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最新版)》 所属活动: 昆明筹备分舵35次线下拆书家过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龙卷风TF2-4过级 学习目标: 正确应用四标准法,确定某个时刻做什么,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龙卷风,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拆书训练!


为了便于拆书活动的开展,今天的小伙伴我们编成一个小组,待会讨论、交流、分享的时候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学习目标

今天拆页的主题是:时间四标准法,拆解片段来自《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 P286。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能够正确应用四标准法,确定某个时刻做什么,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事半功倍。


图书介绍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这本书:

【F】:这本《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作者是戴维·艾伦,美国著名的行政管理培训专家,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从业30多年的经验,提出了GTD管理时间、管理行为的具体方法,帮助人们优化时间管理流程,提升个人效率,既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A】:和其他同类型时间管理书籍相比,《搞定》是目前时间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著名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法则的起源,GTD已成为全球千万读者用来轻松高效完成工作与个人事务的优秀工具,影响广泛而且深远;和其他同类书籍相比,书中介绍GTD更加系统全面完整,条理清楚,方法实用、简单易行,提供的案例生动、真实,给人很好启发。


【B1】: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看似乎都很紧急,都很重要,时间管理和工作规划经常被打乱,自己似乎被各种任务和目标追赶着走,压力山大,常常感到焦虑不安?
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使用GTD的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五个核心原则,运用技巧、方法和工具,帮助你走工作出规划和执行中的泥沼,有效运用时间,完成工作,实现目标,走出时间管理困境,通向高效、轻松的彼岸,掌控生活!


【B2】:小伙伴是不是有时候感觉到突然间一下子要做的事情太多,自己无从下手,理不清头绪,凭感觉就确定某个时刻来做某项事情,常常是时间不够、或者是条件不具备,搞得没办法开展?
今天拆页将帮助你高效确定某个时刻的具体工作安排,并让你把经常性、重复性工作模式固化下来,形成习惯,让你头脑清醒、科学、高效地搞定每日工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1-2分钟阅读下原文拆页。

[主题]: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 P286

R:阅读原文】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在星期三下午3点22分时,你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按顺序采用下面四个标准: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

前三个标准描述了你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情境 每时每刻,你都受限于自己的行动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事情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像拿一支钢笔和一张纸就可起草对一个项目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事情都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完成(在家或办公室),或者需要借助某些特定的工具(如一部电话、一台电脑),而这正是限制我们行动选择的首要因素。

事情总是多得做不完,你可以每次只做一件事。无论是否已经采取行动,关键在于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

有多少时间 你所能支配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5分钟后你就必须去开会,你现在就不可能去执行那些耗时更久的行动。

有多少精力 你有多少精力呢?某些事情需要你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富于创造力,而另一些则要求你具备充沛的体力。还有一些事情则对这两方面都没有特别要求。

重要性 当你考虑了情境、时间、精力这三个条件后,最后你就要判断哪个行动选项会给你最高的回报了。现在,你有1个小时的时间,你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话和电脑,你的精力指数为7.3(最高为10)。你应该做些什么呢?给客户回一个电话?考虑一下新的提案?处理一下语音信箱里的留言和电子邮件?或者联系一下你的配偶,看看她/他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预防可能的异议】

1.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太麻烦了,说之前凭感觉多省事也不过来啦。事实上凭感觉的情况下我们浪费的时间、带来的麻烦会更多;我们应用“四标准法”虽然会增加几个步骤,但会使后面的执行更加科学、顺畅、高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没有小伙伴看后觉得这也太理论化了,实际生活中没有这么理想和条理分明。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我们难以精确评估自己的精力、工作时间。这反而表明我们更需要联系自己的真实经验,不断积累应用,从自己的案例中来具体应用做到学以致用

 

WHAT

“四标准法”是指从情景、时间、精力、重要性四个标准,顺序进行分析评估筛选,帮助你确定某个时间点做什么,最终合理高效地确定具体行动。其本质就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选项面前确定选择标准并按照标准筛选,确定最优选项的一种方法。

 

情景、时间、精力、重要性四个筛选标准中情景、时间、精力是制约因素,主要用来判断行动是否具备条件,重要性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

WHY

在某个时刻做什么?面对多个任务,多个选择时,我们往往很难做出决定,会在选择中浪费时间和资源;没有标准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也可能并不是最优选择,往往会是条件不具备,精力跟不上,效果不好,效率低下。

