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 所属活动: 惠山专场-拆书帮无锡太湖分舵第114次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沟通的魅力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与他人有分歧时,能应用 “5个立场”,来理解他人,改

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大家晚上好,我是拆书家张文,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活动。


【3-1技能点: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设想一个场景:

夏末台风雨后,孩子想出去玩,我带她去在小区转了转,踩踩水塘,吹吹风,还在发现了2条蚯蚓,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回来婆婆问女儿玩什么啦,女儿说:“踩水塘。”
婆婆摸了下孩子的裤脚,开始嘀咕:“裤子都有点潮了。已经立秋了,寒从脚起。以后不要踩水塘了!”
我无语,不过是裤脚溅到一点点水,怎么就会受凉了?“今天也有27℃呢,不过是裤腿溅到一点水,怎么就受凉了!”
婆婆回击道:“老话总有道理的,今天风大,潮的裤子被风一吹,肯定冷的。”
我怒火腾一下冒好高:“我自己女儿我会不当心吗?本来很开心一件事怎么到你这就这不行那不行呢?”
婆婆:“一点意见都听不进,以后自己带吧。”
两个人僵持不下,家里的气压降低到窒息。隔天我只能赔礼道歉,但是话语彼此造成的伤痕很难完全抹平了。

大家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是否遇见过类似的场景,你与对方就某件事的观点或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你们都想说服彼此,费劲唇舌把自己意愿强加到对方头上,结果演变成争吵,最后脑袋发热说几句伤害别人的话,事情没有解决,但闹得不欢而散。

提问:
时你会怎么做呢?是试图说服对方,还是强行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或者放弃自己的观点?还有更好的做法吗?

影响:
在这个强调合作沟通的时代,如果你完全不理解对方的想法,一味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不仅会终止对话,导致合作停滞,还会引发冲突,危及人际关系。

解决:
那怎么办呢?罗纳德·B·阿德勒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在沟通时能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受,那么就会减少冲突,让沟通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继续进行。

不仅如此,这本书是美国畅销四十年的人际沟通教材,关于人际沟通,它提供了系统且可靠的知识,建议大家读一读,对提升沟通能力十分有益。

【3-1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1、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的行动或行为;2、澄清(怎么做)与界定(做到什么)完成程度】

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学习者在与他人有分歧时,能应用(行为)“5个立场”(澄清)来理解他人立场,将原本可能的负面态度转变为理解、尊重的中立态度开始对话(界定)。

A1【3-2新技能 把知识改编成量表自测题】
我们先来测试一下大家以往的在理解他人方面的能力。这里要和大家强调一下,测试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情况,请大家按照实际情况勾选就好,不是按照理想的自己来勾选。认为非常符合打6分,完全不符合打1分。

【I】解释自测题

互动1:
拆书家:自测得分在25分以上的小伙伴有吗?
学习者:有。
拆书家:好!如果在25分以上,那么说明你非常善解人意,这是良好沟通的前提,你不会轻易和旁人发生冲突。

互动2
拆书家:分数在11分到25分之间的伙伴有吗?
学习者:有。
拆书家:你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他人的能力;不过还有提升的空间。

互动3:
拆书家:那么剩下就是10分以下的伙伴。你们理解他人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不过恭喜你们,今天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来听我的拆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以一则诗歌配以图画,表达了“盲人摸象”的故事。
(互动)图片里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如枪矛,站在他的立场,是对的吗?
学习者: 是。
那么摸到其他部位的盲人说大象不是枪矛,而是墙啊、或者大蛇啊等等,也是对的吗?
学习者:
对,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特有的立场来认知事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下,你认为错的,在他的立场看来是真理。

如果你抱定只有自己的立场才是对的,不去理解他人的言行,那么与他人产生冲突,人际关系碰壁,合作停滞也是必然的结果了。而且争执、冲突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就像这些盲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他们能知道真实的大象长什么样子吗?
学习者:不能。
对,所以站在他人的立场想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别人,改善沟通氛围,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怎么增强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力呢,书中告诉我们每件事情都可以从至少五个立场来看待。
第一个立场,我对你错。这是我们看一个议题时,通常会采用的观点。

第二个立场,你对我错。转换视角,看到对方立场的合理之处,并且故意找到自己原先视角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需要赞同对方的立场,只要找到方法能理解他人为什么会如此行事。

第三个立场,双方都对双方都错,在这个立场你承认了彼此立场的优点和缺点,也能帮助你找到你们共同的立足点。

第四个立场,这个议题不重要。这个立场会让你跳出思维的局限,让你发现你与对方的关系比这个议题跟重要。

第五个立场:四个立场都有道理。在思考过这些立场后,你也许会有新的思考模式,这些方法未必能改变你的想法,甚至也许不能直接帮助你解决问题,但它们可以增加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沟通氛围。

你如何分辨这个方法是否起到作用?
只要你在完成所有步骤后,能够理解——而不一定接受——别人的立场,可以用中立而非负面的态度开启谈话,那么你就取得了成功。

举个例子:我们单位的清洁阿姨倒垃圾,不倒垃圾袋。一开始我没发现,但是2周前我开始带饭,洗碗时就把剩下的饭菜倒进垃圾桶,结果第2天我扔纸屑的时候发现垃圾桶太臭了。我赶紧把垃圾扔了。然后就想,阿姨怎么这么偷懒,垃圾袋又不是你家的,这么省干嘛。正想等下次阿姨来打扫时和她理论一番,后来就看到拆页,就想着试一下有没有用。


第一个立场,我已经站在了那里。“扔垃圾肯定是连着垃圾袋一起扔的啊!”


