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尹文文,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拆书晋级的活动。首先我用三个标签进行自我介绍,第一个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是一名儿童美术教师;第二个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发展方向是艺术疗愈;第三个我是一名终身学习者。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特别是美育,它是众多学科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艺术更注重人内在精神的发展,而心理学也更多的探究人类内在发展和外在环境的协调性,社会在发展,那作为研究人一生发展的两个职业——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是必要的,所以就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拆书帮,期待未来会遇见更多的惊喜。
那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再次了解什么是拆书?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简单说就是把书中知识拿出来,经过提炼和加工后,能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且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技巧和方法,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也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法。那我们怎么学习拆书法呢,很简单的就加入拆书帮啦!那拆书帮又是什么呢?拆书帮是拆书法学习爱好者聚集的社群,就像我们济南的日天分舵。拆书帮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学习爱好成为拆书家而设立的学习型社群。
我是19年11月正式加入济南日天分舵拆书帮大群的,然后在新年1月参加了拆书训练营,在这个训练营中,我发现拆书法真是特别实用的一个读书法,通过I帮我们快速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A1让我们快速把知识点和自己的过往经验联系起来,然后通过A2帮我们规划未来的应用,能让我们快速得到提升。所以在训练营参与的过程中我就决定加入并成为拆书帮会员,希望自己在拆书路上变得更加精进。
很多家长为了节省时间,或者为了在孩子面前表示自己懂得很多,往往喜欢就孩子提出的问题马上而直接地给出答案(或者是家长认为最好的做法)。其实,这种引导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很负面的效果……
有些家长则把事情交给孩子,要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理会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出理想的效果。有些时候,这种完全放手的方式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能力,但那是附带有“我不能依靠别人”的限制性思维的能力,可能培养出不愿与人合作、不合群的工作态度;而更多时候,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形成退缩、避免面对困难的心态。
愿意去做和有能力做好是两回事。孩子的自信总是不足,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在培养出孩子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亲子关系,这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最正确的引异方式不是告诉孩子该怎样做,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跟孩子谈,引导孩子想出办法,鼓励孩子尝试,失败了支持孩子检讨了再做,成功了给予孩子肯定,分享孩子的喜悦。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最好的自信。
所以,每当孩子带着问题来问家长该怎么办时,家长最能够帮助孩子的回答是“你说呢”三个字。所以,聪明的家长不会解决孩子的向題,而只会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向题。
家长应该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给孩子,让孩子把他本有的力量经过思考、尝试、修正,最终获得成功并得到肯定,从而将其转化为能力,进而培养出自信。
【what】
培养孩子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用一句“你说呢”陪伴孩子不断地去探索、尝试和修正,过程中父母要耐心的给与支持和鼓励,接受失败,分享成功,将一次次经验转化为能力。
【why】
这段文字用具体的一句话教给我们怎样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给予了行动和态度上的指导。
【how】
培养孩子在问题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1、“你说呢”。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2、陪伴孩子大胆尝试。当孩子想到了解决方法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给意见或纠正,而应该耐心陪伴孩子去尝试。
3、陪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的尝试失败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经验,并总结思考,再去尝试,过程中要给孩子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当孩子获得成功时,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和成长。
【where】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向我们寻求帮助时。
A1便签:
在看到这段文字之后我恍然大悟,因为在生活中当女儿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很少用这种启发性的语言,有时候我会直接告诉她答案,有时候我还会让她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例如当她遇到不会的生字组词时问我,我会告诉她该怎么组词;有时候觉得应该让她自己动动脑子时,就会扔给她一句话:去查字典!现在看来这两种方式都不太对,应该引导她先说一说,然后鼓励她去查字典更多的认识这个字或词,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组合。当然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陪伴。
反思:之所说这两种方式不对,是因为第一种让女儿变得依赖,有生字或生词就直接张口问我,第二种看上去是让她自己去想办法了,但是有时字典或词典不是什么字词都能查到,所以她会有情绪,从而变得不愿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A2便签:
目标——
疫情期间老师布置了很多阅读任务,书中常会有女儿不太懂的字词,所以当女儿再遇到关于生字生词的问题时,我要耐心的引导她慢慢的去查找,直至理解。
方法——
1、“你说呢”。当女儿问我这个生字、生词什么意思时,用倾听的态度兼语气问女儿“你说呢”,她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女儿觉得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个字词呀?
2、陪伴孩子大胆尝试。先查字词典,肯定孩子的方法,然后请她去尝试。
3、陪孩子一起成长。如果发现字词典上根本查不到,引导女儿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查找呀?(通读上下文、利用网络。即使现在疫情期间经常上网课,女儿也常用电脑,但也没有用电脑查找资料这个意识。)陪伴女儿一起探讨或去网上查阅,一起找出最合理的解释,并记录在书上。肯定女儿的努力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