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爱的五种语言》 所属活动: 赞赏的五种语言+学会聆听和表达+用肯定言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学会用肯定的言辞表达爱 学习目标: 学会以使用欣赏和请求,化解抱怨、指责,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关系

开场: 大家好,我是千千吉。今天带来的是3-3的拆页。
【分组】
为了便于学习和讨论,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三位小伙伴一组。
【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大家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行为)“赞赏大法”和“请求三步法”两种肯定的言辞(澄清)来肯定他人,表达对他人的爱意,增进彼此的关系。(界定)
【图书介绍】(2分钟)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中的内容,说到爱,我先八卦自己的故事你们听。
【场景】
我和老公是大学相识,然后一路走到现在。如果说我有100份的能力,对他我会付出120份。因为我坚信只要付出,对方一定会懂我的。然而十年之后,我开始对婚姻失望了,发现自己的付出没有换来我想要的爱和看见;每每说起这些时,老公也很委屈,他说:我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你究竟想让我怎么做,才会觉得幸福呢?
【提问】
为什么两个明明深爱的人却感受不到对方的爱呢?如何让爱情在日常的琐碎中永不褪色?
【影响】
当亲密关系之间长期感受不到爱和被爱,关系会日渐疏远,彼此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婚姻可能真得会变成爱情的坟墓,最终可能一拍两散!
【解决】
亲密关系中如何向对方表达爱并感受到被爱呢?《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就是专门来教大家表达爱的语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只是不同的人喜欢的爱语可能不同。所以当亲密关系的两个人都能够主动使用对方喜欢的爱语来表达爱时,那彼此就能感受到爱和被爱了,爱情这颗蜜糖在现实的生活中就可以防腐防潮,永葆如新。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其中的一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辞,学会用赞赏和请求的来表达爱,看见彼此!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一下拆页一,看完了可以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一】

她说:“唔,上星期六就是个好例子。你记得天气有多好?你知道我先生一整天都做了些什么?他洗车,帮车子打蜡。”
“那你都做了什么?”
“我到外面跟他说:'鲍勃,我真不了解你。 今天是粉刷卧房最理想的日子,而你却在这儿洗车、打蜡。”
“他粉刷了卧房吗?”我问。
“没有,卧房还是没粉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让我问一个问题”,我说:“你反对洗车、给车子打蜡吗?"
“不反对,可是我要他把卧房也粉刷好。”
“你确定你先生知道,你要他粉刷卧房吗?”
“我确定他知道”,她说:“我央求他九个月了。"
“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先生做过任何好的事吗?”
“你指什么?"
“哦,像是把垃圾袋拿出去,清理你车窗上的小虫子,车子加油,付电费,或者把他的外衣挂好?"
“有啊”,她说:“他做过一些。”
“那么,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再也不要提粉刷卧房的事了。”我再次强调:“再也不要提了。"
“我不懂那有什么用?"她说。
“听着,你刚才告诉过我,他知道你要他粉刷好卧房;你不必再跟他多说,他已经知道了。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下回你先生做事的时候,在口头上赞美他一下。 例如,当他把垃圾袋拿出去时,你要说:鲍勃,我要你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把垃圾袋拿出去。而不要说该是你拿垃圾袋出去的时候了,否则苍蝇要替你拿出去了。如果你看他付电费,把手放在他肩头上说鲍勃,我真感谢你去付电费。我听说有的先生不做这些事,我要你知道,我非常感谢你”或者是“在我需要完成那项任务时,你帮我管着咱们的孩子,我真的很感谢你”每一次他做什么好事的时候,在口头上赞他几句。
“我不懂,那和粉刷卧房有什么关系?”
我说:“你要的忠告,我给你了,而且是免费的。”
她走的时候,不是很高兴。可是,三个礼拜以后,她回到我的办公室,说:“它真有效。”她学会了,口头的赞赏比唠叨、挑剔的话更能激励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基本上看完了。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动作】当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做到了或做好了某些事情时,能够运用“赞赏大法”替代抱怨、指责和批评,【具体内容】向对方表达肯定和认可,【完成程度】从而使对方感激励,愿意更多回报,增进彼此的感情。

