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图书介绍(2分钟)
-
【自我介绍】
-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朱朱,很高兴大家一起在线上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用咱们拆书帮惯用的三个标签法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
-
第一个标签是平面设计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虽然没有很亮眼的成绩,但我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很自信的,大家如果有设计方面或者PPT方面的问题,可以来问我,绝对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第二个标签是厨艺小能手,估计这条大家都想不到吧!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唯美女与美食不可辜负,我觉得不太对,美食是肯定不能辜负,但是美女可以辜负,因为——我有老婆了。
-
第三个标签是未来的三级拆书家,敢立下这个FLAG有3个原因:1、自己挖的坑自己填,防止拖延症;2、拆书家的升级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障碍,克服了就是成长;3、有许多日天分舵的小伙伴一起升级打怪,成长路上不寂寞。
-
【图书介绍】
-
今天我选的一本书是咱们拆书帮崔莉莎老师的《精力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主要内容是什么看书名就知道了,那就是如何管理精力和时间。想一想,拆书家的书,那必然是可执行性超强的,还考虑什么?我只有两个字来形容:买它,买它,买它!我感觉我可以去直播带货了。
R: 阅读原文(2分钟)
-
精力和时间的管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用的到,下面我选择的拆页是:怎样制造离线时间的方法,我把原文拆页发到微信群里,大家看看这本书的可执行性倒底怎么样?
-
怎样制造离线时间 ——崔莉莎《精力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 (P172)
-
想要更好地发挥大脑的潜能,基于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理,我们需要做到离线,避开即时信息的干扰。
在日清单章中,大家已经体会到了推迟处理新任务的妙处。世界上本没有那多“火灾”,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离线,本质上也是一种推迟处理。
当看到“离线”二字,又有人大呼“臣妾做不到”,放宽心,并不是让大家过隐居生活,全天离线(当然,在必要时,完全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慢慢一步步地来:
-
第一步:每天抽出1~2段固定的时间离线,例如,在上午和下午各离线1小时屏蔽即时信息的干扰,做需要高注意力的任务。我们称这段时间为“离线时间,与之对应的是“在线时间”。
-
第二步:当适应离线时间之后,大家会发现原来没有即时信息干扰的时间是多么美好。这时,可以尝试延长离线时间。例如从1小时延长至2小时。
-
第三步:当大家能熟练地驾驭离线时间后,可以把离线时间从“例外”变成“常态”。换言之,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离线时间偶尔才有在线时间。例如,午休时、下午茶歇时、临近下班前才在线。
--
最后,可以把离线时间从工作扩大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时,大家已经戒掉了手机依赖症。手机成为我们的仆人,为我们所用!
-
切记,如果无法做到离线,再多的管理时间技巧都会失效。若刚开始执行时实在有难度的话,可以拔掉网线,关掉WIFI,关掉手机移动数据。没有网络的诱惑,则更容易做到离线
-
读完的小伙伴示意我一下。我看大家都读完了,下面谈一谈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
【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
【what】制造离线时间,可以发挥大脑潜能,规避信息干扰,快速进入专注的深度工作状态。
-
【why】使用这个方法,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屏蔽各种QQ、微信、快手、抖音的干扰,专注而又高效的进行工作,特别是针对需要思考、创意的脑力活动,一整段不受打扰的工作时间是必需品,还可以避免多任务切换带来的思考停滞。效率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工作量的高速增长,那么升职加薪就不在话下了。
-
【how】那么如何制造离线时间呢 ?我编了个顺口溜:“一固二延三常态,四扩习惯成自然”,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循序渐进,习惯养成。
1、固定:就是规划好离线时间段,把信息断网、手机静音。先从每天1-2小时做起,可以上下午各1个小时,也可以只在下午2个小时。
2、延长:当你尝到了无扰、专注工作状态的甜头,那就主动增加离线时间吧!双倍走起!
