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个人介绍和图书介绍
现场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愿意抽出时间陪我拆书晋级。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晁会菁,大家可以叫我晁儿,三个标签定位自己,我是一个妈妈,一名新晋的二级拆书家,一位燕郊与童公益的志愿者。
拆页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便于一会儿讨论,小伙伴们俩俩一组吧。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终于鼓足了勇气想要给家里来个大扫除,但是看到家里随处散落的绘本和玩具、还算整齐却堆满衣服的衣柜、堆满各种锅具和小电器的厨房,却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提问: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是不是好多小伙伴都在重复经历着?那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之前是怎样做的呢?是忽视,不管不顾,还是把它们都收拾到一个筐里?亦或是分类收纳起来?
影响:我们忽视不管不顾只会让家里越来越乱,增加最后收拾时的工作量;都收拾在一个筐里,用到的时候想找出来却变得困难了。分类收纳看起来起到了效果,但是好多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却依然占据着家里的空间。
解决:那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呢?《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出了新的思路: 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筛选出当下适合自己的物品,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学习了今天的片段可以帮助大家学会对照关系轴和时间轴两个维度对物品进行筛选,逐渐“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事物的执念。
我今天将带领大家领略一下“断舍离”的魅力,我的拆页片段选自《断舍离》P29,主题是: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买买买,治愈一切,真的是这样吗?看着家里越来越多的物品,却不知道如何收拾……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状况?那么学习了今天的片段也许会给到你想要的答案,接下来,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我刚才发到大家手中的原文片段,看完请举手示意我。
【R:原文片段】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日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哪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会是整理、整顿、扫除(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们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一个温馨整洁家居环境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你的家是“仓库”还是“住所”,如果你的家到处充斥着用不着的物品,就算你把它们收拾的再整齐,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一般做法)通常情况下,你给家里大扫除时是不是只是把家里的现有物品归类放好,收纳整齐?偶尔淘汰一下破旧物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家里又变得乱糟糟,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整理……(What)那如何真正收拾呢?就需要我们学习断舍离,看清“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从关系轴和时间轴两个维度来考虑,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互动/回应)大家回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只是归类整理收纳家里的物品,对吗?有没有人用断舍离的原则收拾呢?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收纳有一种微妙的差异。
【易混淆概念对比】
收纳≠收拾,收纳只是把物品归置好、整理整齐,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只是移动,却从不考虑这个物品跟我有没有实际关系,我当下是否需要;而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我们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便于大家理解,大家看一下原文片段下边附的表格:
对 比 | 收拾 | 收纳 |
前 提 | 筛选代谢替换 | 移动保管维持 |
主 角 | 自己 | 物品 |
关系轴 | 与自己的关系 | 不考虑 |
时间轴 | 现在、当下 | 过去、未来、曾经、今后 |
意 识 | 选择、决断 | 回避 |
接下来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对比这个表格,大家来判断一下他们是不是在真正的收拾?
例子1:文文把家里的东西分类存放,日用品、衣服、吃的分类放在固定的位置,她是在收拾吗?
学习者答:不是
对,这不是收拾,这是归置,只是移动了一下物品的位置,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真正的收拾要思考物品与自己的关系。
例子2:小敏每次都把几年前的衣物压箱底放好,两年后可能会用到东西都留下是收拾吗?
:学习者答:不是
这也不是收拾,这是保管,是把时间轴放在了过去和未来,并不是当下。因为我们当下并不需要用到它,而且很多你当下不用的东西,其实以后也不会用,真正的收拾要思考我们当下是否真的需要用。
例子3:雷雷每次看着家里乱成一团要么全部直接丢弃,要么无视不管,堆在一遍,他是在收拾吗?
学习者答:不是
这也不是收拾,这是在回避思考,真正的收拾是需要对物品做出选择和决断。
例子4:小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家里彻底收拾一下,思考对比后,该扔的扔,能送的送,只留下自己当下真正需要的物品,她是在收拾吗?
