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林秀兰。用3个标签来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二宝妈、心理咨询师、育儿讲师。拆书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以下组,左边和右边各为一组,请组内的伙伴相互握一下手。
今天我带拆的主题是:学习积极暂停,以及犯错误后纠正错误。
【第一个片段学习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学习者,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澄清),可以使用(行为)积极暂停代替打骂,平复自己或孩子的情绪重新连通理性大脑(界定)。
【第二个片段学习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学习者,在自己犯错误时(澄清),可以使用(行为)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界定),以错误为契机从而解决问题(界定)。
【图书介绍】
【场景】: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你在房间做工作总结,孩子时不时的过来找你,一开始是让你陪他玩,你说等一下后,可没两下又来说怎么还不陪他玩,反复几次,不断地被打断,已在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紧接着孩子拿了吃的进来,在你边上吃吃喝喝,然后还不小心打翻了,倒到了垫子上。此时怒火一下子窜出来。
【提问】:孩子不停的做出让你心烦的事,你和他好好说了几次,孩子依然老样子,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你会不会觉得他是故意的?你会不会特别心烦呢?这个时候的你还能冷静理智的和孩子好好沟通吗?
【影响】:孩子犯了错,父母在情绪失控后批评或打骂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好,爸爸妈妈不爱自己。而孩子日后还会犯错,导致受到的批评和惩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孩子变成了很难管的“问题孩子”。
【解决】: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教会我们在冲突之前通过积极暂停,平复自己的情绪,恢复冷静,重新连通理性大脑;也可以在我们犯错后修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并以错误为契机去解决问题。
“积极的暂停”对于冷静期的作用,我们已经提到过几次。记住,冷静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等到能接通你的“理性大脑”,以避免你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冲突。所以,某种形式的撤出是有益的。不要只考虑让孩子去做一会儿“暂停”,父母首先撤出冲突会更有帮助。
在你撤出之前,要先向孩子解释你打算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年龄很小的孩子会从你的行动而不是言语中了解这一点。)这种解释可以在家庭会议上做,也可以单独进行。你可以告诉孩子们:“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去找个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我的心情好起来并能和你们一起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这对你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卫生间是家长撤离冲突的一个好去处。“卫生间的使用技巧”是德雷克斯提出来的。他之所以建议使用卫生间,是因为在很多家庭只有卫生间的门有锁。如果你需要经常去卫生间冷静,你或许应该把卫生间收拾得尽量舒服一点,比如放些书、杂志在里面,甚至放上一台音响。呵呵,开个玩笑,你明白意思就好。
有些家长喜欢去冲个澡、出去散步或者到商店转一趟,如果他们可以把孩子留给一个朋友或配偶照顾的话。有时候,在你和孩子之间事先约定一个暗号会很有帮助,比如夸张地揪你的头发、像蝙蝠拍打翅膀一样拍打你的胳膊或者亮出一个和平牌。
不论你采用哪种冷静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的态度。你可以说:“我需要一会儿‘暂停’,我知道我情绪好起来以后能做得更好。”要安慰孩子们,你的离开不是要离开他们,而只是为了照顾你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知道只有当大家的情绪都好起来时,才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地解决问题。
【互动提问】
1、提问:刚才阅读的片段讲的暂停方式叫什么呢?
回答:积极暂停。
2、提问:积极暂停的目的是什么呢?
回答:让感觉更好,从而连通理性大脑。
【概念讲解】:
积极暂停时当我们处于情绪化状态时,我们需要学会“积极暂停”,及时从冲突中撤出,让自己冷静下来,重新连接理性大脑,从而有效处理问题。
【易混淆概念】
那积极的暂停与一般的暂停区别是什么?
1、孩子犯错误了,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这个时候电话进来,父母接听了一下电话,暂停对孩子的批评,电话接听结束继续批评,这是积极的暂停吗?
不是。这是 一般的“暂停”,这个暂停是指暂时停止。后面的活动是前面活动的延续。
而积极的暂停是从当前活动撤离,不再进行。
2、孩子作业没有写,妈妈让他暂停玩玩具去门外反思,这是积极的暂停吗?
不是。积极的暂停是以一种尊重的方式进行的。
3、孩子考差了,孩子说想去房间待一下,妈妈说待在客厅里冷静,妈妈所说的冷静是积极的暂停吗?
