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体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方死了—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家的路上,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可是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点吗?我在外面忙了―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来指责孩子。我大声地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不过,如果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他也可能无法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她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体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但是,通常情况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却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然而,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她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所表达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适用条件限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预防性讲解:那我们来看看如果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呢?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直接吼过去或者直接摔门出去不就得了,搞那么麻烦干什么,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前面一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的需求节点又是什么呢,每次都这样跳过这个步骤,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质问题,是不是治根不治本呢?以后这样的情景还是会重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而是日复一日恶性循环。
下面请三位志愿者帮我们读一下书中一个案例,是一位先生临死前的对话,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这段文字表述。
有位病人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在他被送往医院前,一位前来协助的护士以及他夫妇两人在他家中有了以下一段对话。谈话一开始,他太太就谈到了他们的家庭护士。
太太:“她不是一位好护士。”
护士:(体会这位太太的感受和愿望)“你希望护士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太太:”她什么都没做,就让他停止走路。“
护士:(继续体会她的感受和愿望)“他很少活动,你担心他无法恢复健康,是吗?”
太太:(哭了起来)“是的,我真的的很害怕!”
护士:“你很害怕失去他?“
太太:“是的我们一起生活了一辈子。”
护士:(注意了解她的其他感受)“你担心,如果有一天他走了,你将无依无靠?“
太太:“我无法想象,没有他,我怎么活下去。他总是在我身边。”
护士:“所以,想到自己要一个人生活,你感到很凄凉。”
太太:"除了他没有人会和我生活在一起。你知道,他是我的全部。我女儿甚至都不和我说话。:
护士:"想到你女儿,你似乎就很伤心,你希望你们的感情能好些?"
太太:“是的,但她很自私。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生孩子?生孩子有什么好?:
护士:"听起来,你很失望。在你先生病重的时候,你希望能有亲人在你身边。“
太太:“他病得这么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除了你,我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总是沉默不语……你看看,他一句话也没有!”(她先生仍保持着沉默)
护士:“你是说,在这困难的时刻,你希望你们两个能互相支持?”
太太:“是的。(她停了―下,然后,提了一个请求)我想请你用刚才谈话的方式和我先生谈谈。”
护士:(想了解这位太太的目的)"你希望他能说出自已的感受?“
太太:"是的,是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希望他愿意讲几句。我想知道他现在的心情。(通过护士的帮助,这位太太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并提出了明确的请求,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常常并不了解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们看到明确的请求——”请你用刚才谈话的方式和我先生谈谈“——如何成为献给另一个人的礼物。护士现在就可以采取行动来满足这位太太的心愿。这改变了屋内的气氛——因为她们成为"同事”,开始“一起工作"。)
护士:(转向那位先生)“听了你太太刚才和我的谈话,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护士·“你愿意现在和她谈谈吗?”
先生:“是的,我们需要好好聊聊。”
护士:“你病得这么重,你愿意告诉她你的感受吗?”
先生:“感觉不太好。”(我们常用“好”或“坏”来描述感受。使用更为具体的词语,将有助于他太太更好地了解他的感受。)
护士:(帮助他进一步表达感受)“你担心你的病治不好吗?”
先生:“不,我并不担心这个。”(注意:护士猜得不准确,并没有妨碍他们的交流。)
护士:“生活变成这样,你感到恼到恼怒吗?”(由于这位先生难以表达他的
具体感受,护士就继续协助他。)
先生:“不,我不生气。”
护士:(这时,她决定直接表达她的感受。)“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您具体是怎样的感受。你可以说说吗?”
先生:“我想,我是担心,我不在她身边,她怎么办。“
护士:“你担心她无法独自面对生活?”
先生:“是的。我怕她没有勇气活下去。”
护士:(她知道临死的病人常常因为惦记亲人而放心不下。有时,病人需要他的亲人告诉他,他们准备好了面对他的死亡——这样才可以放心地离去。)“你是否想知道你太太现在的心情?”