what个片段讲的是一位女士来向查普博士咨询自己婚姻中与先生发生的冲突问题,最终女士通过赞赏抱怨指责以及唠叨收获了良好夫妻关系。

why 亲密关系中,当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对方做到的或是做好的事容易被忽略,比如:倒垃圾、饭、修水管等,感觉那是理所应当的TA没有做的事,也会眼里揉不得沙子,直言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还打着了帮助TA进步的名义,比如:对方拖了地,没拖布挂好;刷了锅,但没有刷锅盖。这样做了事情反而还被指责时间一长,不再想要做事了。关系就会被影响,充满抱怨、指责或是批评的家庭氛围,让彼此都没了热情没有了做事的动力。就片段的女士,她抱怨先生不刷墙长达9多月,但她先生依然不动因为她的先生没有动力

how如何能对方动力激励对方呢?就是片段中博士建议的方法:用赞赏的语言来替代原来的抱怨,去肯定和认可对方,TA表达爱意。为了方便记忆我给这个方法取了个名字,叫赞赏大法。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停止指责、抱怨或是唠叨。当对方做了事但没有做到尽如自己的意时,本想要抱怨时,心里对自己喊:停,闭上嘴巴。因指责、抱怨的话没有想听,不仅很难起到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第二步:转移关注点。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到对方做到的或是做得好的事情上。问自己:他做的事情好的一面是什么?提醒我们看到对方做到了却被我们自己忽略的事,从而容易肯定和认可对方。

第三步:表达赞赏。简单说就是要用语言来赞赏对方做到的事情。用什么样的语言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赞赏他人一般会说:你真好!你真是个好孩子!这些语言我们称为是对一个人的评判,而这里说的赞赏的语言,是指赞赏对方具体的行为,以及自己对于这个行为的感谢或是感受也就是“ 行为 + 感受”在实际的表达时行为和感受没有先后顺序。就拿拆页中的例子来说,当先生把垃圾袋带出去丢掉时,博士是这样说的:鲍勃,我要你知道,我真的很感谢(感受你把垃圾袋拿出去(行为)句赞赏中包含了两个部分:(行为把垃圾袋拿出去感受)我真的很感谢。这样赞赏语言就会让她的先生明白自己为何被称赞不会产生疑惑。如果直接评判他说:鲍勃,太棒了,做得好极了。对方可能会奇怪:我做什么了就太棒你是不是又在耍什么套路,想哄我干活呀。所以在赞赏时,要赞赏对方具体行为,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很真实而有力量。

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赞赏时,容易把为和评判这两个概念混淆为了帮助大家来区分这两个概念,我来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的是行为是评判

概念对比】

互动】

1你真是用心了!”这句话我说对方的行为还是我的评判?

学习者:是评判。

的,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同的人可能观点不同,具有争议性

  1. “今天上午你帮我们订了午餐。”这是行为还是评判?

    学习者:是行为。

    我:是的,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不具有争议性。

  2. “你今天穿着浅色运动服,脚上穿着运动鞋,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活力!”这句话是行为还是评判?

    学习者:前半句是行为,后面的很有活力是评判。

    我:大家回答得太棒了,前半句是看到的事实,是客观的,没有争议,但后半句中的很有活力,这个是主观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来总结一下行为和评判的区别:

    行为是指我们看到的事或是听到的话,是客观存在的,不具有争议性;

    评判是我们对观察到的行为的主观想法,它是具有争议性的。

行为

评判

看见的事、听到的话

对行为的猜测、观点、想法

客观的

主观的

不具有争议性

具有争议性

    在表达赞赏这一步里,我们分清了行为和评判的不同,也了解了赞赏行为的好处,可能有的伙伴会有疑问:难道赞赏里就不能有评判吗?我听到别人夸我就很开心,管他说的是不是行为。是的,能被人夸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但是仅有评判的赞赏,对方会产生疑惑,不清楚究竟为什么被赞赏。而且评判容易给人一种居高临上的感觉,所以在赞赏的时候尽量不用评判。如果你习惯了用评判,建议你在赞赏时先说具体的行为,之后,在后面再加评判,这就让你的评判成为基于事实行为的评判,对方会感觉更真实,更容易被激励。

【举例】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上周日太阳特别好,我和女儿转完公园,回到家里看到老公正在卫生间里洗嘟嘟的垫子,只是搞得卫生间的地上、洗脸池上都是水。当时想冲口而出的是:你看你洗个垫子搞得满卫生间里都是水,就不能小心点嘛。但是我停下了,没有本能地去指责和抱怨他。(第一步:停止指责、抱怨或是唠叨。

转而想他做得好的一面:他今天主动来给嘟嘟洗垫子,这已经是在帮着做家务了。(第二步:转移关注点。)

于是我说:老公,我回来看到你在给嘟嘟洗垫子(行为),我好开心呀(感受!(第三步:表达赞赏。

他听了,抬头看看我,怔了一下,然后酷酷地说:你去把阳台上那个粉垫子也拿过来吧,我一起洗了! 