3、常态:把你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变成离线状态,那效率绝对高到没朋友!也可以主动划分出专门与同事、客户沟通的时间,获取工作信息。
4、扩展:从工作扩展到生活、学习,例如早晚固定的读书时间、运动时间,做家务也是需要专注的离线时间的,省出来的时间做更有益的事。
-
【where】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需求专注时间较长的脑力工作,比如拆书、阅读、写作、设计等等。
-
我这方面是管理的不好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我的工作性质,大部分小伙伴都知道我是一个设计师,因为是小公司,所以我这里负责的工作就比较多,设计、教导新员工、与客户沟通、安排制作等。大部分时候是这么度过:一上班,我首先登录2个QQ,2个微信,看看有没有新的留言,回复一下。然后查看一下工作清单,看看未完成的工作,把重要紧急的事情先行处理一下,然后开始设计工作。
-
听上去是不是很有条理呢?别急,马上就显出原形了,如果不忙,我会专注的进行设计工作。如果忙起来,我最多的时候同时处理三四个事情,前面的事情没忙完,后面的事情又来了,大家想想是不是很头大,往往到了饭点时间,才发现一上午好像没干啥活呀!还好并不是一直这么忙。
-
-
我工作中之所以这么累,就是因为没有规划好明确的离线状态的时间段,所以才会导致后续的工作计划全部受到波及,制造离线时间方法的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明确划分专注时间的界限,只有做到这一步,后续就比较容易做到了,延长时间、升级为常态、扩展到生活学习,循序渐进,克服时间精力管理不善的问题,解决工作混乱带来的“累”的问题。
A1:激活经验(10分钟)
-
以上内容都非常好理解,也不难做到,但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至养成习惯。我相信在场优秀的小伙伴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必然有自己的一套精力与时间的管理方法。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时的情景,你是怎么管理精力和时间的,每人用1-2分钟的分享一个案例,然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总时间是6分钟。
-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一下组,小伙伴尽情的分享吧!
-
(分组交流结束)
-
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她/他的案例。
-
萱萱:(职业为主持人)
-
我的工作状态和特点就是时间战线拉的比较长。
-
第1天工作结束以后,写下今天的工作总结和明天的工作计划。
-
第2天上班之后,会打开微信和钉钉处理工作信息,然后根据工作计划来进行工作。
-
但是,在工作当中会有很多“突发”的事情中断我的工作,这样会耗费很多的精力。本来这个工作在这个时间节点就可以完成的,但因为中断,导致时间战线会拉的特别长。每天下班,会感觉特别累。
-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就这些。
-
-
谢谢萱萱的分享,她分享的工作状态和我的工作状态很类似,希望她以后使用“制造离线时间”的方法来解决工作被中断带来的“累”的问题。
--
-
A2:催化应用(3分钟)
-
听了小伙伴的分享,总能让我们得到启发,思考一下以后自己该怎么样去管理精力和时间,应用“制造离线时间”的方法,写下你以后的目标和行动规划吧。一定要注意使用SMART原则来制订目标,要有具体的目标,可衡量,可实现,并设定完成期限。
-
我再简单重复一下制造离线时间的方法:
1、固定:规划好离线时间段。
2、延长:增加离线时间。
3、常态:把离线时间常态化。
4、扩展:扩展到生活上去。
-
我看有的小伙伴已经写好了,请六六给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目标和行动规划:
-
六六:
按照今天学到的离线时间管理精力和时间,我拟定了一个行动计划:
在接下来地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循序渐进地方式逐渐掌控自己的离线时间,具体步骤是:
1.固定:第一周工作时间上,每天上午(9:30-10:30)和下午(14:00-15:00)精力比较集中的时段,分别固定一小时的时间离线。
2.延长:一周后相信已经适应了离线的节奏。第二周每个固定时段增加半小时,上午9:30延长到11:00,下午14:00延长到15:30。
3.常态:第三周巩固训练,让离线变成常态化。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试验把下午离线时间增加到2个小时,分成2段,每次一小时。
4.拓展:第四周把离线时间延申到学习中,每天晚上设置2个小时的离线时间,集中读书、学习。
-
-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小伙伴们的耐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