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提取码:x197
大家好,我是这次的新手拆书家孟伟,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是拆书小学生,第二个是爱读书的胖子,第三个是飘移哥,前两个是因为我刚开始接触拆书帮,所以是拆书小学生,爱读书的胖子,是因为我的体型,这个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飘移哥是因为跟我的工作有关,我做了个窗户叫飘移窗,所以同行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飘移哥,我很喜欢这个绰号,所以这是我第三个标签。
这次我带来拆页选自《正面管教》,这是讲述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的理论方法的一本书,作者是美国的简·尼尔森(Jane Nelsen),她是一个教育学博士和心理学家、这个作者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她还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这个作者在亲子教育方面是很有名气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和我爱人都很喜欢,我们两个人都读过两遍了,今天我们的拆页选自《正面管教》的第37到38页,原文已经分给大家了,现在我们大家用3分钟左右时间阅读一下原文,好,现在开始。
大家读完了举手示意我。
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反复看到的一个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然而,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这样他们才能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的“不完美”树立榜样。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好了,大家都读完了,为了一会儿讨论方便,我们现在分组,甜甜你是第一组,小喆你是第二组。
这个原文说的是什么呢?原文拆页讲的是大人犯了错误的时候,用三个步骤来解决因为大人犯的错误跟孩子造成的沟通困扰。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或者跟孩子沟通过程中,跟孩子长大的过程的陪伴中,大人难免会犯些错误,或者大人难免会有自己的承诺允诺没有实现,这时候在孩子眼里,如果大人不承认错误,孩子就会认为不公平,大人对自己的要求很松,对孩子的要求很严。还有可能是什么?孩子认为大人说话是不算数的。再有就是大人认为自己给孩子道歉,会损害自己在孩子心里的权威。
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就是原文里讲的三个步骤向孩子道歉,争取孩子的原谅。
第一,直接承认大人自身犯得错误。
第二,表达和孩子的和好意愿,,就说大人错了,求得孩子的原谅
第三,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补救方法。
在这种良好的沟通氛围下,大人才能更好地和孩子达成共识,
这个春季假期过程中,我们家就发生这么一件事,我的大儿子叫特特,今年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有一天我跟孩子说:"特特。你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期末考试的时候,你如果能得到三个A,四门功课能得到三个A,我就答应你一个要求,你不是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吗?寒假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可以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结果这孩子还真争气,他得了四个A,得了个全优生。这个事本来计划是正月初六去北京的,因为疫情没去成北京,前几天,五六天前吧,他突然想起这事来了,对我说:“爸爸,你说话不算数”
我说“怎么了?”
他说“你答应我去北京看升旗的,没带我去啊。”
我当时没反应过来,我就嘻嘻哈哈过去了,等我读到原文拆页的时候,已经过了两天了,我突然又想起这个事来了,我觉得因为我们没有实现大人的诺言,在孩子眼里已经造成大人说的话可以不算数这种困扰,然后我就按照拆页跟孩子沟通,我说:“特特,你看这次因为疫情,我们没去成北京看升旗,爸爸没实现诺言,如果说让我们再想想有没有什么补救办法呢?请你原谅我,现在想想,如果你四年级能够再考三个A,或者再拿个全优生,我们能不能把去北京看升旗的事情挪到四年级寒假。而且爸爸可以增加去故宫看看那些文物,怎么样,目前呢,我们可以下星期天去沙滩踢足球,带着弟弟一起去。”
到了星期天下午我们真带孩子去石老人沙滩踢足球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回家的路上孩子很快就在车里睡着了,因为他们玩的太累了,我当时就感觉,孩子已经原谅我了,通过三个步骤,在孩子心里已经没有爸爸说话不算数这个事了。
这个方法用在哪个地方呢?就是用在大人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如果大人犯了错,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三个步骤道歉,来维护亲子系。
现在,我们以刚才的分组,分组讨论下我们在生活过程中刚刚过去的这周或者这个月内,有没有跟孩子之间产生这种事情?就是我们没完成自己的任务或者我们没达成自己的诺言,给孩子造成了困扰,我们有没有按这三个步骤道歉?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限时三分钟,三分钟过后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分享一下。
三分钟了,现在我们请张小喆同学分享下她过往的经验
张小喆A1:“我本身做辅导,有一次小孩下课了,这个小孩最近那个知识点做的不好,我每天给你找几道相关的题目给你做吧,但是呢我给她找了两天题目后,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后来这个孩子妈妈对我说,现在是他妈妈给孩子每天找题目做,这孩子后来也没跟我提这件事,通过今天这个拆页,我发现我确实应该给孩子道歉,就算是过去的事,这也是我当时给这个孩子的承诺,下次我见到这孩子我会跟他道歉。即便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他妈妈给她找题目,但是这个解决办法不是我帮他解决的”
张小喆说的 这个事情很好,,这是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们以后跟孩子相处,会不会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设想一下下周或者下个月可能出现的一个场景,我们大人自己犯了错,或者没完成自己的诺言,这种情况下越具体越好,把这个以后有可能碰到的场景写到A2的空白处,一会儿我把这个A2收上来,要求用上拆页的三个步骤:1道歉,2请求原谅,3找到补救方法,如果有时间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
下面我们再请张小喆同学分享一下她以后的运用场景,限时三分钟。
张小喆A2:“我觉得明天就能用上这个拆页知识,明天是我弟弟生日,我答应过给他回家过生日,但是我明天约了个学生家长,会不了家给弟弟过生日了,我明天就视频给他道歉,用上三个步骤,承认错误,看来我得给他补过一次生日,找个合适的时间请他搓一顿,然后再给他买点东西,请他原谅我这个做姐姐的”
对,这样的话,你们姐弟关系会越来越好的。今天我的拆书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