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欢迎大家参加我重新来一遍的TF2-1,《哪有没时间这回事》里碎片清单的分享。我要分享的书名《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书里的方法都是马上就可以实践的方法,并没有介绍太多的理论。作者纪元有着8年的时间管理实践,时间管理培训经验丰富。该书也得到了著名的自媒体人战隼老师以及幸福行动家创办人张永锡老师的推荐。这本书能让我们很快的提高做事情的效能,减轻大量碎片时间碎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焦虑感。
我们不能让大脑直接面对每天的信息、事情、想法等各种碎片的侵袭,需要为它建立一道保护屏障。碎片清单就像蓄水池一样,在大脑以外提供了一篇缓冲区,碎片来了先全部进入缓冲区,大脑在合适地时候再去处理它们,这样,它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构建碎片处理系统,你的第一要务就是选择一款合适的工具---建立碎片清单,开始养成每天把碎片及时装进清单中的习惯。在碎片清单中,你需要写下三种内容。信息:你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下来它的标题。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别人让你坐的事情,记下事情的内容。想法:关于自己想要做什么、改变什么、尝试什么的想法。 接下来帮你总结一下往碎片清单上记录碎片的原则及要点:what:记录一切未尽事宜,包括要读的信息,要干的事情,要实践的想法。when:念头产生后立刻记。where:选择你用起来最随身、最方便、最顺手的工具,本书推荐使用手机应用。how:无须过多思考,用最简短的词语忠实记录原始信息。why:大脑不靠谱、会忘、会多想、会焦虑、会不当事儿、会否定。。。。我们根本不给它这个机会。
不知道大家对于自信是如何理解的,每个人由于人与人的不同,自信心也是有分别有不同。但在某些场景下大部分人会表现的特别自信,特别是当你遇到突发的一些碎片事件的时候,我们特别相信我们的记忆力,我们往往依赖我们的脑子来记住突然出现的一些碎片化事情,而不是考虑用一些外部的工具帮助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进坑。因为我们太依赖我们大脑,但是事实是我们的大脑的短期记忆能记住的事情数量很少,官方研究,我们短期记忆的事情其实是3到5件。当我们需要记住的碎片化事情越积累越多后,我们的大脑就会承担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容易忘记某些事情,就算没有忘记什么事情,我们也往往会因为压力而变得焦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反正我对这方面的体会挺深,比如我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妈会经常让我打扫打扫房间或者洗洗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很不耐烦的说等一会,然后继续埋头做我自己的事情,可做着做着就忘了我妈吩咐我的事情,这个时候她就会觉得我对这件事情的不重视,就会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四步骤:1.准备工具:不管是笔记本还是手机APP,只要是随身的就好。2、做出判断,判断眼下这件事是不是需要我们处理并且暂时处理不了的事情,类型是什么,不同的类型可以不同的记录方式或者不同的地方 3、做记录:一旦我们认定需要处理而又暂时处理不了的话用最简单的语句把最原始的想法记录下来即可。4、做审查:当我们有了时间后再回过头来审查我们的碎片清单,找出当前需要做的并且也能够做的事情完成。这样一来我们通过碎片清单的方法把本不应该让我们大脑做的事情外包给比我们更擅长的工具来做,我们的大脑只需要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思考就可以了。如果不马上记录下来的话,就仍然需要大脑来一直惦记这件事,容易忘记不说也容易产生焦虑感。
试想一下在过去你的工作中,在你正在专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突然你的领导或者是你的朋友家人过来想找你做一件事情,这个时候,你因为专注力被打断很懊恼又不敢得罪你的上司或者是家人,很纠结,这个时候你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刚才讨论了如果有人打断你专心做的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那么现在咱们再花些时间讨论一下当我们学了刚才的段子啊后,我们如果在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我们怎么做会更好呢?等一会请一个朋友就这两个问题一起做一个分享。
好,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咱们请一个朋友来进行分享:
知行山人:我之前遇到的问题是,我都会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做完再删,但感觉后面还是觉得特别混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现在学了这个段子后,我想到的办法是对我记下来的这些清单做一个轻重缓急的一个标注,这样当我过目的时候心里会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