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与分组】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苏武林,三个标签,终身学习者,一级拆书家,小说爱好者。今晚我要为大家拆解两个片段。
好的,接下来为了更方便我们之后的讨论与演练,在拆书前我们先分一下组,原则是2人为一小组。稍后即按这个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图书介绍】
今天我要拆解的两个片段都来自《只管去做》。
F特点:《只管去做》这本书是一本目标管理类书籍,主要介绍了从愿景到目标一步步落地的方法。作者邹小强是一位专注于时间和目标管理十多年的专家,之前出过一本《小强升职记》,已经成为时间管理类畅销书籍。
A优势: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5分,深受读者好评。相对于其它目标管理类书籍来说,本书采用的是两人的情景演绎,一个目标管理方面的专家教一个菜鸟,怎么一步步学习目标管理。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更容易掌握和操作。
B1利益:大家是否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年初的时候写下了满满一页纸的目标,到了年尾却发现没有几个完成?制定一个目标后,打了几天鸡血,发现没有什么进展感到很迷茫?或者从来没有好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本书就是解药,从展望愿景到明确目标,从习惯培养到项目管理,一步步地教我们规划好未来的每一天。
B2利益:今天带拆的两个片段,一方面教我们如何制定以及检验目标的合理可行性,另一方面教我们如何分解目标,降低实现目标的难度,提高达成目标的成功率。 能帮我们清晰目标,并让目标更容易达成。
【片段关系与学习目标】
今晚我会带拆两个片段,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片段一学习者在设定目标时,运用“SMART”原则,制定以及检验目标的合理可行性,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片段二是制定目标后,对于复杂的目标,使用倒推分解法,将复杂、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降低实现目标的难度,提高达成目标的成功率。
“你的年度目标符合SMART原则吗?如果符合,那么它实现的概率就更大一些。”老付说。
“这个你以前给我分享过,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
“这样啊,我考考你。我说几个目标,你挨个儿打勾确认下它们是不是符合SMART原则。”
“行啊,来吧!”小强显得自信满满。
“第一个目标是:‘我要在3个月内学会弹吉他。’”
“嗯……是具体目标。”小强打了一个钩,然后接着说,“结果不可衡量,什么叫‘学会’啊?这个不够明确具体,结果也不可衡量,是学会弹《致爱丽丝》叫作学会呢,还是拿到全国指弹冠军叫作学会,对吧?所以它不符合SMART原则。
片段一学习目标:学习者在设定目标时,运用“SMART”原则,制定以及检验目标的合理可行性,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
这个片段说的是通过“SMART”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性和时间期限,来检验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从而达到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SMART”原则来检验目标呢?
(1)S specific有具体的行为。比如我要学习英语,就过于笼统,制定目标要先找靶子,靶子都不清晰就不要谈其它的了。如果我们说把某本英语教材学完,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靶子。
(2)M measurable 目标可以用数据来衡量。比如我要减肥,减10斤就是可衡量,完全可以用外部手段去衡量是否完成。
(3)A attainable 目标是可以达成的。比如我不喜欢运动,却硬要定一个每天20000步的目标,就没有结合自身身体的实际情况。
(4)R relevant 目标是跟其它目标相关联的,而不是一时兴起。比如减肥这个目标跟我提升个人自信,或者说保持身体健康这些整体目标是相关联的。
(5)T Time-based目标是有截止日期的。减肥是要一个月减10斤,还是1年减10斤,需要定出时间。否则总是觉得还有时间,目标的完成就会遥遥无期。
【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写下很多目标,比如想要学英语,想要去健身,想要早起,想学好办公软件。写的时候觉得这些目标已经达成了,满怀激动。在实际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目标是一时兴起,跟其它目标不相关,有些在所定期限内很难达成,或者根本无法衡量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我们不用“SMART”原则,前期对目标进行筛选,就会浪费我们的时间,而且发现目标总是没有实现,对自信心也是很大的打击。
【举反例】
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想要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打算增加一些有氧运动。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天走10000步的目标。后面走了几天,就发现难以维持,也就不了了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用“SMART”原则来检验的话,我们会发现目标是具体的,10000步也是可衡量的,相关的话也是与我的健康目标相关。但我没考虑可达成和时间期限。可达成是针对自身的情况,我其实很久都没有运动过了,突然两天走个10000步还是可达成,但每天都走就很难了。看似有时间期限每天,但“每天”这种期限就太过于笼统,觉得自己实现目标遥遥无期。
【反例变正例】
那我要怎样改进我的目标呢?考虑到自身好久不运动情况,再结合自己平时即使不专门运动,也会有3000步左右,定一天走7000步是比较合理的。“每天”改为两周。改进后的目标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在9月1日到9月14日这两周时间内,每天走7000步。
【适用场景】
SMART原则适用于目标制定以及检验目标合理性,比如想要做某一件事,达到某种成果,既可以是个人的目标,也可以是团队目标。
【A1】激活经验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最近的几个月中,你有没有想要制定目标或者制定目标后半途而废的情况?