 

HOW

“四标准法”可细化为下列步骤进行:

 

1.地点评估。首先要评估对场所、地点是否有特殊要求,其次评场所、地点是否估具备条件;场所、地点是制约行动选择的第一因素,是情景评估的关键因素;虽然有些行动对地点没有特殊要求,但我们还是要先进行评估

 

2.工具评估。评估工具如电脑、投影仪、软件等工具是否具备;地点和工具是物理条件的评估,其组成的情景模式是限制我们行动选择的首要因素不具备,行动就难以开展,安排就无法落地。

 

3.时间评估。地点、工具具备了,就要分析自身可使用时间的长短,并选择与之匹配的行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少于完成行动完成时间,行动就完成不了,多于完成时间,就会产生时间浪费。时间长短是选择行动的重要因素。

 

4.精力评估。行动需要精力,我们需要从当前的脑力、体力两方面来筛选行动,使自身精力匹配行动。

 

5.重要性评估。最后对各个行动进行价值分析,看哪项行动回报最高,价值最大,并最终确定价值最大的下一步具体行动。

 

以上五步,不断筛选,最终挑选出条件符合、价值最高的行动,使我们确定在某个时刻具体做什么。

 

WHERE

“四标准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行动选择和确定,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通常以“优先级”为最高选择标准进行筛选确定。

 

【举个例子】负面一般做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安排某个具体时刻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往往只会考虑到时间的长短,没有全面考虑地点、工具、精力、重要性等因素,或者是凭感觉、看心情。

 

【不按折页做的后果】

在这种考虑因素不全的情况做出的安排,往往会出现情景不合适、物理条件不具备、精力不济、没办法完成的情况,或者是完成了效果不理想;凭感觉、看心情,那安排计划事项完成的质量、效果更是不可控,经常是时间过了,事情没做。

 

【举个例子】负面例子

2018年6月世界杯赛程期间,在有比赛的每个周六、周日晚上,我都在为22:00以后该干什么而发愁,完成拆书帮训练营作业?还是健身跑步?还是看世界杯?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睡觉?

 

在纠结中,任着性子来,看世界杯吧!一看就到次日凌晨4点钟,第二天要不晚起,要不起来精神状态很不好,拆书帮作业质量也不高,健身活动也没有开展自己为了完成拆书作业而焦虑,自己感觉很焦虑

 

回顾反思:

在面对多个行动选项时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率性而为,选择了对我来说最不重要、最舒服的行动——“看世界杯”,这也是回报和重要性最小行动选项,错过了健身、拆书帮作业。

 

【翻转案例】拆页行动翻转例子

7月世界杯后期,我按照“四标准法”来分析确定每周六、日22:00后的具体行动:

地点和工具、精力、时间等要素来看,看世界杯、做作业、健身、睡觉的行动地点、工具(电脑、手机)都具备,自己能支配的时间、精力也能支持

在重要性分析上,按照其产生回报的最大化来排序,也就是这些行动对自身成长、自身状态的好处来看,应该是完成拆书帮作业、健身、睡觉、看世界杯

最终我确定了22:00后完成拆书帮作业,23:30分健身,然后睡觉休息,次日看世界杯集锦;这样我较好地完成了拆书训练营作业、健身和休息,感觉到自己充分利用了时间、掌控了生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

1. 好,下面请小伙伴们用30秒回想一下,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某一天,面对大大小小的多个事项时,如年底各种总结、报表、明年计划和重点、个人提升、出差、拜访客户、内部联谊等多个事项,感到压力山大、时间不够用、事情做不完,你是怎样了安排确定在某个时间点来做这些事情的?有过一拍拍脑袋、跟着感觉走的情况,想到哪件就做哪件?

 

2.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各位将以上所说的或类似经历场景的关键词简单写在便利贴上

 

拆书小伙伴现场准备

 

3.好,时间到,下面我们请一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这里我们只需要分享当时的具体场景就可以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等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范范:我给大家分享上周的一个事情;前几天我报名参加了讲师协会培训,1月4日上午10点钟,我正在家里看书的时候,协会把我拉进微信群里面,通知我下午培训。当时我就蒙圈了,下午有拆书活动啊!拆书和培训有冲突啊?我下午13:30分应该做什么?去培训还是参加拆书活动?我当时就觉得,讲师协会这个活动通知有问题,协会原先说会把我拉进微信群里,及时通知培训安排的,我就没有跟进关注,现在突然拉我进群就通知,这也太草率了!随后一想拆书活动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件事,培训活动通知草率,他们承诺的事情没有做到,没有及时通知我,何况我下次还能参加,我还是按照计划参加下午的拆书活动吧。

 

拆书家讲解:非常感谢范老师的分享;刚才范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在面对培训、拆书活动等多个事情的情况下,自己是时如何确定做什么的,她先是凭自己感觉对事情进行考虑,随后对两件事情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作出了决定;这个场景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拆页的内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范老师的分享!