大家个赞赏代替抱怨是不是奇效,本来他只洗一,结果听了赞赏之后,主动要求洗两个。爱的种语言中,个人觉得神奇的就肯定言辞,简直是无本万利的。我拯救自己的婚姻就是用的这个方法开始的,本来给自己半年的时间,但是不到一个月就起效果了,真得是很有魔力的。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去赞赏他人,不就是想要他人去多做事嘛!实际上,赞赏真正目的是为了对他人表达的认可和肯定,至于他人在被赞赏之后会选择去做更多的回报行为,那是对方的选择,这只是赞赏的副作用哈

 

【适用边界】赞赏不仅仅适用于亲密关系间,它同样适用于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之间,但是前提是双方都没有负面情绪。如果自己在情绪中,会说不出赞赏的话,而对方如果处于负面情绪中,会觉得你别有居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爱的语言----赞赏为了让大家学以致用,现在邀请大家一起来想想:未来的一两周,也许你身边的爱人、亲人、朋友或同事为你做了某些事情,但没有完全达到你的满意,比如:父母做了一餐饭,有个菜咸了点;爱人洗碗但没有洗锅盖等等,你愿意放弃本能的抱怨、指责或唠叨,而去赞赏他们做得好的一面,你会怎么运用今天的“赞赏三步法”来赞赏对方呢?请用3分钟的时间,将未来可能遇到的场景,以故事形式编写剧本,练习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这个剧本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经过要用对话的方式写出来

 下面我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娟儿分享:

起因:春节我跟男朋友回老家去过年,因为男朋友的爸妈做的饭菜不合我的胃口,男朋友给我做饭吃,但是把菜做咸了

时间:春节      地点:老家       人物:我和男朋友

对话:

男朋友做好了菜,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口放进嘴里,感觉这菜怎么这么咸,本能地就想说:这菜怎么吃啊,做这么咸!这怎么吃呀!但我停顿了一下,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停止了本能的指责。(第一步:停止指责、抱怨或是唠叨。

我转移自己的关注点,想到男朋友好不容易放个假,还在这么冷的天做饭我吃,挺辛苦的。第二步:转移关注点。)

我就赞赏他道:“亲爱的,外面这么冷的天,你给我做了五个菜,我觉得好幸福呀!”第三步:表达赞赏。

男朋友说:“你觉得幸福,那接下来几在我每天做给你吃好不好?”

:“好呀,太爱你了!”

结果:男朋友得到我的赞赏和认可之后,非常开心,每天都做饭给我吃,我在春节假期过得很舒服。

 

【反馈】非常感谢娟儿的分享她在春节时间运用赞赏三步法来认可、肯定自己的男朋友,从而使男朋友得到激励,每天都做饭给她吃,很幸福的一个小剧本

 

过渡语

拆页一我们分享了把日常琐碎变成交响乐的法:赞赏大。我们可以通过赞赏去肯定和认可对方,看见对方。那在生活除了看见对方外,我们自己也会有各种需求需要被满足,那该怎么样对方寻求帮助?这就需要用另一种肯定的言辞----请求,也就是我们的拆页二中的内容。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在学习片段之前,请大家先花1分钟的时间做个简单的测试.测试目的看看是否具有向他人表达请求的能力。一共有5个题目,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然后相加汇总出总分。时间1分钟。

题目

完全不符合

有点符合

比较符合

相当符合

非常符合

完全符合

1、当我需要请求他人帮助的时候,感觉很难为情

1

2

3

4

5

6

2、我认为请求就是向对方提出要求,让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1

2

3

4

5

6

3、当我发出请求时,感觉他人一不会答应

1

2

3

4

5

6

4、当他人满足了我的请求,我觉得这是应该的

1

2

3

4

5

6

5、当我的请求被他人拒绝,我会生气

1

2

3

4

5

6

总分:(把每题得分相加)

 

看到很多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得分的高低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代表了你是否拥有向他人表达请求的能力。