为了学习某个技能,比如PPT的制作,刚开始学了几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报了写作的课程,听了几天的课,因为一些事情,就中断了课程,想要重新开始,又觉得迷茫。又或者想要提升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让目标更加合理可行?如果有类似的场景,请大家用便签写下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石晶
分享的内容:上个月参加了三级拆书家邓世超老师的培训师讲座,听了这个讲座后,就下决心用教的培训方法训练,回去之后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月考到培训师证的目标。结果只是兴奋了三天,但没有具体落实行动中去,导致目标没有达成。
【A1+】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结合自己的经验,你又会怎么用“SMART”原则来制定以及检验目标呢?
请大家以刚才的分组进行讨论,2分钟后我请一个小伙伴来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石晶
分享的内容:
学习了“SMART”原则,我会这样去用:
1.S 具体的行为:熟悉培训课件,背诵与理解课件,以及运用演讲与口才技巧
2.M 可以衡量:拿到培训师证
3.A 可达成的:本身也是在社区做讲师,通过努力可以达成
4.R 跟其它目标相关联:到各个社区,学校,为大家做培训,这也是我的梦想
5.T 有截止日期的:在讲座完后的一个月
综合起来,目标就是通过熟悉培训课件,背诵与理解课件,以及运用演讲与口才技巧,在讲座完后的一个月,拿到培训师证,这样就能达成我的梦想。
【回应及反馈】
谢谢石晶的分享。原先目标之所以无法达成,是目标不够具体。后面她能应用“SMART”原则,检验出原先一些目标,是不够具体的,所以增加了一些具体的行为,这样目标实现的概率就更高了。
小强:“快给我讲讲‘倒推分解法’吧!”
老付:“这要从我几年前听到的故事说起。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有一个名叫儿玉泰介的日本选手力压非洲军团夺得冠军,并且创造了当时北京马拉松的赛会记录。这个记录保持了27年,直到2013年才被打破。”
“比赛结束,记者采访的时候,儿玉泰介说:‘因为比赛的路线是提前订好的,所以比赛前我可以乘车沿着比赛线路走几次,记下沿途的一些标志性地点,并准确把握这些标志地点到比赛终点的距离。’”
老付:“我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时候没经验,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千米就放弃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按照儿玉泰介的方法,提前记下沿途标志性的地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速度奋力地想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最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亲自验证有效之后,我把这个方法也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的项目上,效果也特别好。”
“有意思,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
小强:“我们用11月前出版一本时间管理书”这个项目举例。
“它的终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老付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画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线,就像是一条马拉松路线。
“当然是11月在各个书店上架的那一刻啦!”老付把这句话写在线上终点的位置。“如果这是终点的话,那么离它最近的标志是什么?”写完之后老付继续问。
“对我来说应该是交稿,大约在9月底吧、10月初就要走流程。”小强说。
“要在9月底交稿,我起码8月底就要写完,留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我预计要写10万字,每天如果拿出两个小时写作。按每天能写1000字计算,大约要四个月写完。我再缓冲一个月,要五个月写完,那么我3月就要开始写。如果3月开始写,那么我1月和2月就要整理资料、联系出版公司、积累案例。”小强已经知道该怎么倒推了,所以一口气把后面的标志都说了出来。
“非常好!我们倒推出来的计划大致是这样的。但我们要一直倒推到现在才可以。现在就是这次马拉松起点,而且越到现在就越要开始明确行动计划了。”