 

【反思加工A1+】

拆书家现在请大家想想看,面对刚才写下的场景,根据我们拆页中的建议你可以怎样应用“四标准法”来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

 

给到大家2分钟时间大家写在便签纸上,之后也邀请1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拆书小伙伴现场准备

 

分享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拆书家讲解:好的,时间到!下面我们还是邀请范老师来给大家分享:如果面对刚才所说的情况,该如何应用“四标准法”来做得更好,有请范老师!掌声鼓励!

 

范范:好的,在刚才分享的场景里面,我虽然进行了选择,但我觉得应用拆页所学的“四标准法”来确定下午具体安排,我会做到更好,能把两个事情都排起来、完成好。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地点评估。培训、拆书都需要特定的地方,都需要相对安静;距离拆书小伙伴也比较近,其实两者是可以兼容的,把拆书活动的地点调整到培训的地方,就都能满足场所条件。

第二步:工具评估。培训、拆书对工具要求就较低,我随身携带笔记本、资料,就能满足。

第三步:时间评估。拆书活动估计要2小时,培训也需要2小时;这一天天上午和下午我都有时间,都能满足时间要求,如果将拆书活动安排在上午,下午培训,这个冲突就不存在。

第四步:精力评估。培训和拆书都需要脑力和体力的支持,我上午下午在精力方面都没有问题,自己的体力、脑力、精神状态都OK!

第五步:重要性评估。拆书活动目前是我们筹备分舵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培训我下一次还可以参加;因此拆书活动比较重要放在上午,下午进行培训,重要性方面都能兼顾到。

经过评估后,我会这样来安排当天的事情,上午10:00进行拆书活动,地点安排在协会培训的地方或者是附件合适的点;下午13:30参加培训。

 

拆书家点评:范老师的分享生动展现了“四标准法”步骤和作用,大家掌声鼓励!!范老师面对上午的情况,从原来的凭感觉、没有全面评估作出选择,到现在从情景、时间、精力、重要性四个方面筛选,合理安排,将拆书和培训计划安排得妥妥的,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实现提高时间利用率、提升效率的目的!再次感谢范老师的精彩分享


【拆书家总结】:刚才给大家分享的“四标准法”,是用来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第一步地点评估,第二步工具评估;第三步时间评估,第四步精力评估,第五步重要性评估,评估后合理高效地确定某个时间点的具体行动。

接下来的折页是“行为模式化”,就是在习惯培养中将经常性、重复性的事情或工作模式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小伙伴们加油!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通过上一个拆页,大家能够应用“四标准法”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高效利用时间,避免纠结和浪费时间了;哪确定某个时刻做什么后,我们能不能更进一步,将经常性、重复性的事情固化下来,形成习惯,进一步提升效率啦?

 

当然能!答案就在第二个拆页:行为模式化;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小伙伴们就能将经常性、频繁发生的事情“行为模式化”即变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形成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做相同事情的规律,固定行为模式,帮助养成习惯,实现高效利用时间、提升效率的目的。


【片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这个拆页和第一个拆页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四标准法”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行为模式化则将“四标准法”确定的某一时刻重复性发生的的具体行动模式化,形成规律,养成习惯。下面就给大家分享行为模式化的方法。

请大家花1-2分钟阅读下原文拆页。

[主题]: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

[片段来源]:《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P.83

R:阅读原文】

行为模式化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如前所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

 

因此请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采取行动,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会更容易。这就是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

 

例如,许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马上检查电子邮件。如果不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同样地,每天都在上午六点起床的人,就算是假日也会在六点钟就自动醒来。

 

如果新的习惯已经养成的话,你就会在无意识中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行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的话,那你就成功地培养了这个习惯。

 

若要模式化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

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方法二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

例如:每天花30min听CNN的英语新闻。

 

