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拆书分享活动。我叫赵文英,是上个月加入的拆书帮,首先,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1. 英语: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之后,有10年左右时间在公司从事英文翻译工作;
2. 项目管理:我还做过5年左右的项目管理工作,持有全球认可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证书(PMP)。
3. 致力于终身学习的二孩妈妈:我有两个男孩儿,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挑战,这促使我不断地去读书、学习和践行知识,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成长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好榜样。
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
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拆书”是一种把知识“拆为己用”的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致力于内化和应用知识,适用于以提升能カ、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
拆书法有两种使用场景: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
1. 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就是RIA便签读书法,它包含三个核心环节:(R: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I:interpretation)重述知识,就是用自己的话将原文内容说一遍;(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它又分为A1和A2。A1是关联学习者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相关经验 。A2就是规划应用,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动。
2.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使用拆书法将一本书加工为一场现场的学习课,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讲,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相当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就是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全国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比如咱们东莞乐享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组织,它的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力,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于《正面管教》,这是一本公认的育儿经典之作。作者是美国作家简·尼尔森,她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和心理学家,她本人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可以说,这本书既有非常专业的教育学知识,也有足够丰富的实际育儿经验。
今天分享的片段主题是“安排特别时光”,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完成阅读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主题:安排特别时光
片段来源:《正面管教》【美】简·尼尔森 P.143 - P.144
【R】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孩子享受特别时光。你可能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时间。然而,“计划好的特别时间”与“不得已的时间”“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他们还没到能够理解“特别时光”的年龄。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和他们在一起的乐趣,就没必要安排特别的时光。在二至六岁之间,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尽管时间越多越好,但是哪怕你每天只能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十分钟来,你就会惊讶地发现效果有多么神奇。
在6-12岁期间,孩子们可能不需要每天都有特别时光(由你判断),但他们仍然希望,至少能保证每周半小时。不同家庭的特别时光的时段和时间长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特别是光可以是在孩子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一点小点心和牛奶,也可以是每周星期六的一个小时。重要的是,孩子们要确切地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
特别时光,之所以能如此具有鼓励效果,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当孩子们能期待和你的特别时光时,他们会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会感觉到。他们对你很重要。
二、安排好的特别时光是对你的一个提醒,提醒你当初为什么要孩子——是为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三、当你太忙而孩子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时,让他们接受你当时没有时间的事实,会容易的多:“宝贝,我现在不行,但我盼望着我们四点半的特别时光。”
要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用头脑风暴法把你想在特别时光做的事情列个清单。在第一次为列清单做头脑风暴时,不要对清单中的事项做评估或剔除。稍后,你们可以一起审核并做出分类。如果某些事情太费钱,就把它列到等攒够了钱再做的事情的清单上。如果某些内容需要的时间,超过了你们计划的10到30分钟时间,就把它列入可以有更长娱乐时间的家庭娱乐日历上。
好的,大部分小伙伴都完成了原文片段的阅读,下面来谈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
原文介绍的是一种增进亲子关系的正面管教工具 -- 安排特别时光的意义,原因以及方法。
【why】
管教的核心是连接。如果孩子能感觉到与父母保持连接,相信他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就更容易听从父母的要求,所以不管自己有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单独相处。之所以要安排“特别时光”,主要有三点原因:
1. 专门计划好的美好时光与不得已的时间或者随意的时间相比较,陪伴的效果大不一样,对孩子也有更好的鼓励作用。在孩子看来,他们对你很重要,你离不开他们。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他感觉无与伦比的幸福。
2. 事先安排好的特别时光,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提醒你当初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陪伴他们长大的快乐。
3. 有了特定的“特别时光”,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忙碌时你暂时没时间陪他们的事实。可以这样安抚:“宝宝,妈妈现在很忙,但我期待我们七点半的特别时光,你可以先去做。。。吗?”孩子会乖乖地待在一边自己玩,而你也可以安心地做事。
【how】
如何安排特别时光:
1、列清单:把要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列清单,用头脑风暴方法尽可能列出所有能想到的可以一起做的事情,先不要对清单进行评判。
2、筛选清单:和孩子一起对清单进行评估和分类,对于超出预算资金和时间的事项筛选出来做另外安排。
3、确定特别时光的时间:根据孩子年龄、孩子的需求、家长的时间安排,可以确定每天晚上某个时间段或周末某一个时间段为特别时光。不同年龄段孩子特别时光时长建议:
● 2-6岁: 每天至少10分钟
● 6-12岁:每周至少30分钟
4、在特别时光内不受打扰:在这段时间内只属于孩子,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where】
“安排特别时光”这个工具不仅适合亲子之间,同样也适合于师生以及夫妻之间。
【A1】
这个片段让我非常有感触,因为最近发生在我小儿子希希身上的事情让我深深意识到了安排特别时光的重要性。事情是这样的:
这周三早上七点多点,我已经在去往公司的公交车上了。我在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上班,每天六点多就出门了。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是我老公打来的,接起电话一听,里面传出了我小儿子希希的声音,他三岁多了。“妈妈,你去哪儿了?你去干什么了?””妈妈,你别去公司了,你快回来吧?你回来陪希希玩吧?”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声,已经带了哀求的哭腔。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天,他早上一醒来就哭闹着找我,缠着他爸爸给我打电话。不管我在电话里如何安慰和保证我晚上会早点回去陪他,他都会一直不停地喊着让我回去陪他。最后不得已,我只能强行挂掉电话。
我的反思:
但是,其实,每次挂掉电话后我的心都是很痛的。我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平常工作忙需要经常加班,回到家里往往都是晚上九点之后了。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扬扬今年上二年级,这学期由于疫情他们停课了很久,5月下旬才开学。一开学,学校就加速赶学业进度,加上他复课后学习状态也差了很多,为了不让他拉下学习,所以我回到家会花很多时间去盯他的学习。为了避免希希的打扰,我们还经常关起房门,任凭希希在门外哭闹。对照原文片段的知识点,希希才三岁,他是很需要我每天能够给予他高质量的陪伴的,而我并没有为他去计划和预留出每天的特别时光,正是因为这段时间我对希希的忽略和缺少陪伴才导致他的分离焦虑这么严重,安全感这么差。
【A2】
目标:为了矫正和弥补我之前对希希的忽视,让他重新找回与妈妈之间的爱的连接,我打算应用这个拆页的知识在下周内,制定一个我每天跟希希的特别时光计划。
具体行动计划:
1. 先跟我老公和大儿子扬扬召开家庭会议沟通一下近来希希的问题和我的分析并跟他们分享一下正面管教中这个安排特别时光的工具,跟他们约定好,要他们支持我安排和实施跟希希每天的特别时光。
2. 下周末,我会安排一个单独的时间跟希希讨论每天特别时光计划。
3. 引导希希进行头脑风暴,列出来我们可以在每天特别时光做的事情,如:唱歌,画画,看动画片,看书,去公园,去超市等等
4. 特别时光时间定为20分钟,根据之前列出来的各种活动的频率和时长,将清单进行筛选和分类。
5. 告诉希希我们特别时光的含义和规则,比如:特别时光时妈妈不做其他事情,只会专心陪伴希希,不会有人打扰我们等等;
6. 将制定好的特别时光计划和规则打印出来贴到卧室,让家里的其他人一起监督执行。
这些例行的专属孩子的“特别时光”,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这是为他们特别设立的,是父母爱他们的体现。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能有所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