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可复制的领导力》 所属活动: 20200620珞珈分舵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有效倾听的三个步骤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一号拆书家朱小莉,也可以叫我大莉。我的三个标签是新精英学习促动师、心理学爱好者、终身成长践行者。

【技能点:分组】

接下来的学习会有现场讨论分享的环节,鉴于人数不多,你们就整体为一个组一起讨论。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大家可以掌握有效倾听三步骤,沟通时吸收对方谈话重点信息。

【技能点:FAB介绍图书】

  • F特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拆页片段是选自《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听过,作者是樊登读书会创始人,目前APP拥有2000万+的用户,本书也得到过北大教授陈春花和猎豹CEO傅盛等的鼎力推荐。
  • A优势:作者本身是国内领导力专家,在书中用自己创业带领团队的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告诉我们领导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例子鲜活,观点通俗易懂,虽然是一本工具书,但是很容易理解和落实到行动中。
  • B1利益:通读本书后,读者可以从工作和生活中着手去反思和练习,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此外,书中还告诉了我们关于沟通、关于倾听等方方面面的认识误区。
  • B2利益:今天选取的片段主题是关于倾听方面,我们学习后,能够在对话的场景中,快速调整状态,认真倾听,并通合理回应,以达到对话的最佳效果。

现在大家先花1min时间阅读原文片段,读完请举手示意,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沟通学里有一个原理:两人谈话时,先说话的那个人会在谈话前5秒开始想我要说什么;开始谈话之后,另一个人就会在5秒内开始思考对方下一句要说什么。换句话说,在5秒之后,倾听者实际上一直在构思自己要说的话,对方的话大部分都没有听清。而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也只是将这个时间延长到30秒而已。由此可见,认真倾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能做到的人能力都不一般。那么假如公司有一个倾听能力很好的人,我们如何在管理层推广他的经验呢?这个能力能不能被复制?答案是肯定的。为了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标准化的工具。

要想复制倾听的能力,首先得对倾听的流程有个基本的认识。一般而言,倾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如图7-1所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注意到伙伴们都阅读完了。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

通常情况,我们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措辞和表达,在别人还在讲话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接下来讲什么、如何讲。尤其在与领导对话,或者工作会议轮流发言的时候,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很难真正理解别人究竟在讲什么。

(影响)

如果是领导交付的任务,我们可能没听明白需要领导重复,如果是团队讨论发言,我们很有可能遗漏重要信息,得不偿失。

(反面案例)

比如,我一位朋友上个月刚入职了一家新公司,她没有想到在报道第一天,领导会万般郑重的叫上所有同事给她做欢迎仪式。圆桌会上,所有同事挨着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负责工作等等,我朋友从第二位同事开始已经听不进去了,因为她满脑子想的是,第一次正式见面和介绍自己,如何做会更出彩留个好印象。一圈下来,她只记得前两位讲的啥,对后面同事讲的什么全然不知。最后,领导开玩笑的问她是不是已经梳理清楚人物和工作脉络了,她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what】

如拆页中所提及,倾听者往往会在5秒钟之后就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要讲的话,而无法准确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我们其实可以利用“呼吸-提问-复述”这三个步骤来调整状态,提升沟通效率。

如果我朋友当时可以用这三个步骤及时自我调整,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how】

那么,如何去做呢?

首先,呼吸。让自己静下心来,保持情绪稳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说话这件事上。

其次,提问。倾听并不是指保持一种姿态持续到最后,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表明自己有认真在听,也会帮助自己更好提炼出来有效信息。有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的两种提问方式。

封闭式问题:适用于不需要给对方考虑空间,只需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

开放式问题:需要对方对有关事情做进一步具体描述,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复述。最后一步信息确认,确保双方在关键点上没有理解偏差。

【where】

这个方法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倾听能力,适用于在较为正式的交谈场景中,需要有一定的共识结果的情况下,去调节自己快速进入状态。较为随意的场景,比如说闺蜜间的一个下午茶,当然用不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技能点:显象提问法】

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一个月里,有没有遇到类似这样的时刻,被领导出其不意的约谈,听到开头就开始思考面对新任务需要哪些支持,该怎么回应,以至于最后会被认为完全没明白老板的意思。或者生活中,面对伴侣、孩子、父母对我们滔滔不绝的时候,自己一动不动,话音刚落就反问对方道“你刚才说什么”这种尴尬。

请大家组内讨论2min,之后会请小伙伴分享,简述事件的过程、自己当时的行为,以及事件结果。

下面请我们的沈同学分享一下她的经历吧。

沈同学案例记录:

上周的线上会议,对方在讲,自己因为前面提到的一个事情思维被带到别处了,完全没听进去,最后突然被cue。

A1+加工反思

感谢沈同学的分享。

请大家再想想我们学会了“呼吸-提问-复述”倾听三步骤,时光在穿梭回到当时的情景中,你会怎么做呢?大家在组内讨论3分钟后,相互交流点评。

大家讨论差不多了,这次请小王同学给我们分享一下吧。

王同学A1+案例记录:

上周沈总开会安排一个任务,我因为开始没听清楚,后面也没确认,最后自以为把交代的事情完成了,反倒被批评。今天学习之后,我意识到当时自己应该在开始之初就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通过自我调节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听领导安排。过程中,针对领导本身就没交代清楚的事情,比如项目会场希望什么样的形式、预算大概多少,我应该适时加以提问,用开放式问题来进一步确认领导的想法。最后,沈总交代完之后,再次跟领导确认简述一遍自己的理解,以及其中重要事项,以和领导达成一个共识。这样,最后呈现的方案不至于与领导预期差距太大,被批评的体无完肤。

【结语】

非常好,谢谢王同学的分享。我们今天学习了倾听的三个步骤“呼吸-提问-复述”,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场所都可以用到,有意识的去使用和练习,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场景中快速专注注意力,提取出有效信息,避免沟通漏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