方法三 地点:决定地点例如: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学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预防异议】

1. 可能小伙伴会质疑,这个根本做不到,培养习惯要在时间、地点、内容方面进行固定这是很难的,这些因素怎么可能会不变?其实,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会逐步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化,既是在某种情况下某个要素不具备,如地点变化了,但由于形成了模式、养成了习惯,我们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该开展习惯性行动了,这也有利于我们行为的开展、习惯的培养。

 

2. 同时,因为客观现状做不到,那说明在特殊的情况不满足我们拆页的边界条件,你得想其他的思路或办法处理这种特殊情况。

 

 

What】

行为模式化就是把想要培养的行为习惯在时间、地点、内容方面固定下来,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形成规律,并且严格执行。

 

Why】

习惯养成需要重复和坚持,如果重复性、频繁发生的事情每次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开进行,往往会让人感觉很难做下去,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反之,如果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做相同的事情,形成行为模式,就能形成规律,也就更容易进行,有利于习惯养成;行为模式化后,如果没有完成,自己还会感觉不自在,潜意识会提醒自己该做固定的事啦。

 

HOW】

如何养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形成习惯我们可以细化为以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固定时间将要培养的习惯也就是频繁地、规律性发生的行为开展时间固定下来,如每个星期几几点,或者是每天几点要做什么事情比如:每周五晚上七点陪小孩上英语课

 

第二步,固定内容固定要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如每周五晚上七点45分钟和小孩一起上英语、做课堂笔记、关键资料拍照等。

 

第三步,固定工具。固定使用什么工具,如使用电脑、手机、某个软件等。

 

步,固定地点。如,陪小孩上英语课是在英语培训学校W5教室

 

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在相同时间点、地方就会自然而然触发固定的行为。 

 

【案例意译】

女儿3岁多时,每天早上8点钟起床后,我们就领着她到卫生间,给她打好水、准备好牙膏牙刷,教她如何刷牙,为了吸引她,我们专门准备了电动牙刷;晚上9点钟睡觉前,也会带领着她到卫生间进行刷牙;刚开始,小家伙对电动牙刷很感兴趣,觉得好玩,对刷牙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掌握刷牙的技巧,也不会主动提出来去刷牙,一个星期后,她逐渐有了主动刷牙的意识,一起床就知道去卫生间洗漱,要刷牙,刷牙也能很好地完成;晚上时间一到有时候还提醒我们她要刷牙了;一个月后,她已经养成了刷牙习惯!

其实,这就是早晚刷牙固定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将刷牙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固定,工具固定,最终形成固定模式,养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使用相同的工具、做相同的事情。

 

【举个例子】负面一般做法

通常,人们在培养习惯的时候往往没有计划性,靠自觉、靠意志,想起来做,忘记了或者忙不过来就中断,甚至放弃了;绝大多数情况下更是没有将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标准等方面明确、固定下来,随意性很大。

 

【不这么做的后果】

没有将时间、地点、工具、内容、方式、标准固定下来,没有形成固定的套路,没有产生规律,坚持会有难度,自然而然产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断重复“开始--中断--重启--中断”的恶性循环,导致行为无法固化,习惯养成失败。

 

【举个例子】负面例子

也是2018年6月世界杯赛程期间,我参加拆书训练营、看世界杯、健身、会议、培训等事情非常多,加之频繁出差,每天有需处理的新公文将近70-80份,一天处理不完就会积压下来,最多的时候将近300多份公文待处理;我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时间想起了就赶紧处理公文,有时用电脑OA、有时用手机APP,但很悲催,常常是没处理几份就被其他事情打断,又要重新开始,进入系统、读公文、思考、处理,效率低下,公文老是处理不完,自己精神状态也不佳。

 

回顾反思:这其实就是自己没有将公文处理这个行为模式化,没有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方式、固定工具进行,没有形成习惯,导致效率低下。

 

【翻转案例】拆页行动翻转例子

也就是在学习完这个拆页后,我结合“四标准法”应用行为模式化方法,每天在固定的18:00点,在自己办公室这个固定地点用固定的工具,做固定的事情,就是用OA系统处理40分钟的公文;由于这个时间段同事下班了,我也不会去开会了,干扰少、办公系统又快,自己就能集中精力、高效处理公文;经过一个星期的尝试,一到这个点,我就会潜意识提醒我该处理公文了,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最终形成了每天18:00处理公文的习惯,做到当日公文当日处理。

