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一级拆书家七月,很开心来挑战二级拆书家。
为了便于拆书活动的开展,今天的小伙伴人也不多,我们编成一个小组,待会讨论、交流、分享的时候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们首先说第一个拆页,大家跟随我学习完后,我们将学会在孩子与我们想法意见不一致,行为出现对抗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建议或要求变成选择,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更愿意去接受并遵行,从而化解冲突。
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下今天拆页中提到的这本书:
【F】:《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两位美国杰出教育专家编写的,这本书是作者在自己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很多父母们一起实验的研究总结。本书围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恰当地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等6个方面,总结了30种技巧。
【A】这本书自1980年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美国家庭教育类畅销书之一,销售量超过300万册,还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30多年来长踞畅销书排行榜,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被誉为亲子沟通的圣经。这本书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案例和趣味性的漫画,生动易懂,可操作性强,同时书中还汇集了大量的常见场景、练习题以及作者给出的答案,就像一本操作手册,可以让父母快速上手应用,随时应对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B1】“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你有没有为此烦恼过呢?如果有,推荐你读这本书,让你快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变得不同寻常的愿意和你配合,而且我觉得书中的一些方法对成人也同样有效。
【B2】你有没有遇到孩子坚持要买一个玩具,无论你如何讲道理说不能买,熊孩子依然要买,最后逼得你不得不发火,搞得孩子哭得稀里哗啦,自己心情不好,如果正好是在外面,熊孩子躺地下撒泼被围观,你还要装作镇静的收拾起自己的尴尬。我们下面的拆页将教你轻松应对。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下第一个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主题]:为孩子提供选择,化解亲子冲突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40-141
【R:阅读原文】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问孩子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面包烤的时间长点还是短点,这些问题看似不合理,但对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她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孩子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沮丧和执拗。
“你必须吃药。”
“别敲桌子。”
“赶快上床睡觉。”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个“怎么去做”的选择,那么这些选择就足以减少孩子的沮丧心情。
“看得出来你不想吃药。你是愿意用苹果汁喂药还是姜汁?”
“这声音让我不舒服。要么别敲,要么回你房间敲,你选吧。”
“现在是爸爸妈妈谈事,你睡觉的时间,你是愿意现在就睡,还是先在床上玩一会,睡的时候叫我们过去?”
有的家长运用这个技巧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他们认为一个强制的选择根本不算选择,只不过是用另外的方法限制孩子,把拒绝变得“合理化”。也有家长认为,通过孩子的参与,他能想出让大家都能接受的选择。下面是一个爸爸的讲述:
“我和妻子正要带托尼过马路,他今年3岁。托尼不愿意我们拉着他的手过马路,他老想挣脱,有时候在马路中间也这样。这次过马路以前,我问他:‘托尼,你有两个选择:你要么牵妈妈的手,要么牵我的手,或者你再想出其他保证安全的办法。’”
“托尼想了一会,说:‘我抓着推车。’他的想法真不错”。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预防异议】
有没有小伙伴读完会觉得,孩子太小了,无法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有教育行为的不同皆来自理念不同。我想这需要强调一下我们这本书的理念基础,作者在这本书中一直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我们认为这个方法有用,也是因为我们认可孩子是有一定辩别是非的能力的,是独立的、有责任感的、有能力的人或个体。
【WHAT】
在孩子的教育中,当我们与孩子的意见不统一时,很多父母常常会将要求、命令脱口而出,因此引发孩子激烈的反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本拆页告诉我们如果把要求、建议变成为孩子提供两个及以上的选择,比如把“必须吃药”换成“你是希望用苹果汁喝还是用姜汁喝”,既可以和孩子愉快沟通,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作者称之为“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WHY】
当我们把要求、建议变成选择以后,能够让孩子了解到自己在做某件事时是有一定自由度的,是被尊重的,即使孩子与我们提供的选择有冲突时,也能够慎重思考后提出补充选项,从日常小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HOW】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明确我们希望对方做的事情是什么。
第二步为孩子提供两个或以上的选择,这里注意的是,给出的选择是你都能够接受的。
第三步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同时给他补充新选项的自由,当孩子做出选择后,给予支持和肯定。
【案例意译】
孩子放学后先玩不做作业是很多家长最常遇到的情况。遇到孩子说要先玩够以后再做作业,我们可以这样说:
