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2019年第45次线下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2W1H模型 学习目标: 借助结构化的思考,实现清晰有力的表达

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1-1的张芸瀚。 按照拆书帮的规矩,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学生”、“教练”和“学习力”。
第一个标签是“学生”,我希望终身学习者这个便签可以一直伴随着我,当我80岁的时候,依然也可以称自己为一名“学生”
第二个标签是“教练”,不同于老师授课,我的工作更像是一名教练,训练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升学习能力。
第三个标签是“学习力”,我比较喜欢浸泡在各种学习社群,参加线下和线上的课程,不断地提升自己,并且把所学习的内容融合进我带学生的方法中。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赋能学生,这也是我加入拆书帮的一个原因。

       

    

(Why:为什么我要加入拆书帮?)

我和拆书帮的缘分来源于读书过程中的困惑,看了就忘导致看书没用。在我找寻读书方法的过程中遇到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四个字“学以致用”,就是这本书引领我来到了拆书帮。

(What:

【什么是拆书帮】)我所了解的“拆书帮”,是基于赵周老师的RIA拆书法建立起来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 它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舵,这些分舵都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按照拆书帮的规定,拆书家分为3个级别、9个档次。从最低的1-1到最高的3-3,拆书家需要通过现场带领拆书学习的方式来逐级晋升,大家把这个过程戏称为“打怪升级”。 现在我正在进行的就是1-1的晋级。

(【什么是拆书】)

那什么是拆书呢? “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 它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然后规划具体的应用,从而实现提升技能、改变行为、解决问题的目的。

拆书学习的方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针对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一场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另一种是针对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一位拆书家用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结构思考力》,这本书畅销5年,销量十万余册,作者是结构思考力学院的创始人李忠秋老师。这次要拆解的片段来自这本书的P11-P12。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拆页的【R】部分。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怎样激励才有效

关键在于,我们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毕竟,还记得吗?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同时,这套提问方法,不只可以用于劝导别人,也能够用在自我激励上。因为许多时候,当我们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在鼓励自己生产出大量“做不到”的理由。


由此可知,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得越多,其实也就等于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

比如,许多得了拖延症的人,总是在检讨自己: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相信我,只要你孜孜不倦地问下去,这些拖延症人群到最后,一定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或个性中,找到不得不拖延的原因。


所以,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就别问“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而是要去问“为什么这件事我会不想拖延”。换一种问法,就能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路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段拆页介绍了一个结构化思考的2W1H模型—“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

Why:

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比如向领导申报一个项目,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领导听得一脸不耐烦,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上台露脸的机会,自己却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急得抓耳挠腮;跟家里人沟通事情,说了半天,对方却一脸懵逼,表示没明白要跟他说的到底是个什么事儿……

出现这些情况,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的表达缺乏逻辑,而表达缺乏逻辑,往往又是因为我们的思考没有做到结构化。 而运用2W1H模型来梳理我们的思路,进而搭建说话内容的结构,就能够清晰地传递我们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

How: 

那么如何运用2W1H模型呢? 具体来说包含3个要素:

第一个,说明What,“是什么”,也就是说明我要讲的主题。可以用一句话简单介绍;

第二个,说明Why,“为什么”,为什么我提倡这样做,为什么我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说明会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利益、好处等等。

第三个,说明How,“怎么做”。要满足Why的动机,实现Why的好处,我到底该如何做呢? 接下来逐点列举步骤和做法。

这3个要素里面,What和Why的顺序可以调换,但通常来说,How总是放在最后面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给大家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刚看到1-1晋级要介绍拆书帮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介绍,但我很快就想起了以前看到过的这个2W1H模型,于是我就尝试运用起来——

What:拆书帮是个什么组织?

我所了解的“拆书帮”,是基于赵周老师的RIA拆书法建立起来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 它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舵,这些分舵都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

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按照拆书帮的规定,拆书家分为3个级别、9个档次。从最低的1-1到最高的3-3,拆书家需要通过现场带领拆书学习的方式来逐级晋升,大家把这个过程戏称为“打怪升级”。 现在我正在进行的就是1-1的晋级。

Why:我为什么要加入拆书帮?

我和拆书帮的缘分来源于读书过程中的困惑,看了就忘导致看书没用。在我找寻读书方法的过程中遇到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四个字“学以致用”,就是这本书引领我来到了拆书帮。

如果继续问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加入拆书帮? 那么我就可以梳理出How的步骤:

1.      加入拆书帮分舵微信群;

2.      报名参加活动——观摩晋级或者参加拆书课;

3.      参加3次活动以后,报名21天训练营;

训练营结业,拜师,入会。

接下来我有一个明确的打算,就是晋级。 我也可以运用2W1H模型对我的晋级这件事进行一次结构化的思考——

首先,Why,我为什么要晋级?

晋级让我更熟练的掌握拆书方法,又可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还有观察家对你进行专业点评。所以我终于能够了解庆姐,为什么每周能够从宜宾跑过来持续晋级到3-2。因为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太大了。

其次,What,晋级是怎么回事?

所谓拆书晋级,其实就是检验拆书家对于不同级别拆书能力的考核,从1-1到3-3每一级都会有不同的要求。现场有学习者给我们回应,有观察家给我们反馈,帮助我们提升的方法。

最后,How,我怎么完成晋级?

晋级前:

1、拆页的准备:从拆页的选择、排版、理解,对他人的帮助等多方面需要按照不同级别的晋级点严格把控,要多请教师父,在每个细节上把控到位。

2、提前演练:一定要给自己录音录像,提前把问题找出来,卡好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3、物资准备:晋级前一天根据清单检查自己的拆页、观察表、准备表、挂纸、录音设备,挂钩等是否准备完毕。

晋级中:

1、提前到场地查看物资是否齐全

2、把准备表和观察表发放给观察家,把拆页发放给学习者

3、准备好录音设备

晋级后:

每一场不管晋级与否需要听录音进行复盘总结。

而我的目标是在2019年剩下的一个月时间,晋级到至少2-1。如果达成目标就奖励自己大餐一顿。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2W1H模型——

第一个W是什么?(What)我们要讲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个W是什么?(Why)为什么我会持有这样的观点等等。

最后一个H是什么?(How)。 逐点列举步骤和做法。

希望在场的各位伙伴掌握好2W1H模型,借助结构化的思考,实现清晰有力的表达。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