自测题解释
10分以下的伙伴呢,说明你是一个很会提出请求的人,掌握人际沟通中提出请求的具体方法,是这方面的高手接下来可以跟着我的讲解,看看今天讲的方法和你平时做的是不同以及可提升的地方
11-20的伙伴说明你很明白请求不是要求对方,也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对于具体应该怎么做会更好的提出请求,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哦。

21分以上的伙伴呢,说明在提出请求的时候,你还会刻意回避请求的情境。不过别担心,通过今天分享内容,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更多。

的,现在请大家先花2分钟阅读拆页二,看完了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拆页

爱是提出请求,而非要求。若我要求我的配偶,我就变成了父亲或母亲,而她则成了孩子。只有父母亲才告诉三岁的孩子应该做什么:事实上,是必须做在靠不住的人生大海中航行。可是,在婚烟中,我们是平等、成年的伙伴。我们虽不完美,可是我们已成年,而且是合伙人。如果我们要发展亲密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彼此的愿望;如果我们想要被此相爱,我们需要知道对方要的是什么。

可是,表达那些愿望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以要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就抹去了亲密的可能性,那会赶走我们的配偶;如果我们以请求的方式呈现我们的需要和愿望,则我们是在引导,而非下最后通牒。当丈夫说:“在这个礼拜中,你可不可以再做次美味的通心面?”他是在引导他的妻子,知道如何去爱他,而建立亲密感。换言之,如果丈夫说:“我们难道就不能做些拿得出手的饭菜吗?”他就退回到青少年了,他是在提出一个要求。他的妻子很可能会反击道:“好啊,你来做吧!”当妻子说:“你这个周末有时间清理檐槽吗?”这是经由请求来表达爱。可是,如果妻子说:“如果你不赶快清理那些檐槽,我看它就要掉下来了。哎!里面已经长了小树了!”这时她已经停止了去爱,而成了专横的妇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基本上看完了。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动作】当我们发出请求的时候,能够运用“请求三步法”,【具体内容】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完成程度】引导他人知道自己的需求,减少双方的冲突,增进双方的关系。

 

【互动

大家刚才看了拆页2,在这个片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什么

学习者请求和要求。

,这个片段中最主要的关键词是请求和要求。大家回答得很正确,我感到很开心,也轻松了许多,非常感谢大家给予的配合。(赞赏)

请求是邀请并引导对方了解我们的愿望或需求,而要求是含有命令对方来满足我们的愿望和需求。

大家再来想一想,如果我们通过要求、命令的方式让他人来满足我们自己需要和愿望,对方会心甘情愿地来满足吗

学习:不愿意,会反抗

的,当我们要求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常会遭到对方反抗或是敌意以需要请求来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但在生活中二者太容易被混淆,下面举几个例子,请大家判断一下是是请求

  1. 【反例上个月周三晚上有中考前元调报告会,我报了名,是没有写完拆书稿,我没有时间参加,然后我跟老公说:你去参加今晚的元报告会,我今晚没有时间。大家觉得我发出的是请求

    学习者要求

    这是一个要求,我的语气很生硬哈。

    【正例如果我这样说老公,的拆书稿没有写完,今元调报告会,我有时间去参加,你能不能参加一下啊?

    请求还是要求呢?

    学习者:这是求。

    ,这就是请求了,因为请求一个要素就是态度上要尊重对方双方平等的地位用柔和的语调来提出自己的需求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们来看第二个例子:

  2. 【反例想周六老公陪我和女儿一起去摘草莓,于是周三晚上对老公说:老公你周不要加班了好吗?他:好。我也很开心,结果六时他跟朋友去喝酒了。

    大家觉得我刚才发出的效的请求吗?

    学习:不是

    不是一个有效的请求。虽然我语调温柔,但是因为我没有明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愿望这是请求的第二个要素导致老公无法满足到我真正的需求,所以这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请求。那如果我说:【正例老公周六你可以陪我和女儿去摘草莓吗?那这是不是一个有效的请求呢?

    学习者:是请求。

    是的,这是一个请求,因为表达了自己明确的要求。

  3. 【反例女儿同学出去玩,到晚上9点还没有回来,我给打电话,她说呆会就回了,但我不放心,是说宝贝担心你,晚上9点了,你要再不回来,你爸爸马上就会去接你?

    大家认为我说的是请求吗?