父母:我希望你放学后能够尽快完成作业,这样你就可以早点休息,第二天精神状态会很好。你可以选择现在做或者吃完饭后做。
孩子:嗯。我现在不想做,我想先看动画片。
父母:嗯……(思考状),可以,但我希望你不要影响作业的完成时间,导致睡得太晚。所以只能看15分钟。
孩子:好的。
父母:我给你记一个时间,门铃响时,你自己关掉电视赶紧去做作业,相信你会遵守我们的约定的。
孩子:没问题。
【WHERE】
这个方法适合当孩子的行为和我们的期望不一致时,或者我们期望孩子的行为向我们设想的发展时使用。我觉得某些时候也可以用于成人沟通。
【举例】负面一般做法
大多数父母,在遇到孩子不按自己的设想行动时,经常会说“不行”、“不行,你必须按我说的做”,直接生硬的拒绝,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经历过了,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做,既高效又准确。
【不按拆页做的后果】
然而等到孩子长大了,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自己独立处理事情时,才发现孩子处理不了,什么都要问自己。或者有些孩子直接拒绝父母,说自己已经习惯听父母的了,做不了主。时下流行的“妈宝男”、“妈宝女”就是在命令要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极端案例。
【举个例子】负面例子举例
下面给大家举个我经历过的例子,饭前吃零食这是很多小朋友都常发生的事,以前我女儿也总是喜欢在饭前吃零食,而到了吃饭的时候,要么说饱了要么随便扒拉两口。我们和大多父母一样,饭前不准吃女儿零食。以前我的做法一般是先和颜悦色的讲道理说不能吃,吃了会对身体不好,或者说这个零食吃了会肚子疼,把骗的也用上;一翻软磨硬泡还不管用,就立马变“狮子”,一声“狮吼”过去,总之不能吃,敢吃试试看。大多数时候要么自己累,口水都说干了,终于说服掉熊孩子;要么一通发火,大家都不高兴,吃饭时孩子情绪又不好,也吃不了多少。一直让人很头痛。
回顾反思: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的做法是就是先坑蒙拐骗,不见效时就高压强制,一直没有让女儿自己决定过零食应该如何吃。一味的按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去强制女儿达到饭前不吃零食的结果,虽然每次不吃的结果是达到了,但和女儿关于饭前吃零食的对抗,却如家常便饭一样重复上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自己也常担心自己这样做有没有什么负面效应,那些坑蒙拐骗的方法让她对零食没有正确的认知,高压强制可能会带来心理阴影。
【翻转案例】拆页行动翻转例子
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就开始试着尝试用这个方法来解决我的问题。当女儿要在饭前吃零食时,我会说:“我们马上要吃饭了,我不希望你在饭前吃零食;如果你要吃的话,就等吃完饭再吃,或者出去玩的时候带一点吃?”女儿一般都会同意,不同意时,也会说:“我实在太饿了,就只吃一块饼干吧,可以吗?”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
1.好,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回想一下,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有哪些场合孩子的行为与我们期望的发生了冲突,当时生硬的制止或强制让孩子遵行了?比如孩子就是坚持要买一个玩具?比如今天你觉得天气冷,应该多穿衣服,而孩子不配合。
2.大家可以互相讨论,过一会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3.时间到,下面我们来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4.(小伙伴分享前)注意,这里我们只需要分享当时的具体场景就可以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场记录
分享者:龙卷风
分享内容:
和女儿复习语文。马上要期末考了,女儿的语文成绩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要求,于是把周六的画画、小提琴课都请假了,希望她专心复习语文。结果早上一起来,女儿要先做数学作业。当时自己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说数学能否稍晚些做,但女儿不同意,那我就同意她先做数学作业。
开始做作业时,发现桌子很乱,希望她先收一下,她说她要做完作业之后再收。我就非常生气了,就说:“本来要先做语文作业,结果你要先做数学,而且让你收一下桌子,可以更高效做作业”。说完我就直接动手帮她收了,收桌子时就发生了冲突,大家都不高兴。昨天女儿就拉了一条线写上小纸条,“不欢迎我这个精神有问题的人进入,定期要进行一个测试才行”。
【拆书家反馈】: 本来龙卷风的目的是希望女儿的语文作业能够得到强化提升,结果女儿和父亲想的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激烈的冲突。好,非常感谢龙卷风的分享。
【反思加工A1+】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刚才的场景,你会如何运用刚才所学的“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为孩子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更愿意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做事情。
给到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讨论,之后也邀请1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拆书家讲解:好的,时间到!下面我们请龙卷风来给大家分享:当再次面对同样的情况,如何应用“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方法与孩子愉快沟通,有请!掌声鼓励!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龙卷风
分享内容:如果再回到以前,我会先说:“女儿,你看我们把你的兴趣课都请假了,就是希望补一补你的语文,短时间很快的追上来。我们的想法是先做语文词汇,或者先把桌子收了再做语文,我们上午把语文作业做完。”按以往经验,我女儿可能会拒绝,如果她拒绝,我再提供一次选择,说“你先做1个小时的数学,然后再做语文”。我想这样连续两次,女儿应该会同意我的提议,最终达到我让他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
拆书家讲解:
感谢龙卷风给大家的分享,他通过把要求变成为女儿连续提供两次选择,最终达到给女儿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对本次学习的知识应用的非常到位,把掌声再次送给鹤哥,谢谢!
