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非常开心在这个愉快的周末,在这个熟悉的场所跟大家又见面了,也非常的开心能够跟一群优秀的小伙伴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敏,“弓长张,敏捷的敏”,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了。
下面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第一个标签,二胎妈妈,家里有两个可爱的男孩,老大今天8岁上二年级,老二今天5岁上幼儿园中班;第二个标签,今日头条情感领域优质创作者,主要专注于情感与心理领域,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向我咨询;第三个标签:立志今年年底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
来到这里的,想必都是爱学习,对拆书感兴趣的朋友,那么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以及拆书帮是做什么的。
首先“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拆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供个人学习的RIA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现场拆书。
其中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是指通过运用RIA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效果的目的。
组织学习法是指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而“拆书帮”,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R:知觉检核P114
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情,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的程序包括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三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进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核检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准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好的,大家都已经看完了,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大家在职场或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早晨上班,发现老板阴沉着脸,不太高兴,就肆意揣度老板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事实是老板早晨跟媳妇吵了一架,又或者每个月都要给你打电话的老朋友,已经连续三个月没跟你联系了,你就认为,老朋友把你拉黑了。其实啊,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人有一种倾向,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一件事情发生后,但我们并不知道其原因时,我们就会以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并且妄加评论,这会引起冲突和矛盾,那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运用知觉检核法。
知觉检核法是一个沟通工具,运用此工具可以以一种更谦恭的态度了解他人,弄清楚事情的真相,避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误解,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1、描述你观察到的行为。也就是描述你观察到的对方的行为部分。比如说:“我看到你今天不太开心呀”“我看到你大声的摔门,很生气的样子。”
2、列出你的猜想。这一步需要你列出至少两种你的猜想。“你是不是被老师批评了,又或者跟小朋友打架了?”
3、请求对方澄清事实。也就是请求对方说出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消除误解。
“你能给我说说什么原因吗?”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用边界,这种方法适应于事情已经发生,但是你并不知道其原因,并且可能因为你的猜测引起误会的复杂沟通场景 。
举个我以前的例子:
老公昨天晚上跟朋友去喝酒,我问他,几点回来,他说最晚12点,结果我睡到5点多,发现,他竟然没在家。
我非常的生气,说:“你不是说12点回来吗?怎么喝一宿啊,我都睡醒了,你人还没着家,你就跟你那些哥们过吧,以后别回家了。”
老公一听,也很生气:“谁喝一宿了,不回家就是喝一宿吗?”
结果,我们大吵了一架。后来才搞清楚:晚上8点的时候,我妈打电话说有个活,需要加班,老公一直干到晚上2点多,怕影响我休息,直接在工作室睡着了。”
我羞愧难当,人家明明是为了我好,我还有埋怨人家。
反思:要是我当时运用知觉检核法,这么说:“老公,我看到你昨天一宿没回来,你是不是喝多了,又或者有其他的事情不能回来?你不回来,我好担心你,你能跟我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评判的语气沟通,邀请老公说明原因,就不会发生上面的剧情了。
下面分享我的的A2便签。
最近疫情的原因,孩子一直上网课,作业一直是在乐教乐学里提交。今天上午班主任又打过来电话说:“陈梓炎,又没有交数学作业。”我一听就火了,上回老师打电话也是因为没有交作业,这回又是,天天光顾着玩了,能记得干什么。
现在我的目标是:
今天晚上吃完晚饭,8点钟运用知觉检核法,在书房与孩子沟通没有提交作业的事情,了解孩子没有交作业的原因,并且给予帮助。沟通时长在30分钟,8:30结束
我准备这么做:
1、首先描述行为,“班主任上午给我打电话了,说昨天的作业没有交。”
2、然后列出两种诠释。“你是因为忘了,还是因为作业不知道怎么提交?”
3、最后请求他的澄清,“你能给我说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吗?”
我想通过以上步骤的沟通,不仅可以了解到事实的真相,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也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给小伙伴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收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