    学习者:这请求感觉是威胁

    是的,这不是请求。因为女儿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她可能因为担心我的身体而选择早点回家,但她不是自愿的,她并不能感受到爱,所以请求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对方以按你说的做,也可以选择拒绝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类似概念】

    请求: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以尊重的态度,温柔的语气,向对方提出需求和愿望,同时也尊重对方的选择。如果需求得到满足,则表达感恩;如果没有满足也欣然接受。

 要求: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通过命令、强制或严厉的语言让对方必须执行来满足自 己的需求和愿望。如果需求得到满足则是理所当然,如果没有满足则认为对方有问题。


概念名称

 

区别项

请求

要求

姿态

尊重、平等

居高临下

语气

商量、柔和

命令、强制、严厉

选择权

有选择权

没有选择权

 

how】那我们总结一下,向他人发出请求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的有下面三步,亦称为“请求三步法”。

第一步:自话需求。在需要请求他人帮助前,先在心里自已提醒自己:我的需求......;

第二步:表达需求。

具体的表达方式有两个方面:

  1. 软化语气:采用商量的语气,多用疑问句来表达;

  2. 需求要具体而明确:请求的内容要越具体越明确越好,一般包括时间、地点和具体要做的事情,但如果时间和地点都特别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忽略。因为这样对方更容易明白要做什么。

    比如,如果你想请爱人来帮你拖地,你可以说成:亲爱的,我要给孩子听写单词,你现在把客厅餐厅的地拖一下,好吗?这就比说成:“亲爱的,你现在帮我做家务”更具体明确些。

    一步实际生活

    第三步:表达反馈。表达了需求之后,有三种可能性:

   1、对方满足了我们,我们用语言表达感谢,“感谢你”,也可以用肢体动作比如抱抱或是笑笑等动作表达感谢,还有就是别忘了用前面说的赞赏;

   2、对方不愿意协助,我们也要用语言来告诉TA:哦,我知道了;那我再来想想办法;千成不要一语不发,甩个脸子给对方看

   3、对方不确定能否满足我们的需要,此时我们可以再多与TA聊聊,倾听TA的想法,也坦诚自己的难处,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都满意的办法。

    在实际的生活中,表达反馈这一步很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当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心里会涌出各种情绪,通常是一言不发,还会甩个脸子给TA看,这就让我们的沟通堵到了,甚至会上升为一场战争。所以在第三步这里,大家如果心里有情绪时,可以在心里开始划界限。告诉自己:我们俩是两个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TA是否愿意满足我的需求,与是否爱我是没有关系,与我好不好没关系,不要画等号。就是要调整自己认知和心理状态,这样保证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 

【举出案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女儿上初三,她每天晚上要学到12点左右。我就在早上起来给她检查作业签字。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准备早餐了,于是我想请老公来帮忙给她做早餐。我运用了请求三步法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自话需求。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需求是老公帮女儿准备早餐;

第二步:表达需求。

我对老公说:老公,我早上要检查女儿的作业,没有时间来给她做早餐了,你能不能帮她准备点早餐呀?

第三步:表达反馈。

老公:可以是可以,但我做得饭她不太喜欢吃啊。

我:哦,那怎么办呢?早上不吃东西,她们课业那么重,真担心她身体受不了

老公:我可以早点起来,出去买她喜欢吃的早餐。

:哇,这个主意好!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她吃不到早餐了,太爱你了!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伙伴会说,夫妻这么熟了,需要搞这么复杂吗?多累呀!确实,要求可能更直接,对方也可能会满足到我们的需要,但对方感受不到爱;而请求虽然麻烦一点,但通过请求传递的是对对方价值和能力的肯定,传递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爱。

【适用边界】请求不仅仅适用于亲密关系,同样适用于其它较为亲近的人际关系,但它不适用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违反法律或是法规的事情也不适用于紧急危机时刻,比如着火等危机时刻,就不适用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我们上面讲了请求的三步法,在座的伙伴们,你们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想一想,如果是你向他人发出请求时,你会觉得这三个步骤哪一步最难,会卡住?

【1、明确问题3分钟)

学习者讨论出来的难点和问题:

好,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你觉得发送请求的三步中,哪一步最难?并结合自己的过往经验分享自己表达请求的场景?(3分钟时间)

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我们邀请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

第一组(娟儿):表达需求时的软化语气有些难,很容易就把请求说成了要求。

第二组(抒言):也是表达需求时的语气或委婉的方式会觉得难。

经过讨论,我们两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比较一致,都认为在第二步表达需求比较难,是吧?

