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姓何,名立平,立刻平安的那个立和平。 所以你们可以叫我立平。
为了方便等会儿我们学习过程中的讨论环节,现在我先给大家分好组。
学习开始前,我先用2分钟来和大家介绍今天要拆的书本 :《非暴力沟通》
F特征: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卡尔罗杰斯的徒弟.马歇尔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这本书已经被香港大学列为50本必读的书之一。
A 优势:这本心理沟通类的图书,在同类型的图书中,有特别的优势。我们知道,很多心理沟通类图书,或者概念和语言艰深难懂,或者道理说得很好,但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偏向于学究型;但这本书,语言简易,运用广泛,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执行落地,产生的效果也非常迅速显著。目前的运用领域有一些常规教育领域,心理治疗,商业谈判,他还被特别用于世界各地冲突的预防和解决,比如黑人种族冲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域冲突。
B利益: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什么益处呢?他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和谐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要爱护自己,并教导我们如何做到爱护自己。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个片段,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感觉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做出取舍的决定。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1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他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他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得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2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些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3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
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_ ,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费劲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获得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些了无数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2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现在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 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OK, 大家都看完了。
这个片段讲的是,当我们遇到一些感觉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可以做“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练习,找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自己做取舍的决定。
我自己用了12个字来简单概括这三个步骤:
列清单---选择做----挖动机做选择
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注意的是第3点,挖动机,找到自己做这件事的动机,以确保你了解自己的动机,不是糊里糊涂的。
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做决定,找到动机后,你需要做一个决定:自己是停止做这件事呢,还是继续做这件事。
很多人在面对一些自己感觉无意义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是如何应对的呢?
一直忍受着,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一直延续下去。这样的应对方法有什么坏处呢?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
最近几个月,我感觉很郁闷,和A朋友在做电商速卖通的项目,过程当中,我心里挺抗拒的,可感觉又不得不做; B朋友找我谈电商亚马逊的项目,我不想开始做这个,不想答应他,可又觉得不得不答应他去开始做这个项目。渐渐地,我感觉自己的眼里只剩下事情,而不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生命本身。人的心本来是柔软的,那种状态,却使人的心变得刚硬麻木。我的先生有次跟我说:你是不是机器人呀。
可见,如果以不得不做的态度继续下去,对个人而言是很可悲的,他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对社会而言,一个不关注生命的需要而变得像机器人一样的人,对社会也会构成潜在的威胁。
好的,回到我自己的案例,如果应用今天的学习,我如何做决定呢:
1.首先列清单:不得不做的事情,和A朋友继续合作,答应B朋友的合作请求。
2.然后选择做: 我选择和A朋友继续合作,我选择答应B朋友的合作请求。
3.挖动机做选择: 在我找和A朋友合作的动机时,有点困难,开始我以为动机是赚钱,后面发现我其实是想帮助她, 希望看到她成长,这符合我的价值观,所以我的决定是继续做,后面我关于这件事我的心态积极多了。
在B朋友的合作请求上面,我发现自己的动机有两个;大的动机是,不好意思拒绝,希望赢得朋友的好感,小的动机是赚钱。可是对我目前而言,为了赚钱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符合我的价值观;为了赢得他人好感而去做一件事情,期初我有点犹豫选择做还是不做,看到作者说:如果动机出于恐惧,职责,内疚等,那么有趣的事情也会变成无趣的, 所以我的决定是拒绝他,一想到这里,我就感觉轻松了。
好,刚刚我说了自己的案例,现在轮到大家了,让我们进入A1环节,激活你们过去的类似经历。
过去一两个月,你有没有遇到一些类似的自己感觉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某天晚上,由于公司加班,回到家里已经10点了,你感觉非常疲惫,希望赶快洗漱休息,可是一想到还没有检查孩子作业,就一声叹息,不得不走到孩子房间督促她的作业问题。
等等类似的经历,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这些不得不做某事的经历,1-2分钟后,我请一位伙伴上台做分享。
伙伴分享案例:最近不得不帮同事代理一部分工作,非常不情愿做,很郁闷。
刚刚这位伙伴上来分享了一个不得不做某事的经历,其他伙伴也已经在台下互相分享了不得不做某事的经历,现在针对这些经历,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做解决方案。大家依照步骤,在便签上一一写下来。然后我请一位伙伴做分享。
【A1+学习者反思加工】 :
学习者分享事件:最近每天都要做晚饭,给先生回家吃,感觉好麻烦,去超市买菜等等,可是感觉不得不做。
运用:
列清单,不得不做的事是,晚上亲自在家做饭
选择做: 我选择晚上亲自在家做饭
挖动机:是因为我先生想回家吃,其实他可以在公司食堂吃的,但是他觉得回家吃感觉到家的温暖,我也希望有家庭和谐的氛围。所以我的动机是希望家里有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选择晚上亲自做饭,是因为我想家里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所以我的决定是继续亲自做晚饭。
结语:谢谢石晶的分享,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大家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