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裘叔,一个喜欢运动、阅读,并乐于分享的阳光暖大叔,就是我;
【总学习目标】
面对孩子错误(做错)行为时(界定),运用代替惩罚的技巧(行为),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在孩子正确(做对)的行为时(界定),并通过赞赏技巧的运用(行为),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并对他表示鼓励;
场景法·介绍书籍
事件场景:我想问问现场的宝爸宝妈们,在你们过去的亲子关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场景呢?
场景一:儿子边吃饭边看电视,不仅吃的慢,还撒的桌上地上都是,“你眼睛看哪呢?”“吃的到处都是,不许看电视了”,孩子把碗推翻在桌上,“我就要看”,看着一桌的狼藉,你一巴掌扇在他屁股上,“我叫你喊,我叫你推碗”,儿子边哭边叫“我就要看我就要看”;
场景二:儿子写完作业,把课本、文具、书桌都收拾好了,看到这一幕,你说“真棒,真是好孩子”,“来,手机给你, 妈妈奖励你玩20分钟”;第二天,儿子又来问你要手机玩,你说“怎么又要玩手机?”,儿子说“昨天我收拾你都给我玩了”,“就知道玩,自己的书桌不该收拾吗?”,“你没有信用”儿子生气的把书本扫到了地上;
提问: 请问这样的场景,熟悉吗?当面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采取惩罚的措施,但为什么惩罚并未起到惩戒的效果呢?为什么孩子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一错再错”呢?当面对孩子”正确”行为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赞赏”没有起到鼓励作用呢?为什么孩子的行为时好时坏呢?为什么我们的“赞赏”有时还会起到反效果呢?
影响:当我们对孩子采取诸如体罚、训斥、说教等惩罚措施时,最终所带来的,极有可能就是孩子的敌意、仇恨或是反抗,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更加无法去改进错误;若是面对孩子“正确”的行为,没有对他们进行赞赏,或是采取了不正确的“赞赏”方式,,那么不但无法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作对了,更加起不到鼓励作用。
解决: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为我们分享了,如何让父母学会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在面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时候,通过代替惩罚的措施,让孩子面对错误,自己承担错误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或是在孩子“正确”行为的时候,通过正确的赞赏,及时对孩子表示肯定,鼓励他们持续的做正确的行为;
在阅读今天的拆页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自测。(自测表大家传一下)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描述,并按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打一个分,完成后把分值加起来,看看你的分数是多少;(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完全符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分值选项)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完成的小伙伴可以向我示意一下。
【A1自测】
1、我对孩子实施过体罚;
1 2 3 4 5 6
2、我对孩子实施过类似不准看电视、玩IPAD一类的措施;
1 2 3 4 5 6
3、我对孩子进行过大声的训斥/责骂;
1 2 3 4 5 6
4、我对孩子说过类似“我再数3声,如果你不怎样怎样,我就要怎样怎样”的话;
1 2 3 4 5 6
5、我有对孩子做过喋喋不休的说教;
1 2 3 4 5 6
【I解释自测】
我看到小伙伴向我示意了,大家的分数都是多少呢?这个自测表,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下,自己是否更加倾向于使用惩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
如果你的总分低于15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父母,不但有很好的管教技巧,也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彼此的尊重,孩子很愿意与你合作,自发去完成那些你期望他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去学会和掌握的事情。
如果你的总分在16~25分之间,那么就说明,你有尝试过去改变管教孩子的方式,并有意识的尝试让孩子与你合作,来提升亲子间关系,你离成功就只差一点点了,继续努力加油哦!
如果你的总分在25分以上,那么我要祝贺你,今天的分享非常的适合你,它将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有助于我们改变目前的管教状况,提升亲子关系。
当然,我们这个自测表还是比较简单的,只有五个题目,测试的结果呢,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学习目标-1】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孩子错误(做错)行为时(界定),运用代替惩罚的技巧(行为),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或是承担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澄清);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拆页阅读环节,大家把拆页互相传一下,给大家1分钟时间,来阅读我们的拆页,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一下;)
【R:阅读原文】
爸爸:比利,看见我的锯了吗?
比例:没有。
爸爸:真没有?
比利:我发誓,我从来没碰过。
爸爸:那我怎么看见它在外面,都是锈,旁边还有你和小朋友的手推车?