【拆书家总结】:
好的,再次谢谢这位小伙伴给我们大家分享他对“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应用,通过刚才回想和反思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把对孩子的要求、建议变成选择,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同时也让我们父母认真思考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比如做作业是不是必须回家立刻马上做,能否看15分钟动画片再开始呢。在生活中常用这个方法,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和孩子愉快、有效的沟通,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感谢小伙伴们的精彩演绎,大家对第一个拆页的内容都理解的非常到位。
刚才给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拆页是“让孩子自己做选择”,那我们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有时候也提供选择了啊,可是熊孩子不接受,还提了一个我接受不了的选项,怎么办?大家不用担心,办法总比问题多。下面我将带大家进行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学会如何用代替说“不”的技巧巧妙拒绝,再次化解冲突。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个拆页,准备好了吗各位?
通过第一个拆页,大家学会将命令、要求变成选择,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认真考虑我们的建议,从小事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不常如我们所愿,总有孩子不做选择,或者提供了个我们更难以接受的选择,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将通过第2个片段的拆解,让大家在遇到孩子不接受选择或提出更多不能被接受的要求时,我们如何在不挫伤孩子热情的情况下巧妙的拒绝,从而再次化解冲突。
【片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这个拆页和上一个拆页之间是递进的关系,“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将命令或要求变成选择,化解冲突第一招;当孩子不选择时,或者提出我们更难以接受的要求时,我们可以不用说“不”,也能拒绝,再次化解冲突,继续做个不吼不叫的父母。
我们一起花2分钟来看看第二个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主题]:5个代替说“不”的小技巧,化解亲子冲突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48-150
【R:阅读原文】
谨防说太多的不
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讨厌......我恨你!”
即使最耐心的父母这时候都会生气。我们该怎么做?投降?还是凡事都说“可以”?很明显,凡事顺从是当然不行的,会让孩子变成专横霸道。还好我们有方法帮助家长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招致对抗。
代替说“不”的方法,
A.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他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去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一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受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时候)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C.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盖瑞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更有效。
好,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下。
【预防异议】
1.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太麻烦了,直接拒绝多省事,做父母应该建立自己的权威,说一不二。我们想想,如果你在单位向领导提出一个要求或建议,领导直接说不行,我们当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同样的,孩子也一样。长期被拒绝,很可能会让孩子对我们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想说不敢说,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虽然我们采用了“麻烦的拒绝”,但我们不仅坚持了立场,也不会糟到孩子激烈的反抗,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亲密。
2.有些小伙伴也许会说,你说的这些技巧我都用过了,孩子依然不配合。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想先请大家回顾一下,当我们用了这些技巧后,孩子的对抗是否依然很激烈?从我女儿的经验上看,一般用到接纳感受的技巧时,孩子的情绪就已经平复很多了。第二,我们既然说到这是技巧,我觉得就像武功,不会一看就用得熟,也不会用一次就立竿见影,我想这也需要不断的练习。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爱和理解,让亲子关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What】
孩子不接受选择或提出不能被家长接受的补充选项时,拆页为我们提供了5种替代说“不”的小技巧,让我们与孩子既能愉快的沟通,又能坚持立场。
【Why】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提出不合理需求时,会有意无意用“不行”、“不要 ”直接、生硬的拒绝,经常导致孩子激烈的对抗,吵架、哭闹、冷战,最后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孩子很难过,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HOW】
下面我会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拆页中的这五个技巧,我女儿特别想睡在好朋友家,不愿意回家。
1、摆事实进行提示;“宝宝,我们明天一大早就要出去玩,我们需要回家准备明天出门要带的东西。”
2、接纳感受;我们可以用“描述所见+表达感受”来说明自己感受到并且认可孩子的情绪,比如:
首先,描述所见:“妈妈看到你和小苹果玩得正开心呢。”
其次,表达感受:“玩的很开心的时候,真的好不想走,是吗?”
