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不吼不叫》 所属活动: 2019年蜀汉分舵第46次线下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不吼不叫之ABCDE法则 学习目标: 父母被孩子激怒时如何学会调节情绪

开场: 大家好,我叫靳玉平,来自青白江区。我的三个标签是国企转型、培训、爱分享。国企转型:我在国企工作16年,2017年企业转型,由15000多人的钢铁企业转型成现在只有不到1000人的利用厂区土地进行园区开发的企业,我来参加我们拆书帮,学习拆书也是自己转型需要和自我改变的需要;培训:我在我们部门是负责培训的,因为转型跨度大,职工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新岗位;爱分享:我学到什么感觉有用的新东西喜欢给周边的朋友、同事分享,比如8月中旬学完赵帮主的学习力课程,就马上把便签法分享给了几个朋友,然后又以培训的方式分享给了部门同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你有没有曾经听人说过“那个孩子被惯坏了,得好好管管”。很可能,说这话的人心里想的“管管”就是发脾气或者体罚。但你不一定要通过吼叫或严酷的处罚才能教会孩子辨别是非对错。管教并不等同于要让孩子承受痛苦。孩子并不能从被羞辱、恐吓和被拒绝中获得任何好处。这些古老的管教方式代代相传,需要我们用觉察、自觉的努力和支持来打破这样的循环。

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被激怒,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当你感觉到被孩子激怒时,可以尝试以下5个步骤:

1.自问(Ask)。我现在感觉如何?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2.呼吸(Breath)。在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从腹部开始呼吸,有意识的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你可以在呼气和吸气的时候,数4个数。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身体,想象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核心是要温和地觉察自己的呼吸。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你在做出回应前都要尽可能地给自己时间关注呼吸。

3.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你的情绪。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就能让自己心情平静。目标是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

4.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抱有不合理的期待、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为他重新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5.同理心(Empathize)。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现在你就可以更好地确定孩子的需求。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拆页介绍了一种方法,当孩子做出了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父母如何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方法叫ABCDE法则。

WHY: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在大声吼叫甚至辱骂孩子,孩子在大声哭泣并说:“爸爸,我再也不敢了,我听话好不好?”或低声抽泣且用害怕的眼神看着父母;或孩子也在大声向父母吼叫:“我就不,为什么每次都要我让他们”。经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束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的行为或者表现出懦弱的性格,而且缺乏积极行为表现。所以说吼叫不是管教孩子的有效方法,反而适得其反。但作为家长有时候会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吼叫,怎么办?就用我们今天要分享的ABCDE法则。                                                                           

HOW:

A(Ask):内心自问,寻求改变。当父母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而生气,且因为想到了什么更烦心的事怒气从后脑勺忍不住的往上串的时候,首先自问,是什么触发了我这么生气?当你能够自问的时候,就会开始冷静,不能生气,生气没什么用。

B(Breath):关注呼吸,平缓情绪。内心自问的同时有意识的缓慢呼吸3-5次并去感知自己的一呼一吸,以此分散对情绪的关注,平缓情绪,避免非紧急情况下直接与孩子对话。

C(Calm yourself):平静思考、积极应对。通过感知呼吸,缓解情绪后,用一些积极的想法代替引起我们怒气上串的想法让自己冷静下来。要知道内心平静是用爱和尊重与孩子沟通的前提。

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分析情景、确定需要。在冷静的情况下,结合当时的情况、孩子的年龄和性格,我们要确定孩子这么闹,孩子不听话,他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关爱,还是需要我帮他一块儿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他需要我能够尊重他的意见?

E(Empathize):换位思考、表达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倾听和体会他的想法和感受,表达自己的理解。但要注意,理解并不代表认同。

WHERE:良好的氛围是有效沟通的前提,用ABCDE法则主要是让父母平复心情,以平静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从而达到沟通效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我在生活中也经常吼叫我儿子。记得11月3日星期天,早上我儿子8:00有节数学辅导课,他妈妈喊了他几次,都已经7:30了还没有起床。我过去喊他,他一脸不耐烦的说是不想去上课了。我说:“为什么不想上课?”他说:“有点累所以不想上课。”我一听就有点生气,因为数学课后马上又要到成都参加篮球赛。我第一反应就是他不想去上课,是想利用比赛出发前的时间玩游戏,想到这儿,我火气就往上冒,大声对着他吼: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数学课呢?一点都不能坚持,就想着玩,马上起来,不上课也不要想打游戏,今天一天都不要想打,赶快起来。他一听,眼泪花包起,很不情愿的慢慢起来了。一直到学校一路阴着脸,很是不开心。其实后来我一想到他委屈的样子,心里也有点内疚,他当天时间安排的很紧,上午数学课、下午打篮球、晚上语文课,确实没时间玩,加上前一天才打了篮球也比较累,如果我不吼他,用理解的心态耐心跟他说可能会更好。

A2

学习了ABCDE法则后,我要通过这个法则控制自己的吼叫,改善与儿子的之间的关系。

目标:在元旦前20多天的时间里,强化练习ABCDE法则,力争不发生因孩子不当行为而大吼大叫他的情况。

行动:当孩子的行为惹怒我,想要对他发火的时候,立即启动ABCDE法则,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以前经常因打游戏而吼他,说好每次玩30分钟,25分时提醒他一次,30分钟时喊他出来,他都会说:“马上”,他这一马上就几分十几分种过去了,有时候出来还很不耐烦,电脑看久了眼睛都是红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想要吼他,以后再次遇到就这样做。

A.内心自问,寻求改变。他玩游戏超时,我现在有点生气,而且一想到每次都不准时,怕他上瘾怒气就不断上升。但是,不能生气,吼他不解决问题,要改变以前的做法。

B.关注呼吸,平缓情绪。做3-5次缓慢的呼吸,并感知自己一呼一吸的过程,控制住不断上升的怒气。

C.平静思考、积极应对。通过几次缓慢的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心中要想到只有平静下来才能用爱和尊重和孩子沟通,他不过是打游戏超了几分钟而已。

D.分析情景、确定需要。今天是周末,平时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基本没什么时间玩,到了周末,他就是想玩一下,放松一下而已。

E.换位思考、表达理解。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能刚好玩到最关键的时候,就玩超时了,下次定个闹钟,提前几分钟响,约定闹钟响后,打完一局就结束,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以上是我的规划应用,我相信这么做了以后可以改善我和我儿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