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环节1——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尹文文,首先我用三个标签进行自我介绍:第一我是一名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本职工作;第二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发展方向是艺术疗愈;第三个我是一名终身学习者。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特别是美育,它是众多学科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艺术更注重人内在精神的发展,而心理学也更多的探究人类内在发展和外在环境的协调性,社会在发展,那作为研究人一生发展的两个职业——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是必要的,所以就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拆书帮,期待未来和拆书帮的小伙伴们一起遇见更多的惊喜。
环节2——图书介绍(1分钟)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图书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先生所著的《教出乐观的孩子》,本书是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所著成的教育经典。 从《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我们可以学到教会孩子习得乐观的方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而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今天我分享的这段拆页来自于《教出乐观的孩子》书中的第229页,本段描述的是怎样帮助幼小的孩子建立乐观风格的方法——掌控感。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通过拆页,了解一下这个方法吧!
下面,请大家阅读一下拆页原文(观察大家的阅读速度,待大家完成阅读进入下一环节)
环节3——【R】阅读原书拆页(原文文字有加粗)(2分钟)
在孩子面对新的任务时,事情时常看起来很艰难。要尽可能的利用微小的、可达成的步骤将挑战分层,首先以他容易控制的程度来开始进行。像是将喷水管的水势转小,等到他不怕时,再将水开大一点。分层进行的程度当然应该视年龄而定。八个月大的婴儿第一次进入游泳池时,不要一下子就将他放入。先让他在一寸水深的地方玩,然后再进到两寸水深中。教三岁的幼儿潜水时,先在不到一米深的池底放一块硬币,他只要将头沉在水里,张开眼睛就可以摸到池底的硬币。然后再将硬币放在两尺深的地方,他必须将脚离开池底才能抓到硬币。当他待在水里的时间延长了之后,再将硬币放在将近一米深之处。现在他必须脚离池底潜入水中,才能拿到硬币。
要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多的选择。一旦孩子可以表达好或不好时,就要尽量给予选择。例如,不要只是喂他吃,将食物放在他的眼前,等到他表示要吃时才给他。问他是要这个还是那个。对他的拒绝也要有心理准备。
在孩子的生活中,父母有很多机会加强孩子的掌控力。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探险,而且是整个儿童时期都在探索。在游戏中可以激发孩子最潜在的控制能力,因为游戏中具有自然的正面回馈循环,它同时具有掌控外在风险的最大潜能。当孩子成功的控制了新的事物或是技能,他就会尝试新的行动来扩大他的控制力,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成功、更大的掌控感和更多的探险。探险也有一种潜在的负面回馈循环的倾向。当孩子因为失败而感到无助时,他可能下一次就不再努力去尝试,这就会减少他的控制感,而导致他更少地去探险。所以不要长时间让孩子无助的被绑在车内安全椅或高椅子上。长途旅行时,要停下来,将他从车内安全椅中抱出来,并与他玩耍。你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获得正面回馈循环。
环节4——分享I便签(2分钟)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
【what】这段内容讲述了:在孩子或自己面对挑战时,提供获得掌控感正面循环的方法。
【why】这段文字用几个事例将如何帮助孩子获得掌控感清晰明的呈现给了我们,让我们可以将其化为行动,进一步的去帮助孩子。
【how】获得掌控感的三个步骤:
1、最小分层。越小的事情越简单,对于孩子来说,尽可能地利用微小的、可达成的步骤来进行挑战……比如当我女儿刚三岁上幼儿园时,开始练习拍球,因为她的力量及平衡能力有限,常无法控制好拍球这件事。于是我们就从家里以拍“1”下作为游戏的开始,让她在安全的环境中不会抵触拍球这件事。慢慢提高拍球的数量,比如这周拍“3”个游戏;下阶段我们玩拍“5”个球的游戏……
2、更多选择。考虑到孩子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等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除了拍球,我们还可以一起踢球、扔球、转球……总之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与球接触的游戏,让她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玩”球。从而对球获得更多的游戏选择权,并对球产生兴趣。
3、逐步拓展。逐步增加难度,拓展他的掌控力范围。当她可以拍很多很多球时。我们就调整到了室外比较噪杂和人多的环境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比赛拍球的游戏。让她体验到自身对“拍球”这件事情的掌控力,获得正反馈。
【where】在保证安全的环境中探索,比如玩儿脚踏车呀,或者攀爬呀等,幼小的孩子最好有父母的陪伴。其实我发现成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来获得生活中的掌控感,形成正回馈。
环节5——分享A1便签(8分钟)
读了这个拆页后,我们知道了帮助孩子获得掌控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实施的,若操之过急或者挑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很可能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从而变得畏惧,不愿再去面对挑战。
那么请各位想一想,自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经验呢?如果您暂时还没有孩子,那在个人成长方面您是否也有启发,可以利用此方法呢?接下来我将大家分为两组,请在小组内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具体事例吧。
(分组交流结束)
下面请芦叶来分享一下她的经历吧。
芦叶:我是语文老师,我们班有个女孩在文言文背诵上有一定的障碍,我就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来帮助她。
1、最小分层。告诉孩子长的文言文背不过,我们可以从较短的诗歌开始,这样分层降低难度。
2、更多选择。可以很好的背诗歌时,孩子开始背文言文,为了给她更大的自主权,我跟她说可以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一到两段来背,不需要全部背诵。
3、逐步拓展。当孩子的背诵能力提高,我开始要求她和其他同学一样,她也可以很好的背诵了。
环节6——分享A2便签(7分钟)
读书就要“拆为己用”,不知道在听过上面的小伙伴分享之后,今天的拆页对你是否也会深受启发呢?日后当您的孩子在遇到新的挑战时,您准备怎样帮助他获得掌控感呢?您在个人成长方面是否也可以利用起来呢?
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行动计划写下来,注意要描写一下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境下,如何运用获得掌控感这三个步骤——
1.最小分层。2.更多选择。3.逐步拓展。
以及预测结果会如何。比如我在引导女儿获得掌控感的时候,我首先明白自己要让她对“球“产生兴趣,之后通过多接触和多练习,来获得掌控感,这是我考虑到的结果。
请大家写完便签后,发到拆书群里,我们一起分享——
阳仔:周五有个家长反馈说自己的孩子对于数字加减法掌握很差,对数学兴趣也不大。准备用这次拆页的方法,让这位小朋友找到对计算的兴趣,提升对数学的掌控感。
1.最小分层。本来应该学会20以内加减法,对于这个小朋友先从十以内开始,甚至可以从十以内的实物分解与组成开始,特别是数字的前后关系。这是运算最基础的知识点。
2.更多选择。上课时,不仅限于数字运算,包括实物的拿取与摆放,投篮游戏进行数字加减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运算,增强对于运算的兴趣,更加贴近生活。
3.逐步拓展。课后让家长从生活中口头出题,考察孩子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