 

Where】

该方法不适用于地点场地、时间要求较高,工作内容、标准经常性变化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配合“四标准法”等方法来处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现场演练

1. 我们刚刚学习了行为模式化的方法来培养习惯,提升效率。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小王没有运动的习惯,时间一长身体吃不消。为改变这情况,他计划每周跑步3次,并逐步养成跑步习惯,实现从“宅一族”到“运动族”的转变;可是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张、跑步场地不固定等情况,小王没能很好地坚持下来,不但没有养成运动习惯,还产生焦虑情绪。冠军是小王的死党,非常爱运动,有良好的跑步习惯而且熟悉行为模式化。于是,小王约冠军出来请教如何形成跑步习惯,冠军决定行为模式化三步法帮助小王来将跑步模式化,最终形成习惯。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王,向冠军请教如何培养跑步习惯,根据冠军的建议制定行为模式化四步法形成习惯的方案;一人扮演冠军,分享介绍自己应用行为模式化四步法培养跑步习惯的方法和步骤,启发小王制定跑步模式化方案。

2. 各位清楚演练的内容了吗?好,下面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由小组推选一组进行分享4分钟后我们请一组上来分享

3.最后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注意控制好时间

4.好,时间到,下面我们请小伙伴给大家分享分享前,请大家介绍自己扮演的角色。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七月:大家好,我是七月,我扮演的角色是小王;

范范:大家好,我是范范,我扮演的角色是冠军,小王的死党;

七月:冠军啊,我最近的身边感觉不是很好,想跑跑步并行习惯,但事情一多、工作一忙就坚持不下来,悲催啊!我看你每天都跑步,也坚持得挺好的,你给我想想办法呗,看看我怎么做能形成跑步的习惯。

范范:找我就对了!其实这有个过程的,我先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吧,看看你能不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可是要看悟性的哦!

七月:没问题,我这悟性!你说说看。

范范:我就是把跑步这个活动的一些因素固定下来,把跑步模式化,最终养成习惯。

第一就是固定跑步时间,我每天晚上21:30分开始跑步,这个时候孩子的事情已经OK,其他事情我也搞定,有空啦。

第二就是固定跑步内容。首先我固定跑步的距离,也就是5公里,绕小区道路跑6圈;然后就是固定跑步的形式,慢跑为主,约跑团的小伙伴一起在这个时间线上跑,相互鼓励,支持。

第三步就是固定跑步工具。我下载了keep这个APP,让其指导我跑步,我还在上面打卡分享,激励自己。

第四就是固定跑步地点,我去健身房也不合适,我就在我们小区的运动跑道上跑,这点离家挺近,很方便的。

固定下来后,跑步的时候就按照模式来,两周后形成固定行为模式,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习惯了。你清楚该怎样培养跑步习惯了吧?

七月:我清楚啦,果然找对人了!

范范:可别得意,你自己试着给自己制定个跑步习惯养成方案吧,我看看你到底悟出了什么。

七月:好的!

范范:一周跑几次?

七月:一周跑3次吧。

范范:时间怎么安排啦?

七月:我把时间安排在早上6点至7点,这个时间我有空;

范范:你怎么跑?

七月:慢跑为主,然后每周提升;目前就一个人跑吧;小区里面也没有经常跑步的小伙伴。

范范:要不试试线上约小伙伴一起跑的方式,相互鼓励下。

七月:这个要试试,大家一起跑会更好些!

范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跑步啦?

七月:我也下个KEEP,让其指导跑步、分享打卡;跑鞋、服装这些装备就不用说了,早准备好了。

范范:你在健身房跑还是小区里面跑?

七月:在小区跑吧。

范范:小区有跑道吗?还是沿着路绕圈?

七月:沿着小区绕圈吧,跑个5圈,每圈有800米左右!

范范:你看,方案不出来啦。你是在早上6点至7点,约小伙伴一起线上跑,跑5圈,将近4公里,地点就在小区道路上。时间、方式、工具、细节、地点都固定了,下一步就看你执行啦!你可以加入我们的线上跑团一起跑!

七月:好的、谢谢!

 

拆书家追问:谢谢小伙伴们精彩表演!!掌声鼓励!!我问问七月,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固定下来,更加有利于行为模式化,更加有利于跑步习惯的养成?

