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王尚文。我的三个标签,武汉纺织大学大三学生,正在考研。我喜欢读书,爱好是玩游戏。我喜欢玩的是英雄联盟,拿过学校第一和湖北省前四资格。我经常看书,正是因为我喜欢看书,我的学习力提升很快,很多事情都能做好了,很有成就感。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读书,逐渐的读书成为了我的爱好。
图书介绍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提问力》,这本书就生活中的各种常见问题,分析和讲解了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帮助我们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提升提问的水平,进而帮助自己把事情做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的实现自我提升。案例多,内容好,是这本书的优势。下面,跟我来一起学习吧。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或者说,提问的方向决定了答案的质量。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内容“怎么计划总会变?”“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那些问题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的主语是“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接下来是我的讲解,希望在过程中大家简单的记录一下每一步的关键词,方便待会能在演练阶段有更好的发挥。大家有没有过下面的经历呢:
l 偶尔会有一段时间,感觉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喜欢发牢骚。例如,在学习的时候,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抱怨作业为啥这么多,然后就开始磨蹭和拖延。
l 有些事理智上知道应该去停止抱怨,去行动,但迟迟不愿去做。例如,有一个报告,还有三天就要交了,但迟迟不想去做。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心力不足了。如果在心力不足的时候,放纵自己的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做出其他的有效的改善。那么很可能就会陷入消极、拖延和偷懒的状态中,在这种时候,你就需要一个方法,轻松、简单又有效的克服这类问题,从而开始行动。
(What)
这个这个方法是什么呢,这个方法就是原文中的积极提问三原则,通过改变提问的方式,专门用来解决自己心力不够的问题,实现积极处事。
(How)
积极提问三原则有以下三步:
第一步,把关注点移到解决问题上。把消极问题中的为什么替换怎么样,如何。
第二步,把关注点移到自己可控的事情上。直接点就是把提问中的主语变成我 。
第三步,把关注点移到下一步的行动和目标结果上。也就是在问题中加上动词。提问中一定要有行动,想解决问题的动词。
举个我应用的例子
昨天,5月13日,我游戏训练时间比较长,状态越来越差,已经开始连跪了。我意识到我的精力值已经用了很多,什么事都不想做了,可是一想到训练还是没出结果,我就抱怨我的精力为啥用的这么快:为什么今天好累,精力不足,什么事都不想做。我立刻意识到了这种消极想法,于是我使用积极提问三原则,让我能够继续训练下去。
这个想法是:
为什么今天好累,精力不足,什么事都不想做。
第一步,把为什么变成如何、怎么样?今天好累、精力不足,怎么办呢?
第二步,加上主语我。今天好累,精力不足,我怎么办呢?
第三步,加上积极的动词,比如解决、提升、改善、实现等。我怎么样才能提升、改善我的精力状况呢?
当我想到这,我就脱离了当时的那种消极的心力不足的状态。事实上,之后我专门去学了精力管理。
积极是一种态度,代表了积极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同一个问题,通过积极的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都算是用好了积极提问三原则。这不但能帮助我们转变心态,而且还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
举一个我多角度应用的例子。
昨天,我早睡早起失败了,我就很颓废,想到“为什么我连早睡早起都做不好?”,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点消极,于是我用上积极提问三原则。
我想到了两个方向,我如何实现早睡早起?我如何更好的利用早睡早起多出来的时间?
同样的,这个 为什么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么重?也可以有几种积极的思考方向。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么重,我怎样才能快速高效完成呢?
我如何向老师反映,希望老师减少作业量呢?
怎样做这些事情可以给自己带来长期的回报呢?而不是短期的完成自己的作业。
(Where)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或者已经陷入抱怨、颓废这些消极状态的时候,
你选择摆脱消极状态,实现积极处事,那么这个方法就非常适合你。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方法原文是用在沟通上,但是我认为用在自我的情绪/心力调整上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本次分享这个方法我是用在自我情绪/心力调整上,也希望大家在这次分享的时候,也用在这个自我情绪/心力调整上,不要用在沟通上。
接下来是演练环节
大家现在有笔和纸吗,请大家在纸、电脑或手机上记下这个方法的关键词
(讲解
技能点:【A1】激活学习者经验)
我们读过了拆页,学习了如何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提高自己的心力。接下来大家想一想,
公司任务太多、细节问题太烦、家人相处太难等这些问题哪些是你面熟的,是你近期经历过的?
请大家每人回想一下最近一次自己碰见烦心事而抱怨、颓废的情境。
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时间为5分钟,差不多是每人一分钟呀。
小组分享完成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分享,分享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什么样的消极问题。
技能点:给学习者分组;
现在,我们要分一下组来做个小组练习(今天人不太多,就两个人一组)
(好的,现有讨论时间已经结束了,有请xxx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经历。在分享的时候需要强调这件事的时间、地点哦。)
学习者案例记录:
余娟:上个星期三,别人在快下班的时候才通知开会,我就想:为什么别人不早点通知开会?
刘宁:刚刚,在家里,想下载好瞩目参加拆书活动,一直安装失败,我就想:为什么它总是装不好。
技能:【A2】催化学习者应用
好的,大家的故事已经分享完了,大家在过往的情形中发现,
如果不能及时的摆脱消极状态,实现积极处事,就会更加烦躁,也解决不了事情;
在有点消极的时候,成功摆脱消极状态,实现积极处事,对心情,对事情都有好处.
家人相处,公司事务,朋友之间.....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些场景最容易让我们消极或抱怨呢?请大家预测在未来的一周内可能会出现的消极或抱怨的场景,如果用积极提问三原则大家会怎么用?请大家写下情境,目标和行动。
情境是 (什么时间什么事)
目标推荐是 原本已经停下做事,正在抱怨,目的是,停止抱怨,开始做事。
如果学习者在分享时没有说清楚说完整,我需要提醒。我的对照表是:
1具体的做法(用积极提问三原则)。
2明确的时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这个方法)
3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常见的目的是,原本是停下来做事,开始抱怨,目的是,停止抱怨,开始做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余娟:下个周四,我预测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快下班的时候才通知开我认为很烦的会议。我的目标是:维持与领导的关系。从原来的只是抱怨,变成开始行动。
我原来的想法是:为啥总是有这样的会议?用上积极提问三原则之后,想法变成了:我怎么样去说服领导同意我可以不用去参加这个会议。从而为我做出行为改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回应
反馈
今天,我的分享过程中大家都好配合呀,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积极提问三原则有三步。
第一步,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
第二步,提问中的主语是“我”。
第三步,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帮助大家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