好的,刚才的片段一在设定目标时,运用“Smart”原则,制定以及检验目标的合理可行性,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如果我们已经制定好了目标,但因为目标比较大,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片段二给我们答案。
片段二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制定目标后,对于复杂的目标,使用倒推分解法,将复杂、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降低实现目标的难度,提高达成目标的成功率。
片段中讲的是老付用自己跑马拉松的经验,用一个要出书的案例,一步步地教小强如何使用倒推分解法,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那什么是倒推分解法呢?就是从想要达成的目标开始,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时间,自己完成任务的速度等等,进行反向推演,并划分出一个个节点,将大目标分解为更加清晰具体易达成的小目标。
我们有时候的目标是一个很大的目标,比如看一本800页的书,如果不分解,就会被大的目标难住。很有可能半途而废或者拖延,觉得800页的书,时间是三个月,时间还很充足。拆分为小目标后,时间更加紧迫,我们也就不会一直认为时间还很多。
【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倒推分解法呢?我将其细化为如下四步:
第一步,设定一个大目标。注意使用SMART原则,比如大目标是在2019年6月到8月这3个月内,将《心理学与生活》看完,每章都写出自己的笔记。
第二步,设置“路标”。从大目标开始,根据时间节点进行倒推。比如《心理学与生活》有600多页,一共十八章,我们可以根据章节来设置“路标”。8月1日就要看到第十三章,7月1日就要看到第七章。
第三步,重复使用倒推分解。第二步使用倒推分解法,是以月为时间节点,我们再进行拆分,就是以周为时间节点。
第四步,从倒推到当前时间的小目标开始行动。有时候可能对新计划的预估时间不足,我们需要先行动来测试自己计划的可行性。比如我平时阅读速度,是一小时一个章节。但有时候因为目标是新的知识,导致无法准确评估自己的阅读速度。
【意译案例】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我自己的案例。今年10月份,我参加了一个为期21天的写作训练营。写作训练营除了每天要听课外,还要写10篇1200字以上的文章才算结业。我当时目标就是顺利完成10篇文章,然后结业。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目标。我已经好久没写文章了,而且每篇文章的字数还有要求,都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所以我当时采用了倒推分解法。
第一步,设定大的目标。从10月8日到10月29日,写10篇1200字以上的文章。
第二步,设置路标。按照时间节点倒推的话,将分为三个大的节点。
1.10月29日完成10篇文章。
2.10月22日完成7篇文章。
3.10月15日完成4篇文章。
第三步,重复使用倒推分解。我将大目标拆分为三个周目标后,仍然会觉得有压力,于是将每周的时间继续分解,写一篇文章需要搜集素材,组织结构,写文章,以及修改文章等步骤,我用倒推分解法可以分解到每天需要做什么步骤。
第四步,从倒推到当前时间的小目标开始行动。我从10月8日晚上开始搜集素材,通过完成小目标增加自信心,防止自己拖延。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用倒推法看似安排得很好,每天都有自己的进度,但碰上了一些突发情况,导致无法完成分解后的小目标怎么办?我们在运用倒推分解法时,没有必要将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可以预留一些空余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某天没有完成是预料中的事,这样就不会因自责而放弃整个计划。
【适用场景】
倒推分解法适用于一些耗时比较长,步骤比较多的目标,如果目标只有一个或两个步骤,完全没有必要再分解。
【A3促动参与】
下面,让我们活学活用,我为大家设计了这样的场景:
李强在今年的体检中,发现自己血脂偏高,而且一直以来他身体都不好,容易感冒。他想要通过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健康起来,发现跑步比较简单,于是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想要跑100公里。王亮是一个目标管理方面的专家,想要用倒推分解法帮王亮分解目标。
【角色扮演】
现在,请大家以刚才分好的小组进行演练。一个扮演李强,一个扮演王亮。请大家按照我们刚刚说的倒推分解法的四步,进行演练。让我们回顾一下是哪四步。