不是,积极暂停是按照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方式。
4、孩子作业没做完被老师批评,心情不好,你让他抄三字经反思,你觉得这是积极的暂停吗?
不是,积极暂停是让自己情绪好起来,是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
听完上面的例子,结合片段,大家觉得 “积极暂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尊重的态度;
2、当事人自愿的选择;
3、积极暂停是做一些让自己能冷静下来,感觉好起来的事。
我们从“积极暂停”的概念可以得出,进行“积极暂停”的步骤:
【how】
1、撤离:矛盾冲突情绪激烈时提醒自己暂停,撤出!
2、告诉对方:我想冷静一下,等我心情好了再找你。
3、冷静:撤到暂停区让自己冷静下来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脾气上来大脑都空白了,还怎么暂停。是的,积极暂停与以往我们面对情绪的方式不同,一时半会不习惯,因而是需要我们刻意练习的。
也有的小伙伴会说,我发完脾气,后面舒服了,孩子后面看上去也没生我的起。在你发脾气时孩子的感受是如何呢?他会感受你对他们发脾气是爱他们吗,不他会觉得他不够好,你不爱他。因而从长远来看对他人发脾气,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及人际关系。
【适用边界】
积极暂停,可以是让自己积极暂停,也可以帮助孩子,朋友或者同事积极暂停,适用于大家想继续进行合作的场合下。处于对立场合不需继续合作时,不需要用积极暂停。
【举例】
我跟孩子提前商量了一个计划,当双方有一方情绪要失控时,就去自己的“暂停区”,我的暂停区是我的房间,我的暂停区的名字叫“随心空间”孩子的暂停区,在孩子房间的飘窗,布置了很多她喜欢的玩家、玩偶,暂停区的名字叫“快乐城堡”。
晚上回到家,一天工作回家,一到家就看到小宝在看电视,随口一问,作业写完了吗?宝贝说啥作业?没写。以前和小宝说过,语文作业老师是布置在“晓黑板”里面,要自己去查看,然后自己安排写作业。想着她就知道看电视,学习都忘脑后了,我瞬间被激怒了,开始准备要吼她。脑海里冒出了积极暂停,和小宝说,我要去“随心空间”冷静一下,冷静好了再找你。
5分钟后我冷静好了,出来找了小宝,和她沟通今天作业情况,小宝自己知道自己没做好,看到妈妈没有凶她,还好好和她沟通,然后主动说她不看电视了,去写作业。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情绪失控的场景。现在,请大家按照下面的提纲,编一个小剧本,剧本的主人公用今天讲的“积极暂停”来恢复情绪。你在剧本中设计出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人物对话等等。
给大家3分钟,大家写好以后先在小组内分享,3分钟以后,我会请小伙伴来分享自己的剧本。
——编写要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白
【学习者案例】
时间:周日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女儿
事件:我跟孩子提前商量了一个计划,当双方有一方情绪要失控时,就去自己的“暂停区”,我的暂停区在阳台,名字叫“阳光城堡”,孩子的暂停区,在书房的窗户那,摆满了她的玩具,取名叫“冷静太空”。
周日晚上,检查孩子的周末舞蹈打卡作业,发现孩子没打卡,让她补打卡,孩子说不想打卡,明天再打。好好说了几遍,孩子无动于衷,当下特别生气,准备大吼。
对白:
我:我现在很生气。
女儿:我也很生气。
我:我需要冷静一下,我要去我的阳光城堡冷静冷静。
女儿:那我去我的冷静太空。
等双方冷静走出暂停区。再沟通
我:我现在冷静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舞蹈打卡的问题怎么解决。
女儿:好吧!
[反馈]:好的。小柳用“积极暂停”的方法,撤离、告诉对方、冷静等三步骤都有用到,很好,通过积极暂停避免了打卡引起冲突,并在冷静连接理性脑后再去和孩子沟通打卡的问题。感谢小柳的分享。
【过渡语】
刚才跟大家分享了平复情绪的好工具--积极的暂停。但是有时我们会忘记了积极暂停,无法很好地控制我们的情绪,而导致情绪失控对孩子凶吼,那么在我们犯错误后,我们要怎样来修复亲子关系并能解决问题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在犯错误以后,如何运用矫正错误的3个R修复亲子关系并解决问题。
原文片段
二年级的麦奇踢了一个同班同学,这让席彤老师对他非常生气,她想教给他不能伤害别人。她把他带到教室外面去申斥:如果别人踢你,你会喜欢吗?