比利:哦!我们上周用过,后来下雨了,我们就跑回家,我可能给忘了。
爸爸:你说谎!
比利:我没说谎,我真的忘了。
爸爸:哼!上周你忘了我的锤子,上上周你又忘了我的螺丝刀。
比利:爸爸,我不是故意的,有时候,我真的是忘了。
爸爸:我会让你记住的!你再也不能用我的工具。还有,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你还撒谎。明天晚上我们都去看电影,你自己留在家里!
现在,花一些时间想想,在刚才的情境中,家长该怎么处理?有哪些可能的方法(不用惩罚)来应对那个拿走爸爸工具又不归还的孩子?
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的都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
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用完以后,用薄布上点油,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以后接着用。
对于多数孩子,这几步就足够换起他们的责任心了。假如他又借了没还,怎么办?
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好的,我看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拆页)
【I:重述信息】
类似于开场、以及拆页中所讲到的场景,小伙伴们熟悉吗?在我们的日常亲子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几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期望孩子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不当回事,甚至还反抗作为父母的我们,当作为父母的我们束手无策时,就往往会习惯性的采取惩罚性措施;
可是,当惩罚结束时,你认为达到了预期目的吗?有过后悔或是不安吗?是否有过无能为力的感觉呢?相信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体罚、语言暴力,最终带来的可能是敌意、仇恨或是反抗等,不但无法帮助孩子改进错误,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个人成长。
(how)既然惩罚是没用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代替惩罚呢?(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代替惩罚的技巧)
1、 向孩子明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是感受;
例如: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的都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 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
例如: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3、 表明自己的期望;
例如: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
4、 提供选择,而不是给出意见;
例如: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如果孩子持续的违背父母的要求,难道就不能惩罚吗?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亲子关系中,惩罚往往并不起作用,反而会将孩子的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举例】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这里再来为大家举个例子。
下班回家,一进到儿子房间,就看到一片狼藉;忍不住把儿子叫过来,“给你说过多少遍了,做完作业,把书包收拾好,桌子收拾好,你看看!”,看着儿子不以为然的眼神,忍不住把声贝提高,“一塌糊涂,和狗窝一样”,儿子听了就回嘴“你烦不烦啊”,“你房间才是狗窝呢”,“房间一谈糊涂,还顶嘴”,一下子就把我心中的怒火点燃,忍不住就打了儿子;
在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后,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我就这样去做了:回家看到凌乱的房间,我先对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一下班就看到凌乱的房间,我的心情很不愉快”,然后在对儿子说,“你需要把自己的书包和书桌收拾好”,“你可以选择收拾好在吃饭,还是吃完饭在收拾,你自己决定”,“希望等会能看到一个整洁的房间”。
简洁明了,也不多啰嗦什么,过了一会,儿子就默默的把房间收拾好了。
【适用边界】今天学习的“代替惩罚”的技巧,适用于亲子之间,当孩子没有做到我们所期望的“对”的事情时;
【A2:催化应用-编剧本】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互动环节,先分个组,左边的3个小伙伴一组,右边的3个小伙伴一组;
刚刚我们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现在一起来操练一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编个故事,故事的情景是将来在你的亲子关系中,有可能会遇到的。故事中至少有两个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和人物对话。我们需要运用到“代替惩罚”的技巧,去帮助孩子改进错误。(大家互相传一下,上面有供参考的how的技能),请将故事写在我们刚刚发下的白纸上,给大家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一个代表来讲讲他的小故事。
【学员讨论】
时间到,有哪位小伙伴,愿意主动来分享她的小故事?
【学员案例记录】
牛牛:
时间:周三下午
地点:家里客厅
人物:我和女儿
事件:女儿吃点心的时候,因为看电视注意力不集中,把杯子碰翻了,里面的水一下子就撒到了地上,我当时火就上来了,刚要训斥她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想起了周日分享的代替惩罚的技巧;
我:“田田,你把桌子和地板弄湿了,妈妈很不开心”;
我:“弄湿的地板,你需要用拖布擦干,然后把拖布放到阳台上去晾着”;
女儿看了看我,低头说:“拖布在哪啊?”