学习者:是。

2、引导组讨论问题本质3分钟)

那接下来我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一下表达需求做起来比较难,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下,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发送请求时,表达需求很难,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3、明确问题本质】

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第一组分享:我们组经过讨论,觉得表达需求比较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习惯性用要求语气来表达;

【回应式反馈】好的,感谢第一组的分享,你们讨论出表达需要很难的本质原因是习惯性地去要求。

组分享:我们组经过讨论,觉得表达需求比较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被拒绝;

【回应式反馈】好的,感谢第组的分享,你们讨论出表达需要很难的本质原因是害怕被拒绝。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5分钟)

接下来,各组针对自己组讨论的本质原因,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再来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并讨论的解决方案写到白纸上。5分钟后请每组派一位伙伴来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请每组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5分钟)

第一组分享:我们组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表达需求时如何克服习惯性表达,我们的解决方案有:

  1. 自我暗示:不去要求多请求;

  2. 多用请求礼貌性词语,如:可以...吗?拜托你...,请你帮我......;

  3. 奖励自己:克服了习惯性的要求,就奖励自己;

    好的,感谢第一组伙伴的分享的克服习惯性要求的三个解决方案,其他组的人

    拆书家引导:大家对一组的方案有要补充的吗

    学习者:没有,挺好的。

    好的,那我们邀请第二组的伙伴来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第二组分享:我们组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表达需求时怎样克服自己害怕被拒绝?我们的解决方案有:

  4. 换位思考,挖掘对方的需求,减少自己被拒绝的可能性;

  5. 找到双方需求的平衡点;

  6. 以请求的语气词来表达出来,如:请你...,你可以...;

    好的,感谢第二组伙伴的分享的克服害怕被拒绝的三个解决方案,其他组的人

    还有要补充的方案吗?

    娟儿:可以加一个奖励的方法,如果克服了害怕被拒绝而表达出了请求,就奖励自己,就可以鼓励自己持续做下去。

    小杨:可以加一个心理建设,就是在发请求前,思考对方拒绝自己的理由,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样就不怕被拒绝了。

    好的,感谢伙伴们的分享,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组伙伴讨论的表达需求时克服习惯性表达的解决方案有:

    1、自我暗示:告诉自己不去要求多发请求;

    2、多用请求礼貌性词语,如:可以...吗?拜托你...,请你帮我......;

    3、奖励自己:克服了习惯性的要求,就奖励自己;

    第二组伙伴讨论表达需求时克服自己害怕被拒绝的解决方案有:

    1、换位思考,挖掘对方的需求,减少自己被拒绝的可能性;

    2、找到双方需求的平衡点;

    3、以请求的语气词来表达出来,如:请你...,你可以...;

    补充的:

    4、奖励自己,如果克服了害怕被拒绝而表达出了请求,就奖励自己,鼓励自己持续做下去。

    5、提前做心理建设,在发请求前,思考对方拒绝自己的理由,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样就不怕被拒绝了。

非常感谢大家积极的讨论和分享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享,关于发送请求时如何更好地表达需求给了我新的角度和启示,关于微行动学习环节我们就先到这里。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找人分享】

我们一起学习了怎么表达请求,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回想一“请求步法具体是指哪三个步骤?

学习者:第一步:自话需求第二步:表达需求。第三步:表达反馈

好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讨论,相信大家对“请求三步法”的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可能会因为与身边的人太熟悉了,难免会不由自主地去要求对方。为了学以致用,我邀请大家回去后选择一位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爱人、密友),与TA 分享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请把你分享的计划写在卡片上,包括什么时间,在哪,与谁分享,分享的内容是什么,时间2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你的计划。

请写完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计划,没写完的可以发到群里分享。

【小伙伴分享】:

娟儿:今天晚上在家里跟男朋友分享请求三步法,第一步:自话需求。第二步:表达需求。第三步:表达反馈。

 【结语】

好的,非常感谢娟儿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了肯定的言辞这一爱语的两种表达方式:赞赏和请求。当我们身边的人做到或是做好了某些事,我们可通过“赞赏大法”来肯定和认可对方,从而使对方被激励,可能做出更多的回报;当我们自己有需求需要满足时,我们可以运用“请求三步法”表达自己的需求,请求他人的协助,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我们还一起对请求三步法中的具体有困难的点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找到了解决方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爱的语言,也祝愿你的生活充满爱!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些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