为了给麦奇亲身感受,席彤踢了他——比她想的重了一点儿。
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是非常容易原谅我们的。席彤老师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才从羞愧与自责中挣扎出来。然后,她把麦奇叫到一边。她说:“麦奇,我犯了一个错误。”
麦奇只是腼腆地看着她,但他被老师的话吸引住了。她接着说:“那天我踢了你,实在对不起。看到你踢乔伊,我太生气了,但我却和你一样做了不该做的事。我那样做也很不友好,是吧?”
麦奇松开了咬着的下嘴唇,摇了摇头。
席彤老师问:“我向你道歉是不是让你觉得好一点了?”
麦奇点了点头。
席彤老师接着说:“那你觉得如果你去对乔伊说声对不起,他会觉得怎么样?”
麦奇咕哝着说:“会好一点。”
席彤老师问:“你觉得去向乔伊道歉怎么样,然后我们三个人可以一起解决你和乔伊之间的问题。或者我们也可以把问题放到班会议程上,让全班同学帮忙。你喜欢哪一种?”
麦奇说:“就我们仨。”
席彤老师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向乔伊道歉,并问他是否会参加我们解决问题的讨论?”
麦奇的脸色明朗了起来,说:“我今天就去”
席彤老师说:“太棒了。你和乔伊讲好了就来告诉我,我们好安排时间。”
第二天,席彤老师、麦奇和乔伊聚到一起,讨论了两个孩子各自对事情的经过、起因、感受、从中学到的东西的理解以及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他们还讨论了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的概念。当两个小男孩一起离开时, 他们对两个人一致同意以后不再打架感到很高兴。
[小测试]:
在看第二个拆页前,先请大家进行一个小测试。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见量表)
1.我从不认为我有错。 1 2 3 4 5 6
2.我是父母,打骂孩子很正常,没有错误。 1 2 3 4 5 6
3.我误会了孩子,可也是孩子没有解释清楚,所以不用给孩子道歉。1 2 3 4 5 6
4.我知道是自己错了,可让我一个大人给孩子道歉做不到。1 2 3 4 5 6
5.孩子犯错了,得让孩子受罚才会长记性。1 2 3 4 5 6
选完以后,大家自己核算一下分数。
22分及以上,说明你不太尊重孩子,没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好机会。
12-21分,说明你在尊重孩子上一般,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2分以下,说明你能尊重孩子,能够做很好的示范,把握各种机会让孩子进行学习。
大家都在12-21分。看来大家在激励孩子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这个测试结果考虑的因素,肯定不是非常全面的。不是正式的测试,没有对错。因此我们只把这个结果作为一个参考。
【互动提问】
1、提问:拆页中提到要把错误看成什么呢?
回答:一个学习机会。
2、提问:席彤老师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才从羞愧与自责中挣扎出来。然后,她把麦奇叫到一边做了什么事?
回答:对麦奇说:我犯了个错误。
[概念讲解]:
纠正错误的三个步骤就是在我们犯错误后,能够勇敢的承认错误,并和对方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做的好处]:
犯错误用于承认是给孩子或学生一个很好的知错能改示范,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或师生关系,并能有效去解决引起情绪的问题。
[不这样做的坏处]:
错了不承认,孩子/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在孩子/学生眼里还好感受到不公平、委屈,让孩子/学生对父母/老师心有芥蒂,影响了亲子或师生关系,同时不利于孩子主动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HOW】
当犯错的时候,需要怎么做呢?遵从以下三步(矫正错误的3个步骤):
1.承认( Recognize)---“某某,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 Reconcile)--- “我向你道歉。对不起!然后说出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如:我应该好好和你说话,而不应该吼你!”
