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
首先在开始之前说一下分组的事情,左边的这4位小伙伴们为一组,右边的4位小伙伴们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请同一小组的小伙伴们们围坐到一个大桌前,等一下方便大家进行组内计论和分享。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贺俊丽。
我的三个标签:HR培训师/咨询师(14年的HR从业经验),葡萄酒品鉴师(WSET认证的,2年澳洲红酒运营经验)、在路上的拆书家,终身学习者。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需要对一堆素材或海量信息进行总结提炼时,运用“概括总结做聚合”的方法,理出头绪,以便“提纲挈领”、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源自《透过结构看世界》p133~134页,
我分享的主题是《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概括总结做聚合》。
图书介绍FAB法
F特征:《透过结构看世界》作者李忠秋曾任教于国家部委直属本科院校,后进入管理咨询行业成为一名职业讲师。因意识到思考力提升比知识更重要后,开始专注于结构思考力这一领域,是国内在该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实践与推广者。
《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本书共3个篇章,分别为理念篇、方法篇和应用篇。
理念篇:重点介绍结构思考力的原理、理论依据与基本模型。
方法篇:基于结构思考力的三层次模型,分别从理解、重构、呈现三个方面对结构思考力具体的方法、工具展开阐述。
应用篇:分别介绍结构思考力在表达、问题解决、会议共识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
A优势:《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图文并茂的阐述了结构思考力的理念、方法与应用。
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相比较,《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本书运用更符合中国企业及中国人的特点进行诠释,更易于我们进行阅读和理解,没有那么生涩和艰难。
B利益:(书对学习者的价值)结构思考力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必备技能。每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选择和决策。如果没有结构,我们的思维就很容易从一点漂到另一点,却总也无法得出一个有效结论。通过本书可以带动更多国人开启结构思考力的旅程,运用结构思考力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并养成以结构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与工作的习惯,让生活与工作变得更加高品质、高效率!
(片段的价值)我今天拆的片段叫概括总结做聚合,这个片段来自于《透过结构看世界》p133~134页,这个片段教会我们在面对一堆素材或信息时,需要加以整理、梳理,理出头绪,以便“提纲挈领”的情况下,需要我们采取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
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时间阅读拆页片段,读完后抬头示意。
片段主题: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概括总结做聚合
片段选自:《透过结构看世界》p133~134页。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面对一堆素材或信息,需要加以整理、梳理,理出头绪,以便“提纲挈领”。比如工作总结就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采取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叫做概括总结做聚合。
采取这种方式有三个步骤。
(1)收集信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2)信息分类。按照归类分组的原则,确保同一组的信息属于同一个范畴。
(3)概括总结。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寻找每组信息资料的共性,将共性概括为结论,然后继续往上概括,直到金字塔的塔顶得出最终的结论为止。
我们现在以生活中介绍异性朋友为例,说明此方式的运用。
假如有人向你单位的一位女同事介绍男朋友,你问他那个小伙子怎样呀?他说,那个小伙子真不错,个头高,大学毕业,长相好,待人和气,潇洒活泼,逻辑思维能力强,富有同情心,在大型企业从事设计工作,工资高……
你听完这样的介绍,感觉信息不少,但有些乱。所以你需要将这些信息梳理一下,分成三类,每类给出一个结论,最后概括出一个结论,再向你的女同事介绍,就会很精彩。
看到大家已经基本读完了,我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和大家分享下这个片段。
【What】
概括总结做聚合:是一种方式方法,此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场景中,分析杂乱无章的事情时很难马上找到主题的情况下,通过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用于帮助人们梳理信息,逐渐找到重点。
【Where】(也可以归结在WHAT中)
适用场景:需要将散乱的、关键词式的海量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并清晰传递出来的工作或者生活场景中。
适用边界:亲友及家人间度假闲聊场景则不需要。
【Why】
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场景中,往往会遇到散乱的、关键词式的海量信息,这时就需要用概括总结做聚合的方法清晰简介的提炼出来并清晰表达。
不运用“概括总结做聚合”的话,别人听我们说话,往往会让人觉得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没有结构,达不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How】
第一步:全面收集信息:
收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阅读、咨询他人、自己观察等方法,这一步尽量做到“全”。
第二步:清晰结构提炼:
是重点和难点,此时需要锻炼自己概括总结的能力:判断这个信息的深一层次或者它的本质讲的是哪一个方面,尽量把相同范畴的信息归类到一起。
第三步:简要概括总结:
这一步要求为上一步归好的一类信息找到一个恰当的修饰性词语或短语,形成结论性的陈述句。
【举个反面的例子: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复工后疫情期间培训工作汇报】
3月份开始复工后的第一天,领导组织召开一次复工会议,要求各个板块的负责人汇报下疫情期间的工作内容,我作为培训部负责人,说了如下片段式关键词:线下转线上,微信群+钉钉群+钉钉圈子、朋友圈推广、学习业内大咖的经验、开了6次线上课程、累计听课人次,培训内容......,领导的注意力没有集中,我的汇报就随便过去了,会议进入下一个工作议题了(自我感觉就像在疫情在家办公这个期间消极怠工没有好好工作一样,我很忐忑和不甘心,这就是不按照“概括总结做聚合
”这个行动建议去做的坏处吧)。
【反思】
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式:概括总结做聚合方式进行汇报
第一步:全面收集信息:
线下转线上,微信群+钉钉群+钉钉圈子、朋友圈推广、开了6次线上课程、累计听课人次,培训内容......,领导的注意力没有集中,我的汇报就随便过去了,进入下一个工作议题。
第二步:清晰结构提炼:
把相同范畴的信息放到一起
第1类信息:疫情下培训大环境及同行的做法:学习业内大咖的经验及案例
第2类信息:我部门的做法:微信群+钉钉群+钉钉圈子、朋友圈授课、累计听课人次,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
第3类信息:推广课程的方式:线上推广
第三步:简要概括总结:
找到修饰词形成结论性陈述句:比如:受疫情影响,虽然不能按计划线下开课,但是通过线上的方式,增加了客户的粘性,并且更加认同卓悦品牌。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设计提问(逐字稿):
请各位小伙伴们回忆下:近期你有没有在某个工作场景下,需要对一堆素材或海量信息进行总结提炼时,词不达意,缺乏逻辑、没有结构,最终汇报或沟通的效果不佳的案例呢?
举个例子(当然这是个虚拟的例子),近期你有没有在会议室参会,讨论一个项目的时候,突然被你的上级或者老板抓起来,要求你进行项目的总结或者汇报,你该如何梳理总结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逸群同学的分享:
上个月在电检资质年检的项目协调会上,本来是技术人员汇报项目,当时我有一些走神,在想其他的事情。
结果老板突然问我:兰经理,你来汇报下,你们部门在证书、证照管理这一块有什么见解,是怎么做的?
我当时因为走神,也是新来的,突然被提问,起来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有的没的都说了,然而自己觉得很乱,我一头雾水,老板也是一头雾水,汇报效果不好,如果可以提前对这个事情进行分类总结,利用贺老师教的方法,效果会非常好。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设计提问(逐字稿):
刚才我们回顾了一个失败的经历,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当初,按照今天所学的拆页中“概括总结做聚合”(用【(1)收集信息(2)信息分类(3)概括总结】这三步来积极应对这个事情),您可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组长组织本组内成员,大家每个人都尽量表达一下,咱们用1-2分钟时间来沟通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依然是来自于逸群同学的分享:
继续就刚才的案例进行分享如下:
如果当时我学习了这个方法的话
第一步:全面收集信息:
我部门管理的证照,比如:营业执照、消防员证件、电检资质证书等,按照类别先报数;
第二步:清晰结构提炼:
相同范畴的信息呢,我把他们归类到一起:
营业执照是怎么管理的、消防员证件有几个人分别是怎么管理的、电检资质证是否年检以及怎么管理的,这个还是能说清楚的。
第三步:检验概括总结:
总结一句话,公司证照在有序管理中,需要工程部、设计部、财务部配合。
大家把这个事情说的更明确一些,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个方法今天学习后感觉非常受用,谢谢大家。
我今天的拆书分享完毕,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