这时,他太太加入了谈话。当着护士的面,他们开始亲切地交谈。在上述的对话中,太太开始时表达的是对家庭护士的不满。随着对翻深入她意识到,在这人生的艰难时刻,她极为渴望加强与先生的联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以上是书中的例子,非常的棒。有志愿者听了上面的例子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机子痛苦的无法倾听的时刻的感受吗?一会下面我也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张榕:今年上半年自己工作量很大,压力也很大,感觉自己很累,每天早出晚归,还要照顾孩子,先生很不理解,埋怨我没有足够时间陪家人,可是我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很重要,可以带来成就感和归属感。双方为这事情一直纠结着吵架不断。(失败案例)
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先生大声的提出自己的感受和请求,好好说明自己的想法,争取他的支持,要不然你可以先独处一下,安定自己的情绪避免吵架,然后再关注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如何跟先生沟通。(加工成成功案例)
以上学习者例子非常的棒,下面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有的时候尤其是在对待两性关系时,因为觉得都是成年人没必要多费口舌,自己就懒得说,没有大声的提出自己的请求,结果一点都没有改善,同一个点一直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影响的还是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经常想到妈妈周末加班很辛苦,晚上好不容易做完事情回到家里,看到爸爸顾着自己玩游戏,而没有陪儿子一起玩,结果可想而知妈妈非常生气,于是对爸爸冷脸相对,也不跟爸爸说怎么回事,就自己一个人一声不吭的,爸爸就也觉得不爽,臭脸对着他,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学了这个片段以后,我察觉自己的不足,后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平复自己心情以后就大声的跟爸爸说“我给你们父子俩相处时间就是为了你们能够互动,跟儿子培养感情,而不是各自玩游戏,那样我觉得没有意义。”说出来以后爸爸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体会我的心情,就会主动认错,并把电脑关了陪儿子一起玩亲子互动游戏,这样生活就得到了改善,我的心情也舒畅了,皆大欢喜。
促动参与/激活经验:
根据刚才分享,进行思考和加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应用刚才学的方法去回应?避免或减少一些双方之间的争执?
以上这个片段场景也可以请自愿者扮演角色,一个作为我妈妈,一个作为爸爸,体会一下情况改善的力量。
妈妈:爸爸我今天加班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我们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很重要的,我希望这个时候你可以帮助我一个和宝宝家里很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你可以暂停一下自己的游戏,跟孩子一起去玩玩,互动一下吗?我们要建立起家庭的亲子时光,帮我分担一些育儿工作。爸爸你觉得如何?
爸爸:我觉得是,我不应该自顾自的玩游戏,更应该陪宝宝做游戏,增进我们的父子之情。
我们的这个爸爸太好了,妈妈一说马上就行动起来,非常的棒,这个扮演环节很好的运用了上面分享片段,这需要不断的训练,妈妈说的要求也很清晰。以上就是我分享第一个片段内容,谢谢大家!
爸爸: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首先,停下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某一地域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他这是地域歧视”我们知道,像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把某个人当作某一地域歧视者,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细纳、平等、尊重或联系。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是地域歧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也许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福州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适,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尔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的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当然,我们需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
请志愿者阅读一下书中片段,跟大家分享一下书中例子,及感受。一位父亲用非暴力沟通与儿子谈论生死攸关的问题的内容。
105岁的比尔格悄地把杰克的车开出去兜风,然后又把车完好无损地放回了车库,和比尔一起去兜风的还有杰克14岁的女儿伊娃以及他心的手友戴维。后来,杰克的女儿把这件事和她父亲说了。接着,比尔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以下是比尔和他父亲的对话。
父亲:“我听说,你、伊娃还有戴维,没有和杰克打招呼,就把他的车开走了?"
