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心怀灿烂,终有阳光,大家好,我是灿阳。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开始之前我先分一下组……
F:我今天选的片段来自于《关键对话》。这本书是由四个作者共同完成。这四个作者不但是知名大学的教授,而是是成功的培训大师。他们打造了一支高效合作的团队,并且这个团队成功合作了20多年,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了享誉世界的培训公司,培训内容就是如何改善领导力、人际关系等,迄今为止,这家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培训了数百万人,而这本书就是他们培训内容的精华,告诉我们如何在关键时刻通过关键对话改变我们的人生。
A:如果一个从没做过销售的人写了一本关于如何做好销售的书,如果一个从来没有成功过的人告诉你,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书你敢信吗?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关键对话》就是这样一本书,书里的案例都是真实案例,所述的方法被财富500强企业中的300多家采用。所以,这本书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B1: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人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好的沟通技巧,《关键对话》可以让你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成为对话高手,解决生活中难以应对的各种难题,成就无往不利的事业并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B2:这个片段是高手对话中其中的一个技巧,它能够让我们在谈话中避免情绪失控,及时回归理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首先,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同样,在对话进行过程中,比如,你发现自己开始顺从老板的意思,或是开始对配偶爱答不理了,这时你应当留意你的目标是否出现了变化。你是不是为了保存面子,避免尴尬,战胜对方,标榜自我或惩罚对方而悄悄地改变了目标呢?这种情况非常微妙,我们的目的往往是在毫无意识下发生变化的。一旦肾上腺素开始在我们体内作祟,我们便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目的感已经失去引导我们行动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汹涌而来的化学分子。
为了回归理智,继续对话,你必须暂时停止和对方的互动,转而审视自我,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自我。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坦率诚恳地探索自己的目的是,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吧,我的表现有些咄咄逼人,表达观点的方式态度强势,一心只想战胜对方。我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开始只是想选择度假地点,现在成了想证明自己的看法更高明。”
一旦怀疑内心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你就可以下意识地进行调整了。例如,“我的真正目标是找一个咱们都喜欢的度假地点,而不是要证明我的观点比你强。”简而言之,只有意识到了错误之处,你才能不让自己犯错。
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意识到内心的变化,不再犯错,进而影响自己的动机呢?很简单,按格瑞塔的方法去做。你应当停下来问自己几个可以帮助你返回对话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在意识到对话失控时提出,也可以在准备展开关键对话时提出。这些问题包括: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What:我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言语上的冲突进而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导致我们不由自主的偏离了原有的目标。这段话讲的就是如何让我们在谈话中失去理智的时候及时拉回自己,让我们始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Why:樊登说,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使命。同样,我认为每一场关键对话,也是有使命的。比如,想要通过谈话跟朋友解开误会,或者跟上级探讨一下职业发展,或者跟爱人探讨孩子的某个教育问题等等。原本我们期待的是谈完之后既可以达到原有目标,又不会影响彼此的关系。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美好的理想在遇到现实的时候很可能就变成了鸡飞狗跳、鸡飞蛋打、一地鸡毛。
在谈话中时刻提醒自己的真正目的,会帮助我们克制情绪,不变成情绪的奴隶,进而可以理智的引导谈话,让对话变得顺利且有效。那可能会有人说,我怎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目标改变了呢?就是发现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在情绪失控了很久才能发觉,甚至有的在吵完之后才想起来,这个都没关系。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刻意练习,就会越来越好。
那不这么做的坏处是什么呢?想想看,如果连初心都忘记,就更别谈达到目的了。我们可能会顺着自己的情绪或压抑自我或放飞自我让一场谈话变得无疾而终或者变成一场激烈的争吵,让结果变得更加糟糕。
How:
第一步:确定目标。在谈话前确定自己的目标。
第二步:暂停互动。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开始失控,或者对话已经偏离了原有目标,那么暂时停下来跟对方的互动。
第三步:审视自我。要像一个外人一样审视自我。比如孙悟空每次变身的时候,把原身定在那里,灵魂飞出。我们也需要这样,灵魂飞出,变成另外一个人,审视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有没有偏离目的,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四步:调整目标。当你审视自己的时候会发现已经偏离目标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目标,重新回归。
第五步:返回对话。问自己可以帮自己回归的问题。比如:在这场对话里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给对方什么?我希望我们的关系变得怎样?