第一步,设定大目标。
第二步,将大目标按照时间倒推,进行分段。
第三步,重复使用倒推分解,拆分成更小的行动步骤。
第四步,从拆分到当前时间的行动步骤开始行动。
两人演练时,把大致的对话记录下来。
好的,大家演练时间为6分钟,6分钟之后我会请一组上来演练,请大家开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石晶扮演李强,丁露扮演王亮。
李强:王亮,我想要在下个月跑步100公里,但我这个目标有点大,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帮我出出主意,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王亮:好的,我用倒推分解法帮你分解一下。
第一步,设定大目标。就是在一个月内跑完100公里。
第二步,是将大目标按时间倒推,按照大约每七天进行分段。
12月1日到12月31日要完成这个目标,考量到刚开始运动,跑步的距离会比较短一些,到后面运动量会逐渐增加。
1. 在最后一周安排跑35公里,倒推到12月24日,累积要跑完65公里。
2. 倒推到12月17日,累积要跑完35公里。
3. 倒推到12月10日,累积要跑完15公里。
第三步,重复用倒推分解法,拆成小的行动步骤。比如12月1日到12月10日,用倒推分解法,就是到12月9日,跑完13.5公里。
通过这样逐步增加运动量,以及分解到行动步骤后,会更容易去完成。你可以从下周开始,试着每天跑2公里了。
李强:好的,那我下周就开始行动了。
【反馈.摘要点评】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倾情演绎。你们刚刚可能是顺向分解,但经过我提醒后还是能倒推分解出来。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第四步,用行动去测试我们的倒推分解是否合理。你们做得特别好的是,将运动量设定为递增的形式,会让我们开始行动时更容易。这点非常好。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
2019年已经到了尾声,快到新的一年了。按照惯例,又是写年度目标的时间了。大家是否会有想要做的事呢?是否想要考驾照,或者考一些资格类的证书?又或者想要读完10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又或者学习PPT,将PPT做得简洁美观?又或者想要在2020年,爬完深圳所有的山峰?
请大家思考后用便签写下来,时间为3分钟。写好后我请一个人上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丁露
分享目标:在下个月(12月)的12日,完成2-1的拆书。
好的,大家都想好了自己的场景。那么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倒推分解法,你会怎样运用到你遇到的这个情景中?请大家将大致步骤写在便签上,写完之后大家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时间为3分钟,然后我们请一位伙伴上来分享。
好的,看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哪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丁露
分享的内容:
第一步,大目标是我想要在12月12日,完成2-1的拆书,希望一次性通过。
在没学倒推分解法之前,我可能在要拆的前三天,才随意找片段,然后给师父看,最后也没有时间修改,最后拆出来的效果不好。
那我这次怎么用倒推分解法呢?
第二步,将大目标倒推,按时间分段。
1. 倒推到12月8日,我要交稿,跟师父沟通我的片段是否合适,我的技能点是否达到要求。
2. 倒推到12月6日,我要看足够多的片段,并找到合适的片段。
第三步,重复运用倒推分解法。
在12月1日到12月6日这段,再进行倒推。
倒推到12月3日,海选出几个我觉得合适的片段。
第四步,从12月1日,开始看书,选片段。
【反馈.摘要点评】
谢谢丁露的分享。倒推分解法并不能保证目标一定达成,比如一次性通过2-1,但是能提高我们的成功率。总的来说,丁露对倒推分解法理解还是非常到位的。
【强有力的结语】
在这近一个小时里,我们一起学习了《只管去做》的两个片段,先是用“SMART”原则,帮助我们制定以及检验目标的合理可行性。然后用倒推分解法,将长期的目标分解为更短期的目标,让我们行动更加容易。而且当我们不断地达成小目标后,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最终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相信这两个方法,对大家今后进行目标管理时,有所帮助。今天我TF2-4的拆书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