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联系自己的经验
2018年3月底,我从海底捞出来,进入一家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我的任务是一个人先到广州,为内勒斯老师两天的工作坊展示,做一些前期的会务准备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工作,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我在通过微信和老板沟通的时候,从展板的制作、宣传资料的打印到叫货拉拉运送物资,每一步,我都会问在老板接下来我要怎么做?
当老板问我,准备工作怎么样?在汇报这些工作的时候,我也只是说我正在做什么工作,例如我正在去大学城打印宣传材料的路上,我正在联系展板制作的公司……
这次心理工作坊结束的时,老板就对我说,你在整个会务准备过程中,总是说一下,就动一下。工作进展和汇报,自己根本不动脑子先想想,我建议你去其他公司工作。
当时我感觉很受打击。
现在,结合原文的四个方法,我觉得自己当时只是停留在第一步摆事实地汇报工作-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并没有用“事实+观点+建议+预测”这个四个要素,先把整个事情想一想,再向领导汇报。以至于给领导留下了“说一句,动一下”的印象。
A2:目标与计划
目标:
5月7号,针对建筑设计师们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感的这个痛点,我们计划推出一篇公众号文章,提出我们的建议,想达到影响建筑设计师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的目的。
计划
5月6号,我可以先用这四个步骤向老板沟通、汇报,把文章的初稿定下来。
1.摆事实 和老板沟通,职业倦怠感里哪些事实、细节让我有共鸣。
例如,很多建筑师感觉工作很累,是因为自己的设计想法不被尊重,还要按耐住情绪对甲方‘爸爸’提出的修改意见笑脸相迎,积极修改方案,甚至出现了,改了十几版方案之后还是用原方案的现象。
2.讲观点 哪些观点让我觉得生动、形象地说明的职业倦怠感的原因。
例如,在知乎上面,作者人神共奋提出来一个"情绪劳动”的观点就很生动。他说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收费高,费用的一部分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收费,另外一部分是“嫖资”,就是专业工作者不断被客户的想法强奸的“情绪劳动”收费。
3.提建议 提出让建筑设计师破解职业倦怠感的方法。
例如针对上面建筑设计师们的”情绪劳动“,我们可以在公司内部给建筑师设计们提供一个每天半小时,安全表达自己情绪感受的空间。
4.预测 预测如果按照建议的方法去做,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以及不好的效果。
预计,通过这样的方式好的结果是,能让公司内部的建筑设计师们,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了解,增加团队凝聚力,减少“情绪劳动”带来的倦怠感。
不好的效果就是,如果鼓励建筑设计们过多“吐槽”甲方,就会让公司抱怨成风,进而失去很多公司业务订单,所谓,过犹不及,作为公司领导和员工,要把握好表达情绪感受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