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明欣。欢迎大家今晚来参加我们的线下拆书活动。在分享之前我现为我今晚的分享给大家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当学习者对他人的期待无法得到满足时,能通过调整“角色期待”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境,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了不起的我》P152-153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自我时,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角色。
“角色”一词最初来自戏剧,指的是演员扮演的某种具有型性格的剧中人物。但是,我在这里提到的角色,不是正派、反派这样的道德角色,也不是警察、囚徒或者经理、主管这样的社会角色,而是一种行为期待。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这种契约是很隐秘的,如果不留心,经常看不到。
技能点要求:选择实用类或理论类的图书,场景法介绍图书,包含场景-提问-影响-解决四个环节。
【场景】记得上一次参加线下拆书活动,我在发言的时候吐槽了我的师父尔康。说他没有催着我赶快过级,选片段的时候也没有帮我定片段,预备表也没有帮我修改,技能点什么的也没有跟我讲解,这让我一直很纠结。就是因为我一直很期待他能够在拆书过级上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所以我就吐槽了他。
【提问】现在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这种情况,因为某些人做了什么跟你的预期不匹配的事情,或者说了哪些让你不中听的话,让你感到不满、不爽、心理失衡,然后就对对方各种吐槽,抱怨,甚至是横加指责的?
【影响】确实是,我们在对待别人的时候,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假设”,就总是假设对方是自己认为的那个样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话或者行为。而我们对这种假设又毫无觉察,所以就造成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影响着我们的情绪,造成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都很低下。
【解决】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了不起的我》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走出人生瓶颈期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方面,讲述我们终其一生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及系统的解决方法。今晚我从书中所选取的拆页片段就是其中教会大家通过调整“角色期待”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境,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技能点要求:
给出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举出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案例之间的对比,列出知识点的逻辑,步骤和明确边界。
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原文拆页。在这个拆页中讲到了一个概念,就是“角色期待”。“角色”这个词我们通常会理解为演员扮演的某种具有典型性格的戏中人物。或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身份角色,比如,你是父母的儿女,你是妻子的丈夫,你是孩子的父亲等等。
这个也无可厚非,不过今晚跟大家讲的“角色”,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隐性人物设置,就是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对方假设、臆想成自己以为的那个样子,然后期待对方说的话,做的事都能符合我们的心意。而这种“隐性人物设置”和“行为期待”一般是不会容易被察觉到的。
就比如前面我吐槽尔康的例子。我为什么会吐槽尔康呢?因为他是我在拆书帮的师父。那我现在问下大家,“师父”这个角色是不是“隐性人物设置”?不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师徒关系,是一种显性的关系,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我把他的“隐性人物设置”成什么了呢?就是在我心里把他设置成“我拆书过级路上的唯一指导者”,没有他的辅助,我就什么都做不了。这就是一种“隐性人物设置”,也就是我在心里给他设置的角色。设置好这个角色之后呢,心里就总想着师父能在背后拿着鞭子催着我过级,指导我过级技能点,选片段,修改我的预备表等等。这些都是我对我设置的这个角色的行为期待。大家看!“隐性人物设置”加上“行为期待”就是今晚我跟大家分享的“角色期待”的这个概念核心的由来。
我再举个例子,让大家加深理解一下“角色期待”的含义。比如,有些妈妈总是会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做事情太没有主动性。在这个例子里面,妈妈给孩子的“隐性人物设置”是什么呢?是“一个没有主动性的孩子”。所以在她内心里面对孩子的行为期待是“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主动一点”。
大家听完我举的例子,是不是就理解了“角色期待”的意义。当我们理解了“角色期待”的意义,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在职场上,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角色期待”来改变自己的心境,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识别角色。
就是当我们心有不满,在回应对方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把对方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就是问问自己对对方的“隐性人物设置”是什么?
其次,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或者有冲突的时候,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对对方的位置或角色有问题。
然后,调整角色。
之所以我们内心有这么多的冲突,这么多的不自在,就是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对方放在一个错误的“角色”上。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要把他调整过来。
最后,诚心期待。
就是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所期待,不要在言语上要求他,而要像我们期待他的那个样子对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的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比如前面我吐槽我师父尔康的例子,
就是从我一开始就把师父尔康放在了一个“我拆书过级的唯一指导者”的位置上。(角色识别),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会反思我师父的真实处境:今年刚好是师父事业的重大转折期,每天加班加点的。其实他心里也是非常期待我能早日成为三级拆书家的,只是他太忙了而已。然后再反问自己不也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事都依赖师父”的角色上吗?这么一想,就释然了。(换位思考)然后我可以把尔康师父从“我拆书过级的唯一指导者”调整为“我拆书过级的指导者之一”,这样调整之后,我就释然很多。(角色调整)所以,我再不会在言语上要求他,更不会对师父有半点的责怪抱怨。而是诚心的期待,期待他得空的时候,能够指导我一下就好了!期待他在我过级的时候能抽空过来就好了!因为我相信我的师父是值得期待的!!(诚心期待)
适用边界:所以,无论是生活中或者在职场上,当我们对对方的现状不满,其行为和自己的预期不匹配,而心生怨气,不满、不爽的时候,都可以用调整“角色期待”的方法。以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亦或改善自己的心境,使自己更加释然,阔达。
技能点要求:(最好也能分步催化)引导出场景,再发出明确的清晰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地点、时间、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剧本故事。
好的,接下来我请大家编一小段故事,几百个字即可,故事中要有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当时的内心独白及动作等。故事中要展示是如何通过“角色期待”的四个步骤:角色识别-换位思考-调整角色-诚心期待,来改变自己的心境的。把摘要写在纸上,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请一个位的小伙伴站起来演示一下他的剧本。
尔康分享: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编的故事。人物有3个人,小芳是一个新员工,小云是她的同事,小王是他们的部门经理。故事发生的场所在员工餐厅。吃饭的时候,小芳跟小云在聊天。故事的背景是小芳刚进公司一个月,她的部门经理每周都会找她谈话。每次谈话之后,小芳都觉得正能量满满的,发现自己很快就融入了新团队。但是大概两三个月后,小芳发现部门经理都没有找她聊天了,有时候遇到了问题,经理都不怎么理会。然后就会觉得很郁闷,就问小云说:“以前经理经常找我聊天,现在都不怎么找我了,所以我现在遇到问题都不懂怎么解决,好烦。”小云就问小芳:“你是不是把他设定为每周都要找你沟通的人。这是你在心里给他设定的角色。他是你经理,但是他还管着很多人。你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他是你领导,他要管理很多人,不止管理你的。他没有义务每周都要找你谈话。所你要把经理的角色调整过来,他是你领导,而不是每周都要找你沟通的人。当然你可以期待他每周都能主动找你沟通,不然你也遇到困难了也可以去找到他呀。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