觉得不合理,怎么能反着设计呢?但是先能走,接着能开在道的中间,接着能走小道,老司机是掌握在很多中路况开车的解决方案,这都是案例。

举一个我自己练习认知复杂度高的案例, 我从2013年开始自己了解辟谷,查阅了很多方法和案例,尝试了一次后,迷迷糊糊,不知道对错,在2014年,我上了趟终南山,去干什么?找学习共同体,哪里有专业的辟谷班,有导师带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辟谷习练者,即学习共同体,我跟着练习了五天,终于掌握到点要点,再后面四次的辟谷过程相对顺利。如果是我自己继续摸索,估计到现在还是不晓得怎么回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提问设计: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哪像技能需要丰富的隐形知识,认知复杂度较高,当时是怎么练习提升的?两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分享伙伴:逸群

拆书帮就是学习团体,当时去找拆书帮,也是用的这个办法,找到一伙读书爱好者,学习共同体,大家相互促进,隐形知识显性化,就是把《这样读书就够了》这边书中讲的内容转换成自身的一种能力,还有人辅导,有师父,我们每个人都拜师,也就是这个场景中的导师,在一条路上去做这件事,通过拆书帮这个团体共同促进学习提升。

【A2】催化应用 提问设计

现在我们知道认知复杂度高的活动的刻意练习的方法,即到情境中练习,积累隐形知识,

大家最近有没有在练习一项认知复杂度高的活动?目前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提升,如果采用今天的方法进行练习,即情景训练的四步法练习,并基于SMART原则重新规划,请用1分钟时间把具体行动步骤记录到便签上。

学习者贺俊丽的便签记录:

这两个月也在拆书升级打怪的路上,拆书家是一项认知复杂度比较高的活动,需要掌握很多技能点,同时要练习表达和思维能力。

目标:成为三级拆书家。

行动:

1、找团队:找到拆书帮团队。

2、找导师:师父紫菱老师

3、找策略:根据成长手册,每一场都有要求的通关策略。

4、找案例:拆不同的书

结束语:

我看各位已经记录结束,今天1-2的分析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