学习者答:是
非常正确,她是在收拾,真正的收拾是认真思考物品与当下的自己的关系后,对物品进行取舍的过程。
(How)大家回答的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收拾了。那怎么做才算真正的收拾,我们从刚刚的概念折返中得到“收拾”的步骤为以下三步:
1.分析关系:我们要从关系轴认真考虑这个物品跟当下的自己的真正的关系,从我的需要考虑,而不是从物品的角度考虑,一切都以使用者为中心;
2.分清时间:我们要从时间轴认真考虑这个物品现阶段(一般是一年内)我们是否需要,是不是经常要用到,不要把物品联系到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3.选择决断:我们通过上边两个步骤,确定了物品是否是自己当下需要的,但真正做到断舍,就需要我们在意识层面做出选择和决断,该扔的扔,能送的送,只留下自己当下真正需要的物品。
便于大家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真实案例:
怀大宝期间,我在老家养胎,富裕时间比较多,因为之前学过一段时间古筝,老公怕我无聊,给我买了架古筝让我练习,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也可以给闺女做做胎教。当时确实每天都弹一个小时。但是自从闺女出生后,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再弹了,我的古筝就一直在那里蒙尘,直至今年。
学习并践行了断舍离一段时间后,我认真对比了自己的关系轴和时间轴,首先我分析了我与古筝的关系:虽然我很喜欢它,但是我近两年没有时间去弹奏,没办法跟它产生关系(第一步);其次我对比了自己的时间轴,发现我现在用不到古筝,当下我并不需要古筝(第二步),于是我做出决断,把古筝送到了一个想学古筝的好朋友家里(第三步)。
【适用边界】断舍离的收拾法特别适用于整理居家生活,尤其是家里物品多且杂乱无序的情况下。
【预防异议】听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东西太贵重了不舍得扔掉、不舍得送人,这就是我们又把物品当主角了,也有人可能觉得这件衣服我迟早还会穿的呀,真的是这样吗?这其实是我们自己对物品还有执念,有时候也是在回避思考。其实在扔东西的时候,我们跟那些要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对别人送的东西,或者那些长年以来一直非常爱惜的使用着的东西,说上一句“谢谢”,而对那些还没完全用到头甚至根本没用到的东西说句“对不起”,做个告别,我们就能更快的断舍离。
分步催化1:
现在请大家试想一下,在未来的两周内,你可能会跟谁讨论一下断舍离的收拾理念?比如:跟伴侣讨论家里闲置大物件的去留,跟婆婆讨论孩子小时候衣物的去留,跟孩子一起收拾他的玩具……请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场景,给大家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时间、地点、人物写在A2标签纸上,稍后我请一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一下。(注意:只写场景即可,不需要写具体的对话)
现场小伙伴的分享记录:
蕾蕾(人物)小伙伴决定下周一(时间)在家里(地点)跟自己进行一个断舍离的对话,讨论对象是她一柜子的衣服。
分步催化2:
谢谢蕾蕾小伙伴跟我们分享的场景,她的场景很具有代表性。
接下来,给大家一次当编剧的机会,假设自己现是赫赫有名的编剧,请大家根据你刚才想的场景来编写一个剧本。剧本要用对话的方式来编写,内容要用到今天讲的断舍离3步骤,给大家每人5分钟时间把关键词写在A2便签纸上并在小组内讨论。稍后我请一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
好,我看小伙伴们已经分享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请蕾蕾小伙伴分享一下他的剧本内容。
记录:蕾蕾要跟自己内心展开一次断舍离的对话:
拿出一件衣服时自问:这件衣服有多久没有穿过了?是什么原因没有穿到它?我会不会跟它产生关系?(第一步)我当下需不需要它?(第二步)最终决定这件衣服的去留(第三步)。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衣柜做个断舍离。
非常感谢蕾蕾小伙伴的分享,她简短重述了自己跟自己的对白,最后做出了断舍离的决定。看其他小伙伴也都讨论的很热烈,时间问题,我们就不请其他组小伙伴们一一分享了。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新的收拾理念即断舍离,大家有没有发现,学会了断舍离,其实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我们对非必需品购买的欲望,从而实现物有所用,物有所值,家里也更加整洁干净。慢慢的,我们整个的心境也会更加的敞亮。当然这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停的刻意练习。希望我今天的拆页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你也感受到了断舍离的魅力,那就从不穿的衣服着手,从衣柜开始你真正的收拾之路吧!我今天的带拆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配合,谢谢大家!!!