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谈话的力量》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245期线下活动(河西蓝衫分场)总第271期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晚上好,我是刘芳。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是17岁女孩的妈妈。第二个标签是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第三个标签是学习中的亲子教育指导师。

【F】今天我要拆解的片段来自于《谈话的力量》,作者艾伦·加纳,是美国著名的交流学专家,这是一本教谈话技巧的图书。【A】这本书的作者教过数百期“谈话技巧”的培训班,本书有大量详细的例子,内容简洁实用,读起来很有画面感。【B】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中,你有没有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你会不会羡慕那些擅长沟通的朋友,如果你和我一样想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这本书一定能帮到我们。

下面请大家先花1分钟阅读手中的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用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谈话的力量》P41

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

非语言信息常常比语言信息更加难以正确理解,因为同一个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传达着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因此,最好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检验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拆页How】

1、告诉对方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结论的内容。

2、试探性地告诉对方你对其动作的理解。

3、问对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

1.“我问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学习结花边的课堂,你只是轻轻地说:‘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转移了话题。我觉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对吗?”

2.“你刚才说喜欢你的职业,可是又皱了皱眉头。是不是有什么令你不太满意?”

3.“你不停地打哈欠,我觉得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如果你没有做出任何结论,你也可以把你所看到的作一下陈述,请求对方给出解释。例如:“自从上个月认识你以来,你只想和我吃午饭——从来没有一起吃过晚饭或看演出。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刚才提到去佛蒙特州滑雪的时候,你咧嘴笑了笑。我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部分小伙伴都看完了,没看完也没关系,来,看这里,沟通的效果取决于这三个方面,文字内容、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文字内容是语言信息,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是非语言信息,这三个方面都是由发起沟通的一方所控制的。【why】就像拆页中说的那样,在沟通过程中,同一个动作可能传达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而人们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判断对方的意思,很多时候,就会造成误解。而拆页中提到的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就能避免这种误解。

【how】我把拆页中的步骤提炼了一下,第一步,反馈信息,就是告诉对方你接收到的信息,包括听到的和看到的;第二步,反馈理解,就是告诉对方你对这些信息的理解;第三步,确认理解,向对方确认你的理解是不是他想要表达的。

【例子】讲个我跟女儿沟通的例子,我老公一直跟我说,想跟女儿去打次羽毛球,这次端午节他来长沙,终于找到机会,正好我女儿早就约了同学明天晚上去打球,也同意了她爸爸一起去,但是她看上去不太高兴。我就问她:“我看你虽然同意爸爸一起去,可是半天都不说话了,是不是不太情愿?”第一步,反馈信息,告诉对方你接收到的信息,包括听到的和看到的;“我看你虽然同意爸爸一起去,可是半天都不说话了”前面是听到的信息,后面是看到的信息。第二步,反馈理解,告诉对方你对这些信息的理解;“不太情愿”就是对信息的理解。第三步,确认理解,向对方确认你的理解是不是他想要表达的。“是不是?”就是对理解的确认。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并不一定就是三句话,比如我说的“是不是不太情愿”就包括后面两个步骤。如果我们不清楚对方要表达什么意思,也可以告诉他你接收到的信息,然后直接问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国人沟通方式普遍比较内敛,如果是一般朋友或者同事关系,在非工作事务的沟通时,我们要根据对方的性格,考虑要不要使用这个方法,因为可能会得罪人。而在与家人或者很亲密的朋友相处时,我们作为接收信息的一方,对于有疑问的部分,就最好是不带情绪地问清楚,也就是拆页中的积极“倾听”,这样能够增进感情,还能促进相互间真实地表达,减少误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为了便于下面的讨论,我们来分组。我右手边两位小伙伴为一组,左手边三位小伙伴为一组。讲解完这个片段以后,现在请每位小伙伴想一想,在以往与家人或亲密朋友沟通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没有确认,而导致误会或者不愉快的经历。或者你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你理解的与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我们就按刚才的分组,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时间4分钟。

好,讨论时间到,我们请一位伙伴简洁地来分享一下。

我们时间有限,2分钟吧,可以吗?

【伙伴分享】

前两天同事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就讨论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等前面一个小伙伴说完了以后,我就说不同意她的观点,就说了一下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应该怎么做。当时我说完了以后,前面发言的小伙伴就没说活了。我当时认为就是在开会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很正常。现在想起来她后来都没说话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这样直接了当地说不同意她的观点,让她不舒服了。

嗯,这位小伙伴说的是与同事沟通的案例,同事当时没有说话了,她可能是在思考对方的观点,也可能在反思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可能是被否定了心里不舒服,从这位小伙伴分享的案例中就能说明非语言信息可能有很多种含义,跟同事的沟通,我们还是要根据对方的性格决定是否要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确认对方的意思,避免弄巧成拙啊。

【A2】【邀请伙伴写便签】

方法学了就要用,下面请小伙伴们设想一下,未来半个月,在你与家人或亲密朋友沟通的时候,要怎么运用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去积极倾听对方的非语言信息?请大家1分钟时间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下来,想象一个场景,按照人物、事件、语言进行规划。

好,我看小伙伴们都写下了自己的便签,那在未来半个月内,我们就把这个方法用到生活中去,让沟通更走心更顺畅。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伙伴分享】

周末跟父亲说好了吃完午饭去打球,我全部整理完以后叫他出发,他又不动,我可以这样问:“我看到你虽然同意去打球,但叫你又不动,是不太情愿吗?还是要休息一下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