我:“卫生间的墙角;”
然后女儿就自己拿拖布擦地去了;
擦完地,女儿回到座位上做下,说“妈妈,我擦好啦”;
我对她说:“田田,我希望你以后喝水的时候,不要分心,在打翻杯子了”。
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边看电视边喝,或者打翻了自己擦地,你自己决定哦”;
从这之后,女儿再也没有因为分心,在打翻杯子了。
(好,感谢牛牛的分享,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过渡/拆页关系】
刚才我们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当孩子做了错误行为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或承担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他们知道什么是错误,以及如何修正错误;还需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并通过赞赏,对他们正确的行为进行肯定,鼓励他们持续的去做正确的行为;
【学习目标-2】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正确(做对)的行为时(界定),运用赞赏的技巧(行为),及时对孩子正确行为表达肯定(澄清),并鼓励孩子持续做正确的行为;
(把拆页传一下,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时间,一起来阅读面前的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向我示意一下)
【R:阅读原文】
我一直都善于使用奖励机制。每次当我担心梅丽莎的表现时,都会对她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冰淇淋、新玩家,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梅丽莎就会表现好一些,但是下一次,我还得承诺她另外的东西。
最近,我不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改成说:“梅丽莎,如果......我会很高兴。”当她真的那么去做了以后,我就用“描述”的方式赞赏她。
例如,上周末我告诉她如果她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我会很高兴。他们周日来的时候,她对他们非常好。爷爷奶奶离开后,我对她说:“梅丽莎,你让爷爷奶奶在这里很开心,你给他们讲笑话,请他们吃糖,你还给他们看你收集的口香糖包装纸。这就是我说的好客!”梅丽莎听了以后很兴奋。
用以前的方式,孩子只会在得到奖赏的瞬间觉得高兴,而用新方法后,她会因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高兴。
(好的,我看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拆页)
【I:重述信息】
【互动提问】
拆书家:在拆页的第一段中,主要讲了什么?
学习者:奖励机制;
拆书家:从拆页第二段开始,父亲从“奖励机制”改成了什么方式呢?
学习者:赞赏;
拆书家: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父亲不再使用“奖励机制”,而是改为使用“赞赏”了呢?
学习者:(牛牛)孩子会为了外在的奖励去做,这种激励太短暂;
(LEO)奖励机制像是一种交易,为了奖励去做;
拆书家:说的非常好,从拆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奖励机制”是一种外在的激励方式,会让孩子将关注点放到奖励上,导致行为和奖励挂钩,没有奖励就不愿去做;而“赞赏”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会让孩子内省自己的行为及改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去驱动自己不断的成长和改变;
说到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赞赏呢?
【概念提出】赞赏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内在激励方式,是对其正确行为所做的一种客观描述,通过对行为本身的描述,以及他人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及感受,让孩子清楚自己行为对他人所带来的感受及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内在驱动;
【强化概念对比】
为了便于大家去理解概念,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反例一)小明收拾好自己的房间, 妈妈对小明说“哇,真棒,真是个好孩子”,请问这是赞赏吗?不,这不是,赞赏是对孩子行为本身的客观描述,而非评价式的赞美,这样的赞美,孩子是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到底哪里做对了;
(反例二)妈妈对小明说:“小明你理好了书包,收拾了文具,整理了书桌,非常好!”;请问这是赞赏啊?不,这不是,赞赏需要让孩子清楚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及影响;
(反例三)妈妈对小明说:“小明你理好了书包,收拾了文具,整理了书桌,进到你的房间感觉很舒服”;请问这是赞赏吗?不,还不够,赞赏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及感受,来对行为表示肯定;
到这里,我们对“赞赏”的概念理解了吧?
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回到拆页,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赞赏呢?
(how)
拆书家:拆页中说到“你给他们讲笑话,请他们吃糖,你还给他们看你收集的口香糖包装纸“,请问,这是赞赏的什么?
学习者:描述,描述孩子的行为;
拆书家:很好,这是以孩子为主体进行行为的描述;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多的,去关注过程中的付出及努力,而不是结果;
拆书家:拆页中说到“梅丽莎,你让爷爷奶奶在这里很开心”,这又是赞赏的什么?
学习者:是对他人感受的描述,以及行为的价值;
拆书家:非常好,这是描述孩子的行为给他人所带来的影响及价值;
拆书家:接下来让我们引申一下,父亲又是如何知晓爷爷奶奶对梅丽莎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开心呢?