比尔:“我们没开他的车。"
父亲:(提高了嗓门)“不要和我撒谎;这对你没什么好处!”(这时,他意识到,为了倾听孩子,他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坐在那等我一下。我需要好好想想。”(他静下来体会自己。他发现自己又气又怕。他生气是因为他和自己说:“比尔应该懂事点!”“他变成了骗子!”他害怕不仅是因为他想到孩子的行为隐含着危险,而且是因为对孩子缺乏了解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真是个笨蛋,居然以为他很懂事!”“万―出事怎么办了"这时,他对自己说:“哦,我需要把‘笨蛋’和‘骗子’,这样的标签解读为感受和需要。说自己是‘笨蛋‘,我猜我的感受是失望,因为我希望能够信赖自己的判断力。至于‘骗子’,我很害怕,因为我看重诚实与安全。”在沉默中,他考虑如何展开与孩子的对话)“比尔,你是不是担心,说出事实,你就会受罚?:
比尔:“是的。只要我做你不喜欢的事,你就凶得很。”
父亲:“你的意思是说,你需要理解和尊重?“
比尔:“废话!我当然希望你肯理解我、尊重我。”
父亲:(在心里念叨着:“他这样说话,气死人了!他不知道我正用心和他沟通?他感觉不到我在担惊受怕?现在,我也很需要尊重和体贴”)“听起来,你很担心,不管你说什么,我都听不进去?“
比尔:“你会听吗?―有什么事,你就想动粗。另外,那车的事有什么要紧呢?即使我们真的把车开走了,有人受伤吗?车坏了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父亲:“你是担心,如果你承认你开走了车,你的下场会很惨?除非能够信任我,有些话,你就不方便说?“
比尔:“是的。”
父亲:(沉默了片刻,给彼此时间体会刚才的对话。)“我怎么做,你才会放心?“
比尔:“向我保证,你再也不会惩罚我。”
父亲:(意识到惩罚不仅无法提醒比尔留意他的行为可能的后果,而还会使父子关系更加疏远,他表示愿意考虑孩子的请求。)“如果你愿意谈下去,我就会考虑你的请求。也就是说,我们继续谈话,直到我能确信你已经意识到你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不过,在以后,如果我不清楚你是否已经明白你的行为隐含的危险,我也许会阻止你——但这只是为了保护你。“
比尔:“哦,太好了!我这么蠢,为了保护我,你不得不强迫我,呵呵,好极了。”
父亲:(与自己的需要失去联系,他对自己说:“我恨不得杀了这小子……他居然这样和我说话!看来,他一点都不在乎我的感受……该死,我现在的需要是什么呢?我这么努力,我是多么需要尊重和体贴啊!”
(大声嚷道)“比尔,你知道,你这么和我说话,我烦透了。我耐着性子和你说话,你却那样回答我·…你还想和我谈下去吗?”
比尔:“无所谓。“
父亲:“比尔,我真的想听你的心里话。我不想像过去那样指责你、惩罚你。不过,刚才听到你说‘我这么蠢,为了保护我,你不得不强迫我,呵呵,好极了’,我差点就控制不住自己。也许,你愿意帮助我。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希望我倾听你,那就请帮助我了解你的想法。如果你不愿意,我只好用老办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比尔:“什么老办法了?”
父亲:“用老办法,我到这时大概早已告诉你,‘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不许你看电视,没有零花钱,不准外出约会,等等‘。“
比尔:“哦,也许你不妨先试试新办法。”
父亲:(带点幽默)“很高兴你还有自我保护意识。现在,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坦率地交流,包括你的弱点?“
比尔:”弱点?什么意思?“
父亲:“也就是请你告诉我,对我们说的事情,你是怎样的感受?当然我也会告诉你我的感受。(坚定的语气)你愿意吗?”
比尔:“好吧,我试试。“
父亲:(有点宽慰,叹了一口气)“谢谢。你愿意试一试,我真的很感激。你知道吗?杰克规定,伊娃在三个月内什么活动都不能参加?听到这个消息,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比尔:“这太不公平了!”
父亲:“我想知道你的感受。“
比尔:“我已经说了,这太不公平了!”
父亲:(注意到比尔没有提及自己的情感,他决定猜一猜)“她因为犯错受了这么重的惩罚,你感到难过,是吗?”
比尔:“不,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她根本就没错。“
父亲:“她因为响应你的提议受了惩罚,你是不是有些不安?”
比尔:“是的,是我叫她上车的。“
父亲:“看到你的决定对伊娃的影响,你似乎有些伤心?
