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玩转微课:企业微课创新设计与快速开发》 所属活动: 济南拆书帮拆书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西贝拆书之2-2 学习目标: 拆书TF2-2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一级拆书家贾先伟,拆书帮济南筹备分舵召集人之一。热爱自由、喜欢创新、爱交朋友,自认为一直很年轻、但无奈时光催人老,标准的射手座“中年小叔”。今天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做TF2-2的拆书分享。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每次拆书时,运用ABCD法则制定出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书籍介绍FAB
B利益
首先请问大家2个问题:
问题1:作为一名拆书家,你希望通过每次的拆书分享后,小伙伴能有所收获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2:你如何确保每次的拆书分享,让小伙伴门有收获、能够达到你想达到的目标呢?
今天的小伙伴有福气了,今天贾老师教给大家一招秘籍——运用ABCD法则快速确定拆书目标,让你以后的拆书棒棒哒,再也不用为培训效果担心啦。
F特征(Feature)
这本《玩转微课》的作者是邱昭良博士,《培训》杂志专家委员。在组织学习领域拥有超过18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著有《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等书籍,讲了微课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
A优势(Advantage)
这本书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企业微课的专著,工具简单、实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设定教学目标的ABCD法则

  

在实践中,拟定教学目标要包括四个要素:行动者、具体的行为、行为的边界条件,以及要达到的标准四个要素。把这四个要素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我们称其为“设定教学目标的ABCD法则”。

A—“行为主体”(audience):也就是微课的受众对象,是期望的学习者,也是目标陈述中的主语。

B—“行为”(behaviour):也就是学习者应该做什么,是目标陈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在描述目标时,应该清楚地说明学习者要做什么事情。这些行为应以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动词来表述,尽量具体、意义明确、可测量,如“辨认”“复述”“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可”“拒绝”等,避免一些含糊、笼统或难以观察、测量、检验的词汇,如“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

C—“条件”(condition):是上述行为发生的边界条件,说明行为主体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进行期望行为的操作。

D—“程度”(degree):也就是上述行为要达到的标准,用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备了预期的表现水准。同样,“程度”最好也是比较客观、明确、易于衡量的。

例如,一个运用ABCD法则表述的微课教学目标可能是:“通过观看本视频,学习者能不借助提示,完整准确地记住并复述出特种设备操作的全部流程步骤。”其中,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行为是“记住并复述”(具体内容是:特种设备操作的流程步骤),条件是“不借助提示”,标准是“完整准确”(即无遗漏、无差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设计微课所用的技术,我们平时不做微课也用不着啊,而且做起来还这么麻烦,有必要吗?其实,今天和大家分享的ABCD法则用处很多,就单单说咱们拆书来说,从TF2-1开始拆书要求掌握的技能中就有“设定学习目标”。因为拆书也是分享式培训的一种,微课设计的ABCD法则同样适用于拆书。试想一下,如果拆书现场很热闹,但结束后到底学到了什么,大家仍有些模糊;或者拆书过程中目标不清晰,跳来跳去,这都是因为没有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举例:1.假如我们做一次时间管理片段的拆书分享,目标设定为

理解时间管理矩阵的原理和使用步骤   就会非常的不清晰、不可衡量。

运用ABCD法则后修改为:

学生能阐述时间管理矩阵的原理并按照使用步骤运用其进行时间管理  

2.本次拆书的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每次拆书时,运用ABCD法则制定出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座的小伙伴都是拆书家,设想一下,下周三的晚上,还是在这个咖啡馆,你要做TF2-2的拆书升级。请利用ABCD法则写出拆书的学习目标。时间为4分钟。

完成请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现在按照分组,请每个伙伴都尽量在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时间是1-2分钟,完成的小组请举手示意。请组长注意控制时间。
接下来请其中一位伙伴为我们做分享,时间是2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