Where:这个适用于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的谈话,有目的的谈话。不适用于闲聊。
举个例子。我跟我的朋友因为一件事情产生了一些误会,影响了彼此的感情。我因为很在乎这段友谊,所有想要解释一下,消除对方心里的隔阂。所以我跟她展开了一场对话。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因为对方说了一些话让我很生气,所以我开始情绪激动,想要吵架,甚至觉得要不算了,不解释了,随便吧,误会就误会好了,大不了这朋友不做了。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目的偏离。那么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确定目标。在谈话前,确定我的谈话目标。即:消除对方对我的误解,重拾彼此的友谊。
第二步,暂停互动。一旦发现我已经偏离自己的谈话目标时,暂时停下来,不跟她继续对话。
第三步,审视自我。像孙悟空一样,灵魂出窍,回过头审视自我:我这是怎么了?怎么又开始生气了,她本来就是因为误会我才会那么说,我的目的就是跟她解释,而不是结束这段关系。我要耐心一点,不那么急躁。
第四步,调整目标。这个时候我要调整意识,重新意识到自己的原有目标。
第五步,返回对话。问自己可以帮助自己回归的问题。我想要什么?我想要缓和关系,解除误会。我想要给对方的是什么?我觉得她误解我心里肯定也很难过,我想要让她明白原本的事情是什么样的,我当时为什么那么做,想要解开她觉得难过的地方。我想要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想要我们像原来那样彼此信任,还是彼此很好的朋友。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大家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小米是两岁孩子的宝妈,最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跟老公产生了一些分歧,原因是她老公总是喜欢强迫孩子,让孩子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只要他带孩子,孩子就能一天哭好几回。小米想跟老公谈谈以后不要凡事强迫孩子,尤其是在一些小事上。现在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在小组内演示,一会儿请大家分享。
小组分享一:
刘犇:(第一步:确定谈话目标)孩子爸爸对孩子太严厉了,这次谈话的目的是让他多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总是强迫孩子。
刘犇:老公,我想跟你谈谈,你对孩子有点太严厉了,孩子一天哭好几次,哭得我特别心疼,我觉得这样不好。
宸宸:有什么不好的呀?孩子就应该打。
刘犇:打坏了怎么办?这样孩子从小心里就会有阴影。
宸宸: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才能上清华。
刘犇:你看到的是个案,打了一百个,可能就一个上清华了,别的都进精神病院了,你怎么不看这个?这样做不对的。
宸宸:你怎么知道?你去看过?
刘犇:我咋不知道?我一跟你讲道理你就这样,真是不想跟你说话。(心里怒火压不住,想吵架……)(第二步暂停互动)
(第三步审视自我)不行,偏离主题了。想想之前学过的片段。我本来想跟他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孩子爸爸不对孩子那么严厉,结果成了我跟他的争辩,这样不好。
(第四步调整目标)我原本的目标是让他尊重孩子,更能关心孩子的感受。
(第五步返回对话)我想给孩子爸爸什么呢?我想表达的是,做为一个爸爸,能够照顾孩子,也是很棒的一件事,我在心里还是很感激的。但是方式需要改一下。其实他对孩子也很好,就是我对他的方式不太认同。我希望我跟老公的关系更好,不要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刘犇:对不起啊老公,我知道你对孩子特别好,我们都想关心孩子。其实我想跟你谈谈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咱俩接着谈一谈吧。
宸宸:好
小组分享二:
常乐:今天下午下班回来,他又冲着孩子吵了一顿。因为孩子在玩玩具,他不让孩子玩,非得拽过来讲故事,就这个事儿,我得跟他谈一谈。这一段时间吵孩子吵的太狠了,天天让孩子哭,(第一步确定目标)我得跟他心平气和的谈谈,我俩的教育理念确实有差异。
常乐:老公,你刚才吵孩子吵地那么凶,干啥呀?让孩子哭的哇哇的,我还得费劲去哄。
心姐:我怎么了?我带孩子这么辛苦你还说我?
常乐:带孩子谁不辛苦啊??我当妈的不辛苦吗?
心姐:可是现在是我在带孩子。
常乐:我给你提点意见,咱怎么样别老让孩子哭成这样。你带孩子,他哭了你去哄他吗?这不还把孩子扔给我了吗?给我找点事儿。
心姐:对呀,我给他建立规矩有错吗?
常乐:但是建立起来了吗?让他哭一顿就建立起来了?
心姐:你不管孩子,可不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常乐:我咋不管孩子?我做着饭,就让你带一会儿孩子你就把孩子搞成这样。
心姐:什么就一会儿,现在哪个孩子爸爸会带孩子?我带孩子这么辛苦你怎么看不着我的功劳啊?
常乐:你不会带我可以教你呀,你听啊
心姐:你教我?你做的好吗?
常乐:我当然做的比你好了。我是亲妈,你就跟后爸似的,天天回来吵孩子一顿。我一说这个就很生气。
心姐:好了,你别跟我说了,你是亲妈,我还是亲爸呢。
常乐:我不想跟你聊了,我去做饭去。(第二步暂停互动)
常乐:(第三步审视自我)想想我这是干嘛呀,我这是想跟他聊来着,怎么我俩吵起来了。我本来想和他平心静气的聊一聊在教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冲着孩子吼,不要总是耍权威,现在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可是我怎么说着说着就跟他吵起来,气死我了。
说到哪儿跟他吵起来了?啊对,他说他带孩子辛苦,谁带孩子不辛苦啊,我不也是这样吗?可是也不能一直这样,也不能总是我看孩子吧,(第四步调整目标)重新跟他谈谈,可能我刚才说的也不对,说着说着就着急了,我这个暴脾气。深呼吸,出去面带笑容。
常乐:(第五步返回对话)老公,你还生气呢?其实你带孩子我特别开心,我跟朋友还炫耀呢,看我老公,我回去有时候就不用管孩子,我也很开心。就是说咱俩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之前我去听了一堂老师讲的正面管教课,让我很受感动。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理念得改,我不是想跟你吵架,你先平静平静,咱俩态度都有点不对,你好心好意想给他讲故事,他不给面子,有点生气很正常。可能孩子玩玩具正开心呢,你忽然不让他玩,他肯定不干。孩子太小,还不懂那些,我们不是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吗?你想想要是你正看电视或者玩游戏正开心的时候,我让你去干别的,你也不愿意,对吧。所以以后咱们能不能不要通过吵孩子或打孩子这种粗暴的方式管孩子。我只是想跟你聊聊该怎么做,我们都是学习的过程。
心姐:你刚才说的这番话我还挺感动的,既然说到这了,那咱们就好好聊一聊吧。
常乐:好,下回我们一起去听听刘犇老师讲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