3.解决( 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 的一个重要因素。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问,跟孩子道歉,会不会降低我在孩子心中权威的地位?张嘴道歉太难了,我可放不下脸来。其实我之前也有这种感受,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错了对我来说,真的太难了,尤其在老公面前。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开口了,同时还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榜样,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反而会拉近你们的距离,改善你们的亲子关系。
【适用边界】
对于亲密关系比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甚至是同事之间,都可以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好机会,采用矫正错误的三步骤。但是对于陌生人偶尔的小矛盾道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这样做。
【正面案例】
给大家举个例子。
哥哥最近喜欢用烤箱做美食,那天他烤了五花肉和金针菇,而我在房间辅导妹妹写作业。过了一会,哥哥端着烤盘进到房间,我一下子闻到浓浓的味道,脱口而出:我以前不是说了吗?不要在房间吃有味道的东西,你烤好了放在客厅,进来和我说一声就好了,你看你现在一房间都是这个味道。哥哥听后就说,那我拿到我房间去吃好了。把我气坏了,他没搞明白我气的是什么。我跟着冲到哥哥的房间,又批评了一顿,然后看到他很委屈地低头不语,很小声的说到:我以后不烤了,辛苦烤给你们吃还要被你说,又不是我不想在客厅,奶奶刚刚已经批评我了,她现在在客厅,我不敢去。听完,我知道我刚刚犯错了。于是想起我最近学的纠正错误的3个步骤。于是和哥哥说。
妈妈:安安,我刚犯了一个错误(承认)。对不起!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你。我应该问一下你有什么原因(和好)。关于在房间不吃有味道的东西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下次奶奶在客厅,我们要怎么做呢?(解决)
接下来我们头脑风暴,选择了一个办法,奶奶在家时,我们可以把有味道的食物拿去阳台吃,这样味道容易散去,也不影响奶奶。
[微行动学习]:
【提问】
按我们前面的分组,各小组一起讨论看看,纠正错误的三个步骤,哪个做起来相对大家来说会比较难呢?我们生活里也常遇到这个困难。
【小组回答】
小组A:我组觉得第三步解决问题最难,比如说孩子玩手机,我凶了他,没收了手机,可我和他针对我的凶道歉了,可他还是玩手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小组B:我组也觉得第三步解决问题最难。如,解决孩子写作业,孩子就是不写,我们好好和他沟通,他也不会听。
【明确问题】
经过两个小组讨论,大家都觉得第三步解决问题最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微行动学习。我们以小组A谈的孩子玩手机为例,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对于你们而言: 为什么这一步难以做到,产生这种情况的本质是什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时间到请每组派代表来分享。
【伙伴确认】好的。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现场小组的讨论结果:
小组A:解决问题时,父母惯于提要求,而非孩子主动。
小组B:孩子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因而对父母的建议抵触。玩手机没有规则。
【明确问题本质】
提问:大家还有补充吗?
伙伴:没有了。
提问: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问题本质,那现在时间有限,我们选其中一个本质来解决,你们会选哪一个?哪你们讨论一下。
小组投票选出问题1——父母惯于提要求,而非孩子主动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的,接下来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讨论,我们总结出一下:
解决方案:
1. 调整自己的语言,用启发式提问,如问:长时间玩手机会有什么坏处?你自己想怎么安排?
2. 和孩子一起指定玩手机规则,在孩子玩手机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
3. 父母表达一下自己对此事的感受想法。
【A2】
【拆书家布置任务】
经过一个小时的分享,学习的是否有用,只有去用了才知道,因而我们回到自身,在未来的一周内,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的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同时解决问题?大家可以在便签纸上写下那个场景(含时间、地点、人物、对话过程),今天的学习结束后,请大家将自己的运用情况发到我们的微信学习群,我也会在课后跟进大家这个任务完成情况。
【学习者案例】:
洪:周末我和儿子约好,玩半个小时的游戏,我在家里感觉他玩了很久也没停下来,觉得他不遵守约定,一生气就吼了他说他说话不算话。他生气的走了,不理我。后面知道哥哥是忘了定闹钟了。我意识到哥哥不是故意的。而我的态度确实不好。于是运用了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
我和哥哥说:
我今天反了一个错误(承认);
对不起,我不应该大声吼你,应该先提醒他,然后问明白原因(和好);
关于这个不超时玩游戏的问题,你觉得要怎么解决好呢?(解决)。
【强有力的结束语】: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今天我们先学习了“把要去惩罚孩子的冲动换成积极地暂停,” 而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积极的暂停”会犯错误,这是可以运用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纠正错误,矫正错误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祝愿大家能有效运用今天所学,构建和谐的家庭。我们今天的拆书分享活动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