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生活一切疑难,拆书给你答案。大家好,我是海!
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三个标签,第一个是交通行业从业者,我本身是从事交通信息化的咨询和设计,做智慧公路、智慧高速等方面业务。第二个标签是学习力热衷者,自己一直比较热衷如何提升自我学习力方面的学习,这也是我参加拆书帮的原因,希望自己能从拆书定级中寻找到方法。第三个是演讲爱好者,这也是未来我的努力方向,还需要不断加强练习。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 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区分观察和评论
表达方式 |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 区分观察和评论 |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 你太大方了 |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
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 | 她无法完成工作 | 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 |
把预测当作事实 |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
缺乏依据 | 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 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
评论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 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 |
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 索菲长得很很丑 | 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
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l 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个小时
l 我不记得你层写信给我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l 你总是很忙
l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作出友善的回应。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评论 | 观察 |
你很少配合我 | 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愿参加 |
他经常过来 | 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 |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书叫《非暴力沟通》,这是一本关于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的书。
作者简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事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三、RIA
R:
刚才我已经把拆页发给大家,大家花2-3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好了抬头示意一下。
I:
【what】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尤其适合亲密关系比如家人,恋人之间,同事之间根据同事关系远近、当时情况酌情考虑使用非暴沟通。刚才我给大家看的是《非暴力沟通中》中关于区分观察和评论的片段,也就是四个步骤中的第一个步骤。有的人可能会疑惑,第一步步骤不是观察吗,为什么要讲评论呢,因为大家总是会把评论当观察,所以在这里要教大家区分开来。
什么是观察,就是说出事实,什么是评论,就是对事情或者人给出论断。比如,我站在这里进行拆书定级,这是一个观察,如果你们说我讲得太差了,这是一个评论。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好区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区分观察和评论还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我们会不自觉的进行评论。
【why】那么,为什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呢,我们给别人反馈时候,是基于客观事实的观察给出的理性建议,不是空穴来风,别人情感上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提议、建议。而当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 并反驳我们。举个例子,当一个人对你说“你这个人老是迟到呀,毫无时间观念”,这是一个评论,你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我相信你一定很难受,很想反击过去。但是如果对方说“你看,一个星期就五天上班时间,你就迟到了3次”,这是一个观察,说出来后你不会反驳,反而会有点难为情了。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你这个人毫无责任心”,“你太难合作了”。我相信只要是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一般人都会想反驳。
所以,非暴力沟通第一步需要我们观察,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对这件事或者人进行评论。
【how】也许大家要问了,既然区分观察和评论这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区分呢?这里我给出一个判断方法
注意一些关键字,尤其是这种不是准确数字,表达程度或频率的副词:比如当你的表达中使用了类似于“经常”、“总是”、“从不”、“太”等词语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你也许在说的是一个评论。比如“你经常不理我”,“你总是只顾你自己”,“你从不不知道关心别人”,“你太小气了”等等。
这里需要讲一个注意点:不要把预测、看法当观察。比如“你每天这么晚睡,你会老的快,身体会得病的”,这是一个预测不是观察。
【A1】
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你对别人说的评论的话,让别人非常生气,就想给你怼回去?如果有,请写在标签上。
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只请一个小伙伴和大家分享。
【A2】
针对刚才大家自己写的例子,当你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将如何说,尽量使用观察而不是评论。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
好了,今天拆书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