学习者:可能是爷爷奶奶对父亲说的,也可能是父亲的观察;
拆书家:没错,可以是父亲的观察,也可以是爷爷奶奶告诉父亲的;
拆书家:像这样,通过转述他人的评价或感受;也是对孩子的赞赏;可以增加说服力来鼓励孩子;
拆书家:父亲对梅丽莎说“这就是我说的好客!”这又是赞赏的什么?
学习者:对这个行为进行的定义;
拆书家:很好,这是用一个词去点明赞赏的核心;它能够让孩子看到自身所具备的良好品质;
拆书家:我们把刚才互动的结果汇总一下,我们就找到了how的四个步骤;(HOW)
1、以孩子为主体进行过程的描述;
2、描述孩子的行为给他人所带来的影响及价值;
3、转述他人的评价或感受;
4、用一个词点明赞赏的核心;
【正例】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月初时,社区组织了“家庭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捡垃圾”,为浦东创建文明城区出一分力;我们一家三口,在周六早上10点左右,就去社区领取了垃圾桶和夹子,冒着太阳在社区里捡拾垃圾;我看着儿子拎着桶,拿着夹子,很认真的在路边、树下,捡拾着废纸、塑料袋、烟头.......,不一会就捡了小半桶;老婆悄悄给我说,你看儿子多认真啊......
活动结束的时候,看着儿子一头的汗水,我刚想说“儿子,你真棒”的时候,想起刚刚学习的拆页技巧,于是我给儿子说:“裘宇轩,今天你很早就起床,冒着高温,在社区广场里捡废纸、塑料袋、烟头这些垃圾,给这里活动的爷爷奶奶还有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刚才妈妈还给我说,我们的儿子真的长大了,有爱心,有担当,她感到很开心呢;你今天做的这些,就是爸爸和你说过的“奉献”;
儿子听了我的话,开心的笑了,我发现儿子的眼神在发亮;
【适用边界】“赞赏”的技巧,适用于在亲子关系中,当孩子做了正确的行为时,及时的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
【A3:微行动学习】
关于“赞赏”片段内容的学习,就先分享到这里;
【提出问题】
拆书家: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在学习了赞赏的技巧后,感觉哪一个步骤实施起来最难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然后,请小伙伴按组发言,说一下,你觉得哪个步骤最难;
小组一:我们觉得第一步“以孩子为主体进行过程行为的描述”最难;
小组二:是的,我们也觉得第一步最难;
【明确问题】
拆书家:我再确定一下,我们的问题是:第一步的“以孩子为主体进行过程的描述”最难,是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既然大家选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花一点时间来一同探索和解决一下;
【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我们按小组来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步特别难?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的亲子经验,尝试相互追问,深入的探讨一下,给大家8分钟时间;
(学习者讨论)
拆书家:(大家去想想自己过去的亲子经历啊,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你的孩子做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反应?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去思考;)
好,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可以分享一下呢?
小组一:1、父母的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习惯于评判式赞赏;
2、关注点在孩子身上还是自己身上;
3、不知道有“描述”这种更好的赞赏方式;
4、习惯于“奖励机制”,这种方式看上去更加的省事;
小组二:5、父母没有对孩子正确行为进行描述的意识;
6、站在大人的角度进行观察,评判式的,不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7、抓不住孩子关键行为的点;
8、日常缺乏和孩子的沟通;
【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给出了很多的原因,然而在这么多原因中,只有一个是最核心的原因,也就是问题的本质,那么大家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再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一起讨论下:
(学习者讨论)
拆书家:时间到,有没有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呢?