第二个立场,我试试看。如果我是阿姨,一早上要打扫3个楼层,还有每月使用物品的限制,那么她有“如果都是干垃圾,可以倾倒在垃圾车里,能省下一个袋子”或者“他们保洁公司有每月用垃圾袋的限制”“省下装新垃圾袋的时间,干活更快”的想法也就能理解了。

嗯,虽然不赞同她的行为,但我发现她的做法有1个好处:环保——省垃圾袋。


第三个立场,双方都对双方都错。嗯我的方法能保证环境整洁,但是有点浪费。阿姨的方法环保、快速但是不一定弄得干净,特别是有食物残渣的时候。我们立场的共同点是:都想要干净的工作环境。


第四个立场,说真的,阿姨没换就自己换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五个立场,四个立场都有道理。的确想过这么多之后,我觉得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和阿姨说清楚,让她在有食物的时候帮我换垃圾袋就可以了。


体验过4个新立场后,我的态度从埋怨转变为理解,预设沟通的主题从“一定要让她按我的想法来做”转变为“尊重她的想法想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所以隔天阿姨来打扫时我说:“阿姨,垃圾里面只要有吃的,你就给我换下垃圾袋。”阿姨给说:“好呀,之前看到都是纸屑,就没给你换,下次我注意”。所以这件事就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下解决了。试想一下,我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埋怨阿姨,那以后天天见面是不是很尴尬,阿姨也会觉得这个人有点作,不会待见你吧。

【预防异议】
或许有伙伴会说,这么做会不会显得对自己的意见不够坚持呢?那么,我想强调的是,应用这种方法不是要你去否定自己的意见,而是更客观、全面地看自己和别人的意见的优点、缺点。

【适用边界】

当你与他人立场不同,无法理解时就可以用这个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我们刚刚学习了5个立场的方法来增强对他人的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演练。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小王和小丽是夫妻,小王刚发了一笔项目奖金(一万元),他准备拿这笔钱买个镜头(5000)。小丽则觉得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还要报各种兴趣班,钱要存下来给孩子当教育基金。两人为这件事吵了一架。隔天,俩人都找同事诉苦。同事们会引导他们站到5个立场重新看问题。


现在就把大家分为小王组和小丽组,小王组内一人扮演小王,其余人饰演他的好同事,同事们每人至少分享一个立场的观点,并且填写到表格里。小丽组同样如此。最后我会邀请小王和小丽的重述各立场建议并构建对话。注意:小王和小丽可以理解但不一定接受对方的想法。
演练时间5分钟。好,现在开始。

学习者记录:
组内讨论记录:

小王组:

小丽组:

现场演练:

小丽:钱要花在小孩教育上比较好,你的爱好和小孩的教育比起来,小孩教育更重要一些。

小王:我有爱好,小孩跟着我也可以有爱好。我难得有一笔奖金……

小丽:也是……有爱好也是一件好事情。小孩还小……家庭教育(家庭的融洽)更重要。

小王:嗯,是的,咱们再定一个合理费用,5000太高了。

小丽:可以把钱分开来用,一部分买一个稍微便宜的镜头,你先练着,然后剩下的钱我们可以给孩子报个班。这样问题都解决了呀。

小王:这样吧,2500给我买镜头,2500给你买化妆品,另外5000留给孩子。

拆书家反馈:掌声送给两位学习者!

我们看到两位在应用5个立场后,至少最后在对话中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愿意去折中。可能在现实中不一定会折中,但我们沟通的语气、态度至少表现出能理解对方了。

【A2】催化应用 【3-2技能点:布置任务。拆书家要指定具体要行动的事情,要求学习者回去后完成。】
事后复盘
今天学习了增强理解他人能力的5个立场法,但是由于这不是你的习惯,你可能还是一遇到别人和你立场不一样就一定要让对方都听自己的。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两三周里,请你刻意地留心自己和别人意见相左的场景,把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把再用5个立场法重新梳理一遍,把此时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希望大家回去应用之后,能把你的案例分享到我们大群里,或者单独分享给我。

学习者记录:


【结语】

总结下,刚才我们学习了增强理解他人能力的5个立场法。在意见相左时,原来只有一个立场:【我对你错】,通过学习,我们又多了四个立场:【我错你对】、【双方都有对有错】、【这个问题不重要】、【4个立场都有道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加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人所想,在冲突中构建尊重、有全局观的的沟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