比尔:“也许是吧。”
父亲:“比尔,我真的希望你能意识到你的行为产生的后果。“
比尔:“我当时没有想清楚会有怎样的后果。但我确实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父亲:“我希望,你注意到你的行为后果不符合你的期待,而不是指责自己。请告诉我,对于把杰克的车开出去兜风这件事,你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
比尔:“我觉得我真蠢,爸·…:我并不想伤害任何人。”
父亲:(试图了解比尔的自我评价所反映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听起来,你很伤心,也很遗憾。因为你需要信任——你无意伤害任何人。“
比尔:“是的,我并没想到这件事会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我真的没想到。”
父亲:“你是说,你希望自己在做这件事之前,能够仔细想想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比尔:(沉默了片刻,体会他父亲说的话。)“我想是的……”
父亲:“现在,我想谈谈我的感受,你开车出去,我怕极了,因为你们的安全对我特别重要。我想请你答应我,熟练掌握车技、拿到驾照以后,再开车出去好吗??”
比尔:“你这次真的不会惩罚我吗?”
父亲:“如果你意识到你的行为潜在的危险,并知道保护自己和同伴,我就放心了。为什么要惩罚你呢?“
比尔:“你还会支持我学车吗?”
父亲:“当然。我只是希望你熟练掌握车技、拿了驾照,再自己开车去玩。”
比尔:“好的。我答应你。实际上,我也知道安全很重要。“
父亲:“听你这么说,我很欣慰。你是否愿意告诉杰克你刚才和我说的话?这样,他可能就会放心一些。”
比尔:“哦,那太可怕了。他会发疯的。“
父亲:“是的,他可能会那样。不过,你愿意为你的行为负责吗?我喜欢杰克,我珍惜我们的友谊,而且,我相信,你也珍惜你和伊娃的友谊,是这样吗?”
比尔:“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父亲:”那我们一起去见他们好吗?”
比尔:(不太敢去)“哦,那好吧……“
父亲:“你是不是有点害怕?去他家时,你希望能有安全感?”
比尔:“是的。”
父亲:“我们一起去。我会陪伴你、支持你。你愿意去,我真的特别高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上面是书中的例子,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片段,下面我举另外一个例子我儿子今年7岁,到亲戚家里玩,到晚上8点了,妈妈过去接他回家,儿子在看电视不愿意跟妈妈走,说要再看10分钟电视,妈妈同意了并耐心等待了10分钟,结果10分钟以后儿子要求再看10分钟电视,这时妈妈开始发火了。请问我们刚才分享的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我们可以怎么表达我们的愤怒之情?现在分组讨论一下,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讨论?
大家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重点是把四个步骤用起来。
促动参与/激活经验:
现在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应用场景,宝贝发烧40℃,已经持续了2天了,反反复复,妈妈上班一天回家筋疲力尽,结果看见爸爸在玩电动游戏,而婆婆给宝贝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的跟粽子一样,妈妈心里肯定郁闷和恼怒极了。
想到今天的片段,你会怎么做呢?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做法。
以上这个片段场景也可以请自愿者扮演角色,一个作为我妈妈,一个作为爸爸,体会一下情况改善的力量。
妈妈:爸爸你知道你儿子现在依然高烧40℃,你不觉得很可怕吗,不是应该做点事情,让奶奶不要包这么多衣服,顺便端水来先给孩子物理降温,然后多给他喂一些水,而不是在那里只顾自己玩游戏,可以吗?
爸爸:刚刚我妈都已经照顾孩子了,我也照顾了很久,我觉得很辛苦,才玩一会电动游戏放松的。
妈妈:我理解你的辛苦,但是孩子的烧还没有降下来,我们先帮孩子降温,关键你要跟奶奶说不能给宝宝包那么多。
爸爸:可以可以,我去跟我妈说吧。
以上对话真是太好了,妈妈很好的运用了今天片段内容跟爸爸沟通,也表达了自己,并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非常的棒
结语: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参加我的TF2-4的拆书分享现场,最后和大家分享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一句话:“只要坚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有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希望大家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学习,最终改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