七月:我想了一下,在时间方面可以更加固定并细化一些,将每周跑步时间固定下来;星期三、星期五早上我有事情,我就把三次跑步固定在每周一、周二、周四早上6点至7点,避免被事情赶着走。

 

【拆书家反馈1时间一细化,更加固定,这更有利于跑步模式化,形成规律,有利于习惯养成。刚才大家应用“行为模式化”四步法进行演练,在分享经验、制定计划中充分体现了固定跑步时间、跑步方式、跑步工具、跑步地点的具体做法,体现了拆页的关键点。

 

【拆书家反馈2刚才的角色扮演,两个小伙伴在拆页知识点应用上都准确恰当,表演自然流畅,充分证明小伙伴们已经掌握了“行为模式化”四步法培养习惯的核心内容,我建议大家为他们的的出色表现鼓掌!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分步催化1】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在组内完成了跑步模式化、习惯培养的步骤练习,接下来我们大家设想一下:

1. 未来1-2周你将把一项行为模式化,并逐渐培养成习惯,比如:每天早上起床,你换上运动服迎着晨光去跑步,每天晚上你在灯下读书写作,又或者是每天临睡前向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爱人、小孩赞美他们的表现,说一声谢谢,然后认真回顾总结自己的一天,复盘自己的表现,你开始了一个美好习惯的养成。

2.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和这些类似的场景,可以利用行为模式的方法;大家将今后可以用到的场景关键字简单写在便利贴上要写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行为形成一个场景。

(小伙伴写场景)

4.下面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分享。有请七月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七月:我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后就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写晨间日记,复盘总结前一日的工作、不足和改进方法,计划当天要做的的事情,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工作,最后逐步养成习惯。

 

 

【拆书家反馈】七月的这个写计划的场景与我们的拆页契合度非常高,能很好地应用拆页的知识,有利于将写计划行为模式化、培养成为习惯,有利于个人的高效管理和成长,非常好的应用场景!

【分步催化2

1.各位设想一下,面对刚才各位写下的可能遇到的场景,用我们刚刚学习的行为模式化方法,应该怎么做呢?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写到便签上。

(小伙伴们写)

2.好的,时间要到了,小伙伴们也写好了。下面请七月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他如何做的?她将如何应用行为模式将写计划行为模式、培养成习惯?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七月:刚才我分享的是未来1到2个月的时间里,培养写晨间日记的习惯,复盘前日、计划当天;根据拆页“行为模式化”培养习惯的四步法,我将这样来做:

第一是固定时间,固定为每天08:30-09:00来做;这个时间我刚好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总结复盘、计划提升刚好。

第二是固定内容,我把时长固定,就是30分钟,太短完成不了,太长效率不高;固定日记模板,先复盘后计划;复盘时,对照前一日计划和完成情况,列出没有完成的计划项目,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计划没有完成,计划执行中出现了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来改进、改进方法是什么;当天计划时,列出当天要做的事情,根据“四标准法”分配到相应的时间点,然后将复盘中想到的改进办法和措施应用到当天相关的事情中;

第三就是工具固定,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用固定的笔记本来写,不用电脑,避免干扰;用纸质笔记本我更有感觉;

第四地点固定,固定在办公室,这个时候因为同事都还没有上班,非常安静,没有人打扰,有利于复盘、计划。

这就是我培养复盘前日、计划当天习惯的分享。

 

【拆书家总结

七月这个计划,应用“行为模式化”培养习惯的四步法很有深度,在固定时间、内容、工具、地点的基础上,更厉害的是通过日记模板将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固定,而且模板中应用了前一个拆页的“四标准法”,将两个拆页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起来!谢谢你的精彩分享!掌声送给你!


结语

逐字稿:今天我们的两个拆页的内容全部讲完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为高效利用时间、搞定事情,培养习惯,我们需要应用“四标准法”和行为模式化方法。第一个拆页我们学习了通过利用地点、工具、时间、精力、重要性等标准确定某个时刻做什么;第二个拆页我们学习了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工具、固定地点,将行为模式化,习惯化;两个拆页综合应用就能确定某个时间做什么,并将一些重复、频繁的行为模式化,固化成规律,形成习惯,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提升工作效率。

 

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参与和分享,希望今天的拆书能给大家有所启发,让大家在以后的道路上,合理分配工作,高效利用时间,固化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快速成长,掌控生活!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