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杜红敏,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今年38岁,是一位追求简单、随性的中年女性。我喜欢读书,喜欢旅游,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现在正在正面管教的学习中。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的原因不能好好地读完一本书或者因为看不懂、记不住这些原因读完一本书印象并不深刻,以致于不能好好地利用书中所学知识。经过朋友介绍接触了拆书帮,了解了拆书帮对于像我这样不能好好地读一本书的朋友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有幸在三级拆书家叮叮妈的指导下参加了三十拆的训练,从而加入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目前我们贵阳的是黔九桃花源拆书帮贵阳筹备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戒了吧!拆书帮》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断。
别总期待还有明天 《戒了吧!拖延症》 P65
很多人总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从而为今天的拖延找借口。玩耍、看电视、玩电脑显然比马上工作或学习能带来更多的愉悦,虽然他们明知道工作明天还是要做的,而且会因为时间紧张而变得更加痛苦,但对他们来说,这种痛苦还是小于马上行动的痛苦,所以他们宁愿忍受明天匆忙地赶,也不愿意在今天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做事情。
把事情拖到明天,是拖友们最常用的借口,而在拖延过程中,其实内心并不是绝对愉快的,往往还会出现担心、忧虑等负面情绪。
很多人总会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从而为今天的拖延找借口。玩耍、看电视、玩电脑显然是比马上工作或学习能带来更多的愉悦,虽然他们明知道工作明天还是要做的,而且会因为时间紧张而变得更加痛苦,但对他们来说,这种痛苦还是小于马上行动的痛苦,所以他们宁愿忍受明天匆忙地赶,也不愿意在今天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做事情。
古人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早就道破了拖延症患者努力想掩饰的现实。明明可以很愉快、很轻松地把工作完成,拖延症患者却偏要给自己找不愉快。
当一个个看似不大但没完成的任务经过连续几天、几周的积压后,终于变成一座大山压在眼前的的时候,又会让他们没有勇气去解决。而对于某些特殊任务,必须当天解决,拖延到明天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比如,一个作家,如果他今天刚好有灵感,但却懒得写作,想着明天再写。结果会怎样呢?到了明天,他可能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昨天灵感来的那一瞬间产生的火花。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其他创作者。
把事情拖到明天,是拖友们最常用的借口,而在拖延过程中,其实内心并不是绝对愉快的,往往还会出现担心、忧虑等负面情绪。只是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显然不如玩乐带来的快乐多,从而让他们陷入拖延深渊。在将事情拖延到明天的过程中,需要忍受太多负面情绪。与期如此,不如再加把劲,先把事情做完,再去放松自己。
A1:今年五月份要参加职称考试,从三月份开始就想着离考试还早呢就拖着,到四月份的时候想着下个月再看也来得及,就这样一拖再拖,想着五月份就好好复习了。到五月份的时候想着还有一周多的时间,下周再开始好好看书吧,结果拖到快考试的时候因为单位事情多而没有时间看书了,期间心理也会老是想着还有事情要做,还要复习还要看书,并不能真正地完全放松下来,结果考试并不理想。
A2:因为之前考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九月份想继续报名参加二级的培训考试,鉴于五月份的考试情况,针对九月份的培训学习,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每天坚持看30分钟的书;每周总结一下当周的学习内容;每周上课时跟组员一起把上周的学习内容背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