如果无法确定孩子的感受,可以用询问句式去确认,可以重复以上步骤。
3、描述问题;“妈妈也想让你在小苹果家继续玩,问题是我们明天一大早要出门,不然时间来不及。”
4、用“是”代替“不”,“你确实想在小苹果家继续玩,我们下次找个时间,第二天不安排任何活动,这样你就可以睡在她家,你们一起尽情的玩两天了”
5、让我想想;给自己留点时间思考更多的解决办法,也让孩子感觉到你认真考虑了他的问题。可以说“让妈妈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举个例子】负面一般做法
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我们大多数父母要么是都顺从孩子的意思,觉得这都不是什么大事;或者生硬拒绝,自己就是权威,说不行就不行。
【不这么做的后果】
孩子倒是一直很听话,然而等到孩子长大了,还依然要问我们这个事怎么做,那个事怎么做,没有自己的主见,事事都要别人帮他想如何做。
当然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也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也许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孩子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范围,我们已经不能再包容下去了,比如现在极端点的小霸王、小公主。
【举个例子】负面例子
回家先玩,玩到没有时间做作业,或者睡得很晚是孩子当中最常见的现象。女儿也是这样的。一回家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一看停不下来,叫停时要讨价还价,再看两集。常常会让大家不开心。
【翻转案例】拆页行动翻转例子
看到这个方法后,再遇到这女儿说还想再看一会动画片的情况,我就会用“摆事实提示”的方式和女儿说:马上要9点了,如果我们再不睡觉的话,明早会非常困,起不了床,去学校就参加不了早活动了。
如果她的情绪特别不好时,也会用“接纳感受”的方式说:“我知道你还很想看动画片,太好看了,舍不得睡,是吗?”。再用“摆事实提示”的方式提示女儿确实需要马上睡觉了。
【Where】
拆页中提到的5个技巧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显像提问】
1.好,下面我们进入现场练习环节,请各位小伙伴仔细聆听以下场景,看看我们对刚才拆页上的知识点掌握的如何。
你现在是一个家长,你的孩子小明说他不想学习某一门兴趣课了,你认为孩子目前仅有两个兴趣班,并不多,通过兴趣课的学习希望他能养成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而且你觉得如果马上答应可以不学这门兴趣课,那很可能过两天另一门兴趣课他也会提出来不学习了。所以你打算拒绝他。
来,我们请两位小伙伴分别扮演家长和小明,先试试直接说“不”来拒绝。在演练前,请大家先介绍一下自己。
2.现在我们来应用一下刚才学习的五种代替说“不”的技巧,我们从中选择两种技巧,刚才的场景中再来一次拒绝。一会我们请两位小伙伴进行角色扮演,在对话过程中体会一下家长的不同回应带给孩子的感受。大家清楚我们这次要练习的场景和要求了吗?有没有有疑问的?
3.好,下面大家有5分钟时间讨论,看看我们如何应用刚才拆页上学到的拒绝孩子的技巧。讨论完后,我们将邀请小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
4.好,5分钟时间到,下面我们请两个伙伴给大家现场演练一下,将刚才的场景分别用直接说“不”和代替说“不”的技巧来展现一下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1.直接拒绝
分享者:龙卷风、范范
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是龙卷风,由我来扮演家长,拒绝小朋友。
大家好,我是范范,由我来扮演小明,一个不想上兴趣班的小朋友。
小明:爸爸,我今天不想上钢琴班了,我太累了,我自己谈得不好,老师总批评我,我不想上了。
家长:怎么回事啊,才上了两个星期,现在才两个兴趣班,好多小朋友都是3、5个,不行,赶紧去上,就这样子,少啰嗦。
【拆书家提问】现在我们用了直接拒绝的方式,我先做个采访,你作为小明,爸爸/妈妈这样拒绝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范范:我听了之后,我觉得我讨厌这个人,我不喜欢爸爸了,他根本不听我的想法,只按自己的想法做。他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想去上钢琴班。
【拆书家提问】我们问下爸爸,你直接拒绝小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龙卷风:直接拒绝,第一次我会理直气壮,第二次我会开始心虚,第三次我就会沮丧,觉得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怎么总是和孩子有这种对抗,会产生深深的怀疑和挫败感。
好,感谢两位小伙伴的演译,通过家长和小明的心理感受来看,直接拒绝直接拉远了家长和小明的心理距离。
2.使用技巧拒绝
分享者:龙卷风、范范
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是龙卷风,由我来扮演家长,拒绝小朋友。
大家好,我是范范,由我来扮演小明,一个不想上兴趣班的小朋友。
小明:爸爸,我不想上钢琴班了,昨天老师批评了我,我自己弹得不好,我想我以后也不当钢琴家,我就不想学了,我今天不要去了。
家长:老师上次上钢琴课,老师也说你弹的不好,你也感觉比较累,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辛苦,心里觉得很有压力和挫败,心里不想去。是这样吗?
