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所属活动: 2019年蜀汉分舵第49次线下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有效的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主管智慧三问 激活下属

开场:

各位朋友,下午好!

我是今天晋级1-1的陈洪其。 我先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教育工作者”、“快乐的学习者”和“教练型父母的践行者”。

一个喜欢分享的人,想让更多的人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所以在近二十年职业发展中,越来越倾向于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分享者和促进者,而这也是我加入拆书帮最主要的原因。


我所了解的“拆书帮”,是一个学习爱好者的社群,而它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舵,都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成都的蜀汉分舵。

那拆书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得先解释一下“拆书”是怎么回事——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具体来说,是针对成年人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而实施的一种学习方法。把这种学习方法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我们熟悉的以知识为中心。“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 它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然后规划具体的应用,从而实现提升技能、改变行为、解决问题的目的。

拆书学习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一场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另一种是针对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一位拆书家用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回到刚才的问题,拆书家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拆书家就是运用拆书法帮助和促进他人学习的人。如果从学习效果来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按照拆书帮的规定,拆书家分为3个级别、9个档次。从最低的1-1到最高的3-3,拆书家需要通过现场带领拆书学习的方式来逐级晋升,大家把这个过程戏称为“打怪升级”。现在我正在进行的就是1-1的晋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现在我就来演练一下便签学习法——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管理学大师。 这本书是他的经典著作,本书从5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卓有成效,分别是掌握自己的时间、把眼光聚焦在贡献上、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今天我要拆的片段,就是来自于这本书的第3章,“我能贡献什么”,就是本书5个内容之一——把眼光聚焦在贡献上,P64,正确的人际关系。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主管智慧三问   激活下属


原来是我们一直把沟通当成是上对下的事,是主管对下属的事。仅靠上对下的单向关系,沟通永远不可能成功。这是我们从实际经验和沟通理论上得到的结论。上级对下属越想说得严厉,下属就越听不进去。下属要听的是自己想听的,而不是对方所说的。


一位在工作中以贡献为重的管理者,通常期望其下属也能以贡献为重。因此,他肯定常常问他的下属:“我们的组织和我,应该期望你有怎样的贡献呢?我们该期望你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有了这样的检讨,才有沟通的可能性,也才容易成功。

下属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之后,主管才有权利和责任对他提出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由下属自己设定的目标,往往会出乎主管的意料之外。换言之,主管和下属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极不相同。下属越能干,就越愿意自己承担责任,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看到的客观现实、机会和需要,也越与他们的主管不同。下属的结论和主管的期望往往是明显对立的。


出现这种分歧时,主管和下属双方究竟谁对,通常并不值得重视,因为上下双方已经建立了有效的沟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不知道这里有多少朋友是做管理的,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同下属沟通,明明提了要求,下属却执行不到位,甚至阳奉阴违? 这是为什么呢?

这或许是因为你说的,是你想说的,而不见得是下属想听的;你说的,是你想要的,而不见得是下属想要的。

你还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为了推动一项工作,办法都得你自己想,做事都得追着下属做。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或许是因为下属看不到这项工作对他们可能产生的帮助和利益;又或许,下属认为凡事都是你说了算,从而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那么作为主管,到底该怎样做呢?

 

(What)这个拆页就介绍了一个主管与下属有效沟通的方法——通过提出三个问题,激活下属的思想,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从而富有成效地推动工作。具体如何做呢?

 

(How)我将主管对下属的有效沟通方法总结为“智慧三问”:

一问,(启发贡献)“你觉得自己能为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借助这个问题,激活下属对自己的期望。

二问,(明确行动)“你觉得自己具体可以做些什么,从而实现这种贡献?” 借助这个问题,激发下属思考自己的行动。

三问,(询问支持)“为了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需要我和公司为你提供哪些支持?” 借助这个问题,促进下属为采取行动准备资源。

 

不管是主管与下属的沟通,还是其他关系的沟通,关系是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基础,需要沟通者同步被沟通者,从而建立信任,有了信任就有如打开了心的大门,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关于沟通,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与工作有关的沟通经历,有达到成果的,也有毫无进展的,到底有哪些共同点呢?我来分享一个我的沟通经历吧。

2019年11月,我与品宣专员讨论11月30号活动简报的提纲,沟通目的是辅助品宣专员列出活动简报提纲。讨论一开始,我对活动提出了数条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随后,我让品宣专员说说她的建议或意见,她说“还没想出来”。我也不想所有的都是我想说的,都是我想做的,我希望她能主动去思考,并有自己的行动方案,所以,这次目标没有达成,我就让她再思考一下,定于12月6号下午再次沟通。

就这样,一个讨论变成了我的“独角戏”,沟通没有达到目的。操心的还是我,品宣专员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这是一次没有解决问题的无效沟通。

(A2)

我学习了这个方法后,对工作关系的沟通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准备2020年1月和教学主管就“2020年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开启一轮探讨,用“智慧三问”,激活对方。 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问, (启发贡献)“你希望自己能在2020年教学质量管理上做出一些什么成果?” 激活对方思考对这项工作的期望。

二问, (明确行动)“对于明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你确定几个重点贡献方面,准备采取哪些行动呢?”激发对方思考自己的行动。

三问,(询问支持)“为了更好地将这些行动付诸实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能力,你希望我和学校做些什么呢?”鼓励对方梳理自己需要的资源,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通过“智慧三问”,以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才能有效地激活对方的思想和行动力,从而达成工作目标。 这也才是双向的、有效的沟通。

(小结)

最后,总结一下:

主管要就完成某项工作,同下属达成有效的沟通,可以采用“智慧三问”。 这三问分别是——

一问,(启发贡献)“你觉得自己能为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去激活下属对自己的期望。

二问,(明确行动)“你觉得自己具体可以做些什么,从而实现这种贡献?”,激发下属思考自己的行动。

三问,(询问支持)“为了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需要我和公司为你提供哪些支持?”,促进下属为采取行动准备资源。

 

其实这个“智慧三问”不仅可用于主管同下属的沟通, 这个沟通方法也适用于有共同目标的两个人之间的探讨。 祝愿大家都能借助这种沟通方式,收获更好的工作成果和人际关系。

这就是我采用便签学习法就“智慧三问”做的分享,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