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NO.147】济南日天分舵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通过提问避免尬聊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嗨喽,大家好,我是刘小生。我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活泼的、好奇心强烈的准大四学生,第二个标签我是电影爱好者,第三个标签我是网上冲浪选手。我也是在网上冲浪过程中遇到了拆书帮。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征途中一直与大家相伴,一起拆书,一同成长。

图书介绍(1分钟)

今天我拆的这个片段来自《提问力》,这本书由拆书学院和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以及两位资深三级拆书家李真和丘恩华老师联合编写。本书整体内容更倾向于实用性,它分析和讲解了18种提问模型和方法来帮助人们系统培养提问意识,拓展提问思路,提高提问水平,进而帮助人们成长为一名优秀又有料的提问者。我选择的拆书片段是“开放/封闭式问题——如何化解令人尴尬的聊天”它包含哪些内容,又能教会我们做什么呢?那我们先来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吧!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如果读完了请抬起头和我确认一下眼神。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阅读原文(3分钟)21-22

促进人际关系的提问技巧之一,是就对方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

(1)提问的方向是对方熟悉的话题,而不是自己热衷的话题。这样对方才有话好说,有话想说。

(2)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宽泛。问得太宽泛,对方就会感觉无从说起,只能简单概括地回应,然后两人就无话可说了。

(3)要多提开放式问题。因为太多封闭式问题会导致谈话枯燥,对方可能会感觉自己在接受审讯或盘问。而开放式提问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它会令对方感觉到,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

开放式提问示范

“上次你说父亲住院了,现在怎么样了?”

“那件事那么难,你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你最喜欢什么?”

“我有个某方面的疑问,知道你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

总之,要有区分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意识,要能刻意扭转只是表达或者只提封闭式问题的习惯。在希望促进人际关系的场景,就对方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4分钟)

好的,小伙伴们都已经读完了。

【What:】提问的意思是:提出问题要求回答。这个片段讲述了促进人际关系的三个提问技巧,这些技巧能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打破尴尬的局面,从而轻松愉快的聊天。

【Why】学习这个拆页的好处:好的提问是有效沟通的手段,一个好的提问可以体现对人、对物、对事的判断,可以培养批判思维。比如在工作中,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不会提问会怎么样:很容易让对方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如果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沟通低效,工作滞后。

【How】

那么如何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拆页讲授了以下三个方法

1.提问对方熟悉的话题。不要自嗨,只问自己熟悉的话题;比如对方是营养师,就可以多提问些营养方面的问题,如果去询问不相关的话题比如编程问题,很容易让对方无话可说,导致没法继续聊下去。

2.提问要具体。提问过于宽泛,会让答复者不知从何说起,会造成无效提问。比如:我想学习英语,但总是坚持不下去,就可以向他人提问”背英语单词坚持不下去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推荐给我吗“

3.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何”、“怎样“、”为什么”、“怎样看待”…等引发的提问。

【Where】适用于与人交流请教的时候、新闻采访中、工作交谈、老友重逢、相亲、面试等情景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8分钟)

听了今天的分享,小伙伴们有没有收获呢?现在我想请大家回忆下,在最近有过与他人进行一对一面谈的情景吗?比如面试、相亲、老友重逢、工作中的绩效谈话等等,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不知道如何提问的经历,当时是什么样一种情况,说出来,每人有1-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

分组(15秒)

好了,在开始之前我们先划分一下小组,以便等会我们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交流结束)

下面请六六来分享一下她的经历吧。

六六:这是我的一个微商经历,属于一个不成功案例

在微信上做生意时,总是在介绍自家产品,没有询问顾客的实际情况;导致抛出去的问题,顾客总是get不到点。为了促成交易,经常以“好不好“,”行不行“这样封闭式问题来询问,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在对方回答一两个字之后很难再继续交流下去,经过一两次这样的交流之后,对方再也不回应我了,有的已把我拉黑。

A2:催化应用(5分钟)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讲解和小伙伴们的分享对如何提问有了很好的认识,按照今天讲到的提问的方法,给自己定一个接下来的提问计划吧,给大家1-2分钟讨论一下,稍后发到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分享。注意计划的的具体性和可执行性。

朱朱:

这周日拆书活动后,向芦老师请教孩子教育问题,以期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1、询问对方熟悉的话题:与朋友聊天时,向对方取经。比如向芦叶老师问孩子教育的问题。

2、提问要具体:把问题聚焦到一件事上,问:我怎么能让孩子摆脱玩手机呢?

3、多询问开放式问题:我如何能让孩子用手机来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