小明:老师总批评我,她特别不好。
家长:嗯。我觉得你这个想法我能理解,老师批评你,你心里不开心,就不想去了。我充分理解。要不我们再去试试,和老师沟通一下,表现得更好一点,这样行吗?
小明:我可以换老师吗?
家长:可以呀,这次你先去,看看老师有哪些不足,后面我们再去选选,你也多留意点,看看我们能不能换个老师。
小明:谢谢爸爸。
【拆书家提问】我们来问下爸爸,请问你用了什么技巧来代替说不呢?
龙卷风:我先用了接纳感受,描述事实,最后提出了建议,最后再用“是”代替说“不”,答应她找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后可以换老师。这样首先就达到了今天去上课的目标,至于老师,我觉得也不一定会换。主要是他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拆书家提问】小明,这次爸爸/妈妈这样拒绝你,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范范:觉得爸爸听到了我的需求,理解了我的情绪,我们是一国。感觉自己还可以再试试,有一种有后盾的感觉。
【拆书家反馈】好,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演绎。对于今天所学,爸爸能很轻松自如的应用,我们要为爸爸点个赞。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分步催化1】
刚才有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了如何把要求变成选择、如何应用代替说不的技巧,但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
1.在未来一个月内,你在育儿路上有可能遇到的需要向孩子说“不”的事情。比如逛商场孩子非要买玩具、孩子希望玩而你却想他做作业等等。
2.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便签上简单写下你可能遇到的具体事件、时间、地点、孩子提的要求,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分享者:范范
分享内容:
儿子期末考试了,老师会安排很多卷子,在先做哪张科目的卷子可能会有分歧,我希望他先做难的,先做数学,而他喜欢最后做难的。但如果放到后面,他一张数学卷子能磨两个小时。
分享者:龙卷风
分享内容:
家长的苦恼都一样,我女儿也是期末考,我家也是喜欢先做拿手的数学,后做不拿手的语文,这是顺序。还有一个方式,我们希望从基础词汇、阅读,她喜欢按她的思路来做,她往往会说不。
谢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看来期末考是我们共同的烦恼。
【分步催化2】
在刚刚大家列的场景中,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把要求变成选择、代替说“不”的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应用过程写在便签纸上,时间为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
分享者:范范
分享内容:
我会这样说:
首先摆事实提示,说:儿子,你看今天这么多数学卷子,现在天亮,状态又好,你是不是先做一下。
如果他表达他不想,我会问他为什么不想。或者是想先做语文或英语的原因。
我再用接纳感受的技巧,说:英语对你很简单,你是不是觉得数学太难了,有困难了就想退缩了呢。一方面接纳感受,一方面用激将法让他接受挑战。
如果用描述问题的技巧的话,我可能会说:妈妈也想让你先做英语,因为英语你觉得轻松。数学会比较难,问题是如果你先做英语,晚上再做数学,时间就会很长,你睡得就晚了。
用是代替说不,我可能会肯定他,英语你做得很好了,如果数学能缩短时间,你会更有成就感。如果有多的时间,你就可以安排自己做点想做后。
如果他还是不愿意的话,我可能会说,让我再想想,或者我们共同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是打算如何做数学卷子,你是20分钟后就做,还是怎么做,做完英语之后继续做数学卷子,就像刚才龙卷风提到的,提供选择。
【拆书家反馈】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每个技巧都尝试了一下,非常棒!
结语
好,今天我们的分享已经接近尾声了,很开心大家都能够应用今天所学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当孩子出现情绪上或行为上的对抗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要求或期望变成选择,让孩子更愿意去接受并遵行,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从而化解冲突。然而事情并不全会向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总会有孩子不选择或者提出我们无法接受的其他理由。第二个拆页教给我们,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能够用代替说“不”的技巧,避免激化孩子更强烈的反抗,从而化解冲突。今天分享的拒绝技巧都只是工具,是术的层面,而引导孩子积极解决问题才是拒绝之“道”。我想看动画片,父母不同意,我怎么解决,我怎么看,我怎么想,我能怎么做,然后愉快的看到动画片。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