学习者:
小组一(牛牛):我们认为是“思维表达习惯”的问题;
小组二(路人):我们认为是“表达意识”的问题;
拆书家:其他小伙伴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习者:
小组一(竹兰):其实这两个说的都是表达问题,属于同一个问题;
拆书家:我来复述一下,就是我们都知道“描述”这种方式是好的,只不过我们受过去习惯的影响很大,在面对孩子正确行为的时候,我们可能习惯性的就把过去那种评判式的方式使用出来了,而没有意识到使用现在这种“描述”的方式,对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所以“思维习惯”和“思维意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各位,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的本质,那么要如何解决“第一步“以孩子为主体进行过程的描述”最难”的问题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可行性办法,给大家8分钟时间,讨论结束,我们再请大家来发表你们的方法;
(学习者讨论)
【呈现方案】
拆书家:时间到,小伙伴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啊,接下来,每个小组选名代表来分享一下:
小组一:1、保有充足的动力;
2、明确“描述”式赞赏的好处;
3、通过“触发点”触发自己使用“描述”式赞赏;
小组二:4、正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励自己;
5、尝试“成功日记”持续激励;
6、想象通过“描述”赞美,收获成功亲子关系;
7、需求外在激励,结伴同行;(例如妈妈社群)
8、给自己成功奖励;
拆书家:非常好,先把掌声送给自己;
我来总结一下大家讨论的结果,对于“对孩子过程行为描述”比较难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1、充足动力;2、明确好处;3、触发点;4、正向激励;5、成功日记;6、想象成功;7、结伴同行;8、成功奖励;这样的方法来予以解决,是这样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非常好,看来我们已经解决了关于“第一步对孩子过程行为描述,比较难”的问题了;
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思考和分享,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一会结束后,我们可以继续再交流。
【A2催化应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在今后的生活中,去运用我们的方法技巧,今天会给每位小伙伴布置一个小作业,大家在完成作业,请记录下作业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感受”等,发到我们的群里,实现学以致用。
【特定任务】我们的小作业是什么呢?就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当我们的孩子做了我们所期望“对”的事情时,可能是认真完成作业,可能是收拾自己房间,也可能是准时上床睡觉,总之在面对孩子正确的行为时,请尝试运用今天学习到的“赞赏的技巧“,来对孩子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并表达鼓励;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
请大家将具体实践的情况,反馈到我们的活动群里哦,记得将你的微信名+完成日期,回复给我,多谢配合。
【强有力的结语】最后,要告诉我们的宝爸宝妈们,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父母去帮助他们明辨对错;今天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技巧,让孩子去面对错误行为,并弥补自己的失误;以及“正确赞赏”的技巧,对孩子正确行为,表示鼓励,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强、具有责任感的人。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我的拆书就到这里,我是裘叔,谢谢大家!
【学习者分享】
分享一(青青)
时间:周二
地点:外公家
人物:我和儿子
事件:带儿子去外公家玩,吃完午饭后,儿子没有像之前那样做到沙发上玩手机或是看电视,而是自己主动的去收拾饭桌,整理饭厅;
我:“童童,你刚才帮着端碗筷,端剩菜,搬椅子,收拾饭厅,让外公外婆很高兴,他们都说你长大了呢!”
童童:“是吗?”童童红红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我:“可不是呢,刚才外公还和我说,童童主动、勤快、是个大孩子了,他和外婆很开心”。
童童擦了擦汗,给我说“这都是我应该做哒!”
我:“童童你帮外公外婆做家务,外公就可以提前做好家务,多休息一会,你今天做的事,就是妈妈和你说过的“勤快””!
分享二(Robin)
时间:端午假期
地点:浙江某户外景区
人物:一家三口
事件:端午节这天,全家一起去了浙江的某个户外景区旅行,上午是一段户外路线,中间有一段是爬一段几乎垂直的鉄梯,高度大约在3~4层楼的高度,儿子平时有些怕高,我比较担心儿子;
我:“飞飞,你行不行?“
飞飞:”我想试试,应该可以“;
我:“那你注意安全”
飞飞:“好的”;
出于稳妥和安全考虑,我爬在他后面,整个过程,我都有些担心,因为鉄梯一点保护措施都没有,然而儿子勇敢的爬到了顶,让我颇为吃惊;想到学习过的”赞赏“技巧;
我:”飞飞,你没有一点犹豫的就爬上了鉄梯,非常平稳,边上的阿姨看到你爬的这么稳,也敢爬上去了;”
飞飞:“爸爸,刚才我一点都没紧张呢”;
我:“飞飞,你今天爬了这么高的的铁梯,一点都没紧张,这就是爸爸常说的“勇敢””;
飞飞:“哈,我很勇敢,我是男子汉”;
我:“刚才路过爸爸身边的叔叔阿姨都给爸爸说,飞飞